八月秋分,炎炎夏日遠去,秋天即將來臨,宇文溫望著南方的天空,思家之情又濃了幾分,眼見著距離九月九重陽節不到一個月時間,他的心情愈發愉快。


    自從席勝‘天妒英才’之後,官府折騰了一陣終於有了結果,查到席府某自盡的仆人為兇手,此人因小事被席勝鞭撻故而懷恨在心,隨即喪心病狂的下毒殺主。


    至於什麽隋國細作刺殺之類俱為誤傳,官府希望百姓莫要輕信謠言,當然宇文溫身上那本就不多的嫌疑更是不見蹤影。


    “西陽郡公,在看什麽呢?”


    “啊,在看天氣呢。”宇文溫答道,他轉過頭來,向著說話之人笑了笑,對方是新任小司徒杜士峻。


    杜士峻是山南道大行台、杞國公宇文亮的心腹,也是宇文溫的老熟人,七月初朝廷派出的天使抵達山南安州宣旨,召其入京就任小司徒,杜士峻隨後啟程於八月初來到鄴城。


    有了這個自己人在鄴城,宇文溫又‘有恃無恐’了幾分。


    “西陽郡公,一會酒宴請勿勉強,大行台可是成日裏擔心著呢。”杜士峻,這位二郎君在鄴城不到幾個月就風波不斷,真是讓人頭痛。


    “放心,吾自有分寸。”宇文溫點點頭,杜士峻到京還帶來了父親的信,信上自然是‘叮囑’他要小心謹慎,不要到處亂竄招惹是非。


    他和杜士峻交談片刻,目送其與其他大臣向宮門走去,今日是朝會,身為外官的宇文溫按說沒必要參加,隻是他另一個身份是宗室,正好可以撐場麵。


    天子今日朝見突厥、倭國國使,然後設宴款待兩國使者,因為陛下年幼不能飲酒太過,所以就得他這個宗室來當酒保。


    操辦酒宴招待使者自然是‘有關部門’負責,宇文溫隻需要按禮節走個場麵即可,反正宴席上也就說些客套話,沒什麽實質內容好說的。


    比起喝酒,宇文溫在乎的是國使此來的目的,當然倭國這種路人甲的角色不值得關注,問題是突厥使者此行的目的是什麽。


    去年六月,突厥大軍進攻隋國,折騰了大半年果然如原先曆史一般跪了,宇文溫知道隋軍可不是軟柿子,尤其又有熟知突厥內情的“一箭雙雕長孫晟”出謀劃策,突厥此次搞不好已經被打得大出血。


    隻是不知道被打成何等重傷,因為朝政由丞相尉遲迥處理,所以突厥使者此行目的也隻有丞相府那邊才知道,外人根本搞不清楚。


    是來討價還價?勒索?求援?還是要和親...呸,和狗屁親!


    如今的突厥大可汗——沙缽略可汗,其可賀敦宇文氏(千金公主)就是周天子的親姊姊,按說不可能再折騰什麽和親,而且周國也沒有公主、郡主可以和親。


    實際上正牌的宇文公主也是有的,那就是他的繼女宇文娥英,但那不可能,因為公主宇文娥英早在三年前就和其母太後楊麗華‘失蹤’了。


    但依舊能扯上關係,大周宗室、西陽郡公宇文溫有側室楊氏,其繼女宇文氏可以充當宗室女,然後再來個娥英出塞,為兩國友誼譜寫...


    譜你個頭!真要譜寫新篇章,那就要用鐵騎譜寫,全部給我跪下唱征服!


    “西陽公?”


    “啊?啊,陛下,微臣失禮了。”宇文溫答道,麵對天子的關懷趕緊告罪,此時此地他已經身處酒宴之上,隻是想著什麽‘和親’故而走神。


    酒走三巡,宇文乾鏗麵色發紅,畢竟是年幼的孩子不勝酒力,所以接下來便是宇文溫大顯神通的時候,酒走十二巡,突厥、倭國使者被他放倒大半。


    “來,尊使與本公幹了這杯酒!”宇文溫豪爽的說著,麵前那身材魁梧的漢子也不遑多讓,兩人碰杯後一飲而盡。


    使者姓阿史那,而阿史那是突厥可汗一族的姓氏,類似於周國的宇文氏,所以麵前這位突厥國使身份不低,至於是叫阿史那什麽什麽,宇文溫已經記不得了。


    使者嘰裏呱啦說了許多,宇文溫一個字都聽不懂,通事在一旁翻譯,大意就是“西陽公好酒量,日後若是到了草原,一定要痛飲一場。”


    “什麽都不說了,都在酒裏!”宇文溫再和使者來了三杯,眼見著對方開始發飄,他隨口一問:“如今草原上情況如何?”


    使者聞言麵色一黯,但立刻掩飾過去,哈哈笑著嘰裏呱啦說了一番,通事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突厥和隋國作戰有勝有負,可汗正在調集大軍要決一勝負。


    ‘也就是說你們被打得很慘,跑來鄴城求援了是吧?’宇文溫如是想,對方底氣不足想來局勢不妙。


    當然不妙了,按著正常曆史的軌跡,楊堅以隋代周後,大約就是去年時要南下平陳統一中原,結果北麵的突厥先發難大舉南下,隨即兩國開戰。


    一開始突厥占優,兵鋒直指長安,結果後來被打懵,加上內部各可汗心懷鬼胎不團結,最後被隋軍打崩,一路反推到草原,突厥大軍丟盔棄甲,可以寫一個大大的慘字。


    結果現在看來突厥依舊很慘,宇文溫不知道實際情況怎麽樣,但覺得局勢對周國不妙:隋國擊退了西北麵的突厥,那就可以騰出手對付東麵的周國。


    去年周國策動突厥夾擊隋國,實力占優的情況下還占不了大便宜,雖然收複合州、吳州兩處總管府地界,可虎牢關以東隋軍主力尚存,仍有反撲的實力。


    對方如今是把拳頭收縮蓄力,等待時機突然出拳,周國對這一擊必須小心防範,眼見著九月就要到來,等到秋收過後,又是交戰的季節了。


    會戰麽?從去年折騰到年初,還要調集精兵打突厥,隋軍怎麽著都要休息吧...


    難說哎,萬一來個一鼓作氣什麽的...


    魂淡,萬一又打起來,結果我卻在鄴城虛耗光陰,兵都在巴州呢!


    “西...陽...郡公?”


    “啊?啊,尊使喝酒,喝酒。”宇文溫答道,他又走神了,麵前的倭國使者用生硬的漢語發問,他趕緊舉起酒杯:“尊使西來辛苦了,海上風浪可不好對付。”


    “海上行船不宜,但我國大王仰慕中原,在下奉命出使,不敢說辛苦。”使者的漢語勉強能聽,雖然發音怪異讓宇文溫想起影視裏的經典語調,但好歹能聽得懂。


    ‘大王...不是自稱天皇麽?對了,這稱唿此時大概還未麵世。’宇文溫如是想,看著麵前這位小個子中年人,他好奇的問道:“聽說尊使即將啟程迴國了?”


    “是,在下要迴國複命了。”


    “那就祝尊使一帆風順。”宇文溫客套著,他對倭國往來中原的航線不太懂,也不知道這個季節從中原去倭國是否順風或順水。


    “承郡公吉言。”


    這個時代中原對東海的那個島國,稱唿便是倭國,當然‘倭’字最初本無貶義,直到唐朝時,倭國對外修正名稱為日本國。


    漢時,中原已知“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東漢時“百餘國”中的倭奴國派使者來漢朝拜,光武帝劉秀賜使者金印紫授。


    這枚金印在日本列島曆經戰亂之後失蹤,於十八世紀重見天日,是為著名的“漢倭奴國王”金印。


    曹魏時,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唿遣使來朝,得封“親魏倭王”,當時的倭國實際上分成許多小國,隨後中原局勢動蕩分為南北朝,倭國和南朝宋、齊、梁都有使者往來。


    想想倭國使者乘坐著小帆船,在大海中隨波逐流,借著風信向西航行,經過不知多少風浪才抵達目的地,宇文溫倒是頗為佩服這些使者的勇氣。


    先前宇文溫已經敬了許多輪酒,倭國使者基本沒幾個不發飄的,除了眼前的正使,就還有一個年輕人似乎神誌清醒,那人樣貌端正,年紀和宇文溫相仿,所以宇文溫不打算放過他。


    “這位郎君如此年輕便隨團出使,不知是何方才俊?”


    通事嘰裏呱啦翻譯了一遍,倭國使者聞言迴答說這是他故交之子,向來仰慕中原文化,所以此次隨團前來見識見識,宇文溫聞言點點頭:“勇氣可嘉,不知姓甚名誰?”


    “在下...”年輕人沒能把漢語說下去,尷尬的咿咿呀呀說了起來,通事隨即翻譯:“他說他叫小野妹子。”


    “妹子!!”宇文溫首先注意到的是後兩個字,然後瞥了對方一眼,心道莫非對方是女扮男裝,不過看到有喉結,隨即消散了某種陰暗的想法。


    “小野妹子,這名字有意思。”宇文溫笑道,隻是覺得名字有些熟悉,和對方客套了幾句之後,轉迴自己的座位。


    宇文溫琢磨著莫非是哪個‘老師’的芳名,不過很快便想起來這位是何方神聖了。


    倭國遣隋使,小野妹子,不要被名字誤導,這位真是男人,漢名蘇因高,為其名漢語的讀音。


    小野妹子於大業三年和大業五年兩次出使隋國,而第一次出使的時候,小野妹子帶來了倭國君主給隋帝的一封信。


    “日出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這是信的開頭,直接讓驕傲的隋帝楊廣大為不快,隨即拋下一句話:“蠻夷書有無禮者,勿複以聞”。


    等到小野妹子迴國,向君主述職時說隋國的國書不小心遺失了,為此差點被處以流刑,關於此事史學家有三種看法:第一種看法認為國書是真的弄掉了。


    第二種看法,認為是由於隋國對“日出天子”極度不爽,所以國書措辭嚴厲,小野妹子擔心君主看了發飆,於是就‘遺失了’。


    第三種就是小野妹子知道國書沒好話,但也秘密上呈,君主看過了國書,見措辭不堪入目便沒有公諸於世,於是讓小野妹子背黑鍋。


    到了大業五年小野妹子出使隋國,此次倭國國書吸取了前次教訓,修改措辭避開了兩國間的主從上下關係問題,還帶來了一批留學生和留學僧,兩國交流進入興盛期。


    ‘原來你提前二十多年就已經來過中原了麽?’宇文溫如是想,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也不知二十多年後,看到你呈上“日出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那封信的會是誰?’(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逆水行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糕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糕羊並收藏逆水行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