湓口,江州州衙內,江州刺史、豫章王陳叔英看著手中戰報發呆,這封戰報上是壞消息:官軍在江北晉州慘敗,除了少數將領僥幸逃生外,大部兵馬完蛋了。
“說了多少次要防備,說了新蔡絕不容有失!”陳淑英恨恨的罵道,將戰報揉成一團扔了出去,一旁的近侍見狀垂手而立不敢出聲。
“數萬將士!數十萬石糧草!就這麽完蛋了!”陳叔英拂袖而起在房中來迴走動,“說什麽固若金湯,說什麽萬無一失,結果隋軍來了,周軍也來了!”
“大王息怒...”近侍訥訥而言,他們也不知道如何勸解,隻能是不住地請大王息怒,自從新蔡糧倉被一把火燒了之後,陳叔英就沒一日笑過。
哪裏高興得起來,那日陳叔英在長江之中的蔡山遠眺江北,就在下山登船之時發現江北新蔡城出事,喧囂聲中城外江邊糧倉燃起衝天大火。
新蔡是北進攻打晉州的官軍糧草中轉地,原本是重兵把守之地可以高枕無憂,結果還是被人給燒了,這一燒不但數十萬石糧草付之一炬,也燒掉了進抵永興城下官軍的活路。
隋軍集結兵力在永興與官軍對峙,結果官軍糧草接濟不上,又逢暴雨導致道路泥濘無法脫身,僵持了十餘日後糧草耗盡軍心大亂。
敵前撤軍向來是件難事,五年前北周滅北齊,陳國名將吳明徹率軍北伐中原,連敗周國徐州總管梁士彥直抵彭城之下,就在全力圍攻城池就要得手之際,周將王軌輕裝突襲斷了大軍後路。
進退兩難間陳軍奮力突圍,結果最後大潰敗,唯有先鋒蕭摩訶率領騎兵突圍成功,帶病斷後的吳明徹被俘,不久後於憂憤之下在長安病逝。
如今大潰敗再次上演,敵前撤退的陳軍沒能成功,撤退變成了潰敗,隋國的合州總管府原本局勢不妙,他們麵臨北境周軍巨大壓力,結果還是抽出手來將南麵的陳軍擊潰。
一切都源於新蔡被襲糧草盡失,原以為隻是隋軍的手筆結果後來發現還有別人,晉州西邊蘄州的周軍也同時襲擊了新蔡。
不知何故,釘在齊昌城下的官軍沒能起到作用,雖然己方嚴加防範不讓蘄州方麵注意東邊戰事,但是周軍還就注意到晉州方向,也就是說新蔡即便躲過東北方向來襲的隋軍,也會被西北麵麵來襲的周軍得手。
新蔡遇襲,留在齊昌城下的官軍也成了雞肋,結果一場暴雨下來竟斷了他們的糧道,又對峙幾日糧草耗盡軍心不穩,結果也是撤退變成潰敗。
至此,江北的兩路官軍均已潰敗,雖然有少部分人逃了迴來,但損失慘重和全軍覆沒區別,如今蘄口、永寧、新蔡依舊在官軍手中,但麵臨強大敵軍的反撲已經沒有堅守的必要了。
陳叔英是始終想不明白,北朝連續三年內亂,官軍連續三年北討,按說是絕好的收複故土機會,為何卻到頭來接連敗北。
“打點行裝吧,備好船,等到交接完畢就出發迴建康。”他歎了口氣說道,從建康來的使者今日抵達湓口,帶來了聖旨召他入朝為中衛大將軍。
江州刺史之職由他人接任,新刺史如今離江州很近,那就是目前率軍駐紮西塞山的長沙王陳叔堅,陳叔堅本是駐紮郢州大軍的主帥,現在改到江州坐鎮,江州、郢州連成一體也是為了更好對抗江北周國。
至於晉州的情況也隻能靜觀其變,也許周軍從北境攻破合州總管府後陳國還有機會,但那也和陳叔英無關了,他如今不想待在江州,與其****看著江北唉聲歎氣,還不如迴建康快活。
。。。。。。
西陽城,西陽郡公府,數次路過家門而不入的宇文溫終於進門了,一向很忙的宇文使君今日依舊忙個不停。
宇文溫今日剛在巴口上岸就聽到壞消息,先是到城外農田查看莊稼倒伏的情況,然後入城趕到州衙和別駕許紹商量對策,又和長史任衝交接了帶迴來的俘虜,處理完積壓的公務後才打道迴府。
到家時已經過了飯點,還好事先已經派人迴來通傳,待得他沐浴更衣完畢後廚房已備好了飯菜。
“娥英怎麽了?”宇文溫問道,麵前坐著的宇文娥英眼眶發紅,坐在一旁的楊麗華歎了口氣說:“娥英太貪嘴了,成日裏吃個不停。”
“我...我隻是吃一些...”宇文娥英委屈地說著,一雙手不停絞著在慪氣,母女倆大眼瞪小眼,宇文溫見狀笑著搖了搖頭。
“來,這幾碟糕點阿耶吃不下,娥英幫忙吃了。”他笑著向宇文娥英招招手,小丫頭聞言一喜但還是先瞥了阿娘一眼,見著阿娘不吭聲便起身做到宇文溫旁邊。
楊麗華無奈的歎了口氣,府裏後廚經過宇文溫的不斷指點,別出心裁弄出了許多小糕點和零嘴,那些東西味道不錯又從未見過,女兒喜歡得吃個不停,她真怕這樣吃下去會變成胖姑娘。
“大多是些素食,不用擔心發胖。”宇文溫笑著說,這個時代的飲食在他看來還是太單調了,隨著醬油等調味品的提前出現,他決定豐富家裏的食譜,一來給自己解饞二來也能讓家人嚐嚐鮮。
蛋卷、蛋餅、薑餅,蘿卜糕、醬蘿卜、南瓜芝麻球、鹽焗核桃等等層出不窮的小食,還有‘價值千金’的茶葉蛋,有了憑著溫度計和人力溫控的‘山寨’烤箱,最近還推出了‘山寨’蛋糕。
這些東西其實都是些簡單的玩意,甚至比不上楊麗華在宮中時吃過的山珍海味,不過對於小丫頭宇文娥英來說誘惑力極大,不但花樣多而且每碟的份量也小,不知不覺就能吃上許多。
宇文娥英津津有味的吃著,宇文溫則是邊吃飯邊和楊麗華會說話,鵲哥已經睡覺了所以沒辦法逗弄,他隻是在旁邊看了一會就讓奶娘照料,今晚他會‘很忙’所以按照‘行程’先在楊麗華這邊吃飯。
酒飽飯足後侍女收拾好食案,宇文娥英也被柳葉哄走,待得房內別無他人,楊麗華撞進宇文溫懷裏,兩人溫存了片刻方才消停。
“苦了麗華了。”宇文溫摟著佳人說道,他已經有了‘預約’所以奮力壓製了心中邪火,懷中人已從先前的高冷禦姐變成嫵媚娘子,要不是宇文溫曆來‘誠信為本’差點就當場燒起來。
“妾等著二郎。”楊麗華將臉埋在夫君懷中,兩年的共同生活讓她愈發離不開宇文溫,之前正室尉遲熾繁要哺育幼子,而蕭九娘又有了身孕,接連數月都是她一人獨自麵對夫君那灼熱的目光。
虧得宇文溫還算有節製否則楊麗華別想起身,有一陣子她腿軟得連走路都別扭,想著和夫君在一起的****夜夜,楊麗華愈發的不舍起來。
好容易告別佳人,宇文溫出了房門向著蕭九娘院裏走去,他要陪著有孕在身的側室說說話,之後就要全力以赴‘挑燈夜戰’,對付壓軸的‘敵軍主帥’尉遲熾繁了。
“還好,和未來閻羅王對戰沒有傷到腰...”宇文溫不由自主的揉了腰,俗話說得好‘沒有耕壞的田,隻有累死的牛’,他這頭公牛拚了命健身,除了在戰場上騎戰外還有別的好處。
“田多又如何,本牛累不死!”
。。。。。。
夜色下三台河邊蛙叫連天,和這些熱鬧相映襯的是南岸一處莊園,莊園院牆四角設有望樓,上麵隱隱約約可見手持弓弩的人在放哨,院子臨河一側有數座房屋,每座房屋外都有一座水車。
莊園一角還有一座巨大的風車,這座風車和巴河城的那座風車相似,如今已成為西陽城外三台河邊一景,當然誰要是敢未經許可接近莊園,迎接他們的就是死亡。
這是巴州刺史宇文溫的別院,也是他明令任何人不得隨意接近的禁地,一向好說話的宇文使君不會容忍任何人挑戰他的底線。
一座房屋裏燈火通明,許多人圍著個巨大的轉輪機構忙上忙下,巴州司馬楊濟正在指揮著他們鼓搞著,同為‘不正常人類’,楊濟正在宇文溫的‘壓榨’下貢獻著自己的知識。
白天,他是巴州司馬負責統領州兵保境安民;晚上,他是宇文溫手下沒有工錢的苦工,和工坊裏的一群人鼓搞著各類器械。
時鍾,是宇文溫交給楊濟的又一個任務,對於楊濟來說這倒不是很難,在大明的那一世,他如饑似渴的學習西洋技術要報效朝廷,除了西洋火炮、數學、建築學外,西洋鍾表也是其中之一。
大明萬曆年間,西洋傳教士利瑪竇等人來到北京,他們將西洋鍾表進貢皇帝,隨著時間的推移,西洋鍾表的結構也漸漸被少部分人所知,楊濟輾轉多方了解到了相關結構。
鍾表裏最重要的一個結構就是擒縱裝置,此物如同人的心髒又稱‘擒縱器’,‘一擒一縱、一收一放、一開一關’,擒縱裝置將動力定期地傳遞給指針,是其不停地運動的關鍵裝置。
也就是說擒縱器能讓鍾表的指針以一定的平均速度轉動,中原的類似裝置據傳源於唐時,由著名僧人、天文學家一行所製。
到了宋時宰相蘇頌製作渾天儀,其核心結構就是用水力推動的擒縱器,而如今在房子裏的就是一個水力擒縱器,連同其他裝置一起組成一個原始的時鍾。
具體來說是用來‘技術驗證’的時鍾,讓工匠們知道時鍾是如何運行的,楊濟所熟悉的西洋鍾表用的是叉瓦式擒縱裝置,但他還是按照宇文溫的要求先鼓搞出水力驅動的擒縱裝置。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雖然他見過類似的機構,但是要搭建起來卻沒那麽容易,更何況工坊裏的工匠們完全不懂時鍾是什麽意思,他足足花了數月時間才手把手指導工匠們搭起架子。
“先生,已經準備好了。”林有地走上前說道,作為工坊管事他每日都在忙,郎主宇文溫經常布置下奇奇怪怪的任務,現在這個什麽‘擒縱器’就是最折磨人的。
“開始吧,放水。”楊濟點點頭,折騰了數月終於到了關鍵時刻。
“開閘,放水!”
“平水壺開閘!”
“受水壺正常,樞輪開始轉動了。”“天衡下落...”“退水壺排水正常...”
“指針轉起來了!”
喊叫聲此起彼伏,水力驅動的擒縱器開始運轉,經過一係列齒輪後帶動鍾盤上的指針轉動,林有地看著這巨大的機構在水力推動下運轉是激動萬分。
傳說中的‘渾天儀’能夠窺破天機,隻有那些能工巧匠才能製作出來,如今他們雖然做的不是渾天儀但也不錯了,看著數月來的辛苦有了成果大家都是激動不已。
這處莊園其實就是一個工坊,裏麵安裝著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機關裝置,為了借助水力所以選在時常發大水的三台河邊,整個莊園的外牆已經和新修河堤融為一體,前幾日大暴雨時也讓林有地等人心驚肉跳。
“林管事,設備運行要過上數日才能下定論,你們要時刻注意運行時的故障。”楊濟吩咐著,作為‘項目主管’他十分關心進度,試運行成功後讓工匠們熟悉結構,然後下一步工作就可以開展了。
“先生,是否備車送您迴府?”林有地問道,楊濟在外麵被人叫做“楊司馬”,可在府裏人人都叫他“楊先生”,外人都以為楊濟是刺史的佐官,亦或是虎林軍的‘刀法教頭’,可是府裏人都知道楊濟是郎主的座上賓。
“不必,反正院裏也有我的床位不是?”楊濟笑了笑,“再說如今城門已閉,要開門可麻煩許多。”
他如今依舊是單身連個貼身仆人都沒有,不是宇文溫太吝嗇而是他不需要,白日裏在軍營或州衙有忙不完的事,晚上又時不時到工坊裏做指導,旁邊都不缺幫手。
楊濟平日裏的住所就在西陽郡公府邸側院,平時換洗的衣服有人負責,洗澡有熱水到了飯點也有後廚準備的各種飯菜,花樣多而味道也不錯,有沒有貼身仆人都無所謂了。
“對了,這是另一種擒縱裝置,你們看明白了就開始做。”楊濟將幾卷紙交到林有地手上,按照已經定下的規矩,所有要做的東西都得先畫圖紙,然後做出木頭模型,等摸清楚了再放大。
“這是?不用水力驅動的?”林有地看了一會隨即問道,他如今已經很有經驗,不再是兩年前什麽都不懂的傻小子。
“對,是用擺錘...發條驅動的。”楊濟想了想又補充道:“叫做叉瓦式擒縱裝置。”(未完待續。)
“說了多少次要防備,說了新蔡絕不容有失!”陳淑英恨恨的罵道,將戰報揉成一團扔了出去,一旁的近侍見狀垂手而立不敢出聲。
“數萬將士!數十萬石糧草!就這麽完蛋了!”陳叔英拂袖而起在房中來迴走動,“說什麽固若金湯,說什麽萬無一失,結果隋軍來了,周軍也來了!”
“大王息怒...”近侍訥訥而言,他們也不知道如何勸解,隻能是不住地請大王息怒,自從新蔡糧倉被一把火燒了之後,陳叔英就沒一日笑過。
哪裏高興得起來,那日陳叔英在長江之中的蔡山遠眺江北,就在下山登船之時發現江北新蔡城出事,喧囂聲中城外江邊糧倉燃起衝天大火。
新蔡是北進攻打晉州的官軍糧草中轉地,原本是重兵把守之地可以高枕無憂,結果還是被人給燒了,這一燒不但數十萬石糧草付之一炬,也燒掉了進抵永興城下官軍的活路。
隋軍集結兵力在永興與官軍對峙,結果官軍糧草接濟不上,又逢暴雨導致道路泥濘無法脫身,僵持了十餘日後糧草耗盡軍心大亂。
敵前撤軍向來是件難事,五年前北周滅北齊,陳國名將吳明徹率軍北伐中原,連敗周國徐州總管梁士彥直抵彭城之下,就在全力圍攻城池就要得手之際,周將王軌輕裝突襲斷了大軍後路。
進退兩難間陳軍奮力突圍,結果最後大潰敗,唯有先鋒蕭摩訶率領騎兵突圍成功,帶病斷後的吳明徹被俘,不久後於憂憤之下在長安病逝。
如今大潰敗再次上演,敵前撤退的陳軍沒能成功,撤退變成了潰敗,隋國的合州總管府原本局勢不妙,他們麵臨北境周軍巨大壓力,結果還是抽出手來將南麵的陳軍擊潰。
一切都源於新蔡被襲糧草盡失,原以為隻是隋軍的手筆結果後來發現還有別人,晉州西邊蘄州的周軍也同時襲擊了新蔡。
不知何故,釘在齊昌城下的官軍沒能起到作用,雖然己方嚴加防範不讓蘄州方麵注意東邊戰事,但是周軍還就注意到晉州方向,也就是說新蔡即便躲過東北方向來襲的隋軍,也會被西北麵麵來襲的周軍得手。
新蔡遇襲,留在齊昌城下的官軍也成了雞肋,結果一場暴雨下來竟斷了他們的糧道,又對峙幾日糧草耗盡軍心不穩,結果也是撤退變成潰敗。
至此,江北的兩路官軍均已潰敗,雖然有少部分人逃了迴來,但損失慘重和全軍覆沒區別,如今蘄口、永寧、新蔡依舊在官軍手中,但麵臨強大敵軍的反撲已經沒有堅守的必要了。
陳叔英是始終想不明白,北朝連續三年內亂,官軍連續三年北討,按說是絕好的收複故土機會,為何卻到頭來接連敗北。
“打點行裝吧,備好船,等到交接完畢就出發迴建康。”他歎了口氣說道,從建康來的使者今日抵達湓口,帶來了聖旨召他入朝為中衛大將軍。
江州刺史之職由他人接任,新刺史如今離江州很近,那就是目前率軍駐紮西塞山的長沙王陳叔堅,陳叔堅本是駐紮郢州大軍的主帥,現在改到江州坐鎮,江州、郢州連成一體也是為了更好對抗江北周國。
至於晉州的情況也隻能靜觀其變,也許周軍從北境攻破合州總管府後陳國還有機會,但那也和陳叔英無關了,他如今不想待在江州,與其****看著江北唉聲歎氣,還不如迴建康快活。
。。。。。。
西陽城,西陽郡公府,數次路過家門而不入的宇文溫終於進門了,一向很忙的宇文使君今日依舊忙個不停。
宇文溫今日剛在巴口上岸就聽到壞消息,先是到城外農田查看莊稼倒伏的情況,然後入城趕到州衙和別駕許紹商量對策,又和長史任衝交接了帶迴來的俘虜,處理完積壓的公務後才打道迴府。
到家時已經過了飯點,還好事先已經派人迴來通傳,待得他沐浴更衣完畢後廚房已備好了飯菜。
“娥英怎麽了?”宇文溫問道,麵前坐著的宇文娥英眼眶發紅,坐在一旁的楊麗華歎了口氣說:“娥英太貪嘴了,成日裏吃個不停。”
“我...我隻是吃一些...”宇文娥英委屈地說著,一雙手不停絞著在慪氣,母女倆大眼瞪小眼,宇文溫見狀笑著搖了搖頭。
“來,這幾碟糕點阿耶吃不下,娥英幫忙吃了。”他笑著向宇文娥英招招手,小丫頭聞言一喜但還是先瞥了阿娘一眼,見著阿娘不吭聲便起身做到宇文溫旁邊。
楊麗華無奈的歎了口氣,府裏後廚經過宇文溫的不斷指點,別出心裁弄出了許多小糕點和零嘴,那些東西味道不錯又從未見過,女兒喜歡得吃個不停,她真怕這樣吃下去會變成胖姑娘。
“大多是些素食,不用擔心發胖。”宇文溫笑著說,這個時代的飲食在他看來還是太單調了,隨著醬油等調味品的提前出現,他決定豐富家裏的食譜,一來給自己解饞二來也能讓家人嚐嚐鮮。
蛋卷、蛋餅、薑餅,蘿卜糕、醬蘿卜、南瓜芝麻球、鹽焗核桃等等層出不窮的小食,還有‘價值千金’的茶葉蛋,有了憑著溫度計和人力溫控的‘山寨’烤箱,最近還推出了‘山寨’蛋糕。
這些東西其實都是些簡單的玩意,甚至比不上楊麗華在宮中時吃過的山珍海味,不過對於小丫頭宇文娥英來說誘惑力極大,不但花樣多而且每碟的份量也小,不知不覺就能吃上許多。
宇文娥英津津有味的吃著,宇文溫則是邊吃飯邊和楊麗華會說話,鵲哥已經睡覺了所以沒辦法逗弄,他隻是在旁邊看了一會就讓奶娘照料,今晚他會‘很忙’所以按照‘行程’先在楊麗華這邊吃飯。
酒飽飯足後侍女收拾好食案,宇文娥英也被柳葉哄走,待得房內別無他人,楊麗華撞進宇文溫懷裏,兩人溫存了片刻方才消停。
“苦了麗華了。”宇文溫摟著佳人說道,他已經有了‘預約’所以奮力壓製了心中邪火,懷中人已從先前的高冷禦姐變成嫵媚娘子,要不是宇文溫曆來‘誠信為本’差點就當場燒起來。
“妾等著二郎。”楊麗華將臉埋在夫君懷中,兩年的共同生活讓她愈發離不開宇文溫,之前正室尉遲熾繁要哺育幼子,而蕭九娘又有了身孕,接連數月都是她一人獨自麵對夫君那灼熱的目光。
虧得宇文溫還算有節製否則楊麗華別想起身,有一陣子她腿軟得連走路都別扭,想著和夫君在一起的****夜夜,楊麗華愈發的不舍起來。
好容易告別佳人,宇文溫出了房門向著蕭九娘院裏走去,他要陪著有孕在身的側室說說話,之後就要全力以赴‘挑燈夜戰’,對付壓軸的‘敵軍主帥’尉遲熾繁了。
“還好,和未來閻羅王對戰沒有傷到腰...”宇文溫不由自主的揉了腰,俗話說得好‘沒有耕壞的田,隻有累死的牛’,他這頭公牛拚了命健身,除了在戰場上騎戰外還有別的好處。
“田多又如何,本牛累不死!”
。。。。。。
夜色下三台河邊蛙叫連天,和這些熱鬧相映襯的是南岸一處莊園,莊園院牆四角設有望樓,上麵隱隱約約可見手持弓弩的人在放哨,院子臨河一側有數座房屋,每座房屋外都有一座水車。
莊園一角還有一座巨大的風車,這座風車和巴河城的那座風車相似,如今已成為西陽城外三台河邊一景,當然誰要是敢未經許可接近莊園,迎接他們的就是死亡。
這是巴州刺史宇文溫的別院,也是他明令任何人不得隨意接近的禁地,一向好說話的宇文使君不會容忍任何人挑戰他的底線。
一座房屋裏燈火通明,許多人圍著個巨大的轉輪機構忙上忙下,巴州司馬楊濟正在指揮著他們鼓搞著,同為‘不正常人類’,楊濟正在宇文溫的‘壓榨’下貢獻著自己的知識。
白天,他是巴州司馬負責統領州兵保境安民;晚上,他是宇文溫手下沒有工錢的苦工,和工坊裏的一群人鼓搞著各類器械。
時鍾,是宇文溫交給楊濟的又一個任務,對於楊濟來說這倒不是很難,在大明的那一世,他如饑似渴的學習西洋技術要報效朝廷,除了西洋火炮、數學、建築學外,西洋鍾表也是其中之一。
大明萬曆年間,西洋傳教士利瑪竇等人來到北京,他們將西洋鍾表進貢皇帝,隨著時間的推移,西洋鍾表的結構也漸漸被少部分人所知,楊濟輾轉多方了解到了相關結構。
鍾表裏最重要的一個結構就是擒縱裝置,此物如同人的心髒又稱‘擒縱器’,‘一擒一縱、一收一放、一開一關’,擒縱裝置將動力定期地傳遞給指針,是其不停地運動的關鍵裝置。
也就是說擒縱器能讓鍾表的指針以一定的平均速度轉動,中原的類似裝置據傳源於唐時,由著名僧人、天文學家一行所製。
到了宋時宰相蘇頌製作渾天儀,其核心結構就是用水力推動的擒縱器,而如今在房子裏的就是一個水力擒縱器,連同其他裝置一起組成一個原始的時鍾。
具體來說是用來‘技術驗證’的時鍾,讓工匠們知道時鍾是如何運行的,楊濟所熟悉的西洋鍾表用的是叉瓦式擒縱裝置,但他還是按照宇文溫的要求先鼓搞出水力驅動的擒縱裝置。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雖然他見過類似的機構,但是要搭建起來卻沒那麽容易,更何況工坊裏的工匠們完全不懂時鍾是什麽意思,他足足花了數月時間才手把手指導工匠們搭起架子。
“先生,已經準備好了。”林有地走上前說道,作為工坊管事他每日都在忙,郎主宇文溫經常布置下奇奇怪怪的任務,現在這個什麽‘擒縱器’就是最折磨人的。
“開始吧,放水。”楊濟點點頭,折騰了數月終於到了關鍵時刻。
“開閘,放水!”
“平水壺開閘!”
“受水壺正常,樞輪開始轉動了。”“天衡下落...”“退水壺排水正常...”
“指針轉起來了!”
喊叫聲此起彼伏,水力驅動的擒縱器開始運轉,經過一係列齒輪後帶動鍾盤上的指針轉動,林有地看著這巨大的機構在水力推動下運轉是激動萬分。
傳說中的‘渾天儀’能夠窺破天機,隻有那些能工巧匠才能製作出來,如今他們雖然做的不是渾天儀但也不錯了,看著數月來的辛苦有了成果大家都是激動不已。
這處莊園其實就是一個工坊,裏麵安裝著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機關裝置,為了借助水力所以選在時常發大水的三台河邊,整個莊園的外牆已經和新修河堤融為一體,前幾日大暴雨時也讓林有地等人心驚肉跳。
“林管事,設備運行要過上數日才能下定論,你們要時刻注意運行時的故障。”楊濟吩咐著,作為‘項目主管’他十分關心進度,試運行成功後讓工匠們熟悉結構,然後下一步工作就可以開展了。
“先生,是否備車送您迴府?”林有地問道,楊濟在外麵被人叫做“楊司馬”,可在府裏人人都叫他“楊先生”,外人都以為楊濟是刺史的佐官,亦或是虎林軍的‘刀法教頭’,可是府裏人都知道楊濟是郎主的座上賓。
“不必,反正院裏也有我的床位不是?”楊濟笑了笑,“再說如今城門已閉,要開門可麻煩許多。”
他如今依舊是單身連個貼身仆人都沒有,不是宇文溫太吝嗇而是他不需要,白日裏在軍營或州衙有忙不完的事,晚上又時不時到工坊裏做指導,旁邊都不缺幫手。
楊濟平日裏的住所就在西陽郡公府邸側院,平時換洗的衣服有人負責,洗澡有熱水到了飯點也有後廚準備的各種飯菜,花樣多而味道也不錯,有沒有貼身仆人都無所謂了。
“對了,這是另一種擒縱裝置,你們看明白了就開始做。”楊濟將幾卷紙交到林有地手上,按照已經定下的規矩,所有要做的東西都得先畫圖紙,然後做出木頭模型,等摸清楚了再放大。
“這是?不用水力驅動的?”林有地看了一會隨即問道,他如今已經很有經驗,不再是兩年前什麽都不懂的傻小子。
“對,是用擺錘...發條驅動的。”楊濟想了想又補充道:“叫做叉瓦式擒縱裝置。”(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