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傾瀉如注,不但將地麵淋成一片泥濘也將陳叔堅的心都淋碎了,坐鎮西塞山的這位鎮守郢州的陳軍主帥如今看著剛送來的急報黯然神傷。
進攻江北晉州的官軍出大事了,囤積著無數糧草的新蔡營地遇襲,隋軍襲擊得手一把火將糧草燒得幹幹淨淨,這把火不但將官軍收複晉州的雄心壯誌付之一炬,也讓進抵永興的官軍主力進退兩難。
糧草沒了隻能撤軍,可隋軍就在眼前卻不是那麽容易走的,敵前撤退曆來就是件難事,若是處理不好那麽撤退就會變成潰退,最後演變成慘敗。
永興那邊的官軍怎麽撤退他說不上話,想多了也隻是徒增煩惱,但為之頭痛的還有另一件事:齊昌城下的官軍怎麽辦。
這支兵馬是為了掩護收複晉州官軍側翼,現如今已沒有留在那裏的必要,所以如何在周軍麵前安全的撤軍成了他的煩惱。
一開始的計劃很完美,派兵進攻江北周國蘄州州治齊昌,能拿下最好拿不下就釘在那裏,首先可以調動西側巴州那邊的兵力過來救火,讓江南武昌和西塞派出的兵馬能夠圍攻燕磯,此即為聲東擊西。
其次釘在齊昌的官軍能夠掣肘周軍使之無暇東顧,這樣就能保證收複晉州的主力部隊側翼不受襲擾,原本好端端的計謀因為新蔡遇襲導致局勢逆轉。
永興和齊昌城下的官軍進退兩難,一旦處置不當導致大敗那對官軍的士氣是毀滅性的打擊,連續兩年北進的攻勢都被瓦解,如今第三年的北進要是再度大敗後果嚴重,官家以後極有可能不會再派兵北上了。
陳叔堅一想起那個剛即位沒到一年的兄長就頭痛,這位大陳天子成日裏就知道飲酒作樂,亦或是和詞臣寵妃吟詩遊宴,對於國事完全都不感興趣,曆代先帝北伐中原收複故土的遺願似乎都沒放在心上。
陳叔堅看著窗外的漂泊大雨無奈的放下急報,江南多雨一旦下來就不容易停,道路泥濘江水暴漲湖塘溢滿,大雨時連戰船都不便在江麵上行駛,如此一來敵我雙方的行動都不得不停止了。
齊昌城下的官軍如何撤退也隻能等到雨停了再說,反正他已數次傳令讓領兵將領小心謹慎,能不能做到就是對方的事情,隻要西塞山駐泊的水軍主力戰船還完好無缺,那局勢就壞不到哪裏。
唯一讓人放不下的就是燕磯,這個周軍在江南的唯一據點十分頑強,在己方大軍不停圍攻下竟然屹立不倒,連續攻打了數日官軍傷亡慘重,但是己方依舊未能攻破周軍營寨。
一股無力感湧上心頭,陳叔堅覺得帶兵打仗果然是件讓人頭疼不已的事情,也就是朝廷需要宗室藩王做監軍,有得選他都不想接這種苦差事,打仗的事情就交給能打的將領去處理那該有多好。
“傳令下去,待得雨停之後繼續攻打燕磯...”
。。。。。。
燕磯,暴雨中的周軍營寨。
州兵隊正全有走在泥濘的地麵巡視著本隊防禦地段,他頭戴鬥笠身著蓑衣挽著褲腿腳穿草鞋一身雨中行的打扮,陳軍接連數日圍攻燕磯,因為暴雨的來臨終於消停也讓守寨的周軍得以喘息。
陳軍晝夜不停地的進攻,守軍們則是晝夜不停地防禦,全有等州兵終於見識了什麽叫做大場麵,如潮的士兵、密密麻麻的攻城器械還有‘石如飛蝗’、‘箭如雨下’。
全有小心翼翼的走上寨牆看向寨外,隻見原本屍橫遍野的空地如今已化作一片水澤,許多戰歿的陳軍士兵屍體浸泡在水中滲出絲絲猩紅。
營寨外的多個水塘已經被陳軍擔土填平,若是晴天時倒看不出什麽問題可一旦被雨水浸泡之後便化作泥沼,原先散落在其上的尖頭木驢、雲梯等攻城器械殘骸都已大半沒入泥沼,己方投石車拋射出去的大石也大半陷入泥中。
“阿有,這些投石車淋著雨不要緊吧?”梁定在一旁問道,作為發小又兼同袍之誼兩人關係密切,如今也一同駐守在燕磯寨。
“應該不要緊,陳統軍說了這些大家夥不怕雨淋。”全有轉身看向寨內如林聳立的投石車,這些投石車不用人拉卻威力十足,也虧得有這些軍械省下許多人力,否則光是連續拉繩發砲沒多少人能撐過一日。
“這東西可真厲害,不用人拉反倒比數十人拉的砲車要厲害許多。”梁定由衷的讚歎,己方的投石車在營寨裏有寨牆保護,雖然看不見外邊的情景,但憑著寨牆上瞭望手的指揮依舊指哪打哪。
“上麵的鐵淋鏽了也不要緊,過幾日開戰發過幾次砲那鏽便沒了。”全有補充道,這是他新打聽到的‘秘密’,“這東西牢固著呢,等天晴了陳軍再敢來一樣是個死。”
營寨裏地麵上石頭堆積如山,這些都是從江北源源不斷運過來的,虧得燕磯處修有棧橋能讓戰船靠岸,不光是石頭連帶著箭矢都是源源不斷的從西陽城運來。
這種投石車是個好東西,作戰時為了保護砲手還在每部投石車麵前拉起布幔抵擋飛石,城外曠野裏的陳軍投石車就沒那麽好運,一來發砲需要很多人一起拉繩,二來發砲距離較近即便放置了大盾遮擋都沒用,因為己方拋射出去的石頭每個都有數十斤重。
一個石頭下去連帶著大盾還有投石車都砸得稀巴爛,若是運氣好的話甚至直接砸中拉繩發砲的人群,這一下去至少十來條人命。
還有那些雲梯隻要挨一下就垮了,當然尖頭木驢比較皮實但挨一下也是半殘,待得來到寨牆下再扔石頭砸下去就垮了,加上射不完的箭矢大家對於堅守燕磯信心滿滿。
全有和梁定在本隊防禦地段走了一圈後迴到營房,作為倉促間建起來的營房絕大部分是用竹子、木板搭建的,考慮到雨季防止內澇的緣故是高腳屋。
雖然是用竹子、木板搭起來的高腳屋但十分結實,當然毛病不是沒有,走在地板上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就比較突出,外邊暴雨屋內卻沒下小雨,士兵們躺在榻上聽著雨聲酣然入睡。
一間高腳屋能容納兩個什住宿,一個小隊五個什連帶著士兵隨身物品以及鎧甲武器正好三間高腳屋,全有和梁定先是巡視了本隊的一間高腳屋之後轉到緊鄰的第二間屋裏查看。
士兵們正在生火烘烤衣物,連綿的陰雨天最讓人心煩的就是衣物濕漉漉,穿也不是不穿也不是,不過此次駐紮燕磯考慮得很周到,提前備下了許多幹燥的柴禾,這都是為了方便士兵們烘烤衣物甚至被褥。
高腳屋最怕火,為了防止外邊圍攻的陳軍放火箭點燃屋子,屋頂都多鋪了一層濕漉漉的茅草,可屋內要是生火的話防火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必須什長親自監督才能進行,若是有什麽三長兩短第一個問罪的就是什長。
“柴禾都夠麽?”全有問道,正在監督士兵烤衣物的什長聞言起身迴話,他說新一批柴禾剛分發到各什量很足,全有聞言點點頭看了看士兵們的被褥,確定沒有潮濕的痕跡轉身走到下一間高腳屋。
“弓在哪裏?”全有問道,一名士兵帶著他來到角落的第一個大木箱處,小心翼翼的打開蓋子,裏麵露出一溜排得整整齊齊的弓身,士兵見全有看清楚後立刻蓋上。
“全隊一百個放心,這些弓放在幹燥箱裏肯定沒問題,楊司馬之前可是演示過的。”
“數目都對吧?”
“少一根拿我幾個去砍頭!”
雨天弓箭的保養是個大問題,弓身以及弓弦最怕受潮,尤其江南雨多所以防潮很關鍵,若是雨天強行拉弓不是不行但過後這弓也就費了,所以正常情況下雨天都是不打仗的。
為了保養弓身以及弓弦州衙做出了許多防潮的幹燥箱,分發給各隊讓其自行將弓妥善保管,當然時不時會有上官來抽檢,若是發現保管不當全隊都要受罰。
“箭矢呢?在哪...”全有話還沒有說完就看見角落裏一捆捆羽箭,他走上前去抽出幾隻箭檢查起來,那士兵在一旁笑著說沒問題,領箭的時候他們什長就檢查過大可以放心。
“可不能有紕漏,我們州兵靠的就是弓箭殺敵,要是弓軟了箭彎了那可不行。”
“全隊你就放心吧,大夥這幾日射的箭可比去年一年都要多!”士兵揉著肩膀說著,“還好這幾日下雨能休息休息,不然成日裏拉弓放箭弄得手都差點抬不起來了。”
“怎麽,想迴去了?”
“哪裏的話,又沒有負傷我們迴去做什麽。”士兵笑道,負傷失去戰鬥力的同袍都被船接迴江北養傷,雖然迴去可以避開戰火保命,可州兵們都是想留在燕磯殺敵。
不為別的,就是‘立功受賞’四個字!
西陽城外興修水利治理三台河,據說明年就能防止水患開墾出一倍的田地,州衙已經放出消息說立軍功的士兵能分田,雖然新開墾的生田要數年甚至十餘年後才能變成熟田,但這對於士兵來說已經是極大的誘惑了。
對於平民百姓來說其他都是虛的,隻有田地是實實在在的,眼見著機會就在眼前哪裏有人會輕易放棄,不過看著這暴雨沒有停的意思士兵們也有些疑慮。
“全隊,看樣子那三台河定然要發大水了,你說南岸新修的堤壩撐得住麽?”(未完待續。)
進攻江北晉州的官軍出大事了,囤積著無數糧草的新蔡營地遇襲,隋軍襲擊得手一把火將糧草燒得幹幹淨淨,這把火不但將官軍收複晉州的雄心壯誌付之一炬,也讓進抵永興的官軍主力進退兩難。
糧草沒了隻能撤軍,可隋軍就在眼前卻不是那麽容易走的,敵前撤退曆來就是件難事,若是處理不好那麽撤退就會變成潰退,最後演變成慘敗。
永興那邊的官軍怎麽撤退他說不上話,想多了也隻是徒增煩惱,但為之頭痛的還有另一件事:齊昌城下的官軍怎麽辦。
這支兵馬是為了掩護收複晉州官軍側翼,現如今已沒有留在那裏的必要,所以如何在周軍麵前安全的撤軍成了他的煩惱。
一開始的計劃很完美,派兵進攻江北周國蘄州州治齊昌,能拿下最好拿不下就釘在那裏,首先可以調動西側巴州那邊的兵力過來救火,讓江南武昌和西塞派出的兵馬能夠圍攻燕磯,此即為聲東擊西。
其次釘在齊昌的官軍能夠掣肘周軍使之無暇東顧,這樣就能保證收複晉州的主力部隊側翼不受襲擾,原本好端端的計謀因為新蔡遇襲導致局勢逆轉。
永興和齊昌城下的官軍進退兩難,一旦處置不當導致大敗那對官軍的士氣是毀滅性的打擊,連續兩年北進的攻勢都被瓦解,如今第三年的北進要是再度大敗後果嚴重,官家以後極有可能不會再派兵北上了。
陳叔堅一想起那個剛即位沒到一年的兄長就頭痛,這位大陳天子成日裏就知道飲酒作樂,亦或是和詞臣寵妃吟詩遊宴,對於國事完全都不感興趣,曆代先帝北伐中原收複故土的遺願似乎都沒放在心上。
陳叔堅看著窗外的漂泊大雨無奈的放下急報,江南多雨一旦下來就不容易停,道路泥濘江水暴漲湖塘溢滿,大雨時連戰船都不便在江麵上行駛,如此一來敵我雙方的行動都不得不停止了。
齊昌城下的官軍如何撤退也隻能等到雨停了再說,反正他已數次傳令讓領兵將領小心謹慎,能不能做到就是對方的事情,隻要西塞山駐泊的水軍主力戰船還完好無缺,那局勢就壞不到哪裏。
唯一讓人放不下的就是燕磯,這個周軍在江南的唯一據點十分頑強,在己方大軍不停圍攻下竟然屹立不倒,連續攻打了數日官軍傷亡慘重,但是己方依舊未能攻破周軍營寨。
一股無力感湧上心頭,陳叔堅覺得帶兵打仗果然是件讓人頭疼不已的事情,也就是朝廷需要宗室藩王做監軍,有得選他都不想接這種苦差事,打仗的事情就交給能打的將領去處理那該有多好。
“傳令下去,待得雨停之後繼續攻打燕磯...”
。。。。。。
燕磯,暴雨中的周軍營寨。
州兵隊正全有走在泥濘的地麵巡視著本隊防禦地段,他頭戴鬥笠身著蓑衣挽著褲腿腳穿草鞋一身雨中行的打扮,陳軍接連數日圍攻燕磯,因為暴雨的來臨終於消停也讓守寨的周軍得以喘息。
陳軍晝夜不停地的進攻,守軍們則是晝夜不停地防禦,全有等州兵終於見識了什麽叫做大場麵,如潮的士兵、密密麻麻的攻城器械還有‘石如飛蝗’、‘箭如雨下’。
全有小心翼翼的走上寨牆看向寨外,隻見原本屍橫遍野的空地如今已化作一片水澤,許多戰歿的陳軍士兵屍體浸泡在水中滲出絲絲猩紅。
營寨外的多個水塘已經被陳軍擔土填平,若是晴天時倒看不出什麽問題可一旦被雨水浸泡之後便化作泥沼,原先散落在其上的尖頭木驢、雲梯等攻城器械殘骸都已大半沒入泥沼,己方投石車拋射出去的大石也大半陷入泥中。
“阿有,這些投石車淋著雨不要緊吧?”梁定在一旁問道,作為發小又兼同袍之誼兩人關係密切,如今也一同駐守在燕磯寨。
“應該不要緊,陳統軍說了這些大家夥不怕雨淋。”全有轉身看向寨內如林聳立的投石車,這些投石車不用人拉卻威力十足,也虧得有這些軍械省下許多人力,否則光是連續拉繩發砲沒多少人能撐過一日。
“這東西可真厲害,不用人拉反倒比數十人拉的砲車要厲害許多。”梁定由衷的讚歎,己方的投石車在營寨裏有寨牆保護,雖然看不見外邊的情景,但憑著寨牆上瞭望手的指揮依舊指哪打哪。
“上麵的鐵淋鏽了也不要緊,過幾日開戰發過幾次砲那鏽便沒了。”全有補充道,這是他新打聽到的‘秘密’,“這東西牢固著呢,等天晴了陳軍再敢來一樣是個死。”
營寨裏地麵上石頭堆積如山,這些都是從江北源源不斷運過來的,虧得燕磯處修有棧橋能讓戰船靠岸,不光是石頭連帶著箭矢都是源源不斷的從西陽城運來。
這種投石車是個好東西,作戰時為了保護砲手還在每部投石車麵前拉起布幔抵擋飛石,城外曠野裏的陳軍投石車就沒那麽好運,一來發砲需要很多人一起拉繩,二來發砲距離較近即便放置了大盾遮擋都沒用,因為己方拋射出去的石頭每個都有數十斤重。
一個石頭下去連帶著大盾還有投石車都砸得稀巴爛,若是運氣好的話甚至直接砸中拉繩發砲的人群,這一下去至少十來條人命。
還有那些雲梯隻要挨一下就垮了,當然尖頭木驢比較皮實但挨一下也是半殘,待得來到寨牆下再扔石頭砸下去就垮了,加上射不完的箭矢大家對於堅守燕磯信心滿滿。
全有和梁定在本隊防禦地段走了一圈後迴到營房,作為倉促間建起來的營房絕大部分是用竹子、木板搭建的,考慮到雨季防止內澇的緣故是高腳屋。
雖然是用竹子、木板搭起來的高腳屋但十分結實,當然毛病不是沒有,走在地板上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就比較突出,外邊暴雨屋內卻沒下小雨,士兵們躺在榻上聽著雨聲酣然入睡。
一間高腳屋能容納兩個什住宿,一個小隊五個什連帶著士兵隨身物品以及鎧甲武器正好三間高腳屋,全有和梁定先是巡視了本隊的一間高腳屋之後轉到緊鄰的第二間屋裏查看。
士兵們正在生火烘烤衣物,連綿的陰雨天最讓人心煩的就是衣物濕漉漉,穿也不是不穿也不是,不過此次駐紮燕磯考慮得很周到,提前備下了許多幹燥的柴禾,這都是為了方便士兵們烘烤衣物甚至被褥。
高腳屋最怕火,為了防止外邊圍攻的陳軍放火箭點燃屋子,屋頂都多鋪了一層濕漉漉的茅草,可屋內要是生火的話防火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必須什長親自監督才能進行,若是有什麽三長兩短第一個問罪的就是什長。
“柴禾都夠麽?”全有問道,正在監督士兵烤衣物的什長聞言起身迴話,他說新一批柴禾剛分發到各什量很足,全有聞言點點頭看了看士兵們的被褥,確定沒有潮濕的痕跡轉身走到下一間高腳屋。
“弓在哪裏?”全有問道,一名士兵帶著他來到角落的第一個大木箱處,小心翼翼的打開蓋子,裏麵露出一溜排得整整齊齊的弓身,士兵見全有看清楚後立刻蓋上。
“全隊一百個放心,這些弓放在幹燥箱裏肯定沒問題,楊司馬之前可是演示過的。”
“數目都對吧?”
“少一根拿我幾個去砍頭!”
雨天弓箭的保養是個大問題,弓身以及弓弦最怕受潮,尤其江南雨多所以防潮很關鍵,若是雨天強行拉弓不是不行但過後這弓也就費了,所以正常情況下雨天都是不打仗的。
為了保養弓身以及弓弦州衙做出了許多防潮的幹燥箱,分發給各隊讓其自行將弓妥善保管,當然時不時會有上官來抽檢,若是發現保管不當全隊都要受罰。
“箭矢呢?在哪...”全有話還沒有說完就看見角落裏一捆捆羽箭,他走上前去抽出幾隻箭檢查起來,那士兵在一旁笑著說沒問題,領箭的時候他們什長就檢查過大可以放心。
“可不能有紕漏,我們州兵靠的就是弓箭殺敵,要是弓軟了箭彎了那可不行。”
“全隊你就放心吧,大夥這幾日射的箭可比去年一年都要多!”士兵揉著肩膀說著,“還好這幾日下雨能休息休息,不然成日裏拉弓放箭弄得手都差點抬不起來了。”
“怎麽,想迴去了?”
“哪裏的話,又沒有負傷我們迴去做什麽。”士兵笑道,負傷失去戰鬥力的同袍都被船接迴江北養傷,雖然迴去可以避開戰火保命,可州兵們都是想留在燕磯殺敵。
不為別的,就是‘立功受賞’四個字!
西陽城外興修水利治理三台河,據說明年就能防止水患開墾出一倍的田地,州衙已經放出消息說立軍功的士兵能分田,雖然新開墾的生田要數年甚至十餘年後才能變成熟田,但這對於士兵來說已經是極大的誘惑了。
對於平民百姓來說其他都是虛的,隻有田地是實實在在的,眼見著機會就在眼前哪裏有人會輕易放棄,不過看著這暴雨沒有停的意思士兵們也有些疑慮。
“全隊,看樣子那三台河定然要發大水了,你說南岸新修的堤壩撐得住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