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陽殿下隻是想要說這些話,值得上您千裏迢迢從京城來到這嶺南地界嗎?”
裴奐生可能是想要激怒昭陽,畢竟在他的印象裏,眼前這位公主殿下一貫都是憑借著任性驕縱的名聲處事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桓皇後真的想要就此養廢了這個孩子,大概也是存著和其他人一樣的想法,哪裏是真的要對莊懿淑妃留下來的女兒視若己出?
“難道不值得嗎?隻是親眼看到你落難的樣子,都讓本宮覺得仿佛出了一口惡氣。像你這樣的人,這輩子就終老於此吧。京城不必再迴去了。那些你不願意說出口的你曾經犯下的惡行,本宮難道真的隻是在意你的親口承認嗎?就好像大理寺查案,難不成嫌疑人一輩子封口不談,就找不到確鑿的證據給他定罪嗎?”
昭陽的語氣是嘲諷的,她占據著光線投射下來的位置,冷淡而清傲地俯瞰著裴奐生,像是在看一顆肮髒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靈魂。
“其實即便你不說,我多多少少也是知道的。母妃當年,究竟是怎樣病重無醫而去世的。你們可能以為那個時候我還太年幼不記事,又或許是知道,如果母妃去世的話,本宮也很快會失去父皇的寵愛和庇護。”昭陽抿著唇側過頭去逆著光看著湛藍色潔淨的天空,“但也許你們是錯了。斬草除根,你們既然可以殘忍地除去母妃,那麽索性就該連我的性命也都不要留下來。”
“當時的確是不知道為什麽出此下策。本來是應該連你也不放過的。”裴奐生忽然改變了態度,再也不是那個三緘其口的樣子,主動地順著昭陽的話說了下去,“當時隻以為莊懿淑妃死後,皇上隻怕是連一個眼神都懶得再搭理你。隨便指個無子嗣無寵愛的嬪妃撫養你,選個出身高些的也無妨,反正是眼不見為淨,省得看到你,就讓他再想起死去的莊懿淑妃。皇後娘娘是這樣打算的,陛下應該也和娘娘想到了一處去——”
裴奐生的眼神閃了閃,想起了往事,他的情緒也變得平淡下來:“或者說,陛下原本是和皇後娘娘一樣的打算。隻是在那其中又發生了額外的變故。所以陛下改變了主意。可能是因為當時的桓貴妃的緣故,那個女人實在是當年皇後娘娘小瞧了她,當初那些事情裏麵,後來再想想,可能都是桓貴妃為了順理成章地收養你在膝下而安排出來的。”
昭陽並不因為裴奐生的話裏提到了自己的養母——當年的桓貴妃,後來的裴皇後——而改變神色,她依然是那樣一副無悲無喜的模樣,仿佛一切從裴奐生的嘴巴裏說出來的話都不會讓她感到驚訝,又好像這一切她本就心知肚明,無需做好心理預設。
“又可能還是當時時局的關係,陛下有意要抬舉明烈親王,即使是在莊懿淑妃去世,威北侯府有意避世的背景下,他還是重用了明烈親王,以此來平衡太子的勢力。將你指給桓貴妃作為養女,也可以拉近明烈親王與桓貴妃那邊的關係,順勢可以使得皇室借由明烈親王接手那些曾經屬於桓家的在行伍中的勢力網絡。畢竟桓家當時已經隨著桓莫廷將軍的去世而式微了。”
桓莫廷是桓皇後的父親,當年叱詫南靖的虎頭將軍,得到先帝親自賜下的虎頭黑金旗幟作為帥旗。可惜桓莫廷的後人當中,沒有幾個能夠承繼這份家風淵源的。唯獨之前曾在北境效力過的明威將軍桓姚吾,雖然是庶出的身份,走的道路遠遠不及家中那些嫡出的兄弟來得順暢,可是到底有些本事才學在身上,更主要的是桓皇後力挺他,所以才漸漸積累了些名聲下來,不至於辱沒了當年譙國桓氏的威名。
“原來是這樣子。你至少解開了本宮多年以來的一個困惑。當初父皇為什麽要把本宮交給桓貴妃撫養。畢竟父皇那時候已經不想再多管本宮了。母妃的死,讓他完完全全轉變了態度。”昭陽勾唇自嘲地笑著,漂亮的眉眼依然是執拗地逆著情緒向上嬌蠻地揚起,掩蓋不了眉宇中間的寥落情感,“這麽看來,倒也有幾分說服力。從始至終,本宮的確都是站在和母後這一邊的。本宮因為母後而得到了庇護和良好的照顧撫養,母後也因為本宮與哥哥的血脈相連,得到了半個養子,以及後來皇後的位置。”
昭陽長長地歎出一口氣,仿佛也把所有的濁鬱情緒都排解出去。她蹲下身,與裴奐生的視線彼此平視:“你看看,到最後,不都是白費了一番算計嗎?我們都是在給皇位上的那位繡嫁衣。他永遠都是贏家,而我們,贏多贏少,或者是滿盤皆輸,所以總是輸家,占不了上風的。你為裴家,為了裴皇後,為了東承太子,你們家花了多少心思啊。數載之基業,皆毀於如此獨夫之心,你卻到了這樣的地步,還要為他遮掩罪行嗎?”
“本宮從來都是區分的很清楚。本宮知道真正要對抗的敵人不是你們,裴家也好,裴皇後也罷,你們不是真正的背後莊家,也不是那個將要贏走一切的惡棍。你們都是困束在了他布下的棋局裏。可為什麽我們要看他拿著棋子大殺四方呢?他值得上這一切嗎?他難道不該死嗎?他活著,太子哥哥就永遠不能有十足的把握坐上皇位。你看看,那位不知道是什麽地方來的美人生下的孩子,十一皇子,取了名字叫李垚,如今可是正兒八經記在桓皇後娘娘的名下。”
“就算太子哥哥是元後所出的孩子,那如果陛下的心思轉了,不想早早放權,由著這樣一個成年已久的兒子站在自己的朝堂上,對著看起來隻屬於陛下一人的江山指手畫腳,你說會發生什麽事情呀?不是所有人都會像穎親王哥哥那樣頭腦清楚,有足夠的意誌力去抵抗煊盛權勢的誘惑吧。”
裴奐生可能是想要激怒昭陽,畢竟在他的印象裏,眼前這位公主殿下一貫都是憑借著任性驕縱的名聲處事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桓皇後真的想要就此養廢了這個孩子,大概也是存著和其他人一樣的想法,哪裏是真的要對莊懿淑妃留下來的女兒視若己出?
“難道不值得嗎?隻是親眼看到你落難的樣子,都讓本宮覺得仿佛出了一口惡氣。像你這樣的人,這輩子就終老於此吧。京城不必再迴去了。那些你不願意說出口的你曾經犯下的惡行,本宮難道真的隻是在意你的親口承認嗎?就好像大理寺查案,難不成嫌疑人一輩子封口不談,就找不到確鑿的證據給他定罪嗎?”
昭陽的語氣是嘲諷的,她占據著光線投射下來的位置,冷淡而清傲地俯瞰著裴奐生,像是在看一顆肮髒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靈魂。
“其實即便你不說,我多多少少也是知道的。母妃當年,究竟是怎樣病重無醫而去世的。你們可能以為那個時候我還太年幼不記事,又或許是知道,如果母妃去世的話,本宮也很快會失去父皇的寵愛和庇護。”昭陽抿著唇側過頭去逆著光看著湛藍色潔淨的天空,“但也許你們是錯了。斬草除根,你們既然可以殘忍地除去母妃,那麽索性就該連我的性命也都不要留下來。”
“當時的確是不知道為什麽出此下策。本來是應該連你也不放過的。”裴奐生忽然改變了態度,再也不是那個三緘其口的樣子,主動地順著昭陽的話說了下去,“當時隻以為莊懿淑妃死後,皇上隻怕是連一個眼神都懶得再搭理你。隨便指個無子嗣無寵愛的嬪妃撫養你,選個出身高些的也無妨,反正是眼不見為淨,省得看到你,就讓他再想起死去的莊懿淑妃。皇後娘娘是這樣打算的,陛下應該也和娘娘想到了一處去——”
裴奐生的眼神閃了閃,想起了往事,他的情緒也變得平淡下來:“或者說,陛下原本是和皇後娘娘一樣的打算。隻是在那其中又發生了額外的變故。所以陛下改變了主意。可能是因為當時的桓貴妃的緣故,那個女人實在是當年皇後娘娘小瞧了她,當初那些事情裏麵,後來再想想,可能都是桓貴妃為了順理成章地收養你在膝下而安排出來的。”
昭陽並不因為裴奐生的話裏提到了自己的養母——當年的桓貴妃,後來的裴皇後——而改變神色,她依然是那樣一副無悲無喜的模樣,仿佛一切從裴奐生的嘴巴裏說出來的話都不會讓她感到驚訝,又好像這一切她本就心知肚明,無需做好心理預設。
“又可能還是當時時局的關係,陛下有意要抬舉明烈親王,即使是在莊懿淑妃去世,威北侯府有意避世的背景下,他還是重用了明烈親王,以此來平衡太子的勢力。將你指給桓貴妃作為養女,也可以拉近明烈親王與桓貴妃那邊的關係,順勢可以使得皇室借由明烈親王接手那些曾經屬於桓家的在行伍中的勢力網絡。畢竟桓家當時已經隨著桓莫廷將軍的去世而式微了。”
桓莫廷是桓皇後的父親,當年叱詫南靖的虎頭將軍,得到先帝親自賜下的虎頭黑金旗幟作為帥旗。可惜桓莫廷的後人當中,沒有幾個能夠承繼這份家風淵源的。唯獨之前曾在北境效力過的明威將軍桓姚吾,雖然是庶出的身份,走的道路遠遠不及家中那些嫡出的兄弟來得順暢,可是到底有些本事才學在身上,更主要的是桓皇後力挺他,所以才漸漸積累了些名聲下來,不至於辱沒了當年譙國桓氏的威名。
“原來是這樣子。你至少解開了本宮多年以來的一個困惑。當初父皇為什麽要把本宮交給桓貴妃撫養。畢竟父皇那時候已經不想再多管本宮了。母妃的死,讓他完完全全轉變了態度。”昭陽勾唇自嘲地笑著,漂亮的眉眼依然是執拗地逆著情緒向上嬌蠻地揚起,掩蓋不了眉宇中間的寥落情感,“這麽看來,倒也有幾分說服力。從始至終,本宮的確都是站在和母後這一邊的。本宮因為母後而得到了庇護和良好的照顧撫養,母後也因為本宮與哥哥的血脈相連,得到了半個養子,以及後來皇後的位置。”
昭陽長長地歎出一口氣,仿佛也把所有的濁鬱情緒都排解出去。她蹲下身,與裴奐生的視線彼此平視:“你看看,到最後,不都是白費了一番算計嗎?我們都是在給皇位上的那位繡嫁衣。他永遠都是贏家,而我們,贏多贏少,或者是滿盤皆輸,所以總是輸家,占不了上風的。你為裴家,為了裴皇後,為了東承太子,你們家花了多少心思啊。數載之基業,皆毀於如此獨夫之心,你卻到了這樣的地步,還要為他遮掩罪行嗎?”
“本宮從來都是區分的很清楚。本宮知道真正要對抗的敵人不是你們,裴家也好,裴皇後也罷,你們不是真正的背後莊家,也不是那個將要贏走一切的惡棍。你們都是困束在了他布下的棋局裏。可為什麽我們要看他拿著棋子大殺四方呢?他值得上這一切嗎?他難道不該死嗎?他活著,太子哥哥就永遠不能有十足的把握坐上皇位。你看看,那位不知道是什麽地方來的美人生下的孩子,十一皇子,取了名字叫李垚,如今可是正兒八經記在桓皇後娘娘的名下。”
“就算太子哥哥是元後所出的孩子,那如果陛下的心思轉了,不想早早放權,由著這樣一個成年已久的兒子站在自己的朝堂上,對著看起來隻屬於陛下一人的江山指手畫腳,你說會發生什麽事情呀?不是所有人都會像穎親王哥哥那樣頭腦清楚,有足夠的意誌力去抵抗煊盛權勢的誘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