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懷年有意沒有參加昭陽公主和裴家之間的事情,盡管蕭阜嶼此前親自對他發出的叮囑——或者說是要求——的實質內容是,確保昭陽公主此次從北境離開一直到她最終返迴京城的過程中不會發生意外和變數。但是既然是涉及到了裴家的事情,謝懷年覺得他最好還是保持一段距離會更加合適。
而昭陽在和謝懷年分道揚鑣,各自去做手頭的事情之前,她也仿佛是敏銳地感知到了一些事情,她迴眸注視著謝懷年,眼睛裏隱隱約約透露出的想法實際上是有很高的確信度的。“你應該知道很多事情,所以你選擇了明哲保身。”陳述句的語氣,她把這句話說出口,事實上也的確命中了真實的情況。
“倒不必說是明哲保身的程度,隻不過是在下認為,殿下應該不希望有另外的人介入您和裴家之間的事情當中。如果您需要我的幫助,我必然在所不辭。”
“我也希望不會有到達那樣程度的一天。”昭陽的語氣輕飄飄,好像還有那麽一點兒輕鬆愉快,意外之中地表達出來願意以俏皮的言辭打破此刻不合時宜的沉重與艱難氣氛的心情。
謝懷年又對她多囑咐了幾句:“殿下此次去尋找裴家人,還是應當更加謹慎一些。無論如何,裴家都已經是戴罪之身。陛下既然會將他們放出去,恐怕殿下也應該知道,陛下心裏究竟是怎麽樣想裴家的。他們沒有在這次的局麵中失去性命,恰恰意味著——”
“恰恰意味著他們將會有很大的機會東山再起。”昭陽垂眸,她當然清醒地知道謝懷年的這番話到底是什麽意思。裴家身處京城,數代任官,皆是出過權勢在手的重臣。這樣的背景,勢必也會帶來同樣厲害的政敵及仇家。裴家這一番落難,恐怕有無數人都小心翼翼地看著皇帝的心思,判斷是否有機會朝著裴家下手。可是裴家到底還是活到了現在,判處流放,來到嶺南。
因此皇帝恐怕還是有保全他們的想法,打算給東承太子手上留一些可用之才。
這也意味著,昭陽不會有機會對他們下手,更加不必提是否要受到來自皇帝派遣出來的、潛伏在嶺南的那些暗探及暗衛的監視和打探。昭陽恐怕接下來所做的事情,都會被事無巨細地記錄下來,寫在冊單之中再送還給皇帝過目。
“所以,還是要勞煩謝生,為我去把在蜀中的事情辦妥。我恐怕不會有機會和餘地再去蜀中親自查辦這些有關的事情。僅僅是隻能把腳步停留在嶺南,無關痛癢地問一些各自臉麵都能周全的問題,然後就會被來自京城的更具備說服力及威嚴的人,半是勸說,半是脅迫地迴去。”
昭陽看起來有些意興闌珊,大概也是認清了前途多險路,並不能夠如她所設想的那般圓滿順利。
“既然這些因果利害殿下都知道,為什麽您還如此衝動地抗旨不歸京,來到嶺南,並有計劃在之後再去蜀中呢?”謝懷年終究還是問出了這個讓他非常有求知欲的問題。是啊,昭陽公主既然這些道理都想得明白,可是為什麽還是做出了這樣稱得上是“下下策”的舉動呢?這不是明擺著要給自己闖下大禍,並且還無法達成目的嗎?
昭陽倒是看得很風輕雲淡,她微微抿起了唇,手指已經搭在了門框上了。她沒有迴頭,隻是輕聲答複道:“之所以來,是因為那時候不知道能夠得到來自你的幫助。作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我是抱著破釜沉舟的心下定決心的。那個時候我沒有和蕭阜嶼提起過此事。一直到後來,他告訴我,可以來找你幫忙。我才知道,原來不必玉石俱焚,也能夠得到一些結果。”
處在謝懷年的立場上,他當然理解不了,為什麽昭陽公主會為了這種事情破釜沉舟。畢竟他不知道昭陽上一世經曆過的事情。可是在昭陽看起來,這一世的很多變故都重蹈覆轍,當初的事情,她盡力想要扭轉道路,可是結果偏偏還是陰差陽錯。溫善玉最後還是成為了太子良娣,桓皇後同樣病重毫無起色,就連蕭阜嶼都已經迴到了北境。
平白無故的,還搭上了許多條原本不必死去的性命。顧平沅也好,穎親王也罷。就連春城公主都陷落在北朝皇城,如今到底是過得怎麽樣,也都全然不知了。
所以恐怕最後那一場徹底毀滅了昭陽後半生希望的逆臣起兵還是會照常發生。
既然毀滅終究要來臨得這麽快,那昭陽就隻能爭分奪秒,同時把很多事情置之度外了。
“並非是因為駑鈍才出此下策——雖然我的確頭腦不夠機靈。我隻是覺得,如果再不這麽做的話,一切都要來不及了。那些曾經我為之而痛苦後悔的事情,將會永遠變成如影隨形的噩夢。我不想在噩夢中度過此生,便隻能夠抓住一切的機會,全力以赴了。”
昭陽走出了這間房間,她沒有覺得步履沉重或者是心情難過。恰恰相反,她覺得自己看到了很多事情,有曾經真實發生過的,也有那些不知道是存在於上一世的混亂記憶裏,還是僅僅由她頭腦所臆想出來的畫麵。
現在對於她而言,唯一能夠打破混沌的方法,就是關注眼前真實發生的事情。
離開京城,她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自由度,好像一切都像是從卷軸畫裏緩緩展開呈現在她的麵前。那些她曾經懷疑過的,那些她渴望求證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她能夠把握住的最後的機會。如果一切都還來得及的話,她還能夠迴到京城,迴到桓皇後的身邊。病重的桓皇後是否還能夠等來昭陽呢?昭陽又能否真的不讓自己再失望,切實地挽救下哪怕這唯一的一次機會?
“現在就是最應該去執行這些事情的時候。往後再沒有比這更加好的時機了。”
昭陽在出門之後如此對自己默默言說道。
而昭陽在和謝懷年分道揚鑣,各自去做手頭的事情之前,她也仿佛是敏銳地感知到了一些事情,她迴眸注視著謝懷年,眼睛裏隱隱約約透露出的想法實際上是有很高的確信度的。“你應該知道很多事情,所以你選擇了明哲保身。”陳述句的語氣,她把這句話說出口,事實上也的確命中了真實的情況。
“倒不必說是明哲保身的程度,隻不過是在下認為,殿下應該不希望有另外的人介入您和裴家之間的事情當中。如果您需要我的幫助,我必然在所不辭。”
“我也希望不會有到達那樣程度的一天。”昭陽的語氣輕飄飄,好像還有那麽一點兒輕鬆愉快,意外之中地表達出來願意以俏皮的言辭打破此刻不合時宜的沉重與艱難氣氛的心情。
謝懷年又對她多囑咐了幾句:“殿下此次去尋找裴家人,還是應當更加謹慎一些。無論如何,裴家都已經是戴罪之身。陛下既然會將他們放出去,恐怕殿下也應該知道,陛下心裏究竟是怎麽樣想裴家的。他們沒有在這次的局麵中失去性命,恰恰意味著——”
“恰恰意味著他們將會有很大的機會東山再起。”昭陽垂眸,她當然清醒地知道謝懷年的這番話到底是什麽意思。裴家身處京城,數代任官,皆是出過權勢在手的重臣。這樣的背景,勢必也會帶來同樣厲害的政敵及仇家。裴家這一番落難,恐怕有無數人都小心翼翼地看著皇帝的心思,判斷是否有機會朝著裴家下手。可是裴家到底還是活到了現在,判處流放,來到嶺南。
因此皇帝恐怕還是有保全他們的想法,打算給東承太子手上留一些可用之才。
這也意味著,昭陽不會有機會對他們下手,更加不必提是否要受到來自皇帝派遣出來的、潛伏在嶺南的那些暗探及暗衛的監視和打探。昭陽恐怕接下來所做的事情,都會被事無巨細地記錄下來,寫在冊單之中再送還給皇帝過目。
“所以,還是要勞煩謝生,為我去把在蜀中的事情辦妥。我恐怕不會有機會和餘地再去蜀中親自查辦這些有關的事情。僅僅是隻能把腳步停留在嶺南,無關痛癢地問一些各自臉麵都能周全的問題,然後就會被來自京城的更具備說服力及威嚴的人,半是勸說,半是脅迫地迴去。”
昭陽看起來有些意興闌珊,大概也是認清了前途多險路,並不能夠如她所設想的那般圓滿順利。
“既然這些因果利害殿下都知道,為什麽您還如此衝動地抗旨不歸京,來到嶺南,並有計劃在之後再去蜀中呢?”謝懷年終究還是問出了這個讓他非常有求知欲的問題。是啊,昭陽公主既然這些道理都想得明白,可是為什麽還是做出了這樣稱得上是“下下策”的舉動呢?這不是明擺著要給自己闖下大禍,並且還無法達成目的嗎?
昭陽倒是看得很風輕雲淡,她微微抿起了唇,手指已經搭在了門框上了。她沒有迴頭,隻是輕聲答複道:“之所以來,是因為那時候不知道能夠得到來自你的幫助。作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我是抱著破釜沉舟的心下定決心的。那個時候我沒有和蕭阜嶼提起過此事。一直到後來,他告訴我,可以來找你幫忙。我才知道,原來不必玉石俱焚,也能夠得到一些結果。”
處在謝懷年的立場上,他當然理解不了,為什麽昭陽公主會為了這種事情破釜沉舟。畢竟他不知道昭陽上一世經曆過的事情。可是在昭陽看起來,這一世的很多變故都重蹈覆轍,當初的事情,她盡力想要扭轉道路,可是結果偏偏還是陰差陽錯。溫善玉最後還是成為了太子良娣,桓皇後同樣病重毫無起色,就連蕭阜嶼都已經迴到了北境。
平白無故的,還搭上了許多條原本不必死去的性命。顧平沅也好,穎親王也罷。就連春城公主都陷落在北朝皇城,如今到底是過得怎麽樣,也都全然不知了。
所以恐怕最後那一場徹底毀滅了昭陽後半生希望的逆臣起兵還是會照常發生。
既然毀滅終究要來臨得這麽快,那昭陽就隻能爭分奪秒,同時把很多事情置之度外了。
“並非是因為駑鈍才出此下策——雖然我的確頭腦不夠機靈。我隻是覺得,如果再不這麽做的話,一切都要來不及了。那些曾經我為之而痛苦後悔的事情,將會永遠變成如影隨形的噩夢。我不想在噩夢中度過此生,便隻能夠抓住一切的機會,全力以赴了。”
昭陽走出了這間房間,她沒有覺得步履沉重或者是心情難過。恰恰相反,她覺得自己看到了很多事情,有曾經真實發生過的,也有那些不知道是存在於上一世的混亂記憶裏,還是僅僅由她頭腦所臆想出來的畫麵。
現在對於她而言,唯一能夠打破混沌的方法,就是關注眼前真實發生的事情。
離開京城,她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自由度,好像一切都像是從卷軸畫裏緩緩展開呈現在她的麵前。那些她曾經懷疑過的,那些她渴望求證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她能夠把握住的最後的機會。如果一切都還來得及的話,她還能夠迴到京城,迴到桓皇後的身邊。病重的桓皇後是否還能夠等來昭陽呢?昭陽又能否真的不讓自己再失望,切實地挽救下哪怕這唯一的一次機會?
“現在就是最應該去執行這些事情的時候。往後再沒有比這更加好的時機了。”
昭陽在出門之後如此對自己默默言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