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陽這一連串的問題問出口,像是什麽一時間讓沈貴妃抵擋不住的刁鑽事情似的。後者伸手扶著額頭,露出了避退疲倦的樣子。她可能是知道些許實情卻不願意多說,又或許她真的是什麽都不知道。麵對昭陽的好奇心,和甚至是不帶掩飾的探尋意味,沈貴妃不情願應付她,以至於到了不再撐起精神與她說話的地步。
“你問的這些,本宮一概不知。永之雖是本宮的兒子,可許多年與本宮都未曾說過交心之語。或許這就是為什麽他選擇把這把他心愛的玉骨扇留給你的原因罷。你與他,算是能說上話。這些年,本宮知道他過得不容易。如今這樣去了,對他而言,也算是有了一份交代。”
沈貴妃的話說道後麵,就有些難懂了。昭陽隱隱約約覺察到了一些什麽,但總還有一層迷霧般的薄紗擱在昭陽與真相之間,叫她的眼睛有些迷亂朦朧了。
這時終於是從前麵來了內監通傳,言說是皇帝那邊召昭陽公主去禦書房說話。
“你去吧。”沈貴妃像是卸下了什麽沉重的負擔,擺手打發昭陽下去。
“是。昭陽告退。”
“昭陽——”
昭陽快要走出去的時候,沈貴妃又忽然揚聲叫住了她。
“有些話,說給本宮聽聽也就罷了。若是放到你父皇跟前去說,保不定是否要觸及他的逆鱗。你自己知道分寸,切莫引火燒身。”
昭陽心裏有了思慮,垂眸應聲道過謝,這才又出去了。
--------------------
皇帝在禦書房見了昭陽。
昭陽規規矩矩地站在皇帝的書案前頭,與他保持了一定的距離,以示恭謹與謙卑。
她把告訴沈貴妃的話卻是原封不動地又對著皇帝說了一遍,完全沒有把沈貴妃的警告放在耳朵裏。她自己也覺得很好笑,這才過去多久,她仿佛就已經變了一個人似的,完完全全放下了曾經有過的對於皇帝的畏懼與疏離。
當然,放下了疏離卻不意味著她真的是與皇帝親近了。
盡管是父女的關係,但是君臣之分又一下子把距離拉開來。
她隻是覺得,眼前這個沉著臉色坐在書案後頭的天子,並非如她過去以為得那般遙遠不可及,神聖不可侵犯。他隻是再尋常不過的人,有著同樣會生病老去的軀體,有著同樣會因為挫折苦痛而感到疲憊觸動的心腸。那些能夠傷到別人的東西,同樣可以輕易將他擊倒。他不是那位淩厲得足以統禦一切的神明,他隻是一個有些無能的權術玩弄者。
所謂皇權,無非就是世代積累下的祖產傳到了一位符合禮法的繼承人身上罷了。
他大概是與普天下其他所有的繼承人都一模一樣。
明烈親王向皇帝低下了頭顱,可前者未必真的就沒有今日昭陽之感悟。
無非是那一份父子的血脈親情偏偏又在最不該冒出來的時候悄悄作祟了。皇帝大概在早年還是待哥哥極其寬厚的,毫不吝惜自己的父愛贈與這個年輕的孩子,承載著他野心的將要被用來平衡朝堂製衡儲君的孩子。
可是昭陽卻不同。
她在懂事的年紀裏沒有得到來自父親的疼愛。
自然也就不會對皇帝產生什麽過於濃烈的孺慕之情。
皇帝對於她,更是一位君主,一位帶著脾氣總發號施令的自以為是之人,而非值得尊敬的父親,擁有她發自內心的愛戴與敬仰。
“這把扇子可究竟有什麽關竅?”
皇帝拿著那把玉骨扇也端詳了一會兒,拿捏在手裏亦把玩了好幾遍,卻沒有看出有什麽與眾不同的地方。他不怎麽與穎親王這個兒子關係親善,後者實在是學會了如何忤逆他的意誌,這讓他非常惱火,同時對這小子的不識抬舉感到異常氣憤,久而久之也就懶得再理會他。比起睿親王,穎親王到底還是不得聖心。
“昭陽亦不知,無法為父皇解答疑惑。”
昭陽恭順地把腦袋和脖頸垂下去,她擺出了實打實的溫和姿態,讓皇帝對她沒有什麽警惕。
“朕以為,你與你三哥素來交往密切,知道得應該更多一些才是。”
昭陽隻揚唇笑起來,輕聲迴道:“昭陽的確往日裏常常見著三哥哥將這把扇子帶在身邊,作出風流倜儻的模樣來。可是,這把扇子究竟除了貴重精致四字之外還有什麽別的妙處,兒臣便一概不知了。畢竟這是三哥哥愛不釋手的物件,兒臣總不好打聽得過多。”
“你方才還同朕說了什麽話?你說,老三在動身去北朝之前,就對身邊人直言若是遭逢不測,便將這把扇子留給你?他可還曾留下別的什麽東西做好了分配?”
昭陽搖頭:“兒臣不知。這把扇子還是今日去莊安坊吊唁三哥哥時遇到親王府的人士才得到的。一時間也來不及多問。到底還是兒臣辦事不妥當。”
“朕待會兒會派人過去問的。這件事情,你就不必再操心了。”皇帝看著手裏的玉骨扇也研究不出什麽東西來,認為應該隻是一把沒什麽緊要的、引人玩物喪誌的扇子罷了,於是便放迴到錦盒裏讓內監呈給昭陽,“你把這扇子帶迴去罷。既然是老三留給你的東西,你就好生保管著。餘下的事情,朕自然會差人去查探,無需你再多費什麽腦子了。”
“是,兒臣遵旨。”昭陽跪下去。
皇帝又想起什麽事情,手指瞧了瞧書案的桌麵,把昭陽留住了。
“還有一件事情。你的駙馬,朕有意讓他去北朝替朕看著前線兵事。與你說一聲,好讓你早些知道要自立起來的道理。凡事也不用你過多操心,跟在定國公府老夫人身邊且聽且看,磨礪著性子好好學些管家做事的本領,往後國公府交到你們夫婦二人手上,朕才可真的放心。”
昭陽心裏一怔。
到底還是來了。
從北境戰事局勢突變,急轉直下以來,昭陽就有這樣不太妙的猜測。
蕭阜嶼到底還是要被派到北境去的。
時間估摸著,似乎也是與上一世沒什麽衝突。當年蕭阜嶼似乎是沒有在京城停留這麽長時間,一直以來都在北境帶兵。這一世他雖然是迴來了,但如今又要被派出去。
“你問的這些,本宮一概不知。永之雖是本宮的兒子,可許多年與本宮都未曾說過交心之語。或許這就是為什麽他選擇把這把他心愛的玉骨扇留給你的原因罷。你與他,算是能說上話。這些年,本宮知道他過得不容易。如今這樣去了,對他而言,也算是有了一份交代。”
沈貴妃的話說道後麵,就有些難懂了。昭陽隱隱約約覺察到了一些什麽,但總還有一層迷霧般的薄紗擱在昭陽與真相之間,叫她的眼睛有些迷亂朦朧了。
這時終於是從前麵來了內監通傳,言說是皇帝那邊召昭陽公主去禦書房說話。
“你去吧。”沈貴妃像是卸下了什麽沉重的負擔,擺手打發昭陽下去。
“是。昭陽告退。”
“昭陽——”
昭陽快要走出去的時候,沈貴妃又忽然揚聲叫住了她。
“有些話,說給本宮聽聽也就罷了。若是放到你父皇跟前去說,保不定是否要觸及他的逆鱗。你自己知道分寸,切莫引火燒身。”
昭陽心裏有了思慮,垂眸應聲道過謝,這才又出去了。
--------------------
皇帝在禦書房見了昭陽。
昭陽規規矩矩地站在皇帝的書案前頭,與他保持了一定的距離,以示恭謹與謙卑。
她把告訴沈貴妃的話卻是原封不動地又對著皇帝說了一遍,完全沒有把沈貴妃的警告放在耳朵裏。她自己也覺得很好笑,這才過去多久,她仿佛就已經變了一個人似的,完完全全放下了曾經有過的對於皇帝的畏懼與疏離。
當然,放下了疏離卻不意味著她真的是與皇帝親近了。
盡管是父女的關係,但是君臣之分又一下子把距離拉開來。
她隻是覺得,眼前這個沉著臉色坐在書案後頭的天子,並非如她過去以為得那般遙遠不可及,神聖不可侵犯。他隻是再尋常不過的人,有著同樣會生病老去的軀體,有著同樣會因為挫折苦痛而感到疲憊觸動的心腸。那些能夠傷到別人的東西,同樣可以輕易將他擊倒。他不是那位淩厲得足以統禦一切的神明,他隻是一個有些無能的權術玩弄者。
所謂皇權,無非就是世代積累下的祖產傳到了一位符合禮法的繼承人身上罷了。
他大概是與普天下其他所有的繼承人都一模一樣。
明烈親王向皇帝低下了頭顱,可前者未必真的就沒有今日昭陽之感悟。
無非是那一份父子的血脈親情偏偏又在最不該冒出來的時候悄悄作祟了。皇帝大概在早年還是待哥哥極其寬厚的,毫不吝惜自己的父愛贈與這個年輕的孩子,承載著他野心的將要被用來平衡朝堂製衡儲君的孩子。
可是昭陽卻不同。
她在懂事的年紀裏沒有得到來自父親的疼愛。
自然也就不會對皇帝產生什麽過於濃烈的孺慕之情。
皇帝對於她,更是一位君主,一位帶著脾氣總發號施令的自以為是之人,而非值得尊敬的父親,擁有她發自內心的愛戴與敬仰。
“這把扇子可究竟有什麽關竅?”
皇帝拿著那把玉骨扇也端詳了一會兒,拿捏在手裏亦把玩了好幾遍,卻沒有看出有什麽與眾不同的地方。他不怎麽與穎親王這個兒子關係親善,後者實在是學會了如何忤逆他的意誌,這讓他非常惱火,同時對這小子的不識抬舉感到異常氣憤,久而久之也就懶得再理會他。比起睿親王,穎親王到底還是不得聖心。
“昭陽亦不知,無法為父皇解答疑惑。”
昭陽恭順地把腦袋和脖頸垂下去,她擺出了實打實的溫和姿態,讓皇帝對她沒有什麽警惕。
“朕以為,你與你三哥素來交往密切,知道得應該更多一些才是。”
昭陽隻揚唇笑起來,輕聲迴道:“昭陽的確往日裏常常見著三哥哥將這把扇子帶在身邊,作出風流倜儻的模樣來。可是,這把扇子究竟除了貴重精致四字之外還有什麽別的妙處,兒臣便一概不知了。畢竟這是三哥哥愛不釋手的物件,兒臣總不好打聽得過多。”
“你方才還同朕說了什麽話?你說,老三在動身去北朝之前,就對身邊人直言若是遭逢不測,便將這把扇子留給你?他可還曾留下別的什麽東西做好了分配?”
昭陽搖頭:“兒臣不知。這把扇子還是今日去莊安坊吊唁三哥哥時遇到親王府的人士才得到的。一時間也來不及多問。到底還是兒臣辦事不妥當。”
“朕待會兒會派人過去問的。這件事情,你就不必再操心了。”皇帝看著手裏的玉骨扇也研究不出什麽東西來,認為應該隻是一把沒什麽緊要的、引人玩物喪誌的扇子罷了,於是便放迴到錦盒裏讓內監呈給昭陽,“你把這扇子帶迴去罷。既然是老三留給你的東西,你就好生保管著。餘下的事情,朕自然會差人去查探,無需你再多費什麽腦子了。”
“是,兒臣遵旨。”昭陽跪下去。
皇帝又想起什麽事情,手指瞧了瞧書案的桌麵,把昭陽留住了。
“還有一件事情。你的駙馬,朕有意讓他去北朝替朕看著前線兵事。與你說一聲,好讓你早些知道要自立起來的道理。凡事也不用你過多操心,跟在定國公府老夫人身邊且聽且看,磨礪著性子好好學些管家做事的本領,往後國公府交到你們夫婦二人手上,朕才可真的放心。”
昭陽心裏一怔。
到底還是來了。
從北境戰事局勢突變,急轉直下以來,昭陽就有這樣不太妙的猜測。
蕭阜嶼到底還是要被派到北境去的。
時間估摸著,似乎也是與上一世沒什麽衝突。當年蕭阜嶼似乎是沒有在京城停留這麽長時間,一直以來都在北境帶兵。這一世他雖然是迴來了,但如今又要被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