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得不錯。”
皇帝如昭陽所願褒獎了她的畫作,甚至還親口要走了其中一幅狸貓撲蝴蝶的畫卷。
“就掛在體元殿裏罷。”
--------------
是夜,皇帝坐在桌前擱下筆,將批閱完畢的折子放到一旁的架子上。眼睛疲倦時,抬頭正好看見了牆壁上新掛上去的狸貓戲蝶圖。他覺得裏麵繪製的場景稱得上是活靈活現,趣味頗深,昭陽這孩子筆力不錯,也有一雙善於觀察世事的眼睛,最重要的是整幅畫麵的情感細節處理利落得當,給人以一種積極靈越的觀感。
很多人對作畫這項技藝不以為然,以為照著一樣的東西去作畫,不同的人畫出來的東西也都差不多。實則不然。從一個人的畫作裏,是可以讀出很多東西的,其中就包括這個人的性格、眼界、好惡、品性、抱負。
高福正端著禦膳房呈上來的湯盞,略略移開桌上擺放的燭台,將小碗擱下。
“高福,你今日也跟著朕去了長秋宮,隨意說說看,昭陽這孩子,長得像誰?”
高福心思一跳:“陛下說笑,昭陽殿下是陛下的孩子,自然是生得像陛下了。”
“像朕?”皇帝眯著眼睛笑起來,高福正踩中他設下的陷阱,“許多年前,朕還是小孩子的時候,謝家老太太就指著朕與溧陽,說朕與溧陽果真是雙生龍鳳胎,模樣細瞧起來真是十分相像的,無非就是朕以男相而顯得英睿,溧陽以女相而顯得明豔。你既然說昭陽長得像朕,那不就等同於是說,昭陽也有點兒像溧陽嘍。”
高福當場就撲通一聲跪下了,伏在磚地上愣是連半句討饒的話都不敢說。
“朕還真的很好奇,如果溧陽安安穩穩出嫁了,她生下的孩子會是什麽樣子的?她是否會把相夫教子的事情做得毫無差錯?如若真是這樣子,或許她的兒子還能做朕朝堂上的肱骨良臣呢。”
皇帝根本不管高福在害怕什麽,仍是摸著下巴自顧自說得很高興。
“昭陽如今多大年紀了?是該到了要擇定駙馬的年紀了吧。”
“迴陛下的話,是呢。”
“皇後可有透過什麽口風出來?她為昭陽看中了哪家郎君?”
“未曾聽說過。”
“那就是你們沒有打探到罷了。皇後那樣思慮周全的人,怎麽會不給她最疼愛的昭陽公主好好盤算考慮呢?現在不透出口風,無非是怕朕有所忌憚,將她挑選出來的好女婿都一個一個否定了。她隻是在等一個合適的開口時機而已。”
桓皇後自恃多年坐著皇後位子,認為是對皇帝的心思有些了解。
可皇帝又何嚐不是把桓皇後的想法拿捏在手掌心呢?
“罷了,罷了。朕往昔時日虧欠晚晚與郢兒許多。昭陽是晚晚在臨終前親口一字一句托付給朕的親生女兒,亦是郢兒在腹背受敵的決戰關頭都要對著軍營燭火提筆寫信保全的嫡親妹妹,朕無意再拿她的婚事去算計什麽,順遂她自己的心意罷,她願意嫁給誰,就讓她嫁給誰。高福,明日你去長秋宮走一趟,把這話轉告皇後。”
“是。”高福哆嗦著身子好不容易爬起來,背上全是冷冷的虛汗,心髒仍是跳動得極快,幾乎要衝破皮膚跳出來了。他心懷畏懼地動手處理幾盞快要熄滅的燈燭,知道自己方才是見識了已故的莊懿淑妃娘娘究竟在陛下心目中重幾斤幾兩。
昭陽公主還安安穩穩活在這世上,長了一張不知道是肖似莊懿淑妃更多些還是溧陽長公主更多些的好皮囊。一麵是陛下捧在心尖上的人,一麵是陛下厭惡至極的人。這些年陛下對昭陽公主與其他幾位公主的冷待,多半也是出自當年對溧陽長公主的厭視。
這位昭陽殿下日後究竟光景如何,眼下還輕易說不清楚呢。
--------------
萬嬤嬤把白日裏隨昭陽公主一道出宮的見聞都稟報給桓皇後。
關於在鹿拾公主那裏見到的場麵,她說的話與昭陽公主先前說的都差不多。
隻是話題轉到迴宮的路上,這就是昭陽公主沒有說的部分了。
“定國公世子?”桓皇後的手指停頓住,有點兒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再次同萬嬤嬤確認了一遍,“你說的是前段時候在北境立下赫赫戰功的那位定國公世子?”
“是。殿下迴宮路上,駕駛馬車的內監並不當心,迎頭正好與騎馬外出的定國公世子衝撞上了。奴婢瞧著,小殿下似乎是與蕭世子先前認識的模樣,言語交談間更是臉色緋紅、語調軟糯,不似往日殿下對待旁人的態度,如是小女兒家羞赧情態。且那世子更是主動遞上糕點作賠禮,瞧望著小殿下的眼神也帶著些許溫度,並非是外頭傳聞冷心無情、鬼麵將軍那般。”
桓皇後皺眉:“你的意思是,他們兩個——”
“娘娘莫不是忘了,前幾日太後娘娘帶著小殿下去潭柘寺拜佛,當日定國公老夫人也帶著蕭世子住在禪房裏,或許是那個時候就打過照麵了。小殿下本就是生得嬌俏動人,這蕭世子若是動了心也是尋常——”
萬嬤嬤說到這裏頓住沒再說下去,隻是這再往後的話,也的確無需說出口。
“與你一道的柳嬤嬤她也瞧見了?”
“是。”
“此事還得從長計議。”桓皇後擺擺手,顯然是有些不大高興,最後還微微揚高聲音,也不知是為了說服自己,還是要說服萬嬤嬤,“許是你看錯了也說不準。”
她隨手從矮架上取了一卷竹簡下來,伸手解開束帶,攤平擺在麵前,竹板上是她親手用刀刻寫謄抄的《登直祿山記》,原是她年輕時候愛不釋手的文章。如今大把光陰都耗在深宮之中,偶爾翻閱這些陳年舊物,勉強還可拾起一些從前的雅趣,也可使她迴過頭,以現下時空裏的目光去審視那個青蔥歲月裏明麗真實的自己。
“是《登直祿山記》呢。”她勉強揚起唇角露出艱難的微笑,隨手又把竹簡合攏放在了一旁。
“娘娘不看嗎?”
“哪裏能有心思去看。文禮瑆都不知被貶到什麽地方去做官了,三進奏章祈願天子開恩,想必也是走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如此這般再讀他當年意氣風發時揮毫灑然寫就的文章,隻會覺得滿目荒唐。當時那感人肺腑的錚錚傲言,孰知真正踐行起來,竟會被生活裏的不堪雜事拖累得這樣艱難。”
桓皇後指著矮架上壘起來的竹簡:“都叫人塞進庫房裏去吧,本宮是不必再讀了。”
皇帝如昭陽所願褒獎了她的畫作,甚至還親口要走了其中一幅狸貓撲蝴蝶的畫卷。
“就掛在體元殿裏罷。”
--------------
是夜,皇帝坐在桌前擱下筆,將批閱完畢的折子放到一旁的架子上。眼睛疲倦時,抬頭正好看見了牆壁上新掛上去的狸貓戲蝶圖。他覺得裏麵繪製的場景稱得上是活靈活現,趣味頗深,昭陽這孩子筆力不錯,也有一雙善於觀察世事的眼睛,最重要的是整幅畫麵的情感細節處理利落得當,給人以一種積極靈越的觀感。
很多人對作畫這項技藝不以為然,以為照著一樣的東西去作畫,不同的人畫出來的東西也都差不多。實則不然。從一個人的畫作裏,是可以讀出很多東西的,其中就包括這個人的性格、眼界、好惡、品性、抱負。
高福正端著禦膳房呈上來的湯盞,略略移開桌上擺放的燭台,將小碗擱下。
“高福,你今日也跟著朕去了長秋宮,隨意說說看,昭陽這孩子,長得像誰?”
高福心思一跳:“陛下說笑,昭陽殿下是陛下的孩子,自然是生得像陛下了。”
“像朕?”皇帝眯著眼睛笑起來,高福正踩中他設下的陷阱,“許多年前,朕還是小孩子的時候,謝家老太太就指著朕與溧陽,說朕與溧陽果真是雙生龍鳳胎,模樣細瞧起來真是十分相像的,無非就是朕以男相而顯得英睿,溧陽以女相而顯得明豔。你既然說昭陽長得像朕,那不就等同於是說,昭陽也有點兒像溧陽嘍。”
高福當場就撲通一聲跪下了,伏在磚地上愣是連半句討饒的話都不敢說。
“朕還真的很好奇,如果溧陽安安穩穩出嫁了,她生下的孩子會是什麽樣子的?她是否會把相夫教子的事情做得毫無差錯?如若真是這樣子,或許她的兒子還能做朕朝堂上的肱骨良臣呢。”
皇帝根本不管高福在害怕什麽,仍是摸著下巴自顧自說得很高興。
“昭陽如今多大年紀了?是該到了要擇定駙馬的年紀了吧。”
“迴陛下的話,是呢。”
“皇後可有透過什麽口風出來?她為昭陽看中了哪家郎君?”
“未曾聽說過。”
“那就是你們沒有打探到罷了。皇後那樣思慮周全的人,怎麽會不給她最疼愛的昭陽公主好好盤算考慮呢?現在不透出口風,無非是怕朕有所忌憚,將她挑選出來的好女婿都一個一個否定了。她隻是在等一個合適的開口時機而已。”
桓皇後自恃多年坐著皇後位子,認為是對皇帝的心思有些了解。
可皇帝又何嚐不是把桓皇後的想法拿捏在手掌心呢?
“罷了,罷了。朕往昔時日虧欠晚晚與郢兒許多。昭陽是晚晚在臨終前親口一字一句托付給朕的親生女兒,亦是郢兒在腹背受敵的決戰關頭都要對著軍營燭火提筆寫信保全的嫡親妹妹,朕無意再拿她的婚事去算計什麽,順遂她自己的心意罷,她願意嫁給誰,就讓她嫁給誰。高福,明日你去長秋宮走一趟,把這話轉告皇後。”
“是。”高福哆嗦著身子好不容易爬起來,背上全是冷冷的虛汗,心髒仍是跳動得極快,幾乎要衝破皮膚跳出來了。他心懷畏懼地動手處理幾盞快要熄滅的燈燭,知道自己方才是見識了已故的莊懿淑妃娘娘究竟在陛下心目中重幾斤幾兩。
昭陽公主還安安穩穩活在這世上,長了一張不知道是肖似莊懿淑妃更多些還是溧陽長公主更多些的好皮囊。一麵是陛下捧在心尖上的人,一麵是陛下厭惡至極的人。這些年陛下對昭陽公主與其他幾位公主的冷待,多半也是出自當年對溧陽長公主的厭視。
這位昭陽殿下日後究竟光景如何,眼下還輕易說不清楚呢。
--------------
萬嬤嬤把白日裏隨昭陽公主一道出宮的見聞都稟報給桓皇後。
關於在鹿拾公主那裏見到的場麵,她說的話與昭陽公主先前說的都差不多。
隻是話題轉到迴宮的路上,這就是昭陽公主沒有說的部分了。
“定國公世子?”桓皇後的手指停頓住,有點兒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再次同萬嬤嬤確認了一遍,“你說的是前段時候在北境立下赫赫戰功的那位定國公世子?”
“是。殿下迴宮路上,駕駛馬車的內監並不當心,迎頭正好與騎馬外出的定國公世子衝撞上了。奴婢瞧著,小殿下似乎是與蕭世子先前認識的模樣,言語交談間更是臉色緋紅、語調軟糯,不似往日殿下對待旁人的態度,如是小女兒家羞赧情態。且那世子更是主動遞上糕點作賠禮,瞧望著小殿下的眼神也帶著些許溫度,並非是外頭傳聞冷心無情、鬼麵將軍那般。”
桓皇後皺眉:“你的意思是,他們兩個——”
“娘娘莫不是忘了,前幾日太後娘娘帶著小殿下去潭柘寺拜佛,當日定國公老夫人也帶著蕭世子住在禪房裏,或許是那個時候就打過照麵了。小殿下本就是生得嬌俏動人,這蕭世子若是動了心也是尋常——”
萬嬤嬤說到這裏頓住沒再說下去,隻是這再往後的話,也的確無需說出口。
“與你一道的柳嬤嬤她也瞧見了?”
“是。”
“此事還得從長計議。”桓皇後擺擺手,顯然是有些不大高興,最後還微微揚高聲音,也不知是為了說服自己,還是要說服萬嬤嬤,“許是你看錯了也說不準。”
她隨手從矮架上取了一卷竹簡下來,伸手解開束帶,攤平擺在麵前,竹板上是她親手用刀刻寫謄抄的《登直祿山記》,原是她年輕時候愛不釋手的文章。如今大把光陰都耗在深宮之中,偶爾翻閱這些陳年舊物,勉強還可拾起一些從前的雅趣,也可使她迴過頭,以現下時空裏的目光去審視那個青蔥歲月裏明麗真實的自己。
“是《登直祿山記》呢。”她勉強揚起唇角露出艱難的微笑,隨手又把竹簡合攏放在了一旁。
“娘娘不看嗎?”
“哪裏能有心思去看。文禮瑆都不知被貶到什麽地方去做官了,三進奏章祈願天子開恩,想必也是走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如此這般再讀他當年意氣風發時揮毫灑然寫就的文章,隻會覺得滿目荒唐。當時那感人肺腑的錚錚傲言,孰知真正踐行起來,竟會被生活裏的不堪雜事拖累得這樣艱難。”
桓皇後指著矮架上壘起來的竹簡:“都叫人塞進庫房裏去吧,本宮是不必再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