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慶宮書房中,朱佑樘正奮筆疾書,專注地在紙上揮毫,絲毫不知道宮裏發生的這一切,東宮講官劉健站在朱佑樘身後,輕輕頷首不已。
劉健自幼熟讀經書,胸中常懷報國之誌,自從擔任東宮講官後,他每與朱佑樘講學,都深感朱佑樘聰慧仁義,授課從來不敢馬虎。劉健料定朱佑樘登上帝位,必能做出一番大事。隻是萬貴妃病逝已有月餘,皇帝每天悲悲切切,眼瞅著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萬妃一黨餘孽每日裏奉承皇上,極盡諂媚之事,又是為萬妃召魂,又是上表叩請加封萬妃,且不知私下裏又會對朱佑樘做些什麽手腳。
看朱佑樘專心致誌撰寫策論,劉健緩緩走到椅子上坐下,又不由想到了朱佑樘充滿磨難的坎坷身世:
昔日皇上專寵萬妃,萬妃在後宮一手遮天、氣焰熏天,不久後一舉得子,更讓萬妃不可一世、橫行霸道,但讓萬妃沒想到的是,她所生皇子不到一個月就夭折了,當下萬妃就悲悲切切,哭倒在皇上懷裏。說也奇怪,萬妃此後就再也沒有懷孕過,無論她是拜神求佛還是遍尋良醫,肚子始終沒見動靜,這下萬妃慌了神,情急之下竟禁止其它嬪妃懷孕,發現有懷孕的嬪妃,萬妃就令人一劑藥灌下去把胎兒打掉,使後宮再無皇子出生,到了皇上30歲時,才發現自己膝下一直無子,心情漸漸鬱悶,一日皇上攬鏡自照,發現自己鬢邊白發漸生,禁不住感歎道:“我老了,竟然還沒子嗣。”此話一出,旁邊太監張敏“撲通”一下跪倒在地,說出一番話讓皇上又驚又喜。原來,六年前有宮人紀氏懷孕,萬妃派人為紀氏墮胎,墮胎宮女與紀氏頗有交情,不忍心灌藥,於是就向萬妃迴報說紀氏並未有孕,隻是生了怪病,萬妃就把紀氏打進冷宮。後來紀氏在冷宮生下朱佑樘,萬妃得知後又讓張敏前去將朱佑樘溺死,張敏見到朱佑樘,哪肯按萬妃命令行事,於是索性陽奉陰違,幫助紀氏將朱佑樘偷偷養大,今日見皇上如此感慨,便趁機將此事說了出來。皇上聽後立刻召見朱佑樘,第二天就下詔立朱佑樘為太子,並封紀氏為淑妃。萬妃得知此事後,在後宮暴跳如雷,但大局已定,萬妃隻得暗中伺機行事。此後不久,淑妃在宮中暴斃,死因不詳,而張敏也於次日吞金自殺,周太後聽聞此事後,生怕朱佑樘性命不保,於是親自撫養朱佑樘,並教導他說:“今後貴妃給你食物,千萬不要吃。”朱佑樘將此話牢牢記住,不管萬貴妃拿出什麽好吃的東西,如何誘騙,始終不張嘴吃,甚至萬妃處的茶水,都不敢輕易喝下。萬妃見暗中加害不成,便索性在皇上麵前詆毀朱佑樘,並鼓動皇上廢掉朱佑樘。此時皇上膝下又有了幾名皇子,竟在萬妃一黨蠱惑下有了廢掉朱佑樘、另立太子的想法。一日,皇上命司禮太監懷恩擬旨廢立太子時,懷恩以頭撞地,堅決不從,皇上索性罷免了懷恩司禮監掌印職務,另讓人擬旨。就在這危急關頭,東嶽泰山卻發生了地震,欽天監報奏此事與廢立太子有關,若廢掉太子朱佑樘,還有更大天譴降臨。皇上聽聞報奏,隻好將此事擱下,朱佑樘太子身份這才保住。
劉健那處思想時,朱佑樘早揮毫完成了所做策論,呈上來讓劉健審視。劉健一邊看,一邊不住點頭。
待劉健看完策論,朱佑樘在旁邊笑著問:“先生以為如何?”
劉健稱讚道:“殿下所作甚合我意,殿下認為,應該如何治天下呢?”
朱佑樘侃侃而談:“漢唐都曾顯赫一時,當兩朝興盛時,天下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國庫財力雄厚,外族俱來朝見,如我大明能重現此景,想必也是先生所盼之事。我若治天下,必心懷仁慈,親民愛民,勤於政務,公正嚴明,不與民爭利,不顧念一己之私,不驕橫奢侈,不貪圖榮華享受。”
看朱佑樘瘦弱的身子挺得筆直,劉健禁不住頷首道:“殿下所言極是,《漢書》記載,漢武帝繼位後,先後下令舉薦一百多位文學賢良,董仲舒作為賢良迴答武帝的策問時,曾這樣說:‘故堯、舜行德則民仁壽,桀、紂行暴則民鄙夭。未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唯甄者之所為,猶金之在熔,唯冶者之所鑄。’(所以堯、舜實行德政,人民就仁慈長壽;桀紂肆行暴虐,人民就貪鄙天亡。在上的人君教化在下的人民,下麵的人民服從在上的人君,好像泥土放在模型裹,聽憑陶匠的加工;也好像金屬放在容器裹,聽憑冶匠的鑄造。)由此足見人君的重要性,殿下任重而道遠,大明江山擔子都在殿下肩上。”
朱佑樘接話說道:“我必當盡自己全力,以不辱肩上使命。”活動了一下發酸的手腕,他又接下去說道:“我記得《漢書》中還這樣說:‘聖王之治天下也,少則習之學,長則材諸位,爵祿以養其德,刑罰以威其惡,故民曉於禮誼而恥犯其上。’(聖明的君王治理天下,對年輕的就教他們養成學習的好習慣,對年長的就授給職位察看他們的才能。用職位和俸祿來培養他們的德行,用刑罰來禁止他們作惡,所以人民都懂得禮義而恥於觸犯他們的上級。)可見君王治理天下,一定要兢兢業業、賞罰分明,若偏聽偏信,被小人堵塞了耳目,賞罰不當、百姓怨懟,天下必定大亂。”
劉健聽朱佑樘說得慷慨激昂,情不自禁對著朱佑樘拱手說道:“殿下有愛民之心,並能懷淩雲之誌,實在是我大明的福氣。”
朱佑樘看劉健如此情形,忙謙讓說:“先生見笑了,我今日隻是信口開河,至於大明幸與不幸,當看我如何去做事了。先生也知道,許多事說起容易,做起來卻是困難,就像許多政令,聽上去雖好,實施起來卻不太容易。”
劉健臉上卻是神采熠熠:“政令難行,大抵不外乎兩種情況,或者官員執行不力,或者阻力過大,我倒認為,諸事當徐徐圖之,既不能心急冒進,又不能遇難則止。”一邊說,一邊把聲音低到兩個人才能聽到的程度:“就像此時,朝政動蕩,尚不知萬妃一黨是否還會蠱惑皇上,殿下一定謀定而後動。”
朱佑樘也將聲音低下來說:“梁芳、萬喜之流是否還未死心?”
劉健迴答道:“梁芳倒還規矩,沒見他有太多活動,倒是萬喜,前幾日私下求見皇上,不知又向皇上進了哪些讒言?”
朱佑樘聽後並不說話,朝陽映在他年輕的臉上,一片明媚。
劉健自幼熟讀經書,胸中常懷報國之誌,自從擔任東宮講官後,他每與朱佑樘講學,都深感朱佑樘聰慧仁義,授課從來不敢馬虎。劉健料定朱佑樘登上帝位,必能做出一番大事。隻是萬貴妃病逝已有月餘,皇帝每天悲悲切切,眼瞅著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萬妃一黨餘孽每日裏奉承皇上,極盡諂媚之事,又是為萬妃召魂,又是上表叩請加封萬妃,且不知私下裏又會對朱佑樘做些什麽手腳。
看朱佑樘專心致誌撰寫策論,劉健緩緩走到椅子上坐下,又不由想到了朱佑樘充滿磨難的坎坷身世:
昔日皇上專寵萬妃,萬妃在後宮一手遮天、氣焰熏天,不久後一舉得子,更讓萬妃不可一世、橫行霸道,但讓萬妃沒想到的是,她所生皇子不到一個月就夭折了,當下萬妃就悲悲切切,哭倒在皇上懷裏。說也奇怪,萬妃此後就再也沒有懷孕過,無論她是拜神求佛還是遍尋良醫,肚子始終沒見動靜,這下萬妃慌了神,情急之下竟禁止其它嬪妃懷孕,發現有懷孕的嬪妃,萬妃就令人一劑藥灌下去把胎兒打掉,使後宮再無皇子出生,到了皇上30歲時,才發現自己膝下一直無子,心情漸漸鬱悶,一日皇上攬鏡自照,發現自己鬢邊白發漸生,禁不住感歎道:“我老了,竟然還沒子嗣。”此話一出,旁邊太監張敏“撲通”一下跪倒在地,說出一番話讓皇上又驚又喜。原來,六年前有宮人紀氏懷孕,萬妃派人為紀氏墮胎,墮胎宮女與紀氏頗有交情,不忍心灌藥,於是就向萬妃迴報說紀氏並未有孕,隻是生了怪病,萬妃就把紀氏打進冷宮。後來紀氏在冷宮生下朱佑樘,萬妃得知後又讓張敏前去將朱佑樘溺死,張敏見到朱佑樘,哪肯按萬妃命令行事,於是索性陽奉陰違,幫助紀氏將朱佑樘偷偷養大,今日見皇上如此感慨,便趁機將此事說了出來。皇上聽後立刻召見朱佑樘,第二天就下詔立朱佑樘為太子,並封紀氏為淑妃。萬妃得知此事後,在後宮暴跳如雷,但大局已定,萬妃隻得暗中伺機行事。此後不久,淑妃在宮中暴斃,死因不詳,而張敏也於次日吞金自殺,周太後聽聞此事後,生怕朱佑樘性命不保,於是親自撫養朱佑樘,並教導他說:“今後貴妃給你食物,千萬不要吃。”朱佑樘將此話牢牢記住,不管萬貴妃拿出什麽好吃的東西,如何誘騙,始終不張嘴吃,甚至萬妃處的茶水,都不敢輕易喝下。萬妃見暗中加害不成,便索性在皇上麵前詆毀朱佑樘,並鼓動皇上廢掉朱佑樘。此時皇上膝下又有了幾名皇子,竟在萬妃一黨蠱惑下有了廢掉朱佑樘、另立太子的想法。一日,皇上命司禮太監懷恩擬旨廢立太子時,懷恩以頭撞地,堅決不從,皇上索性罷免了懷恩司禮監掌印職務,另讓人擬旨。就在這危急關頭,東嶽泰山卻發生了地震,欽天監報奏此事與廢立太子有關,若廢掉太子朱佑樘,還有更大天譴降臨。皇上聽聞報奏,隻好將此事擱下,朱佑樘太子身份這才保住。
劉健那處思想時,朱佑樘早揮毫完成了所做策論,呈上來讓劉健審視。劉健一邊看,一邊不住點頭。
待劉健看完策論,朱佑樘在旁邊笑著問:“先生以為如何?”
劉健稱讚道:“殿下所作甚合我意,殿下認為,應該如何治天下呢?”
朱佑樘侃侃而談:“漢唐都曾顯赫一時,當兩朝興盛時,天下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國庫財力雄厚,外族俱來朝見,如我大明能重現此景,想必也是先生所盼之事。我若治天下,必心懷仁慈,親民愛民,勤於政務,公正嚴明,不與民爭利,不顧念一己之私,不驕橫奢侈,不貪圖榮華享受。”
看朱佑樘瘦弱的身子挺得筆直,劉健禁不住頷首道:“殿下所言極是,《漢書》記載,漢武帝繼位後,先後下令舉薦一百多位文學賢良,董仲舒作為賢良迴答武帝的策問時,曾這樣說:‘故堯、舜行德則民仁壽,桀、紂行暴則民鄙夭。未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唯甄者之所為,猶金之在熔,唯冶者之所鑄。’(所以堯、舜實行德政,人民就仁慈長壽;桀紂肆行暴虐,人民就貪鄙天亡。在上的人君教化在下的人民,下麵的人民服從在上的人君,好像泥土放在模型裹,聽憑陶匠的加工;也好像金屬放在容器裹,聽憑冶匠的鑄造。)由此足見人君的重要性,殿下任重而道遠,大明江山擔子都在殿下肩上。”
朱佑樘接話說道:“我必當盡自己全力,以不辱肩上使命。”活動了一下發酸的手腕,他又接下去說道:“我記得《漢書》中還這樣說:‘聖王之治天下也,少則習之學,長則材諸位,爵祿以養其德,刑罰以威其惡,故民曉於禮誼而恥犯其上。’(聖明的君王治理天下,對年輕的就教他們養成學習的好習慣,對年長的就授給職位察看他們的才能。用職位和俸祿來培養他們的德行,用刑罰來禁止他們作惡,所以人民都懂得禮義而恥於觸犯他們的上級。)可見君王治理天下,一定要兢兢業業、賞罰分明,若偏聽偏信,被小人堵塞了耳目,賞罰不當、百姓怨懟,天下必定大亂。”
劉健聽朱佑樘說得慷慨激昂,情不自禁對著朱佑樘拱手說道:“殿下有愛民之心,並能懷淩雲之誌,實在是我大明的福氣。”
朱佑樘看劉健如此情形,忙謙讓說:“先生見笑了,我今日隻是信口開河,至於大明幸與不幸,當看我如何去做事了。先生也知道,許多事說起容易,做起來卻是困難,就像許多政令,聽上去雖好,實施起來卻不太容易。”
劉健臉上卻是神采熠熠:“政令難行,大抵不外乎兩種情況,或者官員執行不力,或者阻力過大,我倒認為,諸事當徐徐圖之,既不能心急冒進,又不能遇難則止。”一邊說,一邊把聲音低到兩個人才能聽到的程度:“就像此時,朝政動蕩,尚不知萬妃一黨是否還會蠱惑皇上,殿下一定謀定而後動。”
朱佑樘也將聲音低下來說:“梁芳、萬喜之流是否還未死心?”
劉健迴答道:“梁芳倒還規矩,沒見他有太多活動,倒是萬喜,前幾日私下求見皇上,不知又向皇上進了哪些讒言?”
朱佑樘聽後並不說話,朝陽映在他年輕的臉上,一片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