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狼狽
春雨已歇,樹葉上的雨水還滴答滴答向下滴,經過雨水的洗滌,北京城的春意更濃,在一處房間裏,有一人正在認真書寫著什麽,這人中等身材,眼睛細長,圓圓的臉上有些淺淺的麻子,眼角額頭已經有道道皺紋,兩鬢間雜著斑駁的銀發,顯是已經上了年紀,但是他嘴上卻沒有一根胡須,他在紙上寫寫劃劃,到後來嘴角才浮上一絲心滿意足的微笑,他放下筆,對著紙看了又看,隻見上麵歪歪扭扭地寫著一行大字:“四月初九,進白米五擔。”此時室外春色正好,這人卻把門窗關得緊緊的,一個人將這行字看了半日,又小心翼翼捧出一個匣子,將上麵的鎖打開,裏麵放著厚厚一摞紙,這人又認真把桌上那張紙放進匣子裏,仔細把鎖上,又把匣子放進一個抽屜裏,將抽屜用一把黃銅鎖鎖上,把鑰匙放進自己的貼身衣服裏。做完這一切後,他才站起身,悠閑地走到窗前,把窗戶打開,窗外新鮮空氣一下子撲麵而來,帶著雨後特有的清新,夾雜著好聞的花香,一室滿是春天的氣息,這人吸了一口氣,閉了眼睛品了一會兒,又極力掩飾了心中的喜歡,走到桌子前,順手拎起茶壺,倒了滿滿一杯水,二泡後的普洱剛剛好,清香撲鼻,芬芳四溢,這人喝進口中,愜意得眯起了眼睛,真好,盡管這輩子做了太監,沒了子孫根,但這日子終於好起來了,好得連他之前做夢都沒想到。
這人,正是朱祐樘跟前當紅的太監李廣,盡管知道父親當政時誤信了韋興等人,以致出現了太監幹政誤國的事情,但若沒有太監張敏、懷素等人,朱祐樘斷是難到今天這一步的,因此朱祐樘對太監的感情很複雜,他既怕陷重蹈父親的複轍,又不自覺地想要親近太監,尤其是在懷素去世後,他便漸漸地信任了李廣。隻是他經常也在警告自己,不能再出現父親當政時的弊端,李廣是個聰明人,又長著一張忠厚老實的臉,在朱祐樘麵前從不談論政事,也從不發表自己的意見,久而久之,朱祐樘便認為李廣也如同張敏、懷素一樣是個厚道人,漸漸放鬆了警惕,而李廣平時私下裏喜歡畫些符錄,有幾次朱祐樘遇到難事,李廣私下裏畫符做法,結果瞎貓碰到死老鼠,朱祐樘所遇難事迎刃而解,朱祐樘便不自覺又信了李廣幾分,連同著對道家法術都有了幾分興趣,這也是為什麽他聽到泉州有道士作亂就急著派人到那裏探個究竟。但他沒想到時間長了,李廣的心就大了幾分,帝王的信任能有多久,無情最是帝王家,李廣隻想抓住些能夠讓他踏實的東西,他無兒無女,一旦年紀老去,厭了皇上的眼,他也不會過得太差,所以李廣從來不參政,不發表自己看法,但他卻憑皇上的寵愛,在外麵狐假虎威,斂了不少錢財,隻不過他素來謹慎,從不授人把柄。
李廣美美的喝了一會茶然後站起身,打開房門,走出了屋子。屋外早有一機靈的小太監候著,一見李廣就迎上前去,作了一個揖說:“公公,皇後幼弟張延齡在外麵候了好長時間,我跟他說您正忙著。”
李廣聞言有些吃驚,他知道皇後張可欣向來疼愛張延齡,尤其是在父母去世後張可欣對張延齡更是關心有加,而朱祐樘跟張可欣伉儷情深,對張延齡也格外開恩,使他年紀輕輕就授了建昌伯的稱號。李廣也知道張延齡被縱得有些無法無天,但他平時跟張延齡素無交集,這次忽然找到自己,他不由吃了一驚,想了片刻馬上說:“快帶我去見。”
小太監在前麵帶了路,沒多大功夫就見張延齡正等得不耐煩,見李廣匆匆從外麵進來才將滿臉不痛快換成微笑,李廣見他如此模樣,心裏才稍稍安定下來,他素來慣於察言觀色,知道張延齡必有求於自己,否則以他這種人的個性,早已經是暴跳如雷了,哪會笑臉相迎。
張延齡雖然被縱慣了,但並非是糊塗之人,他知道自己的來意,因此一見李廣就做出親熱的樣子,對李廣說:“都說李公公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早就起了結交的心,今天從皇後那出來,就一時心血來潮,來到公公這裏坐。”他這套鬼話說得極為順口,李廣雖然不信,但見他奉承自己,聽到耳朵裏也是舒服的,又因著皇後的關係,李廣自然要順著張延齡說,一會功夫,兩人就說得親親熱熱,像是一見如故的樣子。
張延齡跟李廣聊了一會兒,心裏頗為舒坦,隻覺得李廣句句都說到了自己心裏去,果然是個聰明伶俐人,他於是也不再兜圈子,眼睛彎了一下,悄然對李廣說:“公公可否聽說順天府的金刀捕快丁四?”
李廣聽到這外名字心裏不由就是一跳,他兩三次受到朱祐樘無緣無故的訓斥都是在丁四麵聖之後,他如何不知這是丁四的緣故,但他臉上做出一副懵懵懂懂的樣子:“我隻知道在宮裏伺候皇上,外麵的情形卻是一概不知的,建昌伯說的金刀捕快丁四應該是個頗有名氣的人吧?”
張延齡見李廣跟自己裝糊塗,呲牙一笑:“皇上登基時,韋興曾妄圖謀逆,幫著皇上破了他這陰謀的,便是這丁四,如此有名一個人,李公公竟然沒有聽說過,也真是可惜。”
李廣聽出他話裏意思,但就始終不接下去,隻是笑眯眯看著張延齡,看他到底要做什麽。
張延齡嘴角一撇,隨即又堆上了笑容:“公公,自從那事兒後,丁四可是對宮裏的公公有了偏見,我聽說丁四在皇上麵前可是沒少說公公的壞話。”
李廣心頭一跳,又做出誠惶誠恐的樣子:“奴才在皇上麵前有了體麵,許多人正看奴才不順眼,但我相信皇上英明,斷不會讓小人蒙蔽了眼睛。”
張延齡哈哈笑著說:“公公倒是個通透人,能想著如此明白。”
李廣苦著臉說:“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至於他人如何評說,我又管不了他嘴,順其自然吧。”
張延齡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然後讚道:“公公這的茶葉頗為不錯,我在皇後那裏喝到的也不過是這樣的等級,我嚐著應該是君山的‘金鑲玉’吧。”
李廣隻恨張延齡刁鑽,陪著笑臉說:“這也是我攢了好久的茶葉,平時輕易不拿出來的,今日建昌伯來了,我才敢拿出來請您鑒賞一下。”
張延齡不再理他,自顧自地看著杯子裏翠綠的茶葉,似是出了神一樣。
李廣見張延齡這樣,知道他在想什麽,隻好一咬牙開口說道:“不過那金刀捕快對奴才不滿的話,,也未免有些捕風捉影了,我對皇上忠心耿耿,從來不敢有二心的。”
張延齡聽李廣這麽說,才抬起眼睛,咬牙切齒地說:“誰說不是呢,那丁四憑著跟皇上年少的交情,就狂妄自大、目中無人,不但詆毀公公,就是連我都不放在眼裏,我還聽說他這次跟巡按吳海出訪泉州,一路上都指手畫腳,弄得吳海連公務都幹不成,連帶著通政使狄大人都有些不滿意。”
李廣知道吳海是狄出塵的小舅子,禁不住心裏一動,他是在皇上那兒見到吳海寫上來的密折,裏麵滿是對丁四的抱怨,卻不知張延齡也攙和到這事裏來了,以此來推斷,張延齡肯定也在丁四那裏受了氣,所以想找迴這個場子,他看著張延齡意味深長的眼神,禁不住做出了了然於心的神情。
張延齡往前湊了湊,輕聲對李廣說:“那丁四著實可恨,李公公莫要大意了,俗話時,三人成虎,那丁四又是皇上的故交,萬一被他得了手,公公莫說是榮華富貴,恐怕有沒有這條命都難說。”
張延齡這話說得李廣心裏一陣心驚肉跳,但他老於事故,臉上仍是一副意想不到的樣子。張延齡也不往下說,隻是盯著李廣的眼睛,輕輕說道:“李公公,我也不需你做什麽事,隻是在皇上問你意思的時候,你隻要記住丁四對你做過的事即可,其他的,你一概不用做。”
春雨已歇,樹葉上的雨水還滴答滴答向下滴,經過雨水的洗滌,北京城的春意更濃,在一處房間裏,有一人正在認真書寫著什麽,這人中等身材,眼睛細長,圓圓的臉上有些淺淺的麻子,眼角額頭已經有道道皺紋,兩鬢間雜著斑駁的銀發,顯是已經上了年紀,但是他嘴上卻沒有一根胡須,他在紙上寫寫劃劃,到後來嘴角才浮上一絲心滿意足的微笑,他放下筆,對著紙看了又看,隻見上麵歪歪扭扭地寫著一行大字:“四月初九,進白米五擔。”此時室外春色正好,這人卻把門窗關得緊緊的,一個人將這行字看了半日,又小心翼翼捧出一個匣子,將上麵的鎖打開,裏麵放著厚厚一摞紙,這人又認真把桌上那張紙放進匣子裏,仔細把鎖上,又把匣子放進一個抽屜裏,將抽屜用一把黃銅鎖鎖上,把鑰匙放進自己的貼身衣服裏。做完這一切後,他才站起身,悠閑地走到窗前,把窗戶打開,窗外新鮮空氣一下子撲麵而來,帶著雨後特有的清新,夾雜著好聞的花香,一室滿是春天的氣息,這人吸了一口氣,閉了眼睛品了一會兒,又極力掩飾了心中的喜歡,走到桌子前,順手拎起茶壺,倒了滿滿一杯水,二泡後的普洱剛剛好,清香撲鼻,芬芳四溢,這人喝進口中,愜意得眯起了眼睛,真好,盡管這輩子做了太監,沒了子孫根,但這日子終於好起來了,好得連他之前做夢都沒想到。
這人,正是朱祐樘跟前當紅的太監李廣,盡管知道父親當政時誤信了韋興等人,以致出現了太監幹政誤國的事情,但若沒有太監張敏、懷素等人,朱祐樘斷是難到今天這一步的,因此朱祐樘對太監的感情很複雜,他既怕陷重蹈父親的複轍,又不自覺地想要親近太監,尤其是在懷素去世後,他便漸漸地信任了李廣。隻是他經常也在警告自己,不能再出現父親當政時的弊端,李廣是個聰明人,又長著一張忠厚老實的臉,在朱祐樘麵前從不談論政事,也從不發表自己的意見,久而久之,朱祐樘便認為李廣也如同張敏、懷素一樣是個厚道人,漸漸放鬆了警惕,而李廣平時私下裏喜歡畫些符錄,有幾次朱祐樘遇到難事,李廣私下裏畫符做法,結果瞎貓碰到死老鼠,朱祐樘所遇難事迎刃而解,朱祐樘便不自覺又信了李廣幾分,連同著對道家法術都有了幾分興趣,這也是為什麽他聽到泉州有道士作亂就急著派人到那裏探個究竟。但他沒想到時間長了,李廣的心就大了幾分,帝王的信任能有多久,無情最是帝王家,李廣隻想抓住些能夠讓他踏實的東西,他無兒無女,一旦年紀老去,厭了皇上的眼,他也不會過得太差,所以李廣從來不參政,不發表自己看法,但他卻憑皇上的寵愛,在外麵狐假虎威,斂了不少錢財,隻不過他素來謹慎,從不授人把柄。
李廣美美的喝了一會茶然後站起身,打開房門,走出了屋子。屋外早有一機靈的小太監候著,一見李廣就迎上前去,作了一個揖說:“公公,皇後幼弟張延齡在外麵候了好長時間,我跟他說您正忙著。”
李廣聞言有些吃驚,他知道皇後張可欣向來疼愛張延齡,尤其是在父母去世後張可欣對張延齡更是關心有加,而朱祐樘跟張可欣伉儷情深,對張延齡也格外開恩,使他年紀輕輕就授了建昌伯的稱號。李廣也知道張延齡被縱得有些無法無天,但他平時跟張延齡素無交集,這次忽然找到自己,他不由吃了一驚,想了片刻馬上說:“快帶我去見。”
小太監在前麵帶了路,沒多大功夫就見張延齡正等得不耐煩,見李廣匆匆從外麵進來才將滿臉不痛快換成微笑,李廣見他如此模樣,心裏才稍稍安定下來,他素來慣於察言觀色,知道張延齡必有求於自己,否則以他這種人的個性,早已經是暴跳如雷了,哪會笑臉相迎。
張延齡雖然被縱慣了,但並非是糊塗之人,他知道自己的來意,因此一見李廣就做出親熱的樣子,對李廣說:“都說李公公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早就起了結交的心,今天從皇後那出來,就一時心血來潮,來到公公這裏坐。”他這套鬼話說得極為順口,李廣雖然不信,但見他奉承自己,聽到耳朵裏也是舒服的,又因著皇後的關係,李廣自然要順著張延齡說,一會功夫,兩人就說得親親熱熱,像是一見如故的樣子。
張延齡跟李廣聊了一會兒,心裏頗為舒坦,隻覺得李廣句句都說到了自己心裏去,果然是個聰明伶俐人,他於是也不再兜圈子,眼睛彎了一下,悄然對李廣說:“公公可否聽說順天府的金刀捕快丁四?”
李廣聽到這外名字心裏不由就是一跳,他兩三次受到朱祐樘無緣無故的訓斥都是在丁四麵聖之後,他如何不知這是丁四的緣故,但他臉上做出一副懵懵懂懂的樣子:“我隻知道在宮裏伺候皇上,外麵的情形卻是一概不知的,建昌伯說的金刀捕快丁四應該是個頗有名氣的人吧?”
張延齡見李廣跟自己裝糊塗,呲牙一笑:“皇上登基時,韋興曾妄圖謀逆,幫著皇上破了他這陰謀的,便是這丁四,如此有名一個人,李公公竟然沒有聽說過,也真是可惜。”
李廣聽出他話裏意思,但就始終不接下去,隻是笑眯眯看著張延齡,看他到底要做什麽。
張延齡嘴角一撇,隨即又堆上了笑容:“公公,自從那事兒後,丁四可是對宮裏的公公有了偏見,我聽說丁四在皇上麵前可是沒少說公公的壞話。”
李廣心頭一跳,又做出誠惶誠恐的樣子:“奴才在皇上麵前有了體麵,許多人正看奴才不順眼,但我相信皇上英明,斷不會讓小人蒙蔽了眼睛。”
張延齡哈哈笑著說:“公公倒是個通透人,能想著如此明白。”
李廣苦著臉說:“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至於他人如何評說,我又管不了他嘴,順其自然吧。”
張延齡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然後讚道:“公公這的茶葉頗為不錯,我在皇後那裏喝到的也不過是這樣的等級,我嚐著應該是君山的‘金鑲玉’吧。”
李廣隻恨張延齡刁鑽,陪著笑臉說:“這也是我攢了好久的茶葉,平時輕易不拿出來的,今日建昌伯來了,我才敢拿出來請您鑒賞一下。”
張延齡不再理他,自顧自地看著杯子裏翠綠的茶葉,似是出了神一樣。
李廣見張延齡這樣,知道他在想什麽,隻好一咬牙開口說道:“不過那金刀捕快對奴才不滿的話,,也未免有些捕風捉影了,我對皇上忠心耿耿,從來不敢有二心的。”
張延齡聽李廣這麽說,才抬起眼睛,咬牙切齒地說:“誰說不是呢,那丁四憑著跟皇上年少的交情,就狂妄自大、目中無人,不但詆毀公公,就是連我都不放在眼裏,我還聽說他這次跟巡按吳海出訪泉州,一路上都指手畫腳,弄得吳海連公務都幹不成,連帶著通政使狄大人都有些不滿意。”
李廣知道吳海是狄出塵的小舅子,禁不住心裏一動,他是在皇上那兒見到吳海寫上來的密折,裏麵滿是對丁四的抱怨,卻不知張延齡也攙和到這事裏來了,以此來推斷,張延齡肯定也在丁四那裏受了氣,所以想找迴這個場子,他看著張延齡意味深長的眼神,禁不住做出了了然於心的神情。
張延齡往前湊了湊,輕聲對李廣說:“那丁四著實可恨,李公公莫要大意了,俗話時,三人成虎,那丁四又是皇上的故交,萬一被他得了手,公公莫說是榮華富貴,恐怕有沒有這條命都難說。”
張延齡這話說得李廣心裏一陣心驚肉跳,但他老於事故,臉上仍是一副意想不到的樣子。張延齡也不往下說,隻是盯著李廣的眼睛,輕輕說道:“李公公,我也不需你做什麽事,隻是在皇上問你意思的時候,你隻要記住丁四對你做過的事即可,其他的,你一概不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