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亞:


    內亞是個地理概念的名詞。


    近些年來,在國際學術界和中國曆史學界,“內亞”這個詞逐漸熱了起來。顧名思義,“內亞”是“內陸亞洲”的簡稱,與之類似的是“中亞”,即亞州中部。


    學術上的“內亞”的含義要模糊的多,一般用來指以蒙古高原為核心的亞洲腹地一帶。這個詞最早提出來的時候就和中亞的族群密切相關,有學者將新大陸發現之前的世界曆史,解釋為歐亞大陸上位於南方的文明國家和北方的遊牧民族之間的衝突對抗和交流互動,於是內亞就涵蓋了所有曾經在歐亞大陸上存在的遊牧民族的活動地域,西起南俄草原,東到中國東北。


    不過這樣的地理概念實在太大,在使用過程中,“內亞”逐漸縮小到了中國東北、蒙古、新疆和西藏四大板塊,而以蒙古草原為中心。很明顯,內亞和中國東北、北部、西北和西藏基本上是重疊的,所以說內亞和中國有很多重疊的。


    活動在內亞地區的遊牧民族集團之間存在某種獨特的文化傳統,這種傳統相對於華夏文化來講有獨立性和連續性。比如內亞民族可汗即位的要坐在毛氈上被人舉著,鮮卑族、突厥、迴鶻、契丹和蒙古都有這個習俗。


    六世紀的突厥和十世紀的可薩在立汗的儀式上,都有以絲巾勒新汗之頸然後讓他預言在位年限的環節,這絕非偶然的情節雷同。內亞曆史的獨立性,意味著以蒙古高原為中心的草原各遊牧人群間有著高密度的文化與政治接觸,從而作為一個曆史單元鮮明地區別於南方定居農耕社會各人群及其政治體。可薩與突厥共享著這個內亞傳統。內亞傳統的連續性,意味著在於外部政治體、文化體發生接觸並接受影響的同時,內亞各遊牧人群所建立的政治體之間的相關性,可以保障內亞獨特的文化與政治傳統能獲得連續的傳播與發展,無論是在時間上(從六世紀到十世紀)還是在空間上(從鄂爾渾河穀到伏爾加河穀)。


    馬在內亞遊牧社會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遊牧民之必需品,出現於不同場合之中。


    北方遊牧族群作為獨立且持續的曆史單元,其生成、演進有著獨特的內在邏輯,內亞傳統作為一種社會元素主導著族群的建構與維係,遊牧族群曆史演進中的內亞傳統清晰反映在價值體係與政治製度兩個方麵,由於內亞傳統分布的密度不一,遊牧族群的演進存在多種方向,除“漢化”、“遠徙”之外,一些遊牧族群因內亞傳統的保持而延續至今,成為今日統一多民族國家的一員。


    …………


    內亞是近幾年才提出的概念,在很多方麵沒有達成統一,還存在著爭議,不過,覺得這個概念的提出,總有天會看到,關於在中國曆史記載中邊緣化的遊牧民族,更為詳細的曆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砸進紛亂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星來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星來客並收藏砸進紛亂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