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羊:


    戰國時期魏國名將。


    樂羊起初是魏國相國翟璜的門客。魏文侯三十七年(公元前414年),魏文侯發兵進攻中山國,在將領人選上詢問相國翟璜,翟璜舉薦樂羊。但是樂羊之子樂舒是中山國的將領,而且曾殺死翟璜之子翟靖。但是翟璜深知樂羊為人,不計恩怨,力保樂羊擔任主帥出兵討伐中山國。


    樂羊出兵後,由於敵強我弱,於是施行緩兵之計。消息傳來,朝中大嘩,群臣誣告樂羊通敵。此時,中山國君殺死樂舒,煮成肉羹送給樂羊。樂羊為表忠心,於是坐在軍帳內端著肉羹吃了起來,一杯全部吃完。


    魏文侯對睹師讚說:“樂羊為了我的國家,竟然吃了自己兒子的肉。”睹師讚卻說:“連兒子的肉都吃,還有誰的肉他不敢吃呢!”隨後,樂羊大敗中山軍,攻占丨中山國。


    魏文侯雖然獎賞樂羊的戰功,將其封在靈壽 ,但卻懷疑起樂羊的心地來,認為樂羊心地殘忍,沒有父子骨肉之情。


    “樂羊食子”也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典故了。


    甘茂:


    姬姓,甘氏,名茂,下蔡(今安徽潁上甘羅鄉)人,戰國中期秦國名將。秦國左丞相。


    曾侍奉下蔡的史舉先生,跟他學習諸子百家的學說。後來通過張儀、樗裏子的引薦得到拜見秦惠王的機會。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派甘茂與魏國聯合攻擊韓國。甘茂在征得魏同意後,卻向秦王報告說不可以進行攻擊。秦王奇怪,於是召甘茂到息壤問明緣由。甘茂就講了一個故事:


    從前魯國有一個與曾參同名的男子殺了人,別人告訴他母親,母親不相信,安心織布。等到第三個人奔來相告時,他母親不得不開始懷疑,扔下織布梭,急忙逃亡。甘茂接著陳言:我的賢能比不上曾參,大王對我的信任,比不上曾參的母親,而打小報告的人,又不止三個,我恐怕大王最後會扔掉織布梭。


    甘茂所以如此,正是他為人臣子的聰明。他看清了自己目前所麵臨的困境:


    其一,攻擊麵以垢地勢極為險惡,有函穀關和崤山之險,千裏行軍,深入敵國,決非一日可克之;其二,朝內麵對的是當權派贏疾,公孫的攻擊,戰事稍有不利,就會在背後大進讒言,從而令其撤兵;其三,敵國(韓)宰相公孫仲是甘茂的故友,在久攻不克的情況下,這意味著將受到“裏通外國”的陷害,那在當時絕對是一頂置人於死地的鐵帽;其四,他也看清了秦王絕非賢明之輩,而自己的命運又操與他手,稍有不慎就會糊裏糊塗喪命。所以,以退為進,來此一激。秦王果然指天盟誓,決不聽言讒言,發誓支持他到底,這就是“息壤誓言”。


    可是他們包圍宜陽,攻五個月而不克,背後謠言四起,秦王果然聽信讒言,認為宜陽是一個陷阱,而甘茂也必是別人用心之輩,於是召迴甘茂,打算撤軍,甘茂沒有多言,隻說了句:息壤在彼,秦王大悟,遂增派援軍,甘茂發動猛烈攻勢,餘六萬人占領宜陽。


    “息壤在彼”的來源於此。


    …………


    曾參:


    一般是指曾子。


    姒姓,曾氏,名參,字子輿,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平邑,一說山東嘉祥)人 。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後代。


    過去曾參的家在費地,費地有個跟曾參同名同姓的人殺了人,有人向曾子的母親報告說“曾參殺人了!”時,曾子的母親說:“我的兒子是絕對不會去殺人的。” 沒隔多久,又有一個人跑到曾子的母親麵前說:“曾參真的在外麵殺了人。”曾子的母親仍然不去理會這句話。 她還是坐在那裏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線,照常織著自己的布。又過了一會兒,第三個報信的人跑來對曾母說:“曾參的確殺了人。”曾母心裏驟然緊張起來。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端起梯子,越牆逃走了。雖然曾參賢德,他母親對他信任,但有三個人懷疑他(殺了人),所以慈愛的母親也不相信他了。


    “曾參殺人”:比喻流言可畏。


    再介紹個旁的,樂羊的後人——樂毅。


    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


    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七十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


    後因受燕惠王的猜忌,無奈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為望諸君。


    多少賢臣就被猜忌給毀了……


    姓氏:


    這篇裏多次提到姓、氏,太複雜的狗熊也不說,簡單的說,姓好比是大樹的根,氏好比大樹的枝枝丫丫,枝丫再多再繁茂,也還是一個根,這就是姓、氏的關係。秦漢以來,姓氏合為一體。


    對於氏的來源,有以姓為氏、以國名為氏、以邑名為氏、以鄉亭之名為氏、以居住地為姓、以先人的字為氏、以兄弟次第為氏、官職為氏、以職業為氏、少數民族漢化、?以諡號為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砸進紛亂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星來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星來客並收藏砸進紛亂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