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譯愣了下,想想也是:
“好像從開戰以來便沒消息了。”
楊堅不由皺起了眉:
正是需要消息的時候,怎麽就沒動靜了呢?不會是出事了吧?可是,怎麽能一點消息都沒漏過來呢?或許是因為開戰,消息不好送出了?
一邊考慮著如何調整戰術,一邊又考慮著如何與那些暗樁聯係。
這時劉昉拿著封信急匆匆走了進來,楊堅一看趕緊問道:
“是不是焜昱國的暗樁傳來消息了?”
劉昉一噎,不知該怎麽說要說的,看了眼鄭譯,鄭譯也滿懷期待的看著他。
劉昉給自己鼓鼓勁,結結巴巴的說:
“是、是是、卓、卓將軍。”
楊堅頓覺一種不好的預感,拿到信一看,果然不好,非常不好!卓爺把他的暗樁全抓了,又來要贖金了!
楊堅問劉昉:
“民眾知道了嗎?”
劉昉愈發覺得自己離死亡不遠了,穩穩心神說:
“有了上次的經驗,我是千防萬防,臣可以用腦袋擔保,這封信在皇上看過之前,隻有我一個人看,可是,不知怎麽的,民眾還是知道了,感覺似乎比我知道的還早。”
這還用說嗎?肯定是卓爺不知通過什麽途徑,把消息先散播了出去,楊堅氣的幾下把信撕爛,一把把桌子上的東西都唿嚕到地上,抬腳又將一把椅子踹翻,不顧形象的罵道:
“那就是個日把歘!那就是個哈慫!那就是個狗日滴!那就是個錘子!”
皇上如此不顧形象,鄭譯忙讓屋子裏的太監、宮娥退下,太監、宮娥們如同踩著旱冰鞋般,眨眼功夫便連身影都不見了。鄭譯沒什麽感覺,頂多是在楊堅平靜之前,把自己縮小一點,降低下存在感,可是,劉昉就不同了,信是他送的,弄不好楊堅就得先殺了他泄憤,嚇的渾身哆嗦,冷汗順著鼻尖成串的掉落。
楊堅發泄了一通,火氣平息些,坐在椅子裏喘著粗氣,過了好一會才問:
“要多少贖金?”
劉昉覺得自己已經看到牛頭馬麵的鬼頭刀了,擦擦汗說:
“信中寫,孔冞要五萬兩,芙蕖、鳳蓮、戚夫人要十萬兩,其他人都是每人二萬兩,錢不夠可以用物、牲畜頂。”
楊堅氣極反笑:
“孔冞那樣的還要朕五萬兩?!”
楊堅真的想說就讓那混蛋在焜昱國裏自生自滅去吧,可是,轉念一想民眾都知道了,又如同上次,連名字都被民眾知曉,就算民眾不知道,這些暗樁的家人可是清楚自己的家人去做什麽了,他若不贖,這些人定會不依不饒,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局麵,恐怕又要陷入動蕩。
捏捏眉心又問:
“能不能跟卓將軍講講價?”
兩次楊堅都未問罪劉昉,劉昉心裏稍稍踏實了些:
“信上說,因為這次隋國主動挑釁,主動挑起戰爭,為兩國民眾帶來災難,所以,這次一文都不降,而且,隻給了一個月的籌錢時間,過一天都不候。”
楊堅又上火了,一把將桌子推翻:
“狗日滴,到朕滴麵前紮勢來咧!”
想了想對鄭譯和劉昉說:
“讓前方猛攻隴山邊城!我就不信幾十萬大軍還攻不下了!”
過了十多天,劉昉又戰戰兢兢的送來封信,楊堅打開一看,又想發飆了,是卓爺送來贖戰俘的信:總指揮一萬兩,大將八千兩,副將六千兩,小將領四千兩,其他官職的兩千兩,兵士八千文,還附了一份名單,上麵有被俘人的名字、軍銜、贖金。
楊堅看到這封信差點中風了,從昏迷中醒過來後,眼睛還沒徹底睜開便喊道:
“讓前方將領後退,退到安全的地方待命!”
再被焜昱國抓些俘虜去,隋國的國庫直接要空了,那還拿什麽打仗。
這些日子在焜昱國,眾人可是高興的很,茹梁和墩兒已經計算著怎麽花銷這筆贖金才是最有利的。
在黑臉府裏,眾暗樁過的可謂是神仙般的生活,要不是還記得自己是階下囚,還惦記著在隋國的家人,恐怕真的會以為自己已經得道成仙了。
現在泫也知道賣燒餅的婦人是戚夫人,她的夫家戚家是大周的一個小武官,嫁入戚家沒多久,丈夫就應征出戰,不想卻戰死沙場,戚夫人與丈夫是真心相愛,丈夫戰死後,戚夫人並未改嫁,一直在戚家,可是,戚夫人的日子並不好過,夫家都認為她是克星,而且她也沒能懷上丈夫的孩子,日子就更難過了。
楊堅篡位後,她的一個小叔子不知通過什麽門路升了高位,比當年她丈夫的官位還高,找了一堆理由,將她趕出了戚家,離開戚家,她並沒有迴娘家,這樣的情況迴娘家,也是給娘家抹黑,於是靠當年的嫁妝和丈夫留給她的一些錢財租了個小屋子,賣燒餅為生,日子倒也簡單。
後楊堅想往焜昱國裏安插暗樁,她那當了高官的小叔子,幾年都對她不聞不問的,不知怎麽就想起她了,好一通推薦,她就這麽不情不願的當了暗樁,但,戚夫人太明白官場的黑暗、人心的黑暗,不知小叔子從中得了多少好處,讓她這個沒經驗的人去做暗樁,不就是往死路上送嗎!
戚夫人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有什麽入了小叔子的眼,想來想去也就那點錢了。
戚夫人娘家也不是個有錢有勢的主,當年的嫁妝看著好像挺多,其實都是不值錢的,父母為了充麵子,買了些不值錢的東西,裝了兩箱子,不過,就算不值錢也有兩箱子呢,算起來也好幾兩銀子,丈夫留給她的錢也沒多少,在戚家那些年,左貼右貼的也貼出去不少,至於丈夫的撫恤金,全被被婆婆攥在手裏,一文都沒給她。
戚夫人雖然還是冠以夫姓,可也僅僅是夫姓,對於戚家,戚夫人一點感情都沒有,所以,當小叔子一副她好像得了多大的好處似的來說暗樁之事時,戚夫人便將不多的錢全部換成銀兩帶在身上,家裏的被褥啊、鍋碗瓢勺啊、糧食啊,全分給了平時對她多有照顧的人,她住的這間屋子裏,連根柴火都沒留下。
“好像從開戰以來便沒消息了。”
楊堅不由皺起了眉:
正是需要消息的時候,怎麽就沒動靜了呢?不會是出事了吧?可是,怎麽能一點消息都沒漏過來呢?或許是因為開戰,消息不好送出了?
一邊考慮著如何調整戰術,一邊又考慮著如何與那些暗樁聯係。
這時劉昉拿著封信急匆匆走了進來,楊堅一看趕緊問道:
“是不是焜昱國的暗樁傳來消息了?”
劉昉一噎,不知該怎麽說要說的,看了眼鄭譯,鄭譯也滿懷期待的看著他。
劉昉給自己鼓鼓勁,結結巴巴的說:
“是、是是、卓、卓將軍。”
楊堅頓覺一種不好的預感,拿到信一看,果然不好,非常不好!卓爺把他的暗樁全抓了,又來要贖金了!
楊堅問劉昉:
“民眾知道了嗎?”
劉昉愈發覺得自己離死亡不遠了,穩穩心神說:
“有了上次的經驗,我是千防萬防,臣可以用腦袋擔保,這封信在皇上看過之前,隻有我一個人看,可是,不知怎麽的,民眾還是知道了,感覺似乎比我知道的還早。”
這還用說嗎?肯定是卓爺不知通過什麽途徑,把消息先散播了出去,楊堅氣的幾下把信撕爛,一把把桌子上的東西都唿嚕到地上,抬腳又將一把椅子踹翻,不顧形象的罵道:
“那就是個日把歘!那就是個哈慫!那就是個狗日滴!那就是個錘子!”
皇上如此不顧形象,鄭譯忙讓屋子裏的太監、宮娥退下,太監、宮娥們如同踩著旱冰鞋般,眨眼功夫便連身影都不見了。鄭譯沒什麽感覺,頂多是在楊堅平靜之前,把自己縮小一點,降低下存在感,可是,劉昉就不同了,信是他送的,弄不好楊堅就得先殺了他泄憤,嚇的渾身哆嗦,冷汗順著鼻尖成串的掉落。
楊堅發泄了一通,火氣平息些,坐在椅子裏喘著粗氣,過了好一會才問:
“要多少贖金?”
劉昉覺得自己已經看到牛頭馬麵的鬼頭刀了,擦擦汗說:
“信中寫,孔冞要五萬兩,芙蕖、鳳蓮、戚夫人要十萬兩,其他人都是每人二萬兩,錢不夠可以用物、牲畜頂。”
楊堅氣極反笑:
“孔冞那樣的還要朕五萬兩?!”
楊堅真的想說就讓那混蛋在焜昱國裏自生自滅去吧,可是,轉念一想民眾都知道了,又如同上次,連名字都被民眾知曉,就算民眾不知道,這些暗樁的家人可是清楚自己的家人去做什麽了,他若不贖,這些人定會不依不饒,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局麵,恐怕又要陷入動蕩。
捏捏眉心又問:
“能不能跟卓將軍講講價?”
兩次楊堅都未問罪劉昉,劉昉心裏稍稍踏實了些:
“信上說,因為這次隋國主動挑釁,主動挑起戰爭,為兩國民眾帶來災難,所以,這次一文都不降,而且,隻給了一個月的籌錢時間,過一天都不候。”
楊堅又上火了,一把將桌子推翻:
“狗日滴,到朕滴麵前紮勢來咧!”
想了想對鄭譯和劉昉說:
“讓前方猛攻隴山邊城!我就不信幾十萬大軍還攻不下了!”
過了十多天,劉昉又戰戰兢兢的送來封信,楊堅打開一看,又想發飆了,是卓爺送來贖戰俘的信:總指揮一萬兩,大將八千兩,副將六千兩,小將領四千兩,其他官職的兩千兩,兵士八千文,還附了一份名單,上麵有被俘人的名字、軍銜、贖金。
楊堅看到這封信差點中風了,從昏迷中醒過來後,眼睛還沒徹底睜開便喊道:
“讓前方將領後退,退到安全的地方待命!”
再被焜昱國抓些俘虜去,隋國的國庫直接要空了,那還拿什麽打仗。
這些日子在焜昱國,眾人可是高興的很,茹梁和墩兒已經計算著怎麽花銷這筆贖金才是最有利的。
在黑臉府裏,眾暗樁過的可謂是神仙般的生活,要不是還記得自己是階下囚,還惦記著在隋國的家人,恐怕真的會以為自己已經得道成仙了。
現在泫也知道賣燒餅的婦人是戚夫人,她的夫家戚家是大周的一個小武官,嫁入戚家沒多久,丈夫就應征出戰,不想卻戰死沙場,戚夫人與丈夫是真心相愛,丈夫戰死後,戚夫人並未改嫁,一直在戚家,可是,戚夫人的日子並不好過,夫家都認為她是克星,而且她也沒能懷上丈夫的孩子,日子就更難過了。
楊堅篡位後,她的一個小叔子不知通過什麽門路升了高位,比當年她丈夫的官位還高,找了一堆理由,將她趕出了戚家,離開戚家,她並沒有迴娘家,這樣的情況迴娘家,也是給娘家抹黑,於是靠當年的嫁妝和丈夫留給她的一些錢財租了個小屋子,賣燒餅為生,日子倒也簡單。
後楊堅想往焜昱國裏安插暗樁,她那當了高官的小叔子,幾年都對她不聞不問的,不知怎麽就想起她了,好一通推薦,她就這麽不情不願的當了暗樁,但,戚夫人太明白官場的黑暗、人心的黑暗,不知小叔子從中得了多少好處,讓她這個沒經驗的人去做暗樁,不就是往死路上送嗎!
戚夫人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有什麽入了小叔子的眼,想來想去也就那點錢了。
戚夫人娘家也不是個有錢有勢的主,當年的嫁妝看著好像挺多,其實都是不值錢的,父母為了充麵子,買了些不值錢的東西,裝了兩箱子,不過,就算不值錢也有兩箱子呢,算起來也好幾兩銀子,丈夫留給她的錢也沒多少,在戚家那些年,左貼右貼的也貼出去不少,至於丈夫的撫恤金,全被被婆婆攥在手裏,一文都沒給她。
戚夫人雖然還是冠以夫姓,可也僅僅是夫姓,對於戚家,戚夫人一點感情都沒有,所以,當小叔子一副她好像得了多大的好處似的來說暗樁之事時,戚夫人便將不多的錢全部換成銀兩帶在身上,家裏的被褥啊、鍋碗瓢勺啊、糧食啊,全分給了平時對她多有照顧的人,她住的這間屋子裏,連根柴火都沒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