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說的侯景,現在要填坑了。


    侯景,本姓侯骨,朔州(今山西朔州市)人,鮮卑化的羯族人。


    北魏末年,爆發六鎮起義,邊鎮各部胡族反抗北魏統治,侯景趁勢建功立業。最初投靠爾朱榮,隨平葛榮起義,拜定州刺史。後來,歸順東魏權臣高歡,拜吏部尚書,遷河南尹。太清元年(547年),率部投降梁朝,拜豫州刺史,駐守壽陽。


    這樣一個人,似乎也沒什麽大不了的,怎麽跑到南方後,就囂張了呢?總不能人也是南橘北枳吧。


    人當然不能南橘北枳,侯景本就是一員猛將,善騎射,有謀略,爾朱榮與葛榮在滏口展開大戰,侯景俘虜了葛榮。


    投奔高歡後,受到高歡的重用,被封為司徒,兼定州刺史,擁兵十萬,統治河南地區。


    盡管高歡給予侯景高官厚祿,但,卻知曉侯景的為人,隻是因為有宇文泰在,侯景又確是一人才,所以,高歡沒有限製侯景的勢力。


    當高歡去世後,高澄繼位,侯景認為,壓著自己的人沒了,隨據豫州而反。


    高澄派慕容紹宗去收拾侯景,一下把侯景給打慫了。


    侯景一看,這待不住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帶著部將們,投奔了蕭衍。


    北魏末年,紛爭四起時,不論是將領還是皇室宗族,投奔蕭衍的都不少,比如前麵提到的元顥、羊侃,蕭衍對此是來者不拒,管他是什麽牛鬼蛇神,隻要你來我就納。


    這些投奔來的人,蕭衍也利用他們來北伐,比如之前講到的元顥,雖然蕭衍隻給了陳慶之七千來人,但,陳慶之趁洛陽防守空虛,助元顥攻下洛陽。


    所以,侯景率領部將們投奔蕭衍,蕭衍豈有不納之理?恐怕來了這麽一員悍將,正拍手大笑呢。


    正好蕭衍在此之前,夢見中原平定,現在便有侯景的降表就送抵建康,蕭衍大喜,再加上陳慶之去世後,梁朝一直缺乏良將,所以,頂著朝堂上的一些反對意見,接納了侯景的投奔。


    盡管依附了南梁,但,侯景仍與西魏有聯係,將自己統轄的豫州,一部分作為自己的投名狀,給了南梁,另一部分給了西魏,算是為自己留了條後路。


    南梁派了兵馬去接應侯景,同樣,西魏也派出人馬,占領了侯景獻出的土地。


    隻是,同樣都是在爾朱榮手下共事過的,宇文泰對侯景也有所了解,對侯景很是提防,所以,這條“後路”,不怎麽能算後路,不到萬不得已,是絕對不會投奔西魏的。


    不過,這條後路,還沒用,就斷了。


    宇文泰派荊州刺史王思政,率兵接收侯景所獻土地,之後又派李弼、趙貴等援王思政。


    因東魏接到侯景反叛,要來平定戰亂,所以,又派韋法保、賀蘭願德等助侯景,但,宇文泰對侯景不信任,要召侯景入朝長安,並削其兵權,遭侯景拒絕。


    這樣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不拔了他的牙,宇文泰也不放心留在身邊,於是,宇文泰斷絕了與侯景的關係,召迴所有支援侯景的軍隊,但是,仍讓王思政守護新獲得的潁川之地,已經吃進肚子裏的,就別想讓宇文泰再吐出來。


    事已至此,侯景也不再聯絡西魏,完全投靠南梁。


    侯景誌在豫州,為什麽是豫州,除了高歡在時,這裏是侯景的統轄區外,狗熊認為,這裏是個三角地帶,夾在西魏、北齊、南梁中間,如果能在這裏站穩腳跟,那麽便是三方所拉攏的,也是單憑一方不能滅的,即使兩方聯合,侯景也可以與第三方合作來對抗他們,總之,迴到豫州,侯景就可以安心做自己的小皇帝了,就像五胡十六國時期的鐵弗部,也是一個多方都想拉攏的對象。


    侯景到來後,蕭衍立刻組織了以侯景為先頭的北伐,但,遺憾的是,蕭衍選擇了蕭淵明為主將。


    之前多次說過,蕭氏的皇室宗族,沒有對行軍打仗在行的,蕭淵明也是一樣的,謀略不足,對部將也沒有約束力,還剛愎自用。


    將領們想找他商討下作戰事宜,他卻不耐煩的說:


    “爺這麽偉大的人,還需要商討嗎?爺懂得臨機應對,別一天到晚找爺嗶嗶,煩!”


    梁軍紀律敗壞,一路上爭相搶掠所到之地的百姓,蕭淵明對此根本無力製止,隻能做到直屬於蕭淵明的禁軍,沒有參與到搶掠百姓的行列。


    再次看不懂蕭衍的用人啊,難道真的如後人評論那樣,不懂用人嗎?覺得這已經不是“不懂”了,完全是在亂用人啊;亦或者真是為了打壓武將?可也不能不管戰局吧,唉唉,想不明白,越想越糊塗了。


    從魏國投奔蕭衍的羊侃,這次也被安排在了北伐軍隊中,讓羊侃監作寒山堰,就在蕭淵明手下。


    羊侃向蕭淵明提議,用水攻彭城,但,蕭淵明不納,後,北齊援兵到來,羊侃又向蕭淵明進言,曰他們遠道而來,應趁其疲敝,趁勢攻擊,第二天天亮後,羊侃還在苦勸蕭淵明,但,蕭淵明依然不納。


    羊侃見狀,隻得帶著自己的兵,老老實實的待在堰上。


    慕容紹宗帶著北齊的援兵到,把蕭淵明給圍了,蕭淵明命令諸將救他,卻沒一人聽令的,唯有胡貴孫對趙伯超說:


    “為何不應戰?”


    趙伯超雖然對胡貴孫的問話,無言以對,但,趙伯超還是堅持不出去應戰,蕭淵明這個樣子,明顯沒有威望,指揮不動諸軍,這樣的一支軍隊,如何對戰慕容紹宗的十萬大軍,豈不是蚍蜉撼樹?


    胡貴孫自己出去陷入苦戰中,而趙伯超則騎乘良駒,帶著自己的愛妾,腳底抹油了!他的兒子趙威看不慣,準備參戰,被趙伯超硬給叫了迴來,一起閃。


    與慕容紹宗已經是苦戰,而蕭淵明卻喝的酩酊大醉,別說指揮大軍了,連走路都成麻煩,與胡貴孫等人,一同被慕容紹宗俘獲。


    又一個因酒被俘的啊,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前趙末代皇帝劉曜,就是因為酒醉,在逃命的時候,墜馬被後趙的創立人石勒所殺,前趙滅亡,蕭淵明雖不是皇帝,被俘雖沒到滅國,但,因為他,慕容紹宗進圍潼州(今安徽泗縣)。


    蕭淵明被俘後,北齊念他沒有侵略之舉,稱他“義王”,這個稱號,不知蕭淵明覺不覺得諷刺,不過,因為他的不作為,撿了條命,真是時也命也啊。


    梁軍見死不救,不單是對蕭淵明,台城被北齊軍包圍時,盡管梁軍的援軍已經從四麵集結而來,卻無人想救,都忙著擾民,爭搶、掠奪,這梁軍真的是來打仗的?確定不是打著“正規軍”的旗號,來做土匪的?


    狗熊認為,梁軍的這個局麵,是因為蕭衍的用人不當,選用不會打仗的庸才來指揮作戰,不是臨戰脫逃,就是酩酊大醉、剛愎自用,這樣的將領,怎麽可能服眾?兵士們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判斷,當然是會跟著自己認可的將領,所以,便造成了梁軍一盤散沙的局麵,也為之後的大亂,埋下了伏筆。


    這裏,要介紹一個與侯景密切相關的人——王偉。


    王偉,陳留人,是侯景的主要輔佐之人,最初,王偉是北魏的行台郎,後侯景叛梁,便依附侯景,自此之後,侯景每一步,都能看到王偉出謀劃策的蹤跡。


    王偉確實是個厲害的謀士,也是個有野心的人,他看中了侯景,極盡全力的輔佐侯景,將侯景推到了至高之位,可惜,曆史沒有給侯景坐穩皇位的機會,王偉也因此受了懲處。


    咳咳,扯遠了,兄弟們別走啊,咱吃著烤肉,喝著小酒,繼續聊啊。


    王偉給侯景提議:


    “咱得在諸元氏子弟中,選個人出來,立為魏主,然後輔佐北伐。”


    於是找來了元貞。


    元貞的爺爺是獻文帝拓跋弘之子,孝文帝元宏之弟,鹹陽王元禧,元貞的父親元樹,在爾朱榮發動的“河陰之變”時,投奔了南梁蕭衍,元貞的身份也是很有分量的。


    侯景招來元貞,以天子之禮遣還北。


    結果,慕容紹宗又殺來了。


    這個慕容紹宗就是侯景的克星啊,為什麽會如此呢?


    當年侯景與慕容紹宗可以算是同事,侯景經常向慕容紹宗請教兵法之事,可以說,侯景的排兵布陣,是慕容紹宗教出來的,因此,慕容紹宗對侯景的運兵,可謂了如指掌,侯景被慕容紹宗打的節節敗退,見了慕容紹宗,侯景就從老虎變成貓了。


    剛立了元貞,還沒什麽動作,就被慕容紹宗堵來,侯景退到了渦陽(安徽省亳州市轄縣,位於安徽省北部),兩軍在渦陽北對峙。


    時間一長,侯景軍的糧食便不夠了,侯景想繼續難退,但,他的將士們,都是跟著他從北方來的,所以,不願意南渡。


    侯景這個人,馭軍嚴整,破掠所得的財寶,都分賞給將士們,所以,將士們都能為他所用,但,侯景的性子卻殘忍酷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砸進紛亂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星來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星來客並收藏砸進紛亂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