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健的弟弟苻雄,率領步騎五千進入潼關(今陝西潼關北),兄弟之子苻菁,從軹關(今河南濟源東北)進入河東,苻健親自統領大眾,在苻雄後麵進入。
大軍到了長安,杜洪跑到了司竹(今陝西盩厔縣東南),苻健進入長安,遂遣使向京師報捷,並與桓溫保持友好關係。
杜洪招引來司馬勳,司馬勳率領步騎三萬進入秦川大地,結果被苻健在五丈原,殺了個落花流水。
之後,苻健即皇帝位,諸公進位為王,把大單於授給他的兒子苻萇,史稱前秦。
杜洪被他的將領張琚給哢嚓了,張琚自立為親王。
哼哼,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苻健當然毫不客氣的要去說道說道,率領步騎兩萬,去找張琚喝茶,茶喝完,張琚去與黑白無常談鬼生了。
之後,又派遣苻雄找王擢談心,王擢投奔了涼州,關中算是被大致平定了。
姚弋仲歸晉室較晚,晉室授予他六夷大都督,都督江、淮諸軍事,車騎大將軍、大單於,他的兒子姚襄督並州,為並州刺史。
姚弋仲卒後,姚襄秘不發喪,率領六萬兵力,向南攻打陽平、元城(今河北大名縣)、發幹(今山東堂邑縣西南),將這三個地方攻陷後,被前秦擊敗,向南走到滎陽,才發喪。
與高昌、李曆戰於麻田(在滎、洛之間,地名有豆田、麻田,皆因人們種植的農作物而命名的),所騎乘的馬中流矢而死,幸虧靠著弟弟姚萇,才幸免於難。
姚襄歸降晉室,晉室把姚襄安置在譙城(今安徽亳州),姚襄派遣他五弟前往赴任。
史籍中記載的姚襄為人,雖然有過譽之處,但也並非全部都是假的,姚襄的才略或許在苻健之上,但,遺憾的是,姚襄卻寄居在晉地,四麵受敵,不如苻健進入關中,有施展之地。
幸運也是實力的一部分嘛,姚襄不如苻健幸運,或者說姚弋仲不如苻洪幸運,沒有將勢力紮在關中,而是紮在了晉地,所以,姚襄便不能先入關中。
此時河南這一片土地,秦和燕都對它垂涎三尺。
張遇反叛,讓他的黨族上官恩占據洛陽,豫州刺史謝尚率領姚襄等人,與張遇在誡橋(在許昌)大戰。
苻健派苻雄、苻菁率軍援助後趙的張遇,與東晉鎮西將軍謝尚在穎水之上交戰,晉軍戰敗。
苻雄乘勝追擊,直到營門,殺傷大半,虜獲張遇及其手下軍眾迴到長安,授張遇為司空、豫州刺史,鎮守許昌。
而前燕,在與冉閔互掐。
晉室處在桓溫崛起的階段。
此時北方比較有實力的兩個政權,都與在交戰中,晉人不能率兵北進,因為其內外相對立,不但不能相互協力,反倒相互牽製,不能自由行動。
冉魏被慕容儁攻滅後,殷浩率領軍隊北伐,駐紮在壽春。
他暗中派遣人去引誘苻健的大臣梁安、雷弱兒等人,讓他們殺苻健,事成後,讓他們在關右任職。
殷浩秘密派將軍魏憬率五千多人襲擊姚襄,姚襄斬殺魏憬而吞並了他的軍隊。
本來殷浩就忌憚這姚襄的威名,現在更加憎惡他,就派將軍劉啟戍守譙城,把姚襄遷到梁國蠡台,上表奏拜姚襄為梁國內史。
之後,魏氏兄弟往來壽春,被姚襄猜懼,姚襄部曲中若有想歸附殷浩的人,都被姚襄給殺了。
於是殷浩又圖謀誅殺姚襄。
偏偏這時,苻健殺與自己離心的大臣,兄弟的兒子苻黃眉,從洛陽向西麵奔逃。
殷浩以為暗誘梁安等人誅殺苻健的事成了,於是向朝廷請求進屯洛陽,修複園陵。
任姚襄為前驅,將軍劉洽鎮守鹿台,將軍劉遁進據倉桓,又向朝廷求解除在揚州的任職,而專職鎮守洛陽,但朝廷沒同意。
張遇向苻健投降後,苻健娶張遇的後母韓氏為昭儀,常常在眾人麵前對張遇說:
“你就是我的兒子。”
張遇羞愧怨恨,帶領關中諸將想以雍州歸順東晉朝廷,就和苻健的中黃門劉晃密謀夜襲苻健,事情泄露,遇害。
孔特又在池陽起兵,劉珍、夏侯顯在鄠(今陝西鄠縣)起兵,喬景在雍起兵,胡陽赤在司竹起兵,唿延毒在霸城(今陝西長安東)起兵,有幾萬人。
這些人都派人到征西將軍桓溫、中軍殷浩處求救。
梁安、雷弱兒都被苻生殺了。
雷弱兒是南安羌族的酋長,苻生殺他時,一起誅殺了他的九個兒子、二十七個孫子,可見雷弱兒部族的強盛。
前秦此時,無暇分身他處,可惜的是,殷浩的兵力,沒能向北方深入,而桓溫又不肯在此時出兵,幫助這些向他們求助的人,所以,諸起兵者,不久便被苻健所滅。
殷浩前進到了山桑(今安徽蒙城縣北),任姚襄為前鋒,但姚襄反叛,調過頭攻擊殷浩,殷浩不得不丟棄輜重,退守譙城,之後又派遣劉啟、王彬討伐在山桑的姚襄,但都被姚襄哢嚓了。
桓溫趁機給朝廷一通吧啦,指責殷浩的罪狀,之後殷浩被廢為蜀人,遷徙到東陽(今浙金金華縣)的信安縣。
於是,朝廷中再無人能與桓溫抗衡。
殷浩的失敗,實際上是敗在了兵力不足。姚襄等人懷二心,殷浩不是沒有察覺,可即便如此,也依然任用他們,實在是迫不得已。
下流兵力的不足,是因為民少,且未開墾的土地多,並非殷浩的錯。
殷浩是不是真的兵力少,狗熊不知,因為《兩晉南北朝史》,是節選《晉》等,記述相關朝代的史書而寫成的,因此書中也沒說殷浩有多少兵力。
但,從前麵的記述中也可以看出,晉室給個北伐或在北地奮戰的將領們,除了給空頭職位外,不給輜重,也不給兵力,更不可能救援,在北地作戰的將領們,都是孤軍奮戰。
當時不願意出師的人,大部分都是養尊處優者,生活悠閑且安樂,隻會嘴上吧嗒,而不做事,說的好聽,可真讓他們去做什麽事情時,便都龜縮了。
皇帝不像皇帝,臣子不像臣子,這樣的政權,居然還能存在百餘年,再再次覺得是奇跡。
桓溫把殷浩整倒了,這才開始北伐,但就形勢而論,桓溫北伐也如同孤軍奮戰,攻打蜀地這樣的小敵,桓溫尚可,但,要想平定北方,那就嗬嗬吧。
桓溫北伐無成,隻能怪桓溫咎由自取。
關於桓溫,前麵有講,這裏也不做累述了。
姚襄自從打敗殷浩後,招、掠流人,召集了七萬之眾。
流放之人郭斁等人,抓獲了堂邑(今江蘇六合縣北)內史劉仕,向姚襄投降,朝廷大為震驚。
任吏部尚書周閔為中軍將軍,沿江設防,謝尚從曆陽退迴,守衛京師。
姚襄的將佐部屬皆是北方人,都勸姚襄迴北方。姚襄車輛並排行進向北去,自稱大將軍、大單於。
進兵攻打外黃(今河南杞縣東),被東晉守邊將領擊敗。姚襄收攏散兵盡力撫慰照顧,於是又重新振起。姚襄進入許昌。
先是周成反叛,攻打洛陽,河南太守戴施投奔鮪渚(今河南鞏縣北),之後,準備到河東以圖取關右,從許昌進攻洛陽,一個多月沒有攻克。
桓溫派遣督護高武進據魯陽,戴施駐紮在河上,遣水師從水道進逼許昌、洛陽,桓溫從江陵討伐姚襄。
在伊水北,兩軍大戰,姚襄大敗,跑到了平陽,遷徙其眾三千餘家,到江、漢之間,抓了周成返迴。桓溫讓毛穆之、陳午、戴施鎮守洛陽,然後他自己跑了。
從前麵的講述中,也可看到“胡人和漢人多歸附”的記述,可以看出,做為老百姓,不管是胡人,還是漢人,都隻想平靜度日,誰的治理貼合民心、太平,便依附於誰,不管這個人是胡人還是漢人。
哎,戰爭中,最可憐的便是老百姓們,神仙打架,把無辜的老百姓們卷進了戰火中,辛辛苦苦建立的家園,毀於戰火,辛辛苦苦積攢一生的資產,也毀於戰火,無家可歸,前途茫茫。
苻健自稱晉室征西大將軍、都督關中諸軍事、雍州刺史,率領眾人向西溜達。
見的最多的就是某人自稱什麽什麽,晉室對這些人根本不能控製,這也怪最初晉室沒有好好對待那些投降來的人,以及那些為晉室奮戰的將領,這使晉室逐漸失信,寒了一些真正終於晉室的人的心,更加無法控製北方了。
苻洪自稱大將軍、大單於、三親王。
咳咳,前麵說過,這位兄弟,被人給毒死了,毒死他的人,就是曾為石虎手下將領的麻秋,不過麻秋也沒囂張多久,被苻健給哢嚓了。
苻健取掉父親的“三秦王”稱號,稱晉室授予的爵位,向晉室發喪,表示聽王命。
此時,京兆杜洪占據長安,自稱晉室雍州刺史,胡人和漢人多歸附於他。
苻洪向晉室投降,晉室授他征北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冀州刺史,苻洪的兒子苻健,為假節,監河北諸軍事。
大軍到了長安,杜洪跑到了司竹(今陝西盩厔縣東南),苻健進入長安,遂遣使向京師報捷,並與桓溫保持友好關係。
杜洪招引來司馬勳,司馬勳率領步騎三萬進入秦川大地,結果被苻健在五丈原,殺了個落花流水。
之後,苻健即皇帝位,諸公進位為王,把大單於授給他的兒子苻萇,史稱前秦。
杜洪被他的將領張琚給哢嚓了,張琚自立為親王。
哼哼,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苻健當然毫不客氣的要去說道說道,率領步騎兩萬,去找張琚喝茶,茶喝完,張琚去與黑白無常談鬼生了。
之後,又派遣苻雄找王擢談心,王擢投奔了涼州,關中算是被大致平定了。
姚弋仲歸晉室較晚,晉室授予他六夷大都督,都督江、淮諸軍事,車騎大將軍、大單於,他的兒子姚襄督並州,為並州刺史。
姚弋仲卒後,姚襄秘不發喪,率領六萬兵力,向南攻打陽平、元城(今河北大名縣)、發幹(今山東堂邑縣西南),將這三個地方攻陷後,被前秦擊敗,向南走到滎陽,才發喪。
與高昌、李曆戰於麻田(在滎、洛之間,地名有豆田、麻田,皆因人們種植的農作物而命名的),所騎乘的馬中流矢而死,幸虧靠著弟弟姚萇,才幸免於難。
姚襄歸降晉室,晉室把姚襄安置在譙城(今安徽亳州),姚襄派遣他五弟前往赴任。
史籍中記載的姚襄為人,雖然有過譽之處,但也並非全部都是假的,姚襄的才略或許在苻健之上,但,遺憾的是,姚襄卻寄居在晉地,四麵受敵,不如苻健進入關中,有施展之地。
幸運也是實力的一部分嘛,姚襄不如苻健幸運,或者說姚弋仲不如苻洪幸運,沒有將勢力紮在關中,而是紮在了晉地,所以,姚襄便不能先入關中。
此時河南這一片土地,秦和燕都對它垂涎三尺。
張遇反叛,讓他的黨族上官恩占據洛陽,豫州刺史謝尚率領姚襄等人,與張遇在誡橋(在許昌)大戰。
苻健派苻雄、苻菁率軍援助後趙的張遇,與東晉鎮西將軍謝尚在穎水之上交戰,晉軍戰敗。
苻雄乘勝追擊,直到營門,殺傷大半,虜獲張遇及其手下軍眾迴到長安,授張遇為司空、豫州刺史,鎮守許昌。
而前燕,在與冉閔互掐。
晉室處在桓溫崛起的階段。
此時北方比較有實力的兩個政權,都與在交戰中,晉人不能率兵北進,因為其內外相對立,不但不能相互協力,反倒相互牽製,不能自由行動。
冉魏被慕容儁攻滅後,殷浩率領軍隊北伐,駐紮在壽春。
他暗中派遣人去引誘苻健的大臣梁安、雷弱兒等人,讓他們殺苻健,事成後,讓他們在關右任職。
殷浩秘密派將軍魏憬率五千多人襲擊姚襄,姚襄斬殺魏憬而吞並了他的軍隊。
本來殷浩就忌憚這姚襄的威名,現在更加憎惡他,就派將軍劉啟戍守譙城,把姚襄遷到梁國蠡台,上表奏拜姚襄為梁國內史。
之後,魏氏兄弟往來壽春,被姚襄猜懼,姚襄部曲中若有想歸附殷浩的人,都被姚襄給殺了。
於是殷浩又圖謀誅殺姚襄。
偏偏這時,苻健殺與自己離心的大臣,兄弟的兒子苻黃眉,從洛陽向西麵奔逃。
殷浩以為暗誘梁安等人誅殺苻健的事成了,於是向朝廷請求進屯洛陽,修複園陵。
任姚襄為前驅,將軍劉洽鎮守鹿台,將軍劉遁進據倉桓,又向朝廷求解除在揚州的任職,而專職鎮守洛陽,但朝廷沒同意。
張遇向苻健投降後,苻健娶張遇的後母韓氏為昭儀,常常在眾人麵前對張遇說:
“你就是我的兒子。”
張遇羞愧怨恨,帶領關中諸將想以雍州歸順東晉朝廷,就和苻健的中黃門劉晃密謀夜襲苻健,事情泄露,遇害。
孔特又在池陽起兵,劉珍、夏侯顯在鄠(今陝西鄠縣)起兵,喬景在雍起兵,胡陽赤在司竹起兵,唿延毒在霸城(今陝西長安東)起兵,有幾萬人。
這些人都派人到征西將軍桓溫、中軍殷浩處求救。
梁安、雷弱兒都被苻生殺了。
雷弱兒是南安羌族的酋長,苻生殺他時,一起誅殺了他的九個兒子、二十七個孫子,可見雷弱兒部族的強盛。
前秦此時,無暇分身他處,可惜的是,殷浩的兵力,沒能向北方深入,而桓溫又不肯在此時出兵,幫助這些向他們求助的人,所以,諸起兵者,不久便被苻健所滅。
殷浩前進到了山桑(今安徽蒙城縣北),任姚襄為前鋒,但姚襄反叛,調過頭攻擊殷浩,殷浩不得不丟棄輜重,退守譙城,之後又派遣劉啟、王彬討伐在山桑的姚襄,但都被姚襄哢嚓了。
桓溫趁機給朝廷一通吧啦,指責殷浩的罪狀,之後殷浩被廢為蜀人,遷徙到東陽(今浙金金華縣)的信安縣。
於是,朝廷中再無人能與桓溫抗衡。
殷浩的失敗,實際上是敗在了兵力不足。姚襄等人懷二心,殷浩不是沒有察覺,可即便如此,也依然任用他們,實在是迫不得已。
下流兵力的不足,是因為民少,且未開墾的土地多,並非殷浩的錯。
殷浩是不是真的兵力少,狗熊不知,因為《兩晉南北朝史》,是節選《晉》等,記述相關朝代的史書而寫成的,因此書中也沒說殷浩有多少兵力。
但,從前麵的記述中也可以看出,晉室給個北伐或在北地奮戰的將領們,除了給空頭職位外,不給輜重,也不給兵力,更不可能救援,在北地作戰的將領們,都是孤軍奮戰。
當時不願意出師的人,大部分都是養尊處優者,生活悠閑且安樂,隻會嘴上吧嗒,而不做事,說的好聽,可真讓他們去做什麽事情時,便都龜縮了。
皇帝不像皇帝,臣子不像臣子,這樣的政權,居然還能存在百餘年,再再次覺得是奇跡。
桓溫把殷浩整倒了,這才開始北伐,但就形勢而論,桓溫北伐也如同孤軍奮戰,攻打蜀地這樣的小敵,桓溫尚可,但,要想平定北方,那就嗬嗬吧。
桓溫北伐無成,隻能怪桓溫咎由自取。
關於桓溫,前麵有講,這裏也不做累述了。
姚襄自從打敗殷浩後,招、掠流人,召集了七萬之眾。
流放之人郭斁等人,抓獲了堂邑(今江蘇六合縣北)內史劉仕,向姚襄投降,朝廷大為震驚。
任吏部尚書周閔為中軍將軍,沿江設防,謝尚從曆陽退迴,守衛京師。
姚襄的將佐部屬皆是北方人,都勸姚襄迴北方。姚襄車輛並排行進向北去,自稱大將軍、大單於。
進兵攻打外黃(今河南杞縣東),被東晉守邊將領擊敗。姚襄收攏散兵盡力撫慰照顧,於是又重新振起。姚襄進入許昌。
先是周成反叛,攻打洛陽,河南太守戴施投奔鮪渚(今河南鞏縣北),之後,準備到河東以圖取關右,從許昌進攻洛陽,一個多月沒有攻克。
桓溫派遣督護高武進據魯陽,戴施駐紮在河上,遣水師從水道進逼許昌、洛陽,桓溫從江陵討伐姚襄。
在伊水北,兩軍大戰,姚襄大敗,跑到了平陽,遷徙其眾三千餘家,到江、漢之間,抓了周成返迴。桓溫讓毛穆之、陳午、戴施鎮守洛陽,然後他自己跑了。
從前麵的講述中,也可看到“胡人和漢人多歸附”的記述,可以看出,做為老百姓,不管是胡人,還是漢人,都隻想平靜度日,誰的治理貼合民心、太平,便依附於誰,不管這個人是胡人還是漢人。
哎,戰爭中,最可憐的便是老百姓們,神仙打架,把無辜的老百姓們卷進了戰火中,辛辛苦苦建立的家園,毀於戰火,辛辛苦苦積攢一生的資產,也毀於戰火,無家可歸,前途茫茫。
苻健自稱晉室征西大將軍、都督關中諸軍事、雍州刺史,率領眾人向西溜達。
見的最多的就是某人自稱什麽什麽,晉室對這些人根本不能控製,這也怪最初晉室沒有好好對待那些投降來的人,以及那些為晉室奮戰的將領,這使晉室逐漸失信,寒了一些真正終於晉室的人的心,更加無法控製北方了。
苻洪自稱大將軍、大單於、三親王。
咳咳,前麵說過,這位兄弟,被人給毒死了,毒死他的人,就是曾為石虎手下將領的麻秋,不過麻秋也沒囂張多久,被苻健給哢嚓了。
苻健取掉父親的“三秦王”稱號,稱晉室授予的爵位,向晉室發喪,表示聽王命。
此時,京兆杜洪占據長安,自稱晉室雍州刺史,胡人和漢人多歸附於他。
苻洪向晉室投降,晉室授他征北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冀州刺史,苻洪的兒子苻健,為假節,監河北諸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