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對姑臧的描寫、說明,可以看出姑臧城的樣子。


    姑臧在今天的甘肅武威涼州區,從北進入涼州區時,會經過一個城門,上寫著“涼州”二字,立刻覺得進入城門後,便進入了曆史中,很有穿越感。


    咳咳,即繼續說張軌哈。


    東羌校尉韓稚誅殺秦州刺史張輔。


    張軌屬下少府司馬楊胤對張軌說:


    “韓稚那癟三,盡然敢違抗上命,擅自誅殺張輔,大人您手握重兵鎮守一方,應去揍這丫的!這也是《春秋》倡導的大義啊!”


    張軌覺得他說的有理,便派中督護泛瑗,率二萬兵馬討伐韓稚。


    不過,張軌同學是很有禮貌滴,先禮後兵的給韓稚送去一封信,曰:


    “當今朝紀混亂,各方諸侯應合力勤王,你卻在這裏興兵搞內訌!我義在討伐叛亂之徒,將士三萬已經奔著你去啦,哎,你我也算是友人了,我豈能安心看著你受害?殺伐之舉,都是以保全國家為上,你若單人匹馬來軍門謝罪,你我還可共事平定世難。”


    韓稚得到書信後向張軌投降。


    這次也好,還是之前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叛亂,張軌派兵三千,東奔京師保衛天子也罷,以及之後,各方諸侯不聽朝廷使命,張軌派遣使者朝貢皇帝,一年四季從不廢止,都可看出張軌確實心係朝廷。


    不管張軌心裏是否真的這麽想,但他占據一方,卻依然有勤王的行動,總比那些隻為自己著想的要好很多。


    就算做賊,也得做個有底線的賊。


    忽然想起《老炮兒》了,六爺那樣的人,在現今社會裏,越來越少了,真是社會發展的悲哀。話說許晴好帥啊,以前總認為許晴是溫文爾雅的,但話匣子太帥了……


    哎呀!老媽,脈動功力減弱,再來一箱!


    張軌執政並沒多長時間,他301年任護羌校尉、梁州刺史,到308年,得了中風,不能說話了,便讓兒子張茂管理涼州。


    這下,有人覺得機會來了,生出了花心思。


    酒泉太守張鎮,暗中召引秦州刺史賈龕以取代張軌,秘密派人到京師,請求尚書侍郎曹祛任西平太守,想建立互為依存的利害關係之勢。


    張軌的別駕從事麹晁,想獨斷專行、作威作福,又派使者到長安,告訴南陽王司馬模,稱張軌身有殘疾而不能作事,請求讓賈龕代替張軌。


    賈龕也樂顛顛的準備接受這一任職。


    但,他的哥哥責備賈龕:


    “張公是當今名士,在涼州頗有威名,你算哪個蔥去代替他!人家把你捧一捧,就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


    看這個笨蛋弟弟還沒放棄,又說:


    “你勢單孤危,跑到人家張公的地盤上,如果遇到不利,當真以為張鎮會兌現所說的?”敲黑板“這句是重點!傻頭傻腦的,人家給裏許了空頭支票,便樂顛顛的往陷阱裏跳,天上不會憑白掉餡餅的!”


    賈龕便打消了這一念頭。


    朝廷又任命侍中爰瑜為涼州刺史。


    治中楊澹得知此消息後,一溜煙的疾奔到長安,將自己的耳朵割下來放在盤子上,訴說張軌遭人陷害,此時,南陽王司馬模也上疏朝廷,於是停止了更換一事。


    晉昌(今甘肅安西縣東)張越,是涼州的大族,從隴西內史變更為梁州刺史,但,張越是瞄準了涼州,遂裝病,返迴河西。


    論人際關係的重要啊!不對不對,論有效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派他的兄長張鎮及曹祛、麹佩,傳書給各郡,要廢免張軌刺史之職,以軍司杜耽代理州事,杜耽的弟弟杜越為涼州刺史。


    張軌得知後,大罵:


    “這幫烏龜王八蛋,這裏亂的時候,誰都不來,爺把這裏治理好了,又都一個個眼紅的要來搶!”


    於是派兒子張寔為中督護,派兵討伐張鎮。


    張鎮看著架勢,當即便軟了腿:


    “人家張軌就是地頭蛇,早說不行了,張越還非要來硬的,那來硬的也行,好歹你得有能硬起來的實力啊,沒實力,你硬個大辣子!”


    於是向張寔請罪。


    又奔南去討伐南祛,南祛閃人了。


    幾次三番的想奪張軌的職位,張軌做出了與桓溫同樣的舉動:逼朝廷!不過,張軌同學是個好同學,不像桓溫同學那樣咄咄逼人。


    就算逼朝廷,也得給自己套上一件好看的外衣,慷慨激昂的曰:


    “老夫在涼州八年,不能使這裏安定,又逢中州叛軍作亂,秦隴處在危急的困境中,偏偏老夫在這時,身患重病命在旦夕,老夫也考慮著隱退讓賢,但職責重大,不能隨願。豈料有人居然無端興起此變,真是不明白老夫的心思啊!老夫將離開涼州,看作如同脫鞋一般!”


    武威太守張珙派兒子張坦,疾奔到京城,請求留下張軌。


    朝廷當然也知道張軌不宜隨便更換,張軌在涼州已有威名,能鎮的主那些想叛亂的各方勢力,再換一個去,未必就能有這效果,除非是派有威名的去,但,有威名的,現在都忙著爭權奪利,誰也不願意去。


    所以,便安撫、慰問張軌,並依從司馬模所言,斬曹祛。


    張軌得到信後,派兒子張寔,率領尹員、司馬宋配,步騎三萬去討曹祛,並斬之。


    這下張越也老實了,涼州暫時沒了與張氏作對的勢力。


    呂思勉指出,張軌對朝廷的援助,也不過是送點物資,派偏師去京城亮亮相,僅此而已,不能做到陳武帝那樣(陳武帝,南朝陳國的開國皇帝陳霸先),傾國遠出,親自參與平定。


    雖然說,張軌並非真心實意想幫助朝廷,但,對於這段話,狗熊不能全部同意了。


    首先,張軌的實力不如陳霸先,陳霸先在“侯景之亂”時,已經有了不小的實力,張軌才剛坐穩涼州,屁股還沒坐熱呢,依然存在著一堆問題,就實力而言,陳霸先便甩張軌幾條街了。


    其次,陳霸先麵對的侯景,隻是個南朝梁的一個將領而已,且還是從東魏過來的叛將,在梁朝的根基不穩,而“八王之亂”,卻是如車輪般滾滾而來的親王,是皇室內亂,當時就算張軌有心幫助皇帝,麵對眾多親王,他也是有心無力。


    最後,“傾國”一詞用的誇張了吧,陳霸先當時還未建國,隻是梁朝的一個臣子,救助京城難道不是應該的嗎?再個,狗熊就不信陳霸先沒“建功立業”的想法。


    網上又把“侯景之亂”描述的嚇人很,什麽“中國曆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危機”,中國曆史上比“侯景之亂”嚴重的危機多了去了,不知道別亂寫好不好!就算想博眼球,能不能也尊敬下曆史?!


    唉唉,又說歪了,之所以說這些,是想再次說明,曆史是人寫的,是人就難免帶著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就算是呂思勉這樣的大家,也難免有所偏頗,所以,看曆史時,一定得帶著我們自己的腦子看,才能看到東西。


    建興二年(314年),張軌卒,他的兒子張寔繼職,晉湣帝封其為都督涼州諸軍事,西中朗將、涼州刺史,領護羌校尉、西平公。


    之後劉曜進逼長安,張寔派遣王該率軍隊援助京師,收到湣帝嘉獎,封拜都督陝西諸軍事,後湣帝投降於劉曜,給張寔下詔書“升張寔為大都督、涼州牧、侍中、司空,秉承帝旨見機行事,協助已經南渡的琅琊王司馬睿”。


    但張寔因天子蒙難,謙讓不受。是不想攪合進這個亂局中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砸進紛亂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星來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星來客並收藏砸進紛亂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