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勒被買賣可見,雖然因為當時是亂局,但,必定是平時就有買賣胡人為奴的習慣,在亂世中仍然借此方法來養活軍隊。


    太原諸多部領中,以租種農田為生的匈奴、胡人,就有數千之多,其中不乏沒有頭領率領的人,比如石勒這樣的,怎麽能不抱怨,從而想著反叛呢?


    書中都說關中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其實也不過如此,郡縣的勢孤力小,大概可以看到,怎麽能抵禦正當擴展、強大的賊寇呢?況且這種情況,日漸更加懈怠、鬆弛、無備。


    原隸屬司馬穎的將領公師藩等人騎兵,有數萬人之多,石勒和汲桑帶領牧人,騎乘數百匹苑囿中的馬,投奔了公師藩。


    汲桑這時才讓石勒以石為姓,以勒為名。


    不過,公師藩率兵到了白馬(今河南滑縣北),在這裏與前來討伐他的苟曦大戰,結果兵敗被斬,石勒與汲桑又逃迴了牧場。


    石勒率領牧人,劫掠周邊郡縣,又招引來散落在山野間的亡命徒,以相應汲桑,汲桑自稱大將軍,他們起兵的名頭是:為成都王司馬穎誅殺東海王司馬越、東嬴公司馬騰。


    汲桑率兵進攻鄴城,斬殺了司馬騰,又從延津(今河南延津縣北)向南攻擊兗州。


    司馬越得知情況後,非常害怕:


    “他妹的!這幫胡人,果如孔恂、楊珧所言!”


    派苟曦、王讚等人率軍去討伐汲桑、石勒等人。


    司馬越到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為苟曦等人聲援。


    苟曦吸吸鼻子,很鄙視的看了眼還衝他們揮手的司馬越:


    老小子,有本事跟我們去戰場!聲援有毛線線的用!


    汲桑、石勒的軍隊,都是些烏合之眾,能攻進鄴城,還斬了司馬騰,都是他們幸運,但,幸運女神不可能總呆在他們身邊,所以,這次被苟曦等人大敗。


    收集餘眾,準備投奔劉淵,但,遺憾的是,黴運女神來到了他們身邊。


    在赤橋(今山東聊城縣西北),碰到了來討伐他們的冀州刺史丁紹,汲桑、石勒又被殺的大敗。


    這仗之後,汲桑又逃迴了牧場,石勒奔逃去了樂平(江西省東北部),之後汲桑被晉軍在平原(山東省西北部)給斬殺了。


    胡部張?督、馮莫突等人擁有兵力數千人,盤踞在上黨,石勒前往投奔了他們。兩人被石勒一通忽悠,同意石勒的建議,投奔了劉淵。


    這裏狗熊說的有點過了,其實也不算忽悠,當時局勢動蕩,張、馮兩人隻有幾千人,實在不能與當時的大潮相抗衡,投奔劉淵是正確的選擇。


    劉淵當然高興啦,任命張?督為親漢王,馮莫突為都督部大,任命石勒為輔漢將軍、平晉王,以統領眾人。


    烏丸族首領伏利度,有兵眾二千,盤踞在樂平,劉淵屢次招募,伏利度都不願意歸順劉淵。


    寧為雞頭不為牛後嘛,不過也不得不說,伏利度目光短淺。


    石勒得知這個情況後,對劉淵說:


    “大王放心,那個小子我去替陛下擺平!”


    劉淵聽後大悅。


    依計,石勒假裝在劉淵這裏犯了過錯,因而投奔了伏利度。


    伏利度不疑有他,樂顛顛的接納了石勒,結果,石勒轉臉就把他給抓捕了,並率領伏利度的部下,歸順劉淵。


    伏利度在監牢裏痛哭:


    “誰說漢人都奸詐的?!那個混蛋不負責任的亂寫?!我們胡人也不一定全是好人!”


    這下石勒在劉淵麵前露臉了,劉淵很是高興的拍著石勒的肩:


    “哎呀呀,兄弟厲害了啊,一下就把伏利度給降服了!我很佩服!”


    石勒謙卑的說:


    “大王過譽了,大王與我,是周瑜打黃蓋。”


    劉淵聽石勒把他比作周瑜,更是高興,加封石勒督山東征討諸軍事,並把伏利度的部眾配給到石勒麾下。


    石勒聽到前麵還挺高興,自己的權勢越來越大,對自己有利啊,可聽到後麵,心裏便不痛快了:


    說是給我加封,卻又把伏利度的手下配給我,這是想讓那些人殺了我,替伏利度報仇嗎?看來劉淵也是個笑麵虎,不可完全相信。


    東萊(今山東掖縣)有個叫王彌的人,他的祖父是三國時期,魏國的將領王頎,到了晉朝後,王頎被任為汝南太守,家世兩千石,也算是個士族了。


    王彌是個很有才華的人,博聞廣記,年少時曾遊曆京城(洛陽)。


    ?縣(今山東黃縣西南)縣令劉伯根反了!


    劉伯根這個人,有記載曰,其是與後來“孫恩起義”中,孫恩的叔父孫泰一樣的人物,靠些歪門邪道忽悠廣大民眾的,如果真是如此,一個縣令卻是這樣的人,再次刷新對西晉的認知。


    到底是不是如此,已經無從考證。曆史是人書寫的,是人就難免在感情上有偏頗,且還容易受到鉗製,受到影響。


    這位爺看到晉室已經大亂,各方人士都在起兵為自己謀利益,於是也心動了,什麽縣令不縣令的,爺不幹了!爺也趕個潮流,潮一把去!


    王彌得知劉伯根反,估計王彌本身也有這個想法,隻是條件不允許自己蹦躂,現在王彌看到了曙光,帶領一種家僮,顛顛的投奔劉伯根了。


    劉伯根很是高興,封王彌為長史。


    不過,劉伯根也沒跳騰多久,很快就被朝廷派遣,來討伐他們的王浚給斬了。


    王彌在海島上聚眾,被苟純擊敗,逃到長廣縣(今山東萊陽縣)的山裏,做起了山賊,侵擾青州、徐州兩個州,又被苟曦擊破。


    王彌要哭了:


    “我是搶你們苟氏的饃吃了嗎?!先被弟弟打,又被哥哥打,我是怎麽著你們了?!”


    但,王彌是打不死的小強,收聚殘餘部眾,再度起兵!


    這次起兵猛了,苟曦沒能攻破他,帶兵一路殺到洛陽城外,朝廷又驚懼啦!


    如果王彌攻破洛陽,之後的曆史就得重寫了,但,曆史怎麽可能允許王彌,這麽輕而易舉的留下厚重的一筆。


    王衍帶兵,在洛陽東麵的七裏澗,將王彌給殺了個大敗。


    這次被打敗後,王彌恐怕也意識到,在亂世中,沒一定實力,很容易被旁的勢力滅掉,所以,投奔了劉淵。


    匈奴之眾,雖說他們強勁,但是到了晉初時,似乎已經沒有強悍了,所以,劉淵最初起兵時,必然冒充漢人的後裔,也是希望得到漢人的扶持。


    因為,匈奴與漢人,自漢朝以來,雜居已久,匈奴多為漢人的佃客,其好鬥之風,也有所衰微。


    洛陽字曹魏時期,便是國都,雖然劉淵也很想拿下洛陽,但,自己的實力未能達到,所以,劉殷、王育全劉淵先平定河東,然後再取長安。


    然而,劉淵起兵數年後,其勢力仍然隻是在河東一隅,可見其兵力實在是有限,即使後來有實力更為弱小的王彌和石勒的加入,也不足成為大患。


    王彌、石勒,最初也不過是盜匪、山賊,如果晉室有雄武的皇帝,在政治或軍事上,有才能和智謀的人為宰相,指揮州郡,平定劉淵等人,不是什麽難事。


    但遺憾的是,晉懷帝受製於東海王司馬越,不能有所作為,而司馬越既沒有智慧,又沒有勇氣,且缺乏度量,不但不能指揮州郡,反倒招致相互的猜忌和嫌怨。


    諸征鎮中(征鎮是指魏、晉以來,將軍、大將軍的稱號,有征東、鎮東、征西、鎮西之類,監臨軍事,守衛地方,總稱征鎮),唯有劉琨公正忠誠,但他所轄的並州,已是破敗不堪自守還都憂慮不足,更別說去平定什麽地方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砸進紛亂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星來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星來客並收藏砸進紛亂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