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泫他們並沒有安靜多久。


    前麵提過,桓溫滅了成漢,將蜀地歸入晉室。當泫他們打下陳倉後,焜昱國便與東晉接壤了。


    桓溫這時要北伐,朝廷不允,讓殷浩去北伐,盡管知道殷浩這人難成氣候,可還是很氣憤,正好焜昱國跑到了晉室的邊界,桓溫便向朝廷請求攻打焜昱國。


    桓溫認為,趙國你們不讓我,小小的焜昱國總該讓我去了吧。


    但,朝廷依然沒有讓他去。


    平蜀之戰使得桓溫聲名大振,朝廷忌憚不已,擔心他日後難以控製。會稽王司馬昱隻得讓揚州刺史殷浩參與朝政,以期能對桓溫有所抑製。 桓溫雖有不滿,但因熟知殷浩為人,知其難有作為,對此並不擔心。


    當時,桓溫治下有八州之地,自行招募軍卒、調配資源,逐漸形成半獨立狀態,漸露不臣之心。朝廷對他已不能征調如意,但求羈縻而已。因國中無事,君臣尚能相安。


    所以,朝廷怎麽還能讓他再建戰功?平了蜀地就已經不能把控,再平了焜昱國,那桓溫還不得上天啊。


    但,這麽好的機會,朝廷又不想錯過,另派他人,調遣軍隊,經金牛道、陳倉道,向大散關襲來。


    泫他們當然不可能隻盯著五丈原,周邊國家又不是隻有秦國,在大散關這裏也派駐了重兵,因此,晉室一動,泫他們也收到了消息。


    大散關這裏,現在在嘉陵江邊開鑿了一條公路,但以前是沒有的,一邊是滾滾的嘉陵江,一邊是巍峨的大散關。


    既然建立關卡,其選址肯定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大散關這裏是青灰色的石頭山,感覺跟華山有點像,說有樹吧,但一路爬上去,似乎山上樹木甚少,視野很開闊,幾乎沒有樹的印象。


    防禦當然也不會隻有一層防禦,這裏有好幾個山頭上,層層防禦,有些山頭離的並不是很遠,且視野開闊,直接就可以把箭射過來。


    對於敵人來說,一路都是低打高,很不占優,且山路狹窄,隻能排縱隊前行,即不利於攻擊,也不利於撤退。


    總之,大散關是個易守難攻之地。


    泫他們得知消息後,泫主動請纓,要求來這裏抗敵,樂正元與諸將領商量後,讓霍久的兒子霍弘,與泫一起,帶兵支援這裏,樂正元和汪濞等獎勵,繼續鎮守五丈原


    在這裏鎮守的大將是樂正康的二兒子樂正熹,得知兩人前來,把將士們都安排好後,設宴迎接他們。


    吃吃喝喝一通,第二天,樂正熹叫泫和霍久等將領到軍帳裏商討部署。


    這裏的城牆上也立起了飛人隊跑道,也配置了飛人隊,這次可是真的配置了,不是再用跑道嚇唬人的,樂正熹部署時,也是多次安排進了飛人隊,可有些將領就不願意了。


    飛人隊盡管在南關與趙國一戰中,表現很是凸出,但,當時在場,親眼看都的將領,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的將領依然持懷疑態度。


    加之飛人隊是卓爺訓練出來的,卓爺什麽傳聞?不安常理出牌、瘋子將軍,平時也是一副傻像,更是將炮竹運用到戰場中,總讓人覺得有些不靠譜。


    除了以上這些,有些將領們對卓爺這個庶族身份還是頗有微詞,認為卓爺就是靠投機取巧才攀到這麽高的位置。


    因此,樂正熹多次將飛人隊部署進來時,一些將軍就提出了反對。


    認為晉室南渡後,盡管衰微,但對於焜昱國來說,依然是個龐然大物,像飛人隊、炮竹這種不靠譜的東西,不應該運用在這麽大規模的作戰中。


    樂正熹和霍弘都看向泫。


    樂正熹了解卓爺的身份,也很是佩服她腦子裏知識,而且又是他們的小妹妹,肯定不會質疑泫,但,這種情況下,還真不好太偏袒泫,太過偏袒會引起將領沒的不滿,從而還有抵觸情緒,這在戰場上最要不得的。


    霍弘雖沒有參加南關的戰鬥,但在趁亂攻打趙國的戰鬥中,他作為汪濞手下的一名將領,參加了戰鬥,因此,很了解泫,盡管她不會排兵布陣,但那個腦袋裏的主意,比排兵布陣更為恐怖,隻是,他也與樂正熹有著同樣的顧慮,不好幫泫說話。


    在一片質疑和不滿聲中,泫倒是依然悠哉悠哉的,仿佛這些質疑和不滿都不是衝她去的。


    等眾人都說完了,她才慢慢起身,對樂正熹說:


    “樂正將軍,不如弄兩套方案好了,一套按眾將軍的意思,該怎麽部署怎麽部署,另一套,我自己來部署。”


    樂正熹一愣:


    “卓爺的意思是要兩套方案同時進行嗎?”


    在戰鬥中,部署多套方案,是常見的,隨戰鬥的推進,變化不同的作戰方式,並不是稀罕事,可兩套各自為政的方案,同時進行,這、這不會亂嗎?


    泫看出了他的顧慮,不在乎的一笑:


    “樂正將軍放心,我是不會亂了部署的。”


    樂正熹知道泫的炮竹和飛人隊、甯承的“生化武器”,在戰場上是非常強悍的助力,隻要掌握好時機,讓泫的這套出去溜達一圈,不但能較少傷亡,還可以輕鬆取勝,但,也有弊端,就是攻擊力度不夠。


    泫的這套,都是讓敵方無行動能力,從心裏上攻擊其士氣,要想贏得一場戰鬥,還得有布陣。


    可讓樂正熹舍了泫的這套,他有舍不得,多好的助力,幹嘛放著不用?


    想了想,同意了泫的提議,他相信泫不會亂了部署,更不會在那麽關鍵的時刻,與其他將領搶功,但若按之前的計劃,弄不好可能就會有心懷不滿的將領,搶功甚至是出賣而導致盤皆輸。


    之後,泫便不再參與他們的商討,在一旁悠哉悠哉的喝水、觀風景,隻是最後,其他將領都出去後,泫才湊過來看了看他們的部署。


    一切都安排妥當,就等晉國軍隊前來。


    苻堅當然也得到晉室要打焜昱國的消息,他在一旁悄悄關注著,倒是要看看,焜昱國是否真的如傳言中那樣厲害,如果那些傳言隻是傳言的話,他便要考慮下怎麽攻破五丈原,打下焜昱國。


    晉國的大將,對焜昱國在南關與趙國一戰,也做了了解,雖然他想象不出飛人隊怎麽厲害,一個小小的炮竹能有多大威力,但,能把趙國打跑,並吞了趙國那麵多土地,這就足夠他不能小覷了。


    一路行來,也是在不斷完善作戰方案,針對飛人隊、炮竹提出一些應對措施,但,他們沒見過,隻能靠想象來防備。


    經過張良廟,翻過紫柏山,便進入了故道縣(今陝西鳳縣),一路沿江而行,幾乎沒遇到什麽有效的抵抗,因為焜昱國兵力不夠,當初打陳倉的計劃就是隻打下陳倉,借大散關的優勢來防守晉室,所以也無暇顧及故道縣的歸屬。


    仇池本想將其再次納入自己版圖,但,他們動作太慢,晉室來了,隻得放棄打算。


    行進至能看到大散關的地方時,軍隊繼續前行,大將站在最高處打量著大散關。


    很有華山的架勢,自古華山一條路,大散關也是如此,周邊溝壑交錯,怪石嶙峋,而且山高巍峨,光滑的崖壁,即使想從穀底攀登至此,也是不可行的,且與其他山都不挨著,獨立於此,像一條青龍獨臥群山間。


    這裏視野這麽開闊,沒遮沒攔的,即使沒有斥候,大散關的將士們也看到了他們。大將注視著大散關,樂正熹等人也注視著這支向大散關襲來的軍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砸進紛亂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星來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星來客並收藏砸進紛亂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