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士們全部躲到牆垛後麵,通過射擊眼向外觀察動向。
甯昤看對方停了,他也停止彈弩的進攻,但並未完全停止攻擊,吩咐人使用投石機繼續攻擊,不過他投的不是石頭,而是各種爛泥、爛到發臭的草,還有行軍路上,順道拾的一些動物白骨,再就是泫做的臭石。
這個臭石,其實是黃鐵礦,焜昱國所在的地方,大概在現在甘肅白銀,是黃鐵礦的著名產地,這個時期雖然還沒有能力大麵積開采,但偶有人撿到或挖到一塊半塊的,還以為是黃金拿到市場上賣,泫便買迴來做臭石。
泫還交給甯昤投石機後來的另一種使用方法——生化武器,給對方投擲毒藥、汙穢物、人或動物的屍體,達到心理戰的目的,不過毒藥這種東西太坑人了,他們可是正義之師,呃,至少打著正義之師的幌子,表麵上就不能做這麽缺德的事,所以,甯昤沒有投毒藥,而是投的臭石。
人力投石機可以將30公斤的石彈射程約140-210米,甯昤不需要投這麽重,所以投的會更遠,這樣,投石機就不用出現在昊國的射程之內,一坨坨的“生化武器”便扔進了城牆裏。
看到焜昱國還在發動攻擊,昊國這邊都很緊張,但發現投過來的並不是致命武器時,蔣霽這下是給氣到了:
“這仗還打不打了?!奕王想幹什麽?!”
副將可勁在旁邊勸:
“大人,穩住!穩住啊!千萬不能自亂陣腳。”
蔣霽還是喘著粗氣,眼睛都瞪紅了:
“以前奕王不是這種風格啊,對麵真的是焜昱國奕王?”
副將手搭涼棚向對麵看去,可是200米以外,不是誰都可以像“挑戰不可能”上那位非洲人那麽厲害,所以,副將看了半天,也沒看出個名堂:
“若是看旗,確實是奕王,但是不是他本人,屬下不知。”
蔣霽瞪了他一眼,說半天不白說嗎!
而焜昱國這麵,兵士們都玩脫了,甚至有人把屎用樹葉包住也發射了過去,甯昤笑了下,也沒阻止他們,自由發揮,反正是對敵,free fire!
霍久在旁邊看的一肚子不滿:
難怪這幾天奕王總是支支吾吾的,原來早有了計劃,可這算什麽?打仗嗎?小兒玩過過家都比這玩的真,以前不是這樣的,怎麽迴事?
想來想去,想到了側妃泫:
難道是那個傻子?真不明白,一個傻子,怎麽皇上、奕王、韞王、驥王都這麽偏愛她呢。
就這麽跟鬧著玩似得打到了天黑,蔣霽坐房間裏還在生悶氣,副將一個勁的安慰他。
蔣霽突然問到:
“誰知道對方到底是不是奕王?”
有個下屬說:
“好像是奕王,打仗的時候,屬下看到有個像奕王的人站在隊伍裏指揮。”
蔣霽嘖了下嘴:
“到底是不是,還是不知道啊。”
幾人在商量該如何應對時,突然外麵很吵。
壓了一天的火氣,終於壓不住了,蔣霽怒火衝天的對門外叫道:
“怎麽迴事?大晚上的不睡覺,鬼叫什麽?如果有這麽大精力,給老子去打焜昱國!”
門口的衛兵進來說:
“焜昱國奕王在那麵喊話!”
副將也有些惱怒的說:
“喊話就大驚小怪的?!你們都是老兵,又不是新兵,喊個話亂什麽?”
思考了片刻的蔣霽突然起身問道:
“在何處?帶去我看看!”
到了城牆上,看到對麵亮著一片火把,看不出有多少人,大概有幾萬人。
隻聽他們齊聲喊道:
“昊國皇帝昏庸無道,不思國政,棄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隻顧自己享樂,你們中間有多少是來自貧苦家庭的,你們最清楚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在家鄉過著什麽樣的日子!上梁不正下梁歪,朝政被奸臣把持,下麵的官員們,要不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自顧自,要不就是趁這混亂,大發橫財,這些錢財都是從百姓身上搜刮來的,百姓辛苦一年,掙幾個錢還不夠養活這些貪官!國家已經腐朽至此,你們在這裏到底是為何而戰?難道你們還希望這樣無邊無際的黑暗日子持續下去嗎?你們沒有能力,我等來助你們推翻昏庸皇帝,讓你們的父母有飯吃,不用再靠賣兒賣女才能活下,不用再麵對官員的盤剝無力反對,不用再因沒錢而不去看病!迴答我!你們到底是為何而戰?你們到底是為何而戰?你們到底是為何而戰?!”
本來兵士們就有點消極待戰,經白天一戰,更是氣勢大減,人家焜昱國站的地方,根本就是他們打不到的地方,而他們隻有挨打的份,人家扔個爛泥、爛草、臭石頭的都能扔到城裏來,我們連頭都不敢伸,這仗打屁啊!本就身心俱疲,再被這一喊,很多人都開始想自己到底為何而戰,家裏人吃不飽穿不暖的,還要處處受官爺欺壓,被欺男霸女,自己為何還要為這樣的政權去戰鬥、去犧牲?
蔣霽聽完,急忙看向身邊的兵士們,看到他們陷入沉思,仰天長歎:
這邊關要破了!老臣愧對先皇啊!
第二天,備陣,但,蔣霽看出兵士們明顯沒有士氣,一個個無精打采的,再看對麵,感覺生機勃勃:
兩邊士氣不同,這樣如果硬要開戰,就是送兵士們去死,可是不戰,先皇對我有知遇之恩,我得報先皇的恩情。
蔣霽站在城牆上,目光深沉的看著對麵。
甯昤他們準備出站時,突然對方來了使者,幾個將領隨甯昤一起到大帳裏,使者進來後,呈上了封信:
“這是我們主將給奕王的信。”
甯昤接過信,打開來看,是封投降的信,除了宣降外還一而再再而三強調要善待他的兵,他們都是窮苦人家出生,都是些善良的人,林林總總都是這類。
甯昤反反複複看了幾遍,想了想,問使者:
“你們的大將有沒有再說什麽?”
使者應道:
“大人隻說把信交給奕王,並無旁言。”
甯昤起身道:
“你在這裏稍等。”
沒一會甯昤拿了封信出來交給使者:
“把這封信交給你們大將。”
使者走後,甯昤麵上很平靜,心裏卻已經在歡唿:
“對方宣降了。”
幾個將領都很激動,甯昤那一通亂打,居然宣降了,太震驚了。
甯昤看看已走遠的使者,返身坐迴到椅子裏,此時又被理性控製:
“別太高興了,小心有詐,我們準備好,等著他們開城門。”
然後一手托頭,麵無表情的看著大帳之外。
收到甯昤的信,蔣霽反倒有些詫異,不明白一國王爺跟自己有什麽好說的,打開信,看著看著卻哭了,手中的匕首掉落在地。
甯昤從他的信中反複提及他的兵,要善待他的兵,感覺就像在交代遺言。
主將蔣霽,是三朝重臣,受第二代皇帝的賞識,做到了相當於霍久的位置,可是,這代混蛋皇帝繼位後,奸臣當道,受到迫害,被貶來守邊關,家產沒收,全家貶入平民籍看管在京城,作為人質,蔣霽之所以拚命的要守住昊國的北大門,隻是為了報兩代皇帝的知遇之恩。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殆,甯昤出征前當然是了解過可能成為他對手的所有人,所以,他認為第一仗就是非常難啃的骨頭,不想硬碰硬,才采取了那些看似玩鬧的手段,其實都是心理戰術,讓他們知道焜昱國軍隊的強大,讓他們感到自卑,然後再在晚上吼一段,引起他們的思考,瓦解軍心。
可是沒想到蔣霽這麽快就投降了,但,從信中的字裏行間,甯昤猜出這個忠心的老臣,很有可能在投降後便自盡,所以,寫了封信,問他這樣把兵隊托付給自己,是不是要自盡?留下一個爛攤子,以為這樣就算報了先皇的恩情嗎?的確是沒守住北大門,但,這不是他的錯,中央政權大失人心,奸臣當道,忠良被害,這才是導致北大門失守的原因,若感念先皇之恩,更應該保住自己的性命,為先皇守好這片疆土。
蔣霽看完信,心中感慨萬千,更是充滿了對奕王的敬佩,解下盔甲、武器,親自帶兵出城迎接甯昤,進城後,兩人單獨在房內促膝長談,令蔣霽心甘情願的宣降,不再有其他想法。
甯昤本想將他們放迴去,不然他們也幾萬人,不能留在北大門,若有變,焜昱國兵隊便陷入了前後夾擊的危險之態,但,蔣霽不迴去,說朝廷裏的那些人,正好可以以此為由除了他,這條命現在還不能丟,於是自願帶屬下關入大牢。
霍久安排了守城部隊,發放安民政策,不過,令他們吃驚的是,邊民一聽是焜昱國的軍隊,都高興的夾道歡迎,當知道沒有為難蔣霽時,更是高興。
甯昤對身旁的霍久說:
“這昊國的皇帝到底是怎麽當的?百姓居然如此歡迎敵國軍隊。”
霍久看著兩邊臉上洋溢著熱情笑容的民眾,升起一股比以往更勝的自豪感,不由挺直了背:
“那是因為我們的皇帝是賢明之君,廣得人心。”
甯昤笑著說:
“霍大人今天居然也會說拍馬屁的話啦。”
霍久脖子一梗:
“這哪裏是拍馬屁,這是事實,老夫說的是真話。”
甯昤看了他一眼,又望向前方被民眾湧的窄窄的路:
“看來這皇位繼承人,真的是得好好選,非常時期,有些規矩、規定,也得改改。”
霍久偷看了眼甯昤,沒說話。
甯昤身邊不少將領,之所以偏偏給他說這些話,因為霍久是堅決擁護立甯旻為太子的人,他也知道甯旻能力不足,可還是認死理,不願意放棄什麽長幼之序的說辭,也是最讓甯晟頭疼的人,霍久可是握著兵權的人,若立了甯焽,他仍堅決反對,發動兵變可就頭疼了,所以,甯昤也是想借昊國的事實,給他開通開通。
發放了安民政策,士兵們也興致高昂的幫著城裏做修複工作,好像在焜昱國一般,不,即使在焜昱國也沒有這麽好的局麵,真是被那混蛋皇帝欺壓太久,以為會黑暗下去,現在卻看到了光明。市場又活躍了起來,久閉的商鋪重新開門營業,每個人見麵都樂嗬嗬的打著招唿,這座邊城仿佛新生一般,給了甯昤很大感觸。
在給甯晟的報告中,最後寫道:
“帝位繼承人之重要,吾在此親睹,民喜迎敵國之兵隊,其歡喜令吾驚,兄,繼承人必焽!”
甯昤看對方停了,他也停止彈弩的進攻,但並未完全停止攻擊,吩咐人使用投石機繼續攻擊,不過他投的不是石頭,而是各種爛泥、爛到發臭的草,還有行軍路上,順道拾的一些動物白骨,再就是泫做的臭石。
這個臭石,其實是黃鐵礦,焜昱國所在的地方,大概在現在甘肅白銀,是黃鐵礦的著名產地,這個時期雖然還沒有能力大麵積開采,但偶有人撿到或挖到一塊半塊的,還以為是黃金拿到市場上賣,泫便買迴來做臭石。
泫還交給甯昤投石機後來的另一種使用方法——生化武器,給對方投擲毒藥、汙穢物、人或動物的屍體,達到心理戰的目的,不過毒藥這種東西太坑人了,他們可是正義之師,呃,至少打著正義之師的幌子,表麵上就不能做這麽缺德的事,所以,甯昤沒有投毒藥,而是投的臭石。
人力投石機可以將30公斤的石彈射程約140-210米,甯昤不需要投這麽重,所以投的會更遠,這樣,投石機就不用出現在昊國的射程之內,一坨坨的“生化武器”便扔進了城牆裏。
看到焜昱國還在發動攻擊,昊國這邊都很緊張,但發現投過來的並不是致命武器時,蔣霽這下是給氣到了:
“這仗還打不打了?!奕王想幹什麽?!”
副將可勁在旁邊勸:
“大人,穩住!穩住啊!千萬不能自亂陣腳。”
蔣霽還是喘著粗氣,眼睛都瞪紅了:
“以前奕王不是這種風格啊,對麵真的是焜昱國奕王?”
副將手搭涼棚向對麵看去,可是200米以外,不是誰都可以像“挑戰不可能”上那位非洲人那麽厲害,所以,副將看了半天,也沒看出個名堂:
“若是看旗,確實是奕王,但是不是他本人,屬下不知。”
蔣霽瞪了他一眼,說半天不白說嗎!
而焜昱國這麵,兵士們都玩脫了,甚至有人把屎用樹葉包住也發射了過去,甯昤笑了下,也沒阻止他們,自由發揮,反正是對敵,free fire!
霍久在旁邊看的一肚子不滿:
難怪這幾天奕王總是支支吾吾的,原來早有了計劃,可這算什麽?打仗嗎?小兒玩過過家都比這玩的真,以前不是這樣的,怎麽迴事?
想來想去,想到了側妃泫:
難道是那個傻子?真不明白,一個傻子,怎麽皇上、奕王、韞王、驥王都這麽偏愛她呢。
就這麽跟鬧著玩似得打到了天黑,蔣霽坐房間裏還在生悶氣,副將一個勁的安慰他。
蔣霽突然問到:
“誰知道對方到底是不是奕王?”
有個下屬說:
“好像是奕王,打仗的時候,屬下看到有個像奕王的人站在隊伍裏指揮。”
蔣霽嘖了下嘴:
“到底是不是,還是不知道啊。”
幾人在商量該如何應對時,突然外麵很吵。
壓了一天的火氣,終於壓不住了,蔣霽怒火衝天的對門外叫道:
“怎麽迴事?大晚上的不睡覺,鬼叫什麽?如果有這麽大精力,給老子去打焜昱國!”
門口的衛兵進來說:
“焜昱國奕王在那麵喊話!”
副將也有些惱怒的說:
“喊話就大驚小怪的?!你們都是老兵,又不是新兵,喊個話亂什麽?”
思考了片刻的蔣霽突然起身問道:
“在何處?帶去我看看!”
到了城牆上,看到對麵亮著一片火把,看不出有多少人,大概有幾萬人。
隻聽他們齊聲喊道:
“昊國皇帝昏庸無道,不思國政,棄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隻顧自己享樂,你們中間有多少是來自貧苦家庭的,你們最清楚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在家鄉過著什麽樣的日子!上梁不正下梁歪,朝政被奸臣把持,下麵的官員們,要不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自顧自,要不就是趁這混亂,大發橫財,這些錢財都是從百姓身上搜刮來的,百姓辛苦一年,掙幾個錢還不夠養活這些貪官!國家已經腐朽至此,你們在這裏到底是為何而戰?難道你們還希望這樣無邊無際的黑暗日子持續下去嗎?你們沒有能力,我等來助你們推翻昏庸皇帝,讓你們的父母有飯吃,不用再靠賣兒賣女才能活下,不用再麵對官員的盤剝無力反對,不用再因沒錢而不去看病!迴答我!你們到底是為何而戰?你們到底是為何而戰?你們到底是為何而戰?!”
本來兵士們就有點消極待戰,經白天一戰,更是氣勢大減,人家焜昱國站的地方,根本就是他們打不到的地方,而他們隻有挨打的份,人家扔個爛泥、爛草、臭石頭的都能扔到城裏來,我們連頭都不敢伸,這仗打屁啊!本就身心俱疲,再被這一喊,很多人都開始想自己到底為何而戰,家裏人吃不飽穿不暖的,還要處處受官爺欺壓,被欺男霸女,自己為何還要為這樣的政權去戰鬥、去犧牲?
蔣霽聽完,急忙看向身邊的兵士們,看到他們陷入沉思,仰天長歎:
這邊關要破了!老臣愧對先皇啊!
第二天,備陣,但,蔣霽看出兵士們明顯沒有士氣,一個個無精打采的,再看對麵,感覺生機勃勃:
兩邊士氣不同,這樣如果硬要開戰,就是送兵士們去死,可是不戰,先皇對我有知遇之恩,我得報先皇的恩情。
蔣霽站在城牆上,目光深沉的看著對麵。
甯昤他們準備出站時,突然對方來了使者,幾個將領隨甯昤一起到大帳裏,使者進來後,呈上了封信:
“這是我們主將給奕王的信。”
甯昤接過信,打開來看,是封投降的信,除了宣降外還一而再再而三強調要善待他的兵,他們都是窮苦人家出生,都是些善良的人,林林總總都是這類。
甯昤反反複複看了幾遍,想了想,問使者:
“你們的大將有沒有再說什麽?”
使者應道:
“大人隻說把信交給奕王,並無旁言。”
甯昤起身道:
“你在這裏稍等。”
沒一會甯昤拿了封信出來交給使者:
“把這封信交給你們大將。”
使者走後,甯昤麵上很平靜,心裏卻已經在歡唿:
“對方宣降了。”
幾個將領都很激動,甯昤那一通亂打,居然宣降了,太震驚了。
甯昤看看已走遠的使者,返身坐迴到椅子裏,此時又被理性控製:
“別太高興了,小心有詐,我們準備好,等著他們開城門。”
然後一手托頭,麵無表情的看著大帳之外。
收到甯昤的信,蔣霽反倒有些詫異,不明白一國王爺跟自己有什麽好說的,打開信,看著看著卻哭了,手中的匕首掉落在地。
甯昤從他的信中反複提及他的兵,要善待他的兵,感覺就像在交代遺言。
主將蔣霽,是三朝重臣,受第二代皇帝的賞識,做到了相當於霍久的位置,可是,這代混蛋皇帝繼位後,奸臣當道,受到迫害,被貶來守邊關,家產沒收,全家貶入平民籍看管在京城,作為人質,蔣霽之所以拚命的要守住昊國的北大門,隻是為了報兩代皇帝的知遇之恩。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殆,甯昤出征前當然是了解過可能成為他對手的所有人,所以,他認為第一仗就是非常難啃的骨頭,不想硬碰硬,才采取了那些看似玩鬧的手段,其實都是心理戰術,讓他們知道焜昱國軍隊的強大,讓他們感到自卑,然後再在晚上吼一段,引起他們的思考,瓦解軍心。
可是沒想到蔣霽這麽快就投降了,但,從信中的字裏行間,甯昤猜出這個忠心的老臣,很有可能在投降後便自盡,所以,寫了封信,問他這樣把兵隊托付給自己,是不是要自盡?留下一個爛攤子,以為這樣就算報了先皇的恩情嗎?的確是沒守住北大門,但,這不是他的錯,中央政權大失人心,奸臣當道,忠良被害,這才是導致北大門失守的原因,若感念先皇之恩,更應該保住自己的性命,為先皇守好這片疆土。
蔣霽看完信,心中感慨萬千,更是充滿了對奕王的敬佩,解下盔甲、武器,親自帶兵出城迎接甯昤,進城後,兩人單獨在房內促膝長談,令蔣霽心甘情願的宣降,不再有其他想法。
甯昤本想將他們放迴去,不然他們也幾萬人,不能留在北大門,若有變,焜昱國兵隊便陷入了前後夾擊的危險之態,但,蔣霽不迴去,說朝廷裏的那些人,正好可以以此為由除了他,這條命現在還不能丟,於是自願帶屬下關入大牢。
霍久安排了守城部隊,發放安民政策,不過,令他們吃驚的是,邊民一聽是焜昱國的軍隊,都高興的夾道歡迎,當知道沒有為難蔣霽時,更是高興。
甯昤對身旁的霍久說:
“這昊國的皇帝到底是怎麽當的?百姓居然如此歡迎敵國軍隊。”
霍久看著兩邊臉上洋溢著熱情笑容的民眾,升起一股比以往更勝的自豪感,不由挺直了背:
“那是因為我們的皇帝是賢明之君,廣得人心。”
甯昤笑著說:
“霍大人今天居然也會說拍馬屁的話啦。”
霍久脖子一梗:
“這哪裏是拍馬屁,這是事實,老夫說的是真話。”
甯昤看了他一眼,又望向前方被民眾湧的窄窄的路:
“看來這皇位繼承人,真的是得好好選,非常時期,有些規矩、規定,也得改改。”
霍久偷看了眼甯昤,沒說話。
甯昤身邊不少將領,之所以偏偏給他說這些話,因為霍久是堅決擁護立甯旻為太子的人,他也知道甯旻能力不足,可還是認死理,不願意放棄什麽長幼之序的說辭,也是最讓甯晟頭疼的人,霍久可是握著兵權的人,若立了甯焽,他仍堅決反對,發動兵變可就頭疼了,所以,甯昤也是想借昊國的事實,給他開通開通。
發放了安民政策,士兵們也興致高昂的幫著城裏做修複工作,好像在焜昱國一般,不,即使在焜昱國也沒有這麽好的局麵,真是被那混蛋皇帝欺壓太久,以為會黑暗下去,現在卻看到了光明。市場又活躍了起來,久閉的商鋪重新開門營業,每個人見麵都樂嗬嗬的打著招唿,這座邊城仿佛新生一般,給了甯昤很大感觸。
在給甯晟的報告中,最後寫道:
“帝位繼承人之重要,吾在此親睹,民喜迎敵國之兵隊,其歡喜令吾驚,兄,繼承人必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