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既然是低調地來的,當然不會四處應酬,連蕙娘都沒見過桂含春,隻是聽良國公提起,說是他帶來了皇帝的迴信。不過,信裏怎麽寫的那也不用說了,桂含春人都到了,皇帝的態度還不明顯嗎?
既然桂含春迴來,權仲白自然也該準備出發。因何家山人口眾多、魚龍混雜,當時和權仲白一道出關的燕雲衛密探,也有一些壓根都沒迴來的,現在他要上路倒是也簡單的,直接蒙了頭臉悄然從何家山繞出去,往另一個邊陲小鎮出關也就是了。他身為遊醫的全副家當還在那裏等著他呢。
蕙娘雖然被說服了不跟著過去,但權仲白定了動身的日子以後,她到底還是有幾分坐立不安——她發覺比起看著別人曆險,她倒是更願意自己親身冒險,起碼這樣可以迴避掉這種令人難受的失控感。權仲白也是看出了她的心思,便更加有點做賊心虛似得,進進出出都多添了幾分小心。蕙娘看在眼裏,也是哭笑不得——她也明白,權仲白是怕自己又動了跟去的心思。
此去畢竟有幾分危險,蕙娘還想著臨走以前和權仲白多搗鼓幾句,誰知道這天起來,權仲白居然已經乘夜動身離去,隻留了一張便箋,上書:放心,一定安全迴來。
把紙翻過一麵,卻又用小楷寫了幾行字,密密囑咐蕙娘,如自己沒有迴來該如何行事等等。蕙娘看了,又是心酸又是好笑,不免啞然失笑:這些話,估計權仲白都沒膽當麵對她說的,恐怕說完了,她又一定要跟著去了。
會放他出去,自然是算定他平安歸來的幾率更大。反正權仲白送了藥就能走了,比起來還是桂含春同福壽一行人更為危險——可雖然話是這麽說,但蕙娘心裏也還是怎麽都不得勁兒。在帳中幽居了一天多,也懶怠去見良國公,索性自己喬裝打扮了,牽馬出營,頂著寒風遊逛解悶。
冬季的何家山,一旦出了營帳區便十分寒冷蕭條,此處依山而建,山腳是一片綿延的長坡,蕙娘策馬出營以後,順著坡往上走了幾步,忽見遠處有個小點,就那麽孤零零地矗立在當地,透著十分的不尋常——剛下過雪,這會天氣已經是挺冷的了,有誰會這麽跑出來閑走?別是北戎的騎兵吧?
她有了這個疑惑,便策馬過去,略微提防地隔遠喝道,“誰在那裏!”
那人卻絲毫不曾慌張,反而手搭涼棚衝她看來,蕙娘此時已經衝近了,見他兜頭帶了風帽,隻露出半張臉,越發有些地方,正要去掏火銃,那人已疑惑道,“是良國公府的世子夫人嗎?”
這個頭銜,對她來說還是有點陌生的,蕙娘呆了一呆,也從聲音裏認出那人了。她翻身下馬,道,“啊,我換了衣服黏了胡子,又改了嗓音。二公子倒是認不出我了。”
桂含春勉強一笑,把風帽推下道,“我又何嚐不是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嫂夫人一眼居然沒看出來。”
他手中牽的是一匹不甚神駿的花點兒馬,打扮得和一般遊牧北戎毫無兩樣,馬鞍旁邊搭了個鼓鼓囊囊的包袱,除了身後沒有牛羊以外,看來和牧民無異。就連那塊標誌性的傷疤,都不知被用什麽辦法,妙手遮蓋得毫無痕跡。看著連長相和本人都有了極大的不同,如非蕙娘多次和他交談,此時多半也是認不出來的。——看來,桂含春也是打算出關往北戎聖城過去了。
雖說她一直都是京城人的話題,早明白這種被關注被議論的感覺有多不好,但人性如此,現在桂含春的處境她是很了解的,對他的心思,蕙娘也是有點本能的好奇。她咳嗽了一聲,按捺下這不得體的衝動,道,“這化得還好,之前我心裏還想,你們桂家人在那邊也是大名鼎鼎了,就這樣過去,恐怕很容易在長相上被看出破綻。”
“其實,兩軍對壘,人數都是很多的。真正見過我們桂家人的,也沒幾個。”桂含春倒是很淡然,“刀頭舐血的日子過慣了,不知如何,早習慣了這種朝不保夕的差事。心裏倒是沒擔心過這事,就覺得在京城待得久了,能出來活動活動筋骨也好。”
“這個差事辦好了,你迴西北效力的日子也就不遠啦。”蕙娘隨口安慰道:治軍最要緊是賞罰分明,桂含春這一次出境接力護送,畢竟是大功一件,皇帝要再壓著他,不免讓臣子心冷。就是做給別人看,估計都會把桂含春放迴西北去,當然,之後再怎麽分化桂家那又是另一迴事了。比如說招桂含春為駙馬,就是十分不錯的手段。
桂含春對她沒出口的話,似乎也是心知肚明,他也沒有多矯飾什麽,反而微微露出苦笑,又將視線轉向了山坡下空無一人的便道。
“兩次駐軍,雖然都在何家山,但隨著局勢的變化,紮營的方位也發生了變化。”他慢慢地說,“從前算是前線的地方,現在已經是腹地之一了。這條路,從前直接通往北戎屬地,戒備何等森嚴,現在嘛,雖然還是通往達延汗的領地,但已經不是防範的重點了……”
蕙娘聽得莫名其妙的,隻好冒然一猜,“上迴北疆有事的時候,二少也曾在這裏俯瞰過山下的風光?”
“也可以這麽說吧。”桂含春唇角微微一勾,隔著重重化妝,做出了一個極為微妙的笑容。蕙娘竟難以看出他的心緒。“確實是想起了很多從前的事情。”
兩人沉默了一會,蕙娘在心中盤算著是否該就此告辭時,桂含春忽地長歎了口氣,他喃喃道,“人這一生裏,能心動幾次呢?”
蕙娘有幾分莫名,卻又能從桂含春的聲音裏,察覺出他的惘然情緒,她猶豫了一會,說道,“這,因人而異吧?”
“世子夫人這一輩子,是否就對神醫一人心動過?”這個溫厚沉穩的青年,仿佛正處於極為異常的情緒裏,他居然問出了這極為不恰當的一句話——但在這茫茫白雪之中,在這天地之間仿佛隻有兩人兩騎的孤獨感,仿佛也把許多繁瑣的社交禮儀給層層剝落了。在這一刻,好像兩個人並非有重重利益糾葛的世子夫人與少元帥,而隻是兩個坦蕩蕩的人而已。
也許是受到了這股情緒的影響,蕙娘猶豫了一下,居然坦然道,“不止,除了他以外,起碼還有一個,算是有所鍾情。至於心動,見色起意也不是男人的專利,不過多數隻是欣賞欣賞也就算了。這等浮念人人有之,也不算什麽吧,二少不必往心底去。”
“此等浮念,與那情生意動、婉轉鍾情的愛念,又不可同日而語了。”桂含春像是也沒想到蕙娘居然如此坦白,他輕噓了一聲,嗬出一團白氣,望著腳下的殘雪,又道,“不知為何,我覺得世子夫人和我算是一種人。我們肩上的擔子,都比別人重些,選擇也往往比別人要少些。隻是世子夫人要比桂某幸運得多了,你畢竟還是廝配得意中人,而桂某……”
蕙娘此時要還聽不出來底細,那就不是她了,她道,“原來二少曾有過一個意中人,卻因為肩上的擔子,將她失落了。”
“不錯。”桂含春目注腳下,他又輕輕地歎了口氣,道,“曾有一日,她和我就坐在這裏,她問我,‘若是我與桂家不能兩全,你會怎麽選?’當時我沒有答她,可心裏卻盼著不必非得要選……為了家庭,我是做過很多違心的事。”
蕙娘皺起眉頭,尋思了片刻,見桂含春眼中隱隱透出無限苦痛,不知如何,忽然興起了一股極盡的同情,她道,“沒能成就好事,難受是肯定的,可你後悔過嗎?”
桂含春猶豫了片刻,到底還是搖了搖頭,他道,“我不後悔,跟了我,她沒什麽好日子過的。你瞧我太太,我心裏一直就覺得很對不起她。”
蕙娘由衷道,“你對她也算是頂好的了。我們這樣人家,哪個主母的日子算是容易的?起碼我見她那麽多次,她從沒說什麽寵妾滅妻的話,也還算是挺開心的。”
“這也是當然的事。”桂含春忽然又長長地歎了口氣,他望著自己的雙手,道,“夫妻之間,本就該互敬互愛地過日子,做不到那樣情意綿綿地互愛,起碼我要給她應得的敬重。可就是如此,我心裏有時也還覺得對她不住,她處處都是好的,可我偏偏……”
蕙娘哼道,“難道必得要互相中意才能結為夫妻?能互敬互抬也頂不錯的了,二少你別想太多啦。”
她瞅了桂含春一眼,又試探性地道,“除非,你心裏是又有了別人了。”
結合桂含春的說話,這是很合理的推論,桂含春苦笑一聲,居然未有否認,他靜靜地說,“要我說,你多半是已猜出來我父親的對策了。”
“這本來就是個死局。”蕙娘也沒裝糊塗,“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過河卒子不迴頭,嫁出去的公主,沒有再迴家的道理……漫漫長路上,要發生一點什麽事,也是挺容易的。說實話,這也是你們桂家脫困的最好機會了。”
桂含春眼中溢出了無限複雜的神色,他沒有否認蕙娘的說話,隻是喃喃地道,“她總是如此,心底不存惡意,隻是欠點運道。天公對她,挺不眷顧的。”
若是福壽知道,她的心上人已從父親那裏接手指示,要在歸途中將她除去,不知心中會做何感想。蕙娘想想也挺同情福壽,更同情桂含春——被意中人殺死難,殺死一個讓他心動過的弱女子其實更難。她道,“是挺可笑的,她在普天之下,最放心的人就是你,而卻又是你,說不得又要讓她失望了。”
“是啊……她也許也沒想別的,便隻是純粹信賴我不會做那過河拆橋的事而已。”桂含春輕聲道,“她又哪知道國內的局勢變化得這麽劇烈,哪知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她的大兄皇帝陛下,還想著要再用她一次呢。”
蕙娘對此不予置評,她終於明白了桂含春的矛盾,她亦多少有點好奇。“現在又是一次‘桂家與我’了,二少會選哪一邊呢?是桂家,還是自我?”
桂含春彎下腰,掬起一把殘雪,揚向了半空,他長長地再歎了一口氣,仿佛要歎進心中的無奈與怨憤。而後挺直了脊背,重整神色,轉身對蕙娘一笑,淡然道,“究竟會如何選,世子夫人也很快就會知道答案的,不是嗎?”
言罷一拱手,便翻身上馬,一踢馬背,慢悠悠地步下山坡,向著遠處去了。
既然是低調地來的,當然不會四處應酬,連蕙娘都沒見過桂含春,隻是聽良國公提起,說是他帶來了皇帝的迴信。不過,信裏怎麽寫的那也不用說了,桂含春人都到了,皇帝的態度還不明顯嗎?
既然桂含春迴來,權仲白自然也該準備出發。因何家山人口眾多、魚龍混雜,當時和權仲白一道出關的燕雲衛密探,也有一些壓根都沒迴來的,現在他要上路倒是也簡單的,直接蒙了頭臉悄然從何家山繞出去,往另一個邊陲小鎮出關也就是了。他身為遊醫的全副家當還在那裏等著他呢。
蕙娘雖然被說服了不跟著過去,但權仲白定了動身的日子以後,她到底還是有幾分坐立不安——她發覺比起看著別人曆險,她倒是更願意自己親身冒險,起碼這樣可以迴避掉這種令人難受的失控感。權仲白也是看出了她的心思,便更加有點做賊心虛似得,進進出出都多添了幾分小心。蕙娘看在眼裏,也是哭笑不得——她也明白,權仲白是怕自己又動了跟去的心思。
此去畢竟有幾分危險,蕙娘還想著臨走以前和權仲白多搗鼓幾句,誰知道這天起來,權仲白居然已經乘夜動身離去,隻留了一張便箋,上書:放心,一定安全迴來。
把紙翻過一麵,卻又用小楷寫了幾行字,密密囑咐蕙娘,如自己沒有迴來該如何行事等等。蕙娘看了,又是心酸又是好笑,不免啞然失笑:這些話,估計權仲白都沒膽當麵對她說的,恐怕說完了,她又一定要跟著去了。
會放他出去,自然是算定他平安歸來的幾率更大。反正權仲白送了藥就能走了,比起來還是桂含春同福壽一行人更為危險——可雖然話是這麽說,但蕙娘心裏也還是怎麽都不得勁兒。在帳中幽居了一天多,也懶怠去見良國公,索性自己喬裝打扮了,牽馬出營,頂著寒風遊逛解悶。
冬季的何家山,一旦出了營帳區便十分寒冷蕭條,此處依山而建,山腳是一片綿延的長坡,蕙娘策馬出營以後,順著坡往上走了幾步,忽見遠處有個小點,就那麽孤零零地矗立在當地,透著十分的不尋常——剛下過雪,這會天氣已經是挺冷的了,有誰會這麽跑出來閑走?別是北戎的騎兵吧?
她有了這個疑惑,便策馬過去,略微提防地隔遠喝道,“誰在那裏!”
那人卻絲毫不曾慌張,反而手搭涼棚衝她看來,蕙娘此時已經衝近了,見他兜頭帶了風帽,隻露出半張臉,越發有些地方,正要去掏火銃,那人已疑惑道,“是良國公府的世子夫人嗎?”
這個頭銜,對她來說還是有點陌生的,蕙娘呆了一呆,也從聲音裏認出那人了。她翻身下馬,道,“啊,我換了衣服黏了胡子,又改了嗓音。二公子倒是認不出我了。”
桂含春勉強一笑,把風帽推下道,“我又何嚐不是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嫂夫人一眼居然沒看出來。”
他手中牽的是一匹不甚神駿的花點兒馬,打扮得和一般遊牧北戎毫無兩樣,馬鞍旁邊搭了個鼓鼓囊囊的包袱,除了身後沒有牛羊以外,看來和牧民無異。就連那塊標誌性的傷疤,都不知被用什麽辦法,妙手遮蓋得毫無痕跡。看著連長相和本人都有了極大的不同,如非蕙娘多次和他交談,此時多半也是認不出來的。——看來,桂含春也是打算出關往北戎聖城過去了。
雖說她一直都是京城人的話題,早明白這種被關注被議論的感覺有多不好,但人性如此,現在桂含春的處境她是很了解的,對他的心思,蕙娘也是有點本能的好奇。她咳嗽了一聲,按捺下這不得體的衝動,道,“這化得還好,之前我心裏還想,你們桂家人在那邊也是大名鼎鼎了,就這樣過去,恐怕很容易在長相上被看出破綻。”
“其實,兩軍對壘,人數都是很多的。真正見過我們桂家人的,也沒幾個。”桂含春倒是很淡然,“刀頭舐血的日子過慣了,不知如何,早習慣了這種朝不保夕的差事。心裏倒是沒擔心過這事,就覺得在京城待得久了,能出來活動活動筋骨也好。”
“這個差事辦好了,你迴西北效力的日子也就不遠啦。”蕙娘隨口安慰道:治軍最要緊是賞罰分明,桂含春這一次出境接力護送,畢竟是大功一件,皇帝要再壓著他,不免讓臣子心冷。就是做給別人看,估計都會把桂含春放迴西北去,當然,之後再怎麽分化桂家那又是另一迴事了。比如說招桂含春為駙馬,就是十分不錯的手段。
桂含春對她沒出口的話,似乎也是心知肚明,他也沒有多矯飾什麽,反而微微露出苦笑,又將視線轉向了山坡下空無一人的便道。
“兩次駐軍,雖然都在何家山,但隨著局勢的變化,紮營的方位也發生了變化。”他慢慢地說,“從前算是前線的地方,現在已經是腹地之一了。這條路,從前直接通往北戎屬地,戒備何等森嚴,現在嘛,雖然還是通往達延汗的領地,但已經不是防範的重點了……”
蕙娘聽得莫名其妙的,隻好冒然一猜,“上迴北疆有事的時候,二少也曾在這裏俯瞰過山下的風光?”
“也可以這麽說吧。”桂含春唇角微微一勾,隔著重重化妝,做出了一個極為微妙的笑容。蕙娘竟難以看出他的心緒。“確實是想起了很多從前的事情。”
兩人沉默了一會,蕙娘在心中盤算著是否該就此告辭時,桂含春忽地長歎了口氣,他喃喃道,“人這一生裏,能心動幾次呢?”
蕙娘有幾分莫名,卻又能從桂含春的聲音裏,察覺出他的惘然情緒,她猶豫了一會,說道,“這,因人而異吧?”
“世子夫人這一輩子,是否就對神醫一人心動過?”這個溫厚沉穩的青年,仿佛正處於極為異常的情緒裏,他居然問出了這極為不恰當的一句話——但在這茫茫白雪之中,在這天地之間仿佛隻有兩人兩騎的孤獨感,仿佛也把許多繁瑣的社交禮儀給層層剝落了。在這一刻,好像兩個人並非有重重利益糾葛的世子夫人與少元帥,而隻是兩個坦蕩蕩的人而已。
也許是受到了這股情緒的影響,蕙娘猶豫了一下,居然坦然道,“不止,除了他以外,起碼還有一個,算是有所鍾情。至於心動,見色起意也不是男人的專利,不過多數隻是欣賞欣賞也就算了。這等浮念人人有之,也不算什麽吧,二少不必往心底去。”
“此等浮念,與那情生意動、婉轉鍾情的愛念,又不可同日而語了。”桂含春像是也沒想到蕙娘居然如此坦白,他輕噓了一聲,嗬出一團白氣,望著腳下的殘雪,又道,“不知為何,我覺得世子夫人和我算是一種人。我們肩上的擔子,都比別人重些,選擇也往往比別人要少些。隻是世子夫人要比桂某幸運得多了,你畢竟還是廝配得意中人,而桂某……”
蕙娘此時要還聽不出來底細,那就不是她了,她道,“原來二少曾有過一個意中人,卻因為肩上的擔子,將她失落了。”
“不錯。”桂含春目注腳下,他又輕輕地歎了口氣,道,“曾有一日,她和我就坐在這裏,她問我,‘若是我與桂家不能兩全,你會怎麽選?’當時我沒有答她,可心裏卻盼著不必非得要選……為了家庭,我是做過很多違心的事。”
蕙娘皺起眉頭,尋思了片刻,見桂含春眼中隱隱透出無限苦痛,不知如何,忽然興起了一股極盡的同情,她道,“沒能成就好事,難受是肯定的,可你後悔過嗎?”
桂含春猶豫了片刻,到底還是搖了搖頭,他道,“我不後悔,跟了我,她沒什麽好日子過的。你瞧我太太,我心裏一直就覺得很對不起她。”
蕙娘由衷道,“你對她也算是頂好的了。我們這樣人家,哪個主母的日子算是容易的?起碼我見她那麽多次,她從沒說什麽寵妾滅妻的話,也還算是挺開心的。”
“這也是當然的事。”桂含春忽然又長長地歎了口氣,他望著自己的雙手,道,“夫妻之間,本就該互敬互愛地過日子,做不到那樣情意綿綿地互愛,起碼我要給她應得的敬重。可就是如此,我心裏有時也還覺得對她不住,她處處都是好的,可我偏偏……”
蕙娘哼道,“難道必得要互相中意才能結為夫妻?能互敬互抬也頂不錯的了,二少你別想太多啦。”
她瞅了桂含春一眼,又試探性地道,“除非,你心裏是又有了別人了。”
結合桂含春的說話,這是很合理的推論,桂含春苦笑一聲,居然未有否認,他靜靜地說,“要我說,你多半是已猜出來我父親的對策了。”
“這本來就是個死局。”蕙娘也沒裝糊塗,“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過河卒子不迴頭,嫁出去的公主,沒有再迴家的道理……漫漫長路上,要發生一點什麽事,也是挺容易的。說實話,這也是你們桂家脫困的最好機會了。”
桂含春眼中溢出了無限複雜的神色,他沒有否認蕙娘的說話,隻是喃喃地道,“她總是如此,心底不存惡意,隻是欠點運道。天公對她,挺不眷顧的。”
若是福壽知道,她的心上人已從父親那裏接手指示,要在歸途中將她除去,不知心中會做何感想。蕙娘想想也挺同情福壽,更同情桂含春——被意中人殺死難,殺死一個讓他心動過的弱女子其實更難。她道,“是挺可笑的,她在普天之下,最放心的人就是你,而卻又是你,說不得又要讓她失望了。”
“是啊……她也許也沒想別的,便隻是純粹信賴我不會做那過河拆橋的事而已。”桂含春輕聲道,“她又哪知道國內的局勢變化得這麽劇烈,哪知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她的大兄皇帝陛下,還想著要再用她一次呢。”
蕙娘對此不予置評,她終於明白了桂含春的矛盾,她亦多少有點好奇。“現在又是一次‘桂家與我’了,二少會選哪一邊呢?是桂家,還是自我?”
桂含春彎下腰,掬起一把殘雪,揚向了半空,他長長地再歎了一口氣,仿佛要歎進心中的無奈與怨憤。而後挺直了脊背,重整神色,轉身對蕙娘一笑,淡然道,“究竟會如何選,世子夫人也很快就會知道答案的,不是嗎?”
言罷一拱手,便翻身上馬,一踢馬背,慢悠悠地步下山坡,向著遠處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