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裏功名被詞人那雄渾的字句、肝膽的寫照、濃烈的情愫所感染,也給這個真法取了個大氣磅礴的名字《水調歌頭?劍門萬裏舊盟寒》
萬裏功名隨後運起靈通,將那半截白虹劍竟一擲而去,使出這招通識中成真法。但看那劍端飛出一道墨影,在那闊地上現出一道百劍築成的劍門,劍門足足有十丈多高,三丈多寬,氣勢雄偉。
“呀,竟然還有這等變化,真是叫人驚喜啊!”萬裏功名歎罷,又呆在了那裏,但看那劍門之中,竟然飛躍而出“挺槍策馬”的勇士,踏在空中、地下,直朝著遠處的山林衝去。一開始隻有一人,接著又出來一人,伴著山林中此起彼伏的響聲,自那劍門之中竟然一共躍出十八騎來。一小片山林已經被踏平了。
“好大的威力啊!”妖嬈自在一旁讚道。
“是啊,這要是遇到一群敵人,想必也能碾壓而過的!”
萬裏功名語罷,又繼續念到下一首《小重山》: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闌紅芍藥,已抽簪。雨餘風軟碎鳴禽。遲遲日,猶帶一分陰。
往事莫沉吟。身閑時序好,且登臨。舊遊無處不堪尋。無尋處,惟有少年心。”
一首寫景懷舊的小令,詞句清新簡練,一氣嗬成。鋪陳轉接都是那麽的順暢,情感也隨著娓娓而出。
“遲遲日,猶帶一分陰。”萬裏功名在每首詞中能見到天氣和氣候描寫的並不多,所以這一句則是叫萬裏功名分外喜歡。一個“遲遲”將那春日步履蹣跚的景致一筆便勾勒而出,大有那種“嫌春不與陌相橫,柳欲淩波葉未生”的感覺在裏麵。一個“猶”字,便將每年春日的陰晴不定表露而出。一分陰,九分晴,便將三兩雲嵐、幾縷氤氳霧氣的天氣點綴出來。
“舊遊無處不堪尋。無尋處,惟有少年心。”這一句很是別致,而且意味深長,這感覺就像自己在天命年歲想要找迴而立年歲看光景的心扉一樣,那可是一定找不迴的。一來舊歲已流去,連同那時的心緒和想法;二來不同的年歲對同一事物的看法也是不同的,所以詞人才知道,惟有“少年心”是找不迴來的。但是萬裏功名覺得還並非如此,詞人既然感慨少年心找不迴了,那麽就是想找迴少年時的雄心壯誌,少年時看待一切的不羈和衝勁,這種反襯之比,將此人感慨年華流逝的心情表達的分外入味。
此時,靈通已在萬裏功名的識海中自行覺醒,幻化出一柄柄長劍,長劍首尾相接,足有千百柄,連綿在識海當中。初看,隻覺得陣勢嚇人。但是慢慢的,竟能看出每一柄劍都是不一樣的,而且呈現規律變化。但看每柄劍皆是越來越短,劍刃越來越鈍,劍尖越來越小,劍身越來越沉。
萬裏功名將手中斷劍朝那另一處山林揮去,靈通運起,便使出剛剛取好的通識中成真法名字《小重山?少年心無春事深》。但看識海中的景象並沒有消失,而是順著白虹劍端,朝那遠處直擊而去。一柄接著一柄長劍,竟自那山林中開辟出了一條長路來。
“這要是直擊在人身上,非得將人穿碎了不可!”萬裏功名收劍之際,連連感歎。
“沒想到這個真法中的劍還連成了串,真是好玩啊!”妖嬈兀自尋著樂趣之處。
“你這小妖!”萬裏功名一臉好笑道。
“我看功名大人這般久了,會疲倦的,還好每一個真法都不盡相同,否則非得悶死,不悶死也要憋出病來!”妖嬈大發感慨道。
“妖嬈這般說來倒也不為過,隻是,如果沒有更多的真法,一旦遇上戰鬥,很可能輕易就送了性命。與其那樣,還不如忍受這種單調,等待厚積薄發啦!”萬裏功名語重心長道。
其實他此時能有這樣的想法,就證明已經不是剛剛穿越過來的萬裏功名了,他的思維和思想均有了很多的提升。如果不是這樣,今後便沒有生存下去的可能了。功法固然重要,可是人的心態、思維、想法卻是更重要的。修仙之人,往往修的並隻不是那至高的仙法,還有修心、修念,乃至一切能夠成長部分的繼續修煉。而人的一生,不管所處環境,所做為何,姓甚名誰,都是在修行。隻是修的東西不同,修的結果不同罷了。
從字麵意思便能看出,“修行”二字,便是要人不斷的改善自己,改變自己,並不斷的前行。如此而已。而萬裏功名還隻是剛剛走上這條路,變化不可能是巨大的,也不可能是沒有的。
萬裏功名接著念到下一首《探春令》:
“笙歌間錯華筵啟。喜新春新歲。菜傳纖手,青絲輕細。和氣入、東風裏。
幡兒勝兒都姑媂。戴得更忔戲。願新春以後,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一首用口語方言寫就的小令,萬裏功名讀來頓覺氣象一新,不但筆法新,內容也是“新年祝願”這一新題材,新語新聲,真是別開生麵。
一句“喜新春新歲”,將那新年與新春一同出現的訊息交代而出,並且疊加在一起的祝願顯得更加濃厚。一歲兩重新。這是個很好的彩頭。大多數人都很在意這個,對於一個無信/仰的國度,內心安慰可以因此而得到極大的滿足。
一句“和氣入、東風裏”,便把華夏一直秉承的“家和萬事興”凸顯而出。全家其樂融融,萬事才能興旺。萬裏功名在想,這可能與古人多有“禍起蕭牆”之事有關,如果沒有負麵的東西,那麽人也就不會在意全家的和氣。或多或少也受了一些儒家思想的影響。
一句“願新春以後,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道出了所有的祝願。兩個“吉利”疊在一起,加上百事如意,將那濃厚的民俗氣息烘托的格外濃烈。
“沒想到宋朝時的祝語都沿用到了今天!”萬裏功名不禁感歎。這時,識海中的靈通已然覺醒,幻化成一派新年的氣象,張燈結彩,盛裝而行的小人兒…萬裏功名便將這個真法命名為《探春令?新春新歲都如意》。言罷便將白虹劍朝那空中一揮,使出這個通識中成真法。
但看那劍端飛出一縷縷春風,春風中竟有千百個墨色的“新”字,但看這無數的新字隨風而動,最終落在那片草木被摧折之地。“新”字落地之後便不見了蹤影,隻是片刻後,那折斷的枝椏竟然恢複了原狀,連根拔起的草也自沒入土中,不一會兒,這片本以被摧毀之地,竟然又恢複了生機。
“哇,這難道是起死迴生的真法?”妖嬈睜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發生的一切,驚詫道。
“這還是頭一次見,不過應該不是起死迴生,充其量也隻是醫療之法。”萬裏功名心中還是有數的,要想起死迴生,那是仙法都難以實現的。不過醫療之術,迴複體力和精力的招法還是有的。隻是真法真正的用處,或許在這地方還是顯示不出的。但是日後必定能用得上。
萬裏功名想罷,收劍在手,又繼續念到下一首《昭君怨》: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
這首楊萬裏的“池荷跳雨”真叫萬裏功名大吃一驚,又覺得別開生麵。注釋中說詞人是一位田園詩人,喜歡這種愜意的賞景方式。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詞人竟然泛舟湖上,在那荷葉下的扁舟上睡起了午覺,這是何等的閑適愜意,一般人就算想到也未必能做到,即便做到也難寫到。所以這樣的詞,隻合楊萬裏一人才能譜就。萬裏功名的羨慕之情,不禁溢於言表。
“真是個浪漫瀟灑的詩人啊!”
急雨落下,詩人便看到了“池荷跳雨”的人間美景,這等美景不多見,尤其是詩人這般近距離的觀看。一句“散了真珠還聚”,將那落到荷葉上的雨點飛濺開去後,又順著荷葉的四周流迴到荷葉上,匯聚成水珠的過程描寫而出。“散了還聚”僅僅四個字,不但將那意境烘托而出,而且將這水珠賦予了靈性,散了還聚,是不是就是一種執拗的性格呢。如此說來,詩人則是在欣賞“雨”的傑作,而這種傑作,正是“雨”通過與“荷葉”的配合,慢慢創造出來的。
“聚作水銀窩,瀉清波。”詩人眼中的雨,既有那荷葉上的散了還聚的“水銀窩”,還有泛在扁舟之下的清波之上的雨,同是雨,卻有不同的際遇,呈現不同的美感。而詩人麵對這酣暢而來的雨,內心也是歡喜的。否則不可能寫出這等細膩美妙的詞句來。萬裏功名心思一轉,或許詩人所說的水銀窩可能就是那瀉清波的所在,想想雨大了後,那荷承受不住漸漸變大的水銀窩,便任其傾瀉而下,滿了清波。如此意境,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趣自天成。
萬裏功名識海中覺醒的靈通,竟然也幻化出這等一幅美妙的畫麵來,那“散了還聚”的感覺跳脫在荷葉之上。萬裏功名真是醉了,索性將這個真法取名為《昭君怨?池荷跳雨瀉清波》。
萬裏功名隨後運起靈通,將那半截白虹劍竟一擲而去,使出這招通識中成真法。但看那劍端飛出一道墨影,在那闊地上現出一道百劍築成的劍門,劍門足足有十丈多高,三丈多寬,氣勢雄偉。
“呀,竟然還有這等變化,真是叫人驚喜啊!”萬裏功名歎罷,又呆在了那裏,但看那劍門之中,竟然飛躍而出“挺槍策馬”的勇士,踏在空中、地下,直朝著遠處的山林衝去。一開始隻有一人,接著又出來一人,伴著山林中此起彼伏的響聲,自那劍門之中竟然一共躍出十八騎來。一小片山林已經被踏平了。
“好大的威力啊!”妖嬈自在一旁讚道。
“是啊,這要是遇到一群敵人,想必也能碾壓而過的!”
萬裏功名語罷,又繼續念到下一首《小重山》: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闌紅芍藥,已抽簪。雨餘風軟碎鳴禽。遲遲日,猶帶一分陰。
往事莫沉吟。身閑時序好,且登臨。舊遊無處不堪尋。無尋處,惟有少年心。”
一首寫景懷舊的小令,詞句清新簡練,一氣嗬成。鋪陳轉接都是那麽的順暢,情感也隨著娓娓而出。
“遲遲日,猶帶一分陰。”萬裏功名在每首詞中能見到天氣和氣候描寫的並不多,所以這一句則是叫萬裏功名分外喜歡。一個“遲遲”將那春日步履蹣跚的景致一筆便勾勒而出,大有那種“嫌春不與陌相橫,柳欲淩波葉未生”的感覺在裏麵。一個“猶”字,便將每年春日的陰晴不定表露而出。一分陰,九分晴,便將三兩雲嵐、幾縷氤氳霧氣的天氣點綴出來。
“舊遊無處不堪尋。無尋處,惟有少年心。”這一句很是別致,而且意味深長,這感覺就像自己在天命年歲想要找迴而立年歲看光景的心扉一樣,那可是一定找不迴的。一來舊歲已流去,連同那時的心緒和想法;二來不同的年歲對同一事物的看法也是不同的,所以詞人才知道,惟有“少年心”是找不迴來的。但是萬裏功名覺得還並非如此,詞人既然感慨少年心找不迴了,那麽就是想找迴少年時的雄心壯誌,少年時看待一切的不羈和衝勁,這種反襯之比,將此人感慨年華流逝的心情表達的分外入味。
此時,靈通已在萬裏功名的識海中自行覺醒,幻化出一柄柄長劍,長劍首尾相接,足有千百柄,連綿在識海當中。初看,隻覺得陣勢嚇人。但是慢慢的,竟能看出每一柄劍都是不一樣的,而且呈現規律變化。但看每柄劍皆是越來越短,劍刃越來越鈍,劍尖越來越小,劍身越來越沉。
萬裏功名將手中斷劍朝那另一處山林揮去,靈通運起,便使出剛剛取好的通識中成真法名字《小重山?少年心無春事深》。但看識海中的景象並沒有消失,而是順著白虹劍端,朝那遠處直擊而去。一柄接著一柄長劍,竟自那山林中開辟出了一條長路來。
“這要是直擊在人身上,非得將人穿碎了不可!”萬裏功名收劍之際,連連感歎。
“沒想到這個真法中的劍還連成了串,真是好玩啊!”妖嬈兀自尋著樂趣之處。
“你這小妖!”萬裏功名一臉好笑道。
“我看功名大人這般久了,會疲倦的,還好每一個真法都不盡相同,否則非得悶死,不悶死也要憋出病來!”妖嬈大發感慨道。
“妖嬈這般說來倒也不為過,隻是,如果沒有更多的真法,一旦遇上戰鬥,很可能輕易就送了性命。與其那樣,還不如忍受這種單調,等待厚積薄發啦!”萬裏功名語重心長道。
其實他此時能有這樣的想法,就證明已經不是剛剛穿越過來的萬裏功名了,他的思維和思想均有了很多的提升。如果不是這樣,今後便沒有生存下去的可能了。功法固然重要,可是人的心態、思維、想法卻是更重要的。修仙之人,往往修的並隻不是那至高的仙法,還有修心、修念,乃至一切能夠成長部分的繼續修煉。而人的一生,不管所處環境,所做為何,姓甚名誰,都是在修行。隻是修的東西不同,修的結果不同罷了。
從字麵意思便能看出,“修行”二字,便是要人不斷的改善自己,改變自己,並不斷的前行。如此而已。而萬裏功名還隻是剛剛走上這條路,變化不可能是巨大的,也不可能是沒有的。
萬裏功名接著念到下一首《探春令》:
“笙歌間錯華筵啟。喜新春新歲。菜傳纖手,青絲輕細。和氣入、東風裏。
幡兒勝兒都姑媂。戴得更忔戲。願新春以後,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一首用口語方言寫就的小令,萬裏功名讀來頓覺氣象一新,不但筆法新,內容也是“新年祝願”這一新題材,新語新聲,真是別開生麵。
一句“喜新春新歲”,將那新年與新春一同出現的訊息交代而出,並且疊加在一起的祝願顯得更加濃厚。一歲兩重新。這是個很好的彩頭。大多數人都很在意這個,對於一個無信/仰的國度,內心安慰可以因此而得到極大的滿足。
一句“和氣入、東風裏”,便把華夏一直秉承的“家和萬事興”凸顯而出。全家其樂融融,萬事才能興旺。萬裏功名在想,這可能與古人多有“禍起蕭牆”之事有關,如果沒有負麵的東西,那麽人也就不會在意全家的和氣。或多或少也受了一些儒家思想的影響。
一句“願新春以後,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道出了所有的祝願。兩個“吉利”疊在一起,加上百事如意,將那濃厚的民俗氣息烘托的格外濃烈。
“沒想到宋朝時的祝語都沿用到了今天!”萬裏功名不禁感歎。這時,識海中的靈通已然覺醒,幻化成一派新年的氣象,張燈結彩,盛裝而行的小人兒…萬裏功名便將這個真法命名為《探春令?新春新歲都如意》。言罷便將白虹劍朝那空中一揮,使出這個通識中成真法。
但看那劍端飛出一縷縷春風,春風中竟有千百個墨色的“新”字,但看這無數的新字隨風而動,最終落在那片草木被摧折之地。“新”字落地之後便不見了蹤影,隻是片刻後,那折斷的枝椏竟然恢複了原狀,連根拔起的草也自沒入土中,不一會兒,這片本以被摧毀之地,竟然又恢複了生機。
“哇,這難道是起死迴生的真法?”妖嬈睜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發生的一切,驚詫道。
“這還是頭一次見,不過應該不是起死迴生,充其量也隻是醫療之法。”萬裏功名心中還是有數的,要想起死迴生,那是仙法都難以實現的。不過醫療之術,迴複體力和精力的招法還是有的。隻是真法真正的用處,或許在這地方還是顯示不出的。但是日後必定能用得上。
萬裏功名想罷,收劍在手,又繼續念到下一首《昭君怨》: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
這首楊萬裏的“池荷跳雨”真叫萬裏功名大吃一驚,又覺得別開生麵。注釋中說詞人是一位田園詩人,喜歡這種愜意的賞景方式。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詞人竟然泛舟湖上,在那荷葉下的扁舟上睡起了午覺,這是何等的閑適愜意,一般人就算想到也未必能做到,即便做到也難寫到。所以這樣的詞,隻合楊萬裏一人才能譜就。萬裏功名的羨慕之情,不禁溢於言表。
“真是個浪漫瀟灑的詩人啊!”
急雨落下,詩人便看到了“池荷跳雨”的人間美景,這等美景不多見,尤其是詩人這般近距離的觀看。一句“散了真珠還聚”,將那落到荷葉上的雨點飛濺開去後,又順著荷葉的四周流迴到荷葉上,匯聚成水珠的過程描寫而出。“散了還聚”僅僅四個字,不但將那意境烘托而出,而且將這水珠賦予了靈性,散了還聚,是不是就是一種執拗的性格呢。如此說來,詩人則是在欣賞“雨”的傑作,而這種傑作,正是“雨”通過與“荷葉”的配合,慢慢創造出來的。
“聚作水銀窩,瀉清波。”詩人眼中的雨,既有那荷葉上的散了還聚的“水銀窩”,還有泛在扁舟之下的清波之上的雨,同是雨,卻有不同的際遇,呈現不同的美感。而詩人麵對這酣暢而來的雨,內心也是歡喜的。否則不可能寫出這等細膩美妙的詞句來。萬裏功名心思一轉,或許詩人所說的水銀窩可能就是那瀉清波的所在,想想雨大了後,那荷承受不住漸漸變大的水銀窩,便任其傾瀉而下,滿了清波。如此意境,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趣自天成。
萬裏功名識海中覺醒的靈通,竟然也幻化出這等一幅美妙的畫麵來,那“散了還聚”的感覺跳脫在荷葉之上。萬裏功名真是醉了,索性將這個真法取名為《昭君怨?池荷跳雨瀉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