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豨的鬧騰我們翻過去了,但其所引發的一係列事情還在繼續,他牽扯到的一些人物我們還沒有交代。對於這些人和事,我們需要著筆了。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陳豨牽扯出來的幾個人都比他牛氣,看來陳豨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臭棍,粘上他就沒什麽好結果。
第一個牽扯出來的人是韓信。這位仁兄終於為自己爭取了一次上台的機會,那我們隻好為他騰出場地,讓他表演吧。
韓信最近一段時間還是比較忙活的,他的主要精力用在攛掇陳豨造反這個很有意義的工作上來,一有機會就給陳豨上上課,鼓勵兩句。
不過陳豨本就不是個安生的主,一天到晚想著發財和出名,他的這兩個愛好,成功地讓自己站到了懸崖邊。在周昌並不費力地推了一把後,他就一頭栽了下去。
就在栽下懸崖的過程中,韓信又不失時機地送來一封信,狠狠地照他的屁股上跺了一腳,加快了陳豨自由落體的速度。最終的結果是——陳豨反了。
對於這個結果,韓信是滿意的。因為此時的他,唯恐天下不亂
陳豨反了,韓信坐不住了,他準備做些事情。當然,他準備做的事情,已在寫給陳豨的信中加以了說明。
後來劉邦準備親征代地,叫韓信過來幫忙。然而韓信依然請著他的病假,拒絕了老大的邀請。
韓信的行為完全在劉邦的預料之中,因為這個姓韓的自從被逮來長安後,就沒上過班,在家裏混搭了好幾年,一直專心致誌地搞他那“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劉邦對此已經習慣了。
最終,劉邦出發了,韓信留了下來。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坐鎮京城的依然是太子劉盈,輔佐的依然是丞相蕭何,這種搭配已經有好多年了。
不過這一次還是與以往有所差別的,差別就是現在真正當家的是太子他娘——呂雉。
這一次,是呂雉亮本事的機會,事實證明,她把握住了。
劉邦走後,韓信悶著腦袋搗鼓開了,他把自己的家丁組織起來,進行了一個很是不錯的部署。
他的部署是這樣的。
第一步是假傳詔令,赦免在官府服勞役的罪人和奴隸;
第二步是再假傳個詔令,說“呂氏謀反”,皇帝敕令捉拿;
第三步就是衝進宮去……乘機殺死呂雉、劉盈等等一些人。
隨後的路數就比較好辦了,領著這群奴隸作鬧長安,定鼎天下,讓劉邦迴不了家。
韓信的部署實際並不複雜,關鍵環節就是那些“詔令”。但那東西做起假來似乎也並不難,後世就有不少人吸納了韓信的這個辦法。事實證明這個辦法還真的挺有用,不過通常死的也挺快,在後世有個專業稱謂——“假傳聖旨”。一般情況下,哪位仁兄一旦被叩上這個稱謂後,所取得的效果和“謀反”那條罪名所取得的效果是相同的。
不過韓信這些套路有一個前提,前提就是劉邦和陳豨實實在在地開打。當然證明這件事實的辦法就是陳豨的迴信。
韓信這個辦法似乎挺不錯,一旦陳豨牽製住劉邦,自己將在京城胡作非為。
韓信似乎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然而,令韓信不曾想到的是,劉邦跑到邯鄲後,住了下來不再挪窩。劉邦在好兒子劉如意的陪伴下,悠閑地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日子。相信劉邦這次出征還帶了一個人出來,這個人就是戚姬。在邯鄲,劉邦在陰陳豨的過程中,還不失時機地享受了一下天倫之樂,這種感覺挺不錯。
劉邦很愜意,然而陳豨和韓信很著急。
陳豨想寫信,可劉邦不來打,並且時不時還幹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
韓信更著急,“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陳豨不來信,說明劉邦還沒開打,如果此時自己蹦出來作鬧,可能自己剛衝進宮裏,劉邦就跑到自己的屁股後了。
因此,陳豨和韓信都很著急。陳豨著急著讓劉邦來打,韓信著急著讓劉邦去打,兩個人著急的是一迴事。
就在兩個人著急的過程中,韓信這邊出事了。
韓信這邊出的事情實際也沒什麽新意。因為韓信要造反,畢竟刀尖舔血的幹活,自然不會讓百分之百的人都滿意,難免其中有些不地道的家夥會站出來反對。
反對的這些人有韓信的敵人,當然也有韓信的朋友,甚至是門客。
韓信的一個門客就站出來反對。造反這種事需要穩、準、狠,關鍵點就是乘機不備、突然襲擊。一旦準備停當就立馬動手,把握就會大一些。如果遲遲不動的話,難免會走漏些風聲,讓一些本不該知道的人知道。
韓信的這個門客就是個不該知道的人,可不幸的是他知道了,因此他準備去告密。
因此,韓信抓了他,並準備殺了他。
事實證明,事物都是相互聯係著的,當然人與人也是相互聯係的,每個人都有很龐大的關係圈,對待每一個人,對待每一件事,都要關注其中相互關係,注重之間的聯係。如果獨立的看待問題,吃虧的隻能是自己。如果弄明白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為什麽古代帝王尤為熱衷於“夷族”這種事。一個人犯了事,他爹他娘跑不了,他爺爺他奶奶跑不了,所有沾點邊的人都跑不了。
韓信這次就是吃了“不用聯係的眼光看問題”的虧,百密一疏,讓他徹底玩完。
韓信很牛氣,戰場上布局挖坑打埋伏,讓對手摸不著大小頭,可在耍陰謀詭計方麵,他卻是個半吊子。在這方麵,別說和劉邦比,就是和呂雉比起來,他都算是個輕量級人物。這種水平還要鬧騰,他要不死才是怪事。他用自己的行動,充分證明他在犯賤。
對於這個人,很多人頂禮膜拜,也包括我本人。尤其在我幼小的時候,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可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對這段曆史的逐漸了解後,再逢看到這個人物,我都會覺得他挺可憐。
他為自己的名聲所累,為自己的功績所累。他在功成名就後迷失了自我,也喪失了全部。如果他有蕭何的隱忍,有張良豁達,就不會走到那一步。
他真的很可憐。
第一個牽扯出來的人是韓信。這位仁兄終於為自己爭取了一次上台的機會,那我們隻好為他騰出場地,讓他表演吧。
韓信最近一段時間還是比較忙活的,他的主要精力用在攛掇陳豨造反這個很有意義的工作上來,一有機會就給陳豨上上課,鼓勵兩句。
不過陳豨本就不是個安生的主,一天到晚想著發財和出名,他的這兩個愛好,成功地讓自己站到了懸崖邊。在周昌並不費力地推了一把後,他就一頭栽了下去。
就在栽下懸崖的過程中,韓信又不失時機地送來一封信,狠狠地照他的屁股上跺了一腳,加快了陳豨自由落體的速度。最終的結果是——陳豨反了。
對於這個結果,韓信是滿意的。因為此時的他,唯恐天下不亂
陳豨反了,韓信坐不住了,他準備做些事情。當然,他準備做的事情,已在寫給陳豨的信中加以了說明。
後來劉邦準備親征代地,叫韓信過來幫忙。然而韓信依然請著他的病假,拒絕了老大的邀請。
韓信的行為完全在劉邦的預料之中,因為這個姓韓的自從被逮來長安後,就沒上過班,在家裏混搭了好幾年,一直專心致誌地搞他那“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劉邦對此已經習慣了。
最終,劉邦出發了,韓信留了下來。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坐鎮京城的依然是太子劉盈,輔佐的依然是丞相蕭何,這種搭配已經有好多年了。
不過這一次還是與以往有所差別的,差別就是現在真正當家的是太子他娘——呂雉。
這一次,是呂雉亮本事的機會,事實證明,她把握住了。
劉邦走後,韓信悶著腦袋搗鼓開了,他把自己的家丁組織起來,進行了一個很是不錯的部署。
他的部署是這樣的。
第一步是假傳詔令,赦免在官府服勞役的罪人和奴隸;
第二步是再假傳個詔令,說“呂氏謀反”,皇帝敕令捉拿;
第三步就是衝進宮去……乘機殺死呂雉、劉盈等等一些人。
隨後的路數就比較好辦了,領著這群奴隸作鬧長安,定鼎天下,讓劉邦迴不了家。
韓信的部署實際並不複雜,關鍵環節就是那些“詔令”。但那東西做起假來似乎也並不難,後世就有不少人吸納了韓信的這個辦法。事實證明這個辦法還真的挺有用,不過通常死的也挺快,在後世有個專業稱謂——“假傳聖旨”。一般情況下,哪位仁兄一旦被叩上這個稱謂後,所取得的效果和“謀反”那條罪名所取得的效果是相同的。
不過韓信這些套路有一個前提,前提就是劉邦和陳豨實實在在地開打。當然證明這件事實的辦法就是陳豨的迴信。
韓信這個辦法似乎挺不錯,一旦陳豨牽製住劉邦,自己將在京城胡作非為。
韓信似乎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然而,令韓信不曾想到的是,劉邦跑到邯鄲後,住了下來不再挪窩。劉邦在好兒子劉如意的陪伴下,悠閑地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日子。相信劉邦這次出征還帶了一個人出來,這個人就是戚姬。在邯鄲,劉邦在陰陳豨的過程中,還不失時機地享受了一下天倫之樂,這種感覺挺不錯。
劉邦很愜意,然而陳豨和韓信很著急。
陳豨想寫信,可劉邦不來打,並且時不時還幹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
韓信更著急,“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陳豨不來信,說明劉邦還沒開打,如果此時自己蹦出來作鬧,可能自己剛衝進宮裏,劉邦就跑到自己的屁股後了。
因此,陳豨和韓信都很著急。陳豨著急著讓劉邦來打,韓信著急著讓劉邦去打,兩個人著急的是一迴事。
就在兩個人著急的過程中,韓信這邊出事了。
韓信這邊出的事情實際也沒什麽新意。因為韓信要造反,畢竟刀尖舔血的幹活,自然不會讓百分之百的人都滿意,難免其中有些不地道的家夥會站出來反對。
反對的這些人有韓信的敵人,當然也有韓信的朋友,甚至是門客。
韓信的一個門客就站出來反對。造反這種事需要穩、準、狠,關鍵點就是乘機不備、突然襲擊。一旦準備停當就立馬動手,把握就會大一些。如果遲遲不動的話,難免會走漏些風聲,讓一些本不該知道的人知道。
韓信的這個門客就是個不該知道的人,可不幸的是他知道了,因此他準備去告密。
因此,韓信抓了他,並準備殺了他。
事實證明,事物都是相互聯係著的,當然人與人也是相互聯係的,每個人都有很龐大的關係圈,對待每一個人,對待每一件事,都要關注其中相互關係,注重之間的聯係。如果獨立的看待問題,吃虧的隻能是自己。如果弄明白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為什麽古代帝王尤為熱衷於“夷族”這種事。一個人犯了事,他爹他娘跑不了,他爺爺他奶奶跑不了,所有沾點邊的人都跑不了。
韓信這次就是吃了“不用聯係的眼光看問題”的虧,百密一疏,讓他徹底玩完。
韓信很牛氣,戰場上布局挖坑打埋伏,讓對手摸不著大小頭,可在耍陰謀詭計方麵,他卻是個半吊子。在這方麵,別說和劉邦比,就是和呂雉比起來,他都算是個輕量級人物。這種水平還要鬧騰,他要不死才是怪事。他用自己的行動,充分證明他在犯賤。
對於這個人,很多人頂禮膜拜,也包括我本人。尤其在我幼小的時候,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可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對這段曆史的逐漸了解後,再逢看到這個人物,我都會覺得他挺可憐。
他為自己的名聲所累,為自己的功績所累。他在功成名就後迷失了自我,也喪失了全部。如果他有蕭何的隱忍,有張良豁達,就不會走到那一步。
他真的很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