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稱王也不是沒一點好處,實際上效果也是很明顯的,主要體現在秦朝要完了。因為自從陳勝稱王後,各郡縣的苦力們都自動自發的上街,起來殺死當地的長官,來響應陳勝。
革命形勢一片大好,於是陳勝準備充分利用這一形勢,全國各地四麵出擊、多頭並舉,派出去的隊伍連陳勝自己都數不過來。在這些隊伍中,有些名氣的有這麽五路人馬。
第一路是葛嬰(也就是前邊提到過的)帶隊向南去安徽地麵上鬧騰。
葛嬰早在陳勝稱王前已領著兵四處亂打,到八月份時,已打到安徽定遠東南,把楚國原有的土地收複了一大半,因此一激動找了個楚國後裔叫羋襄疆,把立為楚王。笑話鬧大了,陳勝7月底稱楚王,來打招唿的人還在路上跑呢,誰讓你老兄太能折騰,打這麽遠呢?打招唿的人還沒趕到,你葛嬰8月初莫名奇妙地又給弄出了楚王。沒多長時間葛老兄也發現自己鬧了個笑話,九月份就把羋襄疆殺掉,並慌忙跑去陳縣向老大請罪。一口氣跑到陳縣,也沒人慰問一下,連口水都沒喝,直接被抓了起來砍了頭。陳勝有些無厘頭了,他雖鬧了個笑話,但畢竟又解決了問題,更重要的是目前還正用的著他,可陳勝顧不了這麽多。陳勝顧不上這些,但別人會顧得上的,自己種下的惡果還得自己消受。
第二路是吳廣監軍向西進軍滎陽。
這次吳廣在旅遊前,結結實實鬱悶了好幾天。自從陳勝稱王了,吳廣心裏有些不舒服。當初搞技術活、學狐狸叫,甚至殺人都是我幹的,你隻是動動嘴皮子、寫三個字就當了王,我費那麽大的勁怎麽能不給個名份?要是沒個名份,我一急把那些見不得光的東西捅出去,你也受不了,因此吳廣向陳勝要官了。
這麽一要,陳勝也有些惱火,但不給還不行,這個人是技術人才,並且是機要員,給的官大了自己舍不得,給的小了他又不願意。思來想去陳勝準備給個比較響的職務,但比較難聽——假王。真是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到了極致,甚至後來的韓信向劉邦要官時也說要當什麽“假王”,看來陳勝的語言概括能力真的很強。
假王嘛,畢竟不是真的,隻是代替自己說說話、辦辦事而已,並且聽起來還比較牛氣。可吳廣是個大老粗,沒顧得上品出其中的韻味,就高高興興地背著“假王”的稱號出發了,目的地——滎陽,主要任務監軍。就這一站地,“假王”同誌再也難翻身了,因為在滎陽將發生一件事,讓吳廣很痛苦。
這位仁兄帶隊一路小跑,等到滎陽時候遇見難題了,因為這個地方的郡守名字叫李由,是李斯的長子,很有些能力。
大家可能會問李斯死了,他長子竟然沒死?實際上李斯現在還沒死,我前邊為了展現胡亥的全貌,隻是概括了一下,事實上李斯到目前為止依然健在,隻是過的不很舒暢罷了。最終判李斯死刑的一個理由,就是在這個長子身上。
李由守著滎陽,就是不投降,並且時不時還領著人出來招唿招唿吳廣。但吳廣也很無奈,想盡辦法就是難以躍過這座城池。既然滅不掉你,那就圍著你。因此吳廣下令把滎陽城圍了起來,這一圍就是幾個月。
好了,我們就不陪吳大叔在這裏喝風了,讓他消停幹這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吧。
第三路的領隊叫周章,進軍鹹陽。鹹陽隻是他此行定下來的目標,事實上還沒弄明白城門口在哪就已經歇菜了。
早在秦滅六國前,周章這位仁兄曾在楚國名將項燕手下做事,幹的工作很特殊,也很權威——占卜。過去人都比較迷信這個,每次打仗都要看看日子、定定時辰,可又沒有天氣預報什麽的,隻好去算卦。周章就是一個算卦先生。
現在陳勝起義了,周章兄連忙跑來應聘。和陳勝比起來,周章是見過大世麵的人,陳勝知道個啥啊,也不過就是個長工,走過的路還沒周先生跨過的橋多呢。因此周章三忽悠兩不忽悠,讓陳勝高興的不得了,當成自己的心腹大將,領兵幾萬進軍鹹陽。
到目前為止周章正用兩條腿丈量土地,丈量結果到底準確不準確無人考證,但至少現在還沒有什麽離譜事情發生,在碰到那個真正的對手前,周章是幸福的。好了,現在就讓他先自由自在的散步吧。
第四路軍的帶隊的叫武臣,北收趙地。
這一路軍實際是爭取來的。在前三路軍熱熱鬧鬧正在舉行聯歡慶祝時,有人眼紅了。眼紅的人就是陳餘,“大王,你現在東西南三個方向都打了,北邊沒人照顧,就叫我去吧。”聽了陳餘的話,陳勝又高興了半天。自己正沒時間料理那塊地盤呢,去就去唄,反正也用不了多少人。
於是陳勝就任命自己的老朋友武臣為將軍,另一個朋友邵騷(這個名字起的真失敗)為護軍,同時安排張耳、陳餘為左右校尉,領兵三千,北取趙地。
對於這次人事安排,陳勝是滿意的,武臣和邵騷是自己多年的朋友,雖然張耳、陳餘不是自己的嫡係,但畢竟隻是兩個校尉,興不起多大浪。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正因為他這次人事安排,將徹底改變自己武裝起義的總體格局,由自己的一頭獨大,變成豪強林立。主要是陳勝不注重背景調查,武臣和邵騷不光是他的朋友,更是張耳和陳餘的朋友。因為武臣和邵騷都是陳縣人,而不巧的是張耳和陳餘已經在陳縣待了很多年。並且張耳和陳餘比他更善於交朋友,尤其那個張耳同誌,隻要是個人都能套上近乎,也正是這種膏藥精神,讓他能在劉邦手下混的有聲有色,不過最終還是被廢。
於是,第四支隊伍出發了。武臣領著他的三千人的小分隊從白馬津(河南省滑縣北)渡過黃河,一路收羅兵馬,竟然讓他七拚八湊的弄成了幾萬人的隊伍。人多了麵子也大了,就給自己起了個稱號——“武信君”。管你叫什麽隨你的便,隻要認的準是你這個人,就算叫豬頭三也無妨。
武臣領著他七拚八湊的軍隊,連哄帶拉的搶了趙國故地十多座城池,就在他準備一口氣接著往下打的時候,一個人跑到他跟前——蒯徹,這是一個極為會說話的人,全憑一張嘴,混的有聲有色,別人死的死、亡的亡,而這位老兄卻總能逢兇化吉,屹立不倒。實際上也是一個很有眼光和頭腦的人,史書上隻留下他的幾次言論,而每次言論的背後都蘊含著無比的智慧。
蒯徹在範陽縣令那裏吃飽喝足,然後拍拍縣令的肩膀,“別抖,讓我到武臣那賣兩句嘴,你就能化險為夷。”就這樣蒯徹跑來了。給武臣戴幾個高帽之後,發表了他的第一篇言論,“範陽的縣令怕死,打算投降,您如果不把他當做秦朝官吏而殺了他,而許給他官當,”他頓了一下,然後頗有深意地接著侃道,“燕、趙兩國的故地不用打就能投降。”武臣沒有來得及懷疑,已經高興的不知所以然,滿口答應,讓蒯徹返迴範陽進行交涉。事實上蒯徹沒有說大話,武臣沒費一槍一彈輕鬆取下三十多個城池。
趙地解放了,武臣也不願意迴去了。因為就在武臣輕鬆拿下那三十多個城池之時,張耳、陳餘說話了,“陳勝對攻取土地的諸將多因讒言詆毀被誅殺。”這一句話就足夠了,因為前一陣的葛嬰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證。但總不能莫名其妙在這裏住著吧,得有個名堂呀。名堂好找,隻要有兵,封自己個王很簡單,又不需要辦理什麽手續,陳勝就是這麽幹的。很快武臣稱趙王。
陳勝聽說武臣自稱趙王,非常惱火,準備滅了他全家。雖然滅武臣有困難,但殺他全家比較容易,因為武臣的家屬就在陳縣,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就在陳勝準備幹這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時,身邊的得力助手房君阻止了他,提出了一個反對意見,這個意見簡直一針見血,“秦國還沒滅亡就殺武臣全家,等於又樹立一個敵人,不如乘機派人祝賀他為往,並派他迅速帶兵進攻秦朝。”如果武臣按這條建議辦事,秦朝滅亡應該會更快一些,陳勝和武臣都可能鬧騰更久一些,可畢竟沒有那麽多如果。
當使者跑去給武臣祝賀完,然後提出讓起出兵攻秦時候,有人提出了異議,又是張耳、陳餘,到目前為之這兩個人好的如一個人一樣,每次說話都是一起,並說的內容都相同。“楚王祝賀是權益之計,一但滅秦必將攻趙,大王不要出兵,應當北區燕、代之地,南取河南,等秦楚兩家疲憊衰敗之機,在天下實現自己大誌。”
也許有私心的緣故,兩個人這一次建議有些蹩腳,所謂的楚國,從建成到現在也不過兩個月,你知道他能活多久?何況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那支隊伍真正見到過秦國的實力。現在所有部隊也不過在老六個諸侯國的地盤上鬧騰,一旦鹹陽發飆,餘威尤存。人死還要迴光返照一下,何況是個國家。但現在還沒到發威的時候,因為那個叫周章的還沒有跑到最終該到達的地方,大家還能再盡情的鬧騰一段時間。
張耳、陳餘的建議被武臣采納了,因此排了一個人去收拾燕國的地盤,這個人叫韓廣。隻是帶有兵而已,不是很有名氣的角色,因為也沒鬧騰幾天。可就是這麽一個人,跑到燕國故地轉了一圈,竟有人建議當燕王,開始時候韓廣還推辭,說什麽“我老娘還在趙國,怕武臣給害了”。能說出這話隻能表明有想法,有想法就能有辦法。辦法實際根本就不用想,因為有人在耳邊說,“趙國既怕秦國也怕楚國,楚國不敢殺武臣全家,趙國也不敢還你老娘。”韓廣一聽挺有道理,立馬自封燕王。
武臣一聽韓廣竟然學自己,對他不掏專利費直接運用此項技術的行為嗤之以鼻,但還是忍住幾天,就在他忍的這幾天裏,把韓廣老娘給送去了燕國。
等韓廣老娘去燕國了,武臣忍不住了,當初聽張耳、陳餘的建議是把燕國據為己有,不成想出兵出力,最後又多出了個國家。武臣越想越氣,結果帶著張耳、陳餘以及幾萬士兵,要到燕國示威一下,教訓教訓那小子,叫他知道個一二三。
武臣屁顛屁顛跑到燕國時,他的老部下不但沒請他吃飯,甚至連水都沒給喝一口,直接派兵對壘了起來,可武臣的手下不爭氣,不管怎麽催促就是攻不下眼前的城池。這下武臣的火就更大了,這火一大就的找地方撒氣,武臣撒氣的辦法很特別——私自外出。
你說自己好賴算是一個大王,沒事就別到處亂跑,從趙國跑到燕國旅遊就夠危險了,那就待在部隊裏不要胡挪窩。可武臣偏不。武臣生起氣來就愛亂跑,這一跑,就跑出問題了,因為跑到燕軍的大營裏去了。好好的大王不做,非得去住人家的免費房,吃人家的免費飯。武臣真的很無奈。
這仗打的算個屁呀。到人家地盤上示威,還沒得開始進行呢,老大就先跑到人家的小黑屋裏坐客去了。
這一下張耳、陳餘著急了。對這兩位大爺來說,武臣是死是活並不重要,關鍵是那個名份。老大跟著你出去轉了,迴來你說把人給弄丟了,怎麽也說不過去,並且留在家裏的那群人也不全聽自己的,比如那個名字不是太好聽的邵騷。
因此,張耳、陳餘準備把武臣給弄迴出來。可怎麽弄呀?活生生一個人跑到人家大營裏去了,總不能給人家說跑錯地方,拍拍屁股走人吧?人家也不願意呀?你白吃了人家幾天飯,總的付點利息吧?
於是張耳、陳餘派了幾撥人,給人家送禮的送禮,磕頭的磕頭,說好話的說好話。可人家就不吃那一套,連禮物帶來人的腦袋全部都留了下來,並放出話,把趙國的一半土地給人家才有的商量。
這下張耳、陳餘不願意了。說割就割啊?那以後我弟兄倆還怎麽混啊,我倆商量好以後一人一半的,你現在張嘴就要一半,再說你逮的那個人也不值這個價錢呀?不願意,當然也就沒辦法。就在兩位大爺抓耳撓腮之時,一個火夫站了出來。火夫說,“我去!我把那個人弄迴來。”
事實證明,中原大地藏龍臥虎、浪大水深。在大家一致嘲笑聲中,火夫出馬了。事實證明這個連名字都沒留下來的火夫卻把說話上升成了一門藝術,用三寸不爛之舌上演了舌戰群雄的重頭戲。
火夫到燕軍大營後,燕軍將領沒鬧明白他的身份,還是接見了他。在刀光林立中穿行進了大將行營。
燕將問他,“你來幹什麽?”
“叫趙王迴去。”
“他正做客,沒空。”
火夫話中套話地說:“我知道,大王平時很忙,不過趙軍大帳裏的兩位將軍在平時也很忙。”
燕將有些差異,“趙耳、陳餘想得到你們的大王吧?”
“你不知道這兩個人的心思。張耳、陳餘他們馬鞭一揮,就攻下趙國故地幾十座城池,都想稱王呢。隻是當時考慮時局,先立武臣當大王而已。現在趙國故地已經歸附,張耳、陳餘正想瓜分趙地。現在他倆名義上是來要趙王,實際上是希望你殺了他,然後分趙自立。僅有一個趙國尚且輕視燕國,何況讓兩個能人互相攜手,前來責問燕國殺王之罪?那時滅掉燕國可能就輕而易舉了。”
一套連環拳打完了,收功。先把那兩個大爺抬一抬,再把武臣貶的一文不值,然後再剖析利害。燕將聽完沉默了,立馬上報燕王,燕王一聽分析的有道理。自己都是從那裏跑了過來,武臣啥水平自己很清楚,但張耳、陳餘的確比武臣要強很多。
成功了,一個火夫憑著一張嘴,既不拿禮,又不磕頭,空手套白狼竟然把大王給套了迴來。當武臣離開燕軍大營的時候,滿心慶幸自己沒殺韓廣他老娘,要不然……
不過武臣還是沒虧本,千裏迢迢跑來白吃燕國幾天飯,消耗了不少糧食,對削弱燕國國力做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可喜!可賀!
第五路是周巿向東到山東地麵上遊行。
就在各路人馬順利遊行的時候,周巿正在鬱悶。因為他的目標是山東,山東容易出響馬,響馬通常不按常理出牌,不按常理出牌就讓周巿很頭疼。
就在別人熱火朝天,稱王的稱王,內鬥的內鬥之時,周巿也領著隊伍悠轉到狄縣(山東高青縣),在這裏周巿體味了人生的心酸。因為這裏的縣令據城堅守,就是不投降。不投降就打唄,可連著攻了幾天,眼看城內抵抗越來越弱,再有兩天定能暢遊縣衙,周巿是這樣認為的。
事實上很多人都是這樣認為的。就在縣令一籌莫展之時,一個人出現了——當地大戶田儋。這個人的出現徹底解決了縣令的痛苦,不過這種解決方式縣令有些不太情願。
這天田儋綁著一幫年輕人來到縣衙,聲言要縣令做主殺掉家奴。這些天縣令正忙著應付城外的那幫大爺,沒照顧好身邊的頭頭腦腦,剛好今天有空,就跑出來滿心去做個公斷。可縣令剛走到大廳,綁著的那幫人竟然給自己鬆了綁,更誇張的是田儋連個招唿都不打,竟然帶頭衝過來,揮刀就砍。縣令這麽多天來的痛苦就這麽輕易地被解決了。
縣令現在不痛苦了,田儋你來招待城外那幫大爺吧!通常按劇情發展,城外有人遊行,城內如果砍了主將通常是內應,做完這些技術活後,一般要大開城門,歡迎遊行隊伍進城聚會。可這次是個例外,強悍的田儋吼一聲,“各地諸侯都反秦稱王,我田儋是田氏宗族,應當稱王。”就職演說講完了,田儋稱王了。
田儋稱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領兵出城,用弓箭和馬刀,熱情地招待了一下在城外餓肚子的周巿。周巿不想走,可又很無奈,人家都招待過自己了,難道還不走?想留下再吃一頓?周巿的臉皮沒那麽厚,關鍵是自己的皮肉也不厚。因此周巿還是滿心的痛苦,離開了山東地麵。
但周巿不想迴陳縣,因此轉身跑去河南和山西的交匯處遊逛。實際周巿也不是漫無目的的胡跑,因為這個地皮上,曾經有個稱謂——魏國,並且這裏現在還沒有人幹那份很有前途的工作——稱王。周巿在這個地方順風順水,在幾次遊行過後,竟然順利平定十幾座城池。
終於翻身了,翻身後的周巿決定幹件大事,迎接魏咎(魏國後裔)來稱王。可這位仁兄太明目張膽了,因為魏咎目前還住在陳縣,就在陳勝眼皮地下幹活,你兄弟縱然叫我去稱王也不要這麽大張旗鼓呀,這不是要我的命嗎?魏咎很害怕,因此就拒絕,可周巿是個一根筋,連著讓下邊人跑了五趟,腿也遛夠了,陳勝也有些不好意思了,幹脆就把魏咎送給你得了。最後,魏咎屁顛屁顛跑去大梁(河南開封)當上了魏王。
時至目前,除過韓國以外,其他被滅掉的五個已紛紛立國。辛辛苦苦幾十年,一朝迴到解放前。幾百年的努力,幾十年的征討,方一統天下,這短短幾個月,又快恢複了原貌。胡亥,你真是個敗家子。
革命形勢一片大好,於是陳勝準備充分利用這一形勢,全國各地四麵出擊、多頭並舉,派出去的隊伍連陳勝自己都數不過來。在這些隊伍中,有些名氣的有這麽五路人馬。
第一路是葛嬰(也就是前邊提到過的)帶隊向南去安徽地麵上鬧騰。
葛嬰早在陳勝稱王前已領著兵四處亂打,到八月份時,已打到安徽定遠東南,把楚國原有的土地收複了一大半,因此一激動找了個楚國後裔叫羋襄疆,把立為楚王。笑話鬧大了,陳勝7月底稱楚王,來打招唿的人還在路上跑呢,誰讓你老兄太能折騰,打這麽遠呢?打招唿的人還沒趕到,你葛嬰8月初莫名奇妙地又給弄出了楚王。沒多長時間葛老兄也發現自己鬧了個笑話,九月份就把羋襄疆殺掉,並慌忙跑去陳縣向老大請罪。一口氣跑到陳縣,也沒人慰問一下,連口水都沒喝,直接被抓了起來砍了頭。陳勝有些無厘頭了,他雖鬧了個笑話,但畢竟又解決了問題,更重要的是目前還正用的著他,可陳勝顧不了這麽多。陳勝顧不上這些,但別人會顧得上的,自己種下的惡果還得自己消受。
第二路是吳廣監軍向西進軍滎陽。
這次吳廣在旅遊前,結結實實鬱悶了好幾天。自從陳勝稱王了,吳廣心裏有些不舒服。當初搞技術活、學狐狸叫,甚至殺人都是我幹的,你隻是動動嘴皮子、寫三個字就當了王,我費那麽大的勁怎麽能不給個名份?要是沒個名份,我一急把那些見不得光的東西捅出去,你也受不了,因此吳廣向陳勝要官了。
這麽一要,陳勝也有些惱火,但不給還不行,這個人是技術人才,並且是機要員,給的官大了自己舍不得,給的小了他又不願意。思來想去陳勝準備給個比較響的職務,但比較難聽——假王。真是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到了極致,甚至後來的韓信向劉邦要官時也說要當什麽“假王”,看來陳勝的語言概括能力真的很強。
假王嘛,畢竟不是真的,隻是代替自己說說話、辦辦事而已,並且聽起來還比較牛氣。可吳廣是個大老粗,沒顧得上品出其中的韻味,就高高興興地背著“假王”的稱號出發了,目的地——滎陽,主要任務監軍。就這一站地,“假王”同誌再也難翻身了,因為在滎陽將發生一件事,讓吳廣很痛苦。
這位仁兄帶隊一路小跑,等到滎陽時候遇見難題了,因為這個地方的郡守名字叫李由,是李斯的長子,很有些能力。
大家可能會問李斯死了,他長子竟然沒死?實際上李斯現在還沒死,我前邊為了展現胡亥的全貌,隻是概括了一下,事實上李斯到目前為止依然健在,隻是過的不很舒暢罷了。最終判李斯死刑的一個理由,就是在這個長子身上。
李由守著滎陽,就是不投降,並且時不時還領著人出來招唿招唿吳廣。但吳廣也很無奈,想盡辦法就是難以躍過這座城池。既然滅不掉你,那就圍著你。因此吳廣下令把滎陽城圍了起來,這一圍就是幾個月。
好了,我們就不陪吳大叔在這裏喝風了,讓他消停幹這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吧。
第三路的領隊叫周章,進軍鹹陽。鹹陽隻是他此行定下來的目標,事實上還沒弄明白城門口在哪就已經歇菜了。
早在秦滅六國前,周章這位仁兄曾在楚國名將項燕手下做事,幹的工作很特殊,也很權威——占卜。過去人都比較迷信這個,每次打仗都要看看日子、定定時辰,可又沒有天氣預報什麽的,隻好去算卦。周章就是一個算卦先生。
現在陳勝起義了,周章兄連忙跑來應聘。和陳勝比起來,周章是見過大世麵的人,陳勝知道個啥啊,也不過就是個長工,走過的路還沒周先生跨過的橋多呢。因此周章三忽悠兩不忽悠,讓陳勝高興的不得了,當成自己的心腹大將,領兵幾萬進軍鹹陽。
到目前為止周章正用兩條腿丈量土地,丈量結果到底準確不準確無人考證,但至少現在還沒有什麽離譜事情發生,在碰到那個真正的對手前,周章是幸福的。好了,現在就讓他先自由自在的散步吧。
第四路軍的帶隊的叫武臣,北收趙地。
這一路軍實際是爭取來的。在前三路軍熱熱鬧鬧正在舉行聯歡慶祝時,有人眼紅了。眼紅的人就是陳餘,“大王,你現在東西南三個方向都打了,北邊沒人照顧,就叫我去吧。”聽了陳餘的話,陳勝又高興了半天。自己正沒時間料理那塊地盤呢,去就去唄,反正也用不了多少人。
於是陳勝就任命自己的老朋友武臣為將軍,另一個朋友邵騷(這個名字起的真失敗)為護軍,同時安排張耳、陳餘為左右校尉,領兵三千,北取趙地。
對於這次人事安排,陳勝是滿意的,武臣和邵騷是自己多年的朋友,雖然張耳、陳餘不是自己的嫡係,但畢竟隻是兩個校尉,興不起多大浪。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正因為他這次人事安排,將徹底改變自己武裝起義的總體格局,由自己的一頭獨大,變成豪強林立。主要是陳勝不注重背景調查,武臣和邵騷不光是他的朋友,更是張耳和陳餘的朋友。因為武臣和邵騷都是陳縣人,而不巧的是張耳和陳餘已經在陳縣待了很多年。並且張耳和陳餘比他更善於交朋友,尤其那個張耳同誌,隻要是個人都能套上近乎,也正是這種膏藥精神,讓他能在劉邦手下混的有聲有色,不過最終還是被廢。
於是,第四支隊伍出發了。武臣領著他的三千人的小分隊從白馬津(河南省滑縣北)渡過黃河,一路收羅兵馬,竟然讓他七拚八湊的弄成了幾萬人的隊伍。人多了麵子也大了,就給自己起了個稱號——“武信君”。管你叫什麽隨你的便,隻要認的準是你這個人,就算叫豬頭三也無妨。
武臣領著他七拚八湊的軍隊,連哄帶拉的搶了趙國故地十多座城池,就在他準備一口氣接著往下打的時候,一個人跑到他跟前——蒯徹,這是一個極為會說話的人,全憑一張嘴,混的有聲有色,別人死的死、亡的亡,而這位老兄卻總能逢兇化吉,屹立不倒。實際上也是一個很有眼光和頭腦的人,史書上隻留下他的幾次言論,而每次言論的背後都蘊含著無比的智慧。
蒯徹在範陽縣令那裏吃飽喝足,然後拍拍縣令的肩膀,“別抖,讓我到武臣那賣兩句嘴,你就能化險為夷。”就這樣蒯徹跑來了。給武臣戴幾個高帽之後,發表了他的第一篇言論,“範陽的縣令怕死,打算投降,您如果不把他當做秦朝官吏而殺了他,而許給他官當,”他頓了一下,然後頗有深意地接著侃道,“燕、趙兩國的故地不用打就能投降。”武臣沒有來得及懷疑,已經高興的不知所以然,滿口答應,讓蒯徹返迴範陽進行交涉。事實上蒯徹沒有說大話,武臣沒費一槍一彈輕鬆取下三十多個城池。
趙地解放了,武臣也不願意迴去了。因為就在武臣輕鬆拿下那三十多個城池之時,張耳、陳餘說話了,“陳勝對攻取土地的諸將多因讒言詆毀被誅殺。”這一句話就足夠了,因為前一陣的葛嬰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證。但總不能莫名其妙在這裏住著吧,得有個名堂呀。名堂好找,隻要有兵,封自己個王很簡單,又不需要辦理什麽手續,陳勝就是這麽幹的。很快武臣稱趙王。
陳勝聽說武臣自稱趙王,非常惱火,準備滅了他全家。雖然滅武臣有困難,但殺他全家比較容易,因為武臣的家屬就在陳縣,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就在陳勝準備幹這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時,身邊的得力助手房君阻止了他,提出了一個反對意見,這個意見簡直一針見血,“秦國還沒滅亡就殺武臣全家,等於又樹立一個敵人,不如乘機派人祝賀他為往,並派他迅速帶兵進攻秦朝。”如果武臣按這條建議辦事,秦朝滅亡應該會更快一些,陳勝和武臣都可能鬧騰更久一些,可畢竟沒有那麽多如果。
當使者跑去給武臣祝賀完,然後提出讓起出兵攻秦時候,有人提出了異議,又是張耳、陳餘,到目前為之這兩個人好的如一個人一樣,每次說話都是一起,並說的內容都相同。“楚王祝賀是權益之計,一但滅秦必將攻趙,大王不要出兵,應當北區燕、代之地,南取河南,等秦楚兩家疲憊衰敗之機,在天下實現自己大誌。”
也許有私心的緣故,兩個人這一次建議有些蹩腳,所謂的楚國,從建成到現在也不過兩個月,你知道他能活多久?何況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那支隊伍真正見到過秦國的實力。現在所有部隊也不過在老六個諸侯國的地盤上鬧騰,一旦鹹陽發飆,餘威尤存。人死還要迴光返照一下,何況是個國家。但現在還沒到發威的時候,因為那個叫周章的還沒有跑到最終該到達的地方,大家還能再盡情的鬧騰一段時間。
張耳、陳餘的建議被武臣采納了,因此排了一個人去收拾燕國的地盤,這個人叫韓廣。隻是帶有兵而已,不是很有名氣的角色,因為也沒鬧騰幾天。可就是這麽一個人,跑到燕國故地轉了一圈,竟有人建議當燕王,開始時候韓廣還推辭,說什麽“我老娘還在趙國,怕武臣給害了”。能說出這話隻能表明有想法,有想法就能有辦法。辦法實際根本就不用想,因為有人在耳邊說,“趙國既怕秦國也怕楚國,楚國不敢殺武臣全家,趙國也不敢還你老娘。”韓廣一聽挺有道理,立馬自封燕王。
武臣一聽韓廣竟然學自己,對他不掏專利費直接運用此項技術的行為嗤之以鼻,但還是忍住幾天,就在他忍的這幾天裏,把韓廣老娘給送去了燕國。
等韓廣老娘去燕國了,武臣忍不住了,當初聽張耳、陳餘的建議是把燕國據為己有,不成想出兵出力,最後又多出了個國家。武臣越想越氣,結果帶著張耳、陳餘以及幾萬士兵,要到燕國示威一下,教訓教訓那小子,叫他知道個一二三。
武臣屁顛屁顛跑到燕國時,他的老部下不但沒請他吃飯,甚至連水都沒給喝一口,直接派兵對壘了起來,可武臣的手下不爭氣,不管怎麽催促就是攻不下眼前的城池。這下武臣的火就更大了,這火一大就的找地方撒氣,武臣撒氣的辦法很特別——私自外出。
你說自己好賴算是一個大王,沒事就別到處亂跑,從趙國跑到燕國旅遊就夠危險了,那就待在部隊裏不要胡挪窩。可武臣偏不。武臣生起氣來就愛亂跑,這一跑,就跑出問題了,因為跑到燕軍的大營裏去了。好好的大王不做,非得去住人家的免費房,吃人家的免費飯。武臣真的很無奈。
這仗打的算個屁呀。到人家地盤上示威,還沒得開始進行呢,老大就先跑到人家的小黑屋裏坐客去了。
這一下張耳、陳餘著急了。對這兩位大爺來說,武臣是死是活並不重要,關鍵是那個名份。老大跟著你出去轉了,迴來你說把人給弄丟了,怎麽也說不過去,並且留在家裏的那群人也不全聽自己的,比如那個名字不是太好聽的邵騷。
因此,張耳、陳餘準備把武臣給弄迴出來。可怎麽弄呀?活生生一個人跑到人家大營裏去了,總不能給人家說跑錯地方,拍拍屁股走人吧?人家也不願意呀?你白吃了人家幾天飯,總的付點利息吧?
於是張耳、陳餘派了幾撥人,給人家送禮的送禮,磕頭的磕頭,說好話的說好話。可人家就不吃那一套,連禮物帶來人的腦袋全部都留了下來,並放出話,把趙國的一半土地給人家才有的商量。
這下張耳、陳餘不願意了。說割就割啊?那以後我弟兄倆還怎麽混啊,我倆商量好以後一人一半的,你現在張嘴就要一半,再說你逮的那個人也不值這個價錢呀?不願意,當然也就沒辦法。就在兩位大爺抓耳撓腮之時,一個火夫站了出來。火夫說,“我去!我把那個人弄迴來。”
事實證明,中原大地藏龍臥虎、浪大水深。在大家一致嘲笑聲中,火夫出馬了。事實證明這個連名字都沒留下來的火夫卻把說話上升成了一門藝術,用三寸不爛之舌上演了舌戰群雄的重頭戲。
火夫到燕軍大營後,燕軍將領沒鬧明白他的身份,還是接見了他。在刀光林立中穿行進了大將行營。
燕將問他,“你來幹什麽?”
“叫趙王迴去。”
“他正做客,沒空。”
火夫話中套話地說:“我知道,大王平時很忙,不過趙軍大帳裏的兩位將軍在平時也很忙。”
燕將有些差異,“趙耳、陳餘想得到你們的大王吧?”
“你不知道這兩個人的心思。張耳、陳餘他們馬鞭一揮,就攻下趙國故地幾十座城池,都想稱王呢。隻是當時考慮時局,先立武臣當大王而已。現在趙國故地已經歸附,張耳、陳餘正想瓜分趙地。現在他倆名義上是來要趙王,實際上是希望你殺了他,然後分趙自立。僅有一個趙國尚且輕視燕國,何況讓兩個能人互相攜手,前來責問燕國殺王之罪?那時滅掉燕國可能就輕而易舉了。”
一套連環拳打完了,收功。先把那兩個大爺抬一抬,再把武臣貶的一文不值,然後再剖析利害。燕將聽完沉默了,立馬上報燕王,燕王一聽分析的有道理。自己都是從那裏跑了過來,武臣啥水平自己很清楚,但張耳、陳餘的確比武臣要強很多。
成功了,一個火夫憑著一張嘴,既不拿禮,又不磕頭,空手套白狼竟然把大王給套了迴來。當武臣離開燕軍大營的時候,滿心慶幸自己沒殺韓廣他老娘,要不然……
不過武臣還是沒虧本,千裏迢迢跑來白吃燕國幾天飯,消耗了不少糧食,對削弱燕國國力做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可喜!可賀!
第五路是周巿向東到山東地麵上遊行。
就在各路人馬順利遊行的時候,周巿正在鬱悶。因為他的目標是山東,山東容易出響馬,響馬通常不按常理出牌,不按常理出牌就讓周巿很頭疼。
就在別人熱火朝天,稱王的稱王,內鬥的內鬥之時,周巿也領著隊伍悠轉到狄縣(山東高青縣),在這裏周巿體味了人生的心酸。因為這裏的縣令據城堅守,就是不投降。不投降就打唄,可連著攻了幾天,眼看城內抵抗越來越弱,再有兩天定能暢遊縣衙,周巿是這樣認為的。
事實上很多人都是這樣認為的。就在縣令一籌莫展之時,一個人出現了——當地大戶田儋。這個人的出現徹底解決了縣令的痛苦,不過這種解決方式縣令有些不太情願。
這天田儋綁著一幫年輕人來到縣衙,聲言要縣令做主殺掉家奴。這些天縣令正忙著應付城外的那幫大爺,沒照顧好身邊的頭頭腦腦,剛好今天有空,就跑出來滿心去做個公斷。可縣令剛走到大廳,綁著的那幫人竟然給自己鬆了綁,更誇張的是田儋連個招唿都不打,竟然帶頭衝過來,揮刀就砍。縣令這麽多天來的痛苦就這麽輕易地被解決了。
縣令現在不痛苦了,田儋你來招待城外那幫大爺吧!通常按劇情發展,城外有人遊行,城內如果砍了主將通常是內應,做完這些技術活後,一般要大開城門,歡迎遊行隊伍進城聚會。可這次是個例外,強悍的田儋吼一聲,“各地諸侯都反秦稱王,我田儋是田氏宗族,應當稱王。”就職演說講完了,田儋稱王了。
田儋稱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領兵出城,用弓箭和馬刀,熱情地招待了一下在城外餓肚子的周巿。周巿不想走,可又很無奈,人家都招待過自己了,難道還不走?想留下再吃一頓?周巿的臉皮沒那麽厚,關鍵是自己的皮肉也不厚。因此周巿還是滿心的痛苦,離開了山東地麵。
但周巿不想迴陳縣,因此轉身跑去河南和山西的交匯處遊逛。實際周巿也不是漫無目的的胡跑,因為這個地皮上,曾經有個稱謂——魏國,並且這裏現在還沒有人幹那份很有前途的工作——稱王。周巿在這個地方順風順水,在幾次遊行過後,竟然順利平定十幾座城池。
終於翻身了,翻身後的周巿決定幹件大事,迎接魏咎(魏國後裔)來稱王。可這位仁兄太明目張膽了,因為魏咎目前還住在陳縣,就在陳勝眼皮地下幹活,你兄弟縱然叫我去稱王也不要這麽大張旗鼓呀,這不是要我的命嗎?魏咎很害怕,因此就拒絕,可周巿是個一根筋,連著讓下邊人跑了五趟,腿也遛夠了,陳勝也有些不好意思了,幹脆就把魏咎送給你得了。最後,魏咎屁顛屁顛跑去大梁(河南開封)當上了魏王。
時至目前,除過韓國以外,其他被滅掉的五個已紛紛立國。辛辛苦苦幾十年,一朝迴到解放前。幾百年的努力,幾十年的征討,方一統天下,這短短幾個月,又快恢複了原貌。胡亥,你真是個敗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