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崇韜給李克用出了一個主意。


    郭崇韜說:“高手與高手之間的對決,要想贏並不取決於誰的棋藝有多高。因為雙方都是高手,因為雙方的棋藝都很高。要想棋藝比對手再高,很困難。高手與高手之間的對決,要想贏最好是在自己保證不失誤的情況下,等待對手的失誤。”


    李克用就聽了郭崇韜的建議。


    李克用就決定先不打朱溫了。


    以後,李克用就時時等待著朱溫的失誤。


    ******


    李克用一等就是十年。


    在這十年裏,朱溫也出兵打過李克用幾次。不過,可都取得什麽進展。


    朱溫有四十萬人馬,李克用才十萬人馬,朱溫怎麽沒征服得了李克用呢?


    朱溫是有四十萬人馬,可他的四十萬人馬不能都用在這兒啊。他北邊還有契丹人,他南邊還有南方七國,他得各方都照顧及到啊。萬一把人馬都調這兒,別的地方出了事可怎麽辦?


    朱溫征了幾次之後,他也泄氣了。


    ******


    可在十年以後,朱溫還真“失誤”了。


    朱溫的失誤,是這樣的:


    朱溫見他年齡一天天地大了,他就想早立個太子。就是早確定他的接班人。朱溫有三個兒子。他大兒子叫朱友文,他二兒子叫朱友珪,他三兒子叫朱友貞。朱溫的大兒子朱友文才學也非常高,也非常仁義,朱溫就想立他大兒子。這樣就引起他二兒子、他三兒子的反對。因為朱溫的大兒子朱友文不是朱溫的親兒子。朱友文是朱溫的幹兒子。朱友文的親生父親不是朱溫。


    特別是朱溫的二兒子朱友珪。朱友珪心說:爹啊,您是誰的爹啊?有把江山主動讓給外姓人的嗎?於是,這天朱友珪就假說請他爹喝酒,他就在酒裏下毒。他就把他爹毒死了。同時,他也毒死了他大哥朱友文。


    朱友珪殺死他親爹,這可不是說書人瞎編的,這是曆史上真有的事。這事曆史上是有記載的。


    朱友珪用毒酒毒死了他爹朱溫和他大哥以後,他就取代了他爹,他就做了皇上。


    這樣又引起朱友貞的反對了。朱友貞也是朱溫的兒子。他也是有權繼承他爹遺產的。這樣的機會,朱友貞哪兒能輕易放過啊?殺死自己親爹,那是天下人該誅的!如果把朱友珪誅了,江山不就是他的了嗎?於是,朱友貞就出兵討伐朱友珪。


    朱友貞與朱友珪就打起來了。


    最後,朱友貞終於把朱友珪殺死了,朱友貞也當了皇上。


    不過,朱友貞可元氣大傷。


    這時,李克用、李存勖趁機起兵,就把朱友貞滅了。


    李克用、李存勖,就是這樣得的天下。


    可這件事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李克用在討朱友貞的時候,在一次戰爭中戰死了。


    ******


    今天,郭崇韜對皇上所說的,就是這個故事。


    郭崇韜說:“當年臣給先祖爺出了一個主意,請先祖爺臨時先不討伐朱溫,先等待朱溫的失誤。今天南方七國的形式與當時朱溫的形式差不多。所以,今天臣仍然勸皇上還用那個老辦法,等待南方七國的失誤。”


    皇上說:“好!”


    皇上又問郭崇韜:“下一步我們該怎麽辦?”


    郭崇韜說:“下一步皇上您應讓臣出使南方七國。現在皇上您剛剛做了皇上,南方七國對皇上您還都不了解。萬一他們怕皇上您將來會統一天下,萬一他們怕皇上您將來會出兵打他,那就不好了。皇上您應派臣去向他們去說明,讓他們安心,說皇上您是仁德之君,皇上您一般不會出兵打他們的。”


    皇上說:“好!”


    皇上又問郭崇韜:“郭愛卿,你說現在我們向他們承諾,我們將來不出兵打他們。可我們想的就是將來統一天下啊。我們將來不出兵打他們,我們怎麽能統一天下嗎?我們總不能現在承諾不出兵打他們,將來還出兵打他們,說話不算話吧?”


    郭崇韜說:“剛才臣對皇上說了,請皇上先不要出兵,先等他們的失誤。咱可以這麽對他們說,如果他們能把他們的疆土管理好,如果他們能讓他們疆土管理下的老百姓安居樂業,皇上您是仁德之君,皇上您不會無辜發兵打他們,讓我方和他方老百姓受刀兵之苦;可如果他們不能把他們的疆土管理好,如果他們不能讓他們疆土管理下的老百姓安居樂業,如果他們讓他們疆土管理下的老百姓叫苦連天,皇上也不會見有老百姓叫苦連天坐視不管。這樣一來,一也可以給他們戴個魔咒,二也可以顯示皇上您的仁德。”


    皇上時候:“好!”


    ******


    第二天,是郭崇韜出使南方要走的日子。


    這天,皇上親自給郭崇韜送行。


    ******


    皇上非常高興。


    皇上心說:如果這次郭崇韜出使南方順利了,我也可以放下心來鬆口氣了。我與朱友貞也打仗打了不少日子了,我是該坐下了休息休息了。我先別打仗,先讓老百姓多打點糧食,也發展發展的我國力也挺好。


    皇上想得挺好啊,郭崇韜一走,就出事了。


    這天,皇上正在那兒想呢,突然有人來報:“皇上,大……,大事不好了!”


    皇上忙問:“出什麽事了?”


    報事的急忙說:“太……,太後被劫了!”


    “什麽?”


    皇上當時就吃了一驚。


    太後就是皇上的母親啊,皇上的母親被劫了,皇上能不著急嗎?


    皇上心說:難道我剛剛做了江山,我的江山就要出意外?


    ******


    故事說到這裏,先說京城外往北去的一小路上。


    這天,有一個和尚就在這小路上等人。


    那和尚的名字叫法緣。


    法緣是聽說有人要劫太後,他估計劫太後的人劫了太後以後,有可能在這路上逃,他就這路上等劫太後的人。


    因為這次劫太後的人,是法緣師弟道安的徒弟,法緣對這事很了解。


    不過,這次法緣可不是幫著他師弟的徒弟劫太後,這次法緣可是要幫著官府的人抓他師弟的徒弟。


    因為在法緣的眼裏,李唐皇上李存勖不錯。


    ******


    單說這時。


    法緣正在路上等人,他突然就見有一個人匆匆忙忙地跑來。


    法緣見那人跑得滿頭大汗的。


    法緣一眼就看出來了。


    法緣心說:這不是我大徒弟金禪嗎?他怎麽跑這麽急?出什麽事了嗎?


    這時,金禪就到法緣近前了。


    法緣忙問:“出什麽事了?”


    金禪忙說:“師……,師父,大事不好了!”


    ******


    到底出什麽事了?


    法緣得到他師弟道安的幾個徒弟要劫太後的消息以後,他就馬上讓他兩個徒弟金禪、銀禪分別在路上攔截。同時,他也在路上攔截。


    因為劫了太後後,有可能走的路有三條,所以他和他兩個徒弟就分別在每一條路上攔截。


    他大徒弟金禪奉了命,就在路上等。


    突然,金禪見迎麵跑來了一輛馬車。車上有五個人。車上的五個人中有四個人穿著官人的衣服。


    金禪心想:他們一定是官人。


    因為他們都穿著官人的衣服。


    金禪再一看:後麵還有一個人正騎馬追這輛馬車。


    金禪一看:後麵那人不像好人。


    因為後麵那人穿的是便衣。


    法緣曾多次教導過金禪,說官府的好,並且這次法緣還有話,讓金禪幫著官府的人抓歹人。


    金禪遇上有人要追殺官人的事,他當然不能不管了。


    金禪把那輛馬車放過後,他上去就把追那輛馬車的人攔住了。


    金禪就與那個人打起來了。


    ******


    可是,金禪與那個人打了一會兒後,那個人似乎看出點什麽來了。


    那個人收著不打了。


    那個人問金禪:“你是幹什麽的?”


    金禪把他來意一說。


    那個人一跺腳。


    那個人說:“你誤會了!”


    金禪說:“什麽?”


    那個人說:“我才是官人呢!”


    這時,那個人就向金禪亮出了他的“官府金牌”。


    “官府金牌”就是用來證明身份的一個證件。


    金禪一看,他大吃了一驚。


    金禪這才知道,他已經闖下了踏天大禍。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後唐興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秋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秋轉並收藏後唐興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