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上朝的心情比上墳還沉重
農家窮叮當,科舉當自強 作者:立身之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仁武帝將龍案上的玉璽拍在自己的正前方,沉悶的響聲讓所有人都看了過去。
“朕承天命,統禦萬方,夙夜兢兢,惟以社稷為重,以黎庶為念,朕對太子寄以厚望,冀其克承大統,光耀宗廟。然,太子蕭靖奕,不思朕之教誨,不念祖宗之艱難,竟心懷不軌,聯合外戚密謀造反,欲傾覆社稷,弑父篡位,此等行徑天地不容!”
“朕雖為君父,然國法如此,豈可因私廢公?太子蕭靖奕既已背棄君臣之義,斷絕父子之情,朕雖痛心疾首,亦不得不做出選擇。茲,廢黜蕭靖奕太子之位,暫幽禁於東宮!待朕和諸位大臣商量之後,再行處置!”
“崔家,九族羈押鎮撫司,將崔老太爺、崔侍郎等主要男丁,單獨看管,待審訊結束,便處以極刑!”
“皇後乃是崔家人,念其侍奉多年,年少相伴至今,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便,廢黜後位,暫幽禁坤寧宮,待崔家審理完畢,另行處置!”
“周明禮,你帶著錦衣衛的人去崔府,即刻執行!有人反抗,立刻絞殺!”
周明禮渾身一震:“臣遵命!”
安平伯站出列:“陛下,臣願意協助錦衣衛,處理崔家之事!”
在這個風頭浪尖上,安平伯也難以克製住自己那一顆激動的心。
他才不管其他人怎麽想的,他就是要在此刻報仇!痛痛快快的報仇!
仁武帝沉默了一下:“準!”
安平伯欣喜若狂,嘴角瘋狂揚起:“謝陛下!”
他轉身追著周明禮和錦衣衛的人走了。
崔家的罪名實在太大,和崔家有交情的人,此時猶猶豫豫不敢開口,誰也不想做那個出頭鳥,正在糾結間,就見到太子坐在地上嗬嗬冷笑,也不知道在笑什麽。
何常帶著人上前,想要將他拉下去,太子將人推開:“孤自己會走!”
他從憤怒不忿中走出來,轉身看著上首的仁武帝,看到了他眼底的青黑和凹下去的臉頰,表情一怔,眼神閃過複雜,最終歸為恨意:“難道到了現在,父皇也沒有一句話和兒子說嗎?!”
仁武帝看著他:“朕給過你選擇,是你放棄了。”
蕭靖奕想起那天的那個選擇題,大笑起來,聲音裏全是悲愴:“選擇?選擇!哈哈哈,我從坐上了太子之位,就沒有選擇!”
“父不父,子不子,哈哈哈哈!!!!”
他不信任父皇能真的扳倒了崔家還讓他上位,就像父皇也不信任他對崔家早已有了提防之心一樣。
他們,誰也不信任誰。
“狗屁的父子親情,都不過是棋子罷了!哈哈!不過是棋子!!!”
蕭靖奕笑著笑著淚流滿麵,轉身大步離開了金鑾殿。
“太子殿下···太子···”
東宮的屬官一陣心慌。
他們怎麽辦?
仁武帝自然是有遷怒的,作為一位帝王,他根本無需控製自己的情緒。
“東宮中的一眾屬官,原本有教導、輔佐太子之責!卻看著太子走錯了路不加以勸誡,眼看著他釀成如今的大禍,你們,罪不可赦!”
“太子太師、太傅,你們兩位是最該盡心的,卻造成了如今這個狀況,該當何罪?!”
禮部尚書徐墨,兵部左侍郎劉汝站了出來,兩人心中歎氣,麵上卻請罪:“微臣罪該萬死,請陛下恕罪!”
“來人!將他們拉下去,重打三十大板,革職迴家!”
嘶~
這兩人全都不可置信的抬頭看去,仁武帝麵色冷峻:“拉下去!”
其他人渾身一震,都沒想到今日處理事情如此突然。
“陛下三思!”
剛有人站了出來,就被仁武帝眼含淩厲的看了過去。
“求情者,一律視為同謀!”
仁武帝這話已經是鐵了心的要這樣處置,聽到他這樣說即使有的人嘴上急的快出燎泡了,也不敢在這個關頭開口,退了下去。
兩人被帶走打板子去了,其他人更加戰戰兢兢。
“東宮的所有屬官,全都重打三十大板,暫押天牢候審,有牽連的全族流放!沒牽連的官降兩級!再行處置!”
“臣遵命!”
立刻就有刑部的人上前將人全都拉了下去。
那些屬官聽到不是去死,強忍著沒有開口求饒,被人拉了下去。
王學洲瞬間覺得朝堂上寬鬆了不少,唿吸都順暢了。
隻不過如他這般心大的人實在不多,留下來的人上朝的心情比上墳還沉重。
兵部尚書開口:“陛下,最近京中有傳言,說是文太醫這樣幹是有人指使,雖然沒明說,但都暗指太後娘娘,流言傳的多了,有不少人都相信了這個,如今文太醫確實有問題,但太後那邊·····”
其他人也有好奇。
陛下既然早知道皇後娘娘和太子要對他不利,那是不是真的如太子所說,陛下沒中毒,在演戲呢?
可陛下的臉色也太逼真了,不像是演戲的樣子,如果都有防備還中毒了,那就耐人尋味了……
仁武帝板著臉:“胡說八道!查一查是什麽人在傳,嚴禁再有人胡亂編排!”
方閣老等人全都鬆了一口氣,在朝中的施家人也長出一口氣:“不知是誰傳出這等別有用心的謠言,臣等定會嚴查,還太後娘娘一個清白!”
方閣老也開口:“既然如此,那謠言自該製止!宮中接連出事,臣等怕有心之人將此事宣揚出去,於我大乾不利啊!”
太子、皇後和太後如果全都出事,隻怕不利於皇上的謠言就能立馬流出,到時候傳到別有用心之人的耳中,隻怕又是生事的借口。
仁武帝看到朝堂上的人麵色驚惶,又扔出一個重磅消息:“朕打算讓老三、老四、老五、老六他們擇日上朝,跟著學習處理政事。”
左都禦史一驚:“陛下,三皇子和四皇子尚且可以,五皇子和六皇子兩人年幼,隻怕跟不上。”
仁武帝擺手:“朕心意已決,諸卿從現在開始便好好觀察一下諸位皇子,能力出眾者,將是下一任太子。”
原本屬於二皇子的人,聽到這個如遭雷擊。
二皇子,怎麽不趕趟啊!
他們悔的恨不得捶大腿,可其他人聽到仁武帝主動提起太子的人選,不管三七二十一,激動地跪在地上:“吾皇英明!”
早日定下太子之位,也能早日安穩人心。
仁武帝沒想拖這個事情,說完之後他靠在椅背上:“接下來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開年第一天,自然是有事要說。
吏部關於人員的變動和升降自然是最有話語權,由吏部開頭,其他部門也一一將這幾天堆積起來的事情全都匯報給仁武帝,提出出安排後,仁武帝稍作變動,時間也就差不多了。
散朝後幾位大臣被陛下請去議事,其他人自是該幹啥幹啥。
王學洲走出金鑾殿,外麵的太陽已經高高懸起。
古在田、何慎、趙真一幾人在殿外的道上走的極慢,王學洲沒費什麽功夫就追了上去。
“朕承天命,統禦萬方,夙夜兢兢,惟以社稷為重,以黎庶為念,朕對太子寄以厚望,冀其克承大統,光耀宗廟。然,太子蕭靖奕,不思朕之教誨,不念祖宗之艱難,竟心懷不軌,聯合外戚密謀造反,欲傾覆社稷,弑父篡位,此等行徑天地不容!”
“朕雖為君父,然國法如此,豈可因私廢公?太子蕭靖奕既已背棄君臣之義,斷絕父子之情,朕雖痛心疾首,亦不得不做出選擇。茲,廢黜蕭靖奕太子之位,暫幽禁於東宮!待朕和諸位大臣商量之後,再行處置!”
“崔家,九族羈押鎮撫司,將崔老太爺、崔侍郎等主要男丁,單獨看管,待審訊結束,便處以極刑!”
“皇後乃是崔家人,念其侍奉多年,年少相伴至今,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便,廢黜後位,暫幽禁坤寧宮,待崔家審理完畢,另行處置!”
“周明禮,你帶著錦衣衛的人去崔府,即刻執行!有人反抗,立刻絞殺!”
周明禮渾身一震:“臣遵命!”
安平伯站出列:“陛下,臣願意協助錦衣衛,處理崔家之事!”
在這個風頭浪尖上,安平伯也難以克製住自己那一顆激動的心。
他才不管其他人怎麽想的,他就是要在此刻報仇!痛痛快快的報仇!
仁武帝沉默了一下:“準!”
安平伯欣喜若狂,嘴角瘋狂揚起:“謝陛下!”
他轉身追著周明禮和錦衣衛的人走了。
崔家的罪名實在太大,和崔家有交情的人,此時猶猶豫豫不敢開口,誰也不想做那個出頭鳥,正在糾結間,就見到太子坐在地上嗬嗬冷笑,也不知道在笑什麽。
何常帶著人上前,想要將他拉下去,太子將人推開:“孤自己會走!”
他從憤怒不忿中走出來,轉身看著上首的仁武帝,看到了他眼底的青黑和凹下去的臉頰,表情一怔,眼神閃過複雜,最終歸為恨意:“難道到了現在,父皇也沒有一句話和兒子說嗎?!”
仁武帝看著他:“朕給過你選擇,是你放棄了。”
蕭靖奕想起那天的那個選擇題,大笑起來,聲音裏全是悲愴:“選擇?選擇!哈哈哈,我從坐上了太子之位,就沒有選擇!”
“父不父,子不子,哈哈哈哈!!!!”
他不信任父皇能真的扳倒了崔家還讓他上位,就像父皇也不信任他對崔家早已有了提防之心一樣。
他們,誰也不信任誰。
“狗屁的父子親情,都不過是棋子罷了!哈哈!不過是棋子!!!”
蕭靖奕笑著笑著淚流滿麵,轉身大步離開了金鑾殿。
“太子殿下···太子···”
東宮的屬官一陣心慌。
他們怎麽辦?
仁武帝自然是有遷怒的,作為一位帝王,他根本無需控製自己的情緒。
“東宮中的一眾屬官,原本有教導、輔佐太子之責!卻看著太子走錯了路不加以勸誡,眼看著他釀成如今的大禍,你們,罪不可赦!”
“太子太師、太傅,你們兩位是最該盡心的,卻造成了如今這個狀況,該當何罪?!”
禮部尚書徐墨,兵部左侍郎劉汝站了出來,兩人心中歎氣,麵上卻請罪:“微臣罪該萬死,請陛下恕罪!”
“來人!將他們拉下去,重打三十大板,革職迴家!”
嘶~
這兩人全都不可置信的抬頭看去,仁武帝麵色冷峻:“拉下去!”
其他人渾身一震,都沒想到今日處理事情如此突然。
“陛下三思!”
剛有人站了出來,就被仁武帝眼含淩厲的看了過去。
“求情者,一律視為同謀!”
仁武帝這話已經是鐵了心的要這樣處置,聽到他這樣說即使有的人嘴上急的快出燎泡了,也不敢在這個關頭開口,退了下去。
兩人被帶走打板子去了,其他人更加戰戰兢兢。
“東宮的所有屬官,全都重打三十大板,暫押天牢候審,有牽連的全族流放!沒牽連的官降兩級!再行處置!”
“臣遵命!”
立刻就有刑部的人上前將人全都拉了下去。
那些屬官聽到不是去死,強忍著沒有開口求饒,被人拉了下去。
王學洲瞬間覺得朝堂上寬鬆了不少,唿吸都順暢了。
隻不過如他這般心大的人實在不多,留下來的人上朝的心情比上墳還沉重。
兵部尚書開口:“陛下,最近京中有傳言,說是文太醫這樣幹是有人指使,雖然沒明說,但都暗指太後娘娘,流言傳的多了,有不少人都相信了這個,如今文太醫確實有問題,但太後那邊·····”
其他人也有好奇。
陛下既然早知道皇後娘娘和太子要對他不利,那是不是真的如太子所說,陛下沒中毒,在演戲呢?
可陛下的臉色也太逼真了,不像是演戲的樣子,如果都有防備還中毒了,那就耐人尋味了……
仁武帝板著臉:“胡說八道!查一查是什麽人在傳,嚴禁再有人胡亂編排!”
方閣老等人全都鬆了一口氣,在朝中的施家人也長出一口氣:“不知是誰傳出這等別有用心的謠言,臣等定會嚴查,還太後娘娘一個清白!”
方閣老也開口:“既然如此,那謠言自該製止!宮中接連出事,臣等怕有心之人將此事宣揚出去,於我大乾不利啊!”
太子、皇後和太後如果全都出事,隻怕不利於皇上的謠言就能立馬流出,到時候傳到別有用心之人的耳中,隻怕又是生事的借口。
仁武帝看到朝堂上的人麵色驚惶,又扔出一個重磅消息:“朕打算讓老三、老四、老五、老六他們擇日上朝,跟著學習處理政事。”
左都禦史一驚:“陛下,三皇子和四皇子尚且可以,五皇子和六皇子兩人年幼,隻怕跟不上。”
仁武帝擺手:“朕心意已決,諸卿從現在開始便好好觀察一下諸位皇子,能力出眾者,將是下一任太子。”
原本屬於二皇子的人,聽到這個如遭雷擊。
二皇子,怎麽不趕趟啊!
他們悔的恨不得捶大腿,可其他人聽到仁武帝主動提起太子的人選,不管三七二十一,激動地跪在地上:“吾皇英明!”
早日定下太子之位,也能早日安穩人心。
仁武帝沒想拖這個事情,說完之後他靠在椅背上:“接下來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開年第一天,自然是有事要說。
吏部關於人員的變動和升降自然是最有話語權,由吏部開頭,其他部門也一一將這幾天堆積起來的事情全都匯報給仁武帝,提出出安排後,仁武帝稍作變動,時間也就差不多了。
散朝後幾位大臣被陛下請去議事,其他人自是該幹啥幹啥。
王學洲走出金鑾殿,外麵的太陽已經高高懸起。
古在田、何慎、趙真一幾人在殿外的道上走的極慢,王學洲沒費什麽功夫就追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