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了之前幾次的失敗,真言堂這事李修明安排得十分巧妙。
並不直接讓自己的人出手,而是借著倉寒本就吸引了許多文人名士去真言堂清談這件事情,派人暗中稍加引導言論,便讓人誤以為真言堂是梁國的暗探窩點。
今日事發時,是晉國的幾位大夫恰好慕名前來看望倉寒,無意間發現真言堂當中有幾位文士正在談論梁晉國事,而且,還對晉國的國策大為不滿。
而今天下戰亂紛紛,文士清談本就不慕虛榮,也無懼權勢。
原本,在倉寒等人看來這些話也沒什麽不好說的,加上又是今日剛剛才開始探討的議題,自然也就沒太緊張,不曾知會秦蓁。
這會兒見到秦蓁匆匆趕過來,倉寒的臉色十分尷尬,“姑娘,我……這事真得怪我,喝了點酒就忘了分寸!”
不是忘了分寸,而是忘了,他現在身在晉國國都,而這間酒館,又與秦蓁有關,更沒想到李修明會從這個角度下手,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再次陷害秦蓁!
“沒事,他是將你的性情算計在內了的。”
秦蓁臉上倒是沒什麽急色,見倉寒如此,也不先去管那大理寺的官員,而是先開口寬慰著倉寒。
倉寒見她如此大度,心中的愧疚之情更濃,但他的性子確實不是那種磨磨唧唧的,當即就直接將被看押起來的其中一名文士提了出來,衝著秦蓁怒氣衝衝的說:“就是這個人!一直在引導言論!我當時還沒聽出來,還覺得他的建議頗為有趣,沒想到,居然打的是這個主意!”
秦蓁見狀打量著那文士。
卻見文士也憤憤不平,反駁道:“若畏懼於權勢,還主張什麽清談?都說倉寒乃天下第一名士,今日一見才知,根本就名不副實!”
相比此人,其他人倒是安靜許多。
秦蓁沒打算和他理論,轉而問向大理寺的官員,“光是清談,恐怕還不足以證明真言堂與梁國勾結吧?不知大人可搜查到了其他證據?”
那官員早前在秦蓁去大理寺審查雲姝的時候曾見過她,見大理寺少卿江大人都對她頗為禮遇,而今次,晉帝也是有意先讓她自行處理,還吩咐他不必隱瞞秦蓁什麽……
於是便也不似平日那般刻板,並未將她當做一個待審的嫌犯,笑了笑說:“秦姑娘,確實是找到了一些證據,不然,我們自然是不會上報朝廷的。”
“大人可方便讓我看看?”秦蓁也和顏悅色的。
她一向喜歡好好說話的人,這官員既然對她禮遇,她也自然更加配合。
於是官員便將剛剛從真言堂大堂裏搜出來的幾卷小紙條掏了出來,遞給秦蓁,一邊解釋說:“秦姑娘請看,這,是在掌櫃櫃台下搜到的,可都是梁國密探的暗語,我在大理寺是專門負責清查敵國奸細的,所以對此稍有了解。”
秦蓁接過大概掃了一眼,雖然因為前世幫李修明與梁國密談溝通過,實則能看出上麵所寫是什麽,但也還是不露聲色,故意疑惑問道:“這上麵都寫了什麽?”
“一些是剛剛調整過的國策,這應該是要送出去的,另外還有一兩張,大概是梁國遞進來,問詢和安排此間密探的。”
有晉帝的話在前,官員自然是知無不答。
秦蓁暗暗點頭,其實,這些倒也不是什麽很機密的情報。
想來李修明這些日子被困在寧王府,金絲坊又被她砍去了很多爪牙,耳目也不如從前那麽機敏了,沒得到什麽真正致命的消息。
“既然是在真言堂搜到的,那我理當配合大人徹查此事。”
拿定主意,秦蓁很快表了態,隨後又道:“不過,我卻也覺得此事有些蹊蹺,我真言堂隻是一個酒館,取名真言堂,雖然確實有著清談的目的在,那也是希望能多與文士交流,聽到一些新穎的看法,卻並沒有必要與梁國互通消息,畢竟,我未來可是鎮南侯府的兒媳婦,若晉國再度開戰,對我而言沒什麽好處。”
“秦姑娘說的是,皇上也正有此意,所以,這才特意派人去找了秦姑娘,未曾直接下令要在真言堂做什麽,隻讓我等配合姑娘。”官員連連點頭,應得十分誠懇。
“皇上能如此信任我,實在是我的福氣。”
秦蓁微微低頭笑了笑,倒是也不推拒什麽,當即就道:“那麽,就請大人好好審一審這位一直引導言論的文士,另外,這幾張紙條可否借我一用?”
這可是能讓真言堂定案的關鍵證據……
饒是官員覺得皇上並沒有要問罪秦蓁的意思,聽她這麽說,也不禁有些遲疑起來。
萬一證物出了什麽問題呢?要他如何交代?
“大人不必擔心,我隻是想起,此前為了證實那四言詩集是我所寫,世子曾特意找過京中一位造紙師傅,那師傅是紙商世家,應當能很容易就分辨出這紙是什麽材質,如今又有多少地方在流通,或許,便可查出這些情報的真正來源。”
看出他為難,秦蓁立刻解釋著,說完,又笑了笑提議:“或者,大人隻需要將你認為最不重要的一條給我就好,而我們一起去找那師傅,當場驗證,如何?”
“秦姑娘嚴重了,並非我不信任你,隻不過保護證物乃是辦案的準則……”那官員頓時有些麵熱,覺得自己剛剛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人家根本就沒想過要破壞證據,分明隻是在查案而已!
於是,解釋了一番後,當即點頭:“既然姑娘能找到這樣的人才,那我們不如這就出發,這些人,就先帶迴大理寺。”
“多謝大人信任。”
秦蓁又對著那官員拱手一拜,不過轉眼看見倉寒,又道:“不過大人,倉寒先生,想來也就不必去大理寺了吧?不如,讓他與我們一同走一道如何?”
“倉寒先生乃是天下名士之首,怎會淪為區區一介密探!”那官員想也不想就說道。
這可不是礙於秦蓁的麵子,而是單單憑著倉寒著兩個字,就足以令天下所有文士信服。
並不直接讓自己的人出手,而是借著倉寒本就吸引了許多文人名士去真言堂清談這件事情,派人暗中稍加引導言論,便讓人誤以為真言堂是梁國的暗探窩點。
今日事發時,是晉國的幾位大夫恰好慕名前來看望倉寒,無意間發現真言堂當中有幾位文士正在談論梁晉國事,而且,還對晉國的國策大為不滿。
而今天下戰亂紛紛,文士清談本就不慕虛榮,也無懼權勢。
原本,在倉寒等人看來這些話也沒什麽不好說的,加上又是今日剛剛才開始探討的議題,自然也就沒太緊張,不曾知會秦蓁。
這會兒見到秦蓁匆匆趕過來,倉寒的臉色十分尷尬,“姑娘,我……這事真得怪我,喝了點酒就忘了分寸!”
不是忘了分寸,而是忘了,他現在身在晉國國都,而這間酒館,又與秦蓁有關,更沒想到李修明會從這個角度下手,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再次陷害秦蓁!
“沒事,他是將你的性情算計在內了的。”
秦蓁臉上倒是沒什麽急色,見倉寒如此,也不先去管那大理寺的官員,而是先開口寬慰著倉寒。
倉寒見她如此大度,心中的愧疚之情更濃,但他的性子確實不是那種磨磨唧唧的,當即就直接將被看押起來的其中一名文士提了出來,衝著秦蓁怒氣衝衝的說:“就是這個人!一直在引導言論!我當時還沒聽出來,還覺得他的建議頗為有趣,沒想到,居然打的是這個主意!”
秦蓁見狀打量著那文士。
卻見文士也憤憤不平,反駁道:“若畏懼於權勢,還主張什麽清談?都說倉寒乃天下第一名士,今日一見才知,根本就名不副實!”
相比此人,其他人倒是安靜許多。
秦蓁沒打算和他理論,轉而問向大理寺的官員,“光是清談,恐怕還不足以證明真言堂與梁國勾結吧?不知大人可搜查到了其他證據?”
那官員早前在秦蓁去大理寺審查雲姝的時候曾見過她,見大理寺少卿江大人都對她頗為禮遇,而今次,晉帝也是有意先讓她自行處理,還吩咐他不必隱瞞秦蓁什麽……
於是便也不似平日那般刻板,並未將她當做一個待審的嫌犯,笑了笑說:“秦姑娘,確實是找到了一些證據,不然,我們自然是不會上報朝廷的。”
“大人可方便讓我看看?”秦蓁也和顏悅色的。
她一向喜歡好好說話的人,這官員既然對她禮遇,她也自然更加配合。
於是官員便將剛剛從真言堂大堂裏搜出來的幾卷小紙條掏了出來,遞給秦蓁,一邊解釋說:“秦姑娘請看,這,是在掌櫃櫃台下搜到的,可都是梁國密探的暗語,我在大理寺是專門負責清查敵國奸細的,所以對此稍有了解。”
秦蓁接過大概掃了一眼,雖然因為前世幫李修明與梁國密談溝通過,實則能看出上麵所寫是什麽,但也還是不露聲色,故意疑惑問道:“這上麵都寫了什麽?”
“一些是剛剛調整過的國策,這應該是要送出去的,另外還有一兩張,大概是梁國遞進來,問詢和安排此間密探的。”
有晉帝的話在前,官員自然是知無不答。
秦蓁暗暗點頭,其實,這些倒也不是什麽很機密的情報。
想來李修明這些日子被困在寧王府,金絲坊又被她砍去了很多爪牙,耳目也不如從前那麽機敏了,沒得到什麽真正致命的消息。
“既然是在真言堂搜到的,那我理當配合大人徹查此事。”
拿定主意,秦蓁很快表了態,隨後又道:“不過,我卻也覺得此事有些蹊蹺,我真言堂隻是一個酒館,取名真言堂,雖然確實有著清談的目的在,那也是希望能多與文士交流,聽到一些新穎的看法,卻並沒有必要與梁國互通消息,畢竟,我未來可是鎮南侯府的兒媳婦,若晉國再度開戰,對我而言沒什麽好處。”
“秦姑娘說的是,皇上也正有此意,所以,這才特意派人去找了秦姑娘,未曾直接下令要在真言堂做什麽,隻讓我等配合姑娘。”官員連連點頭,應得十分誠懇。
“皇上能如此信任我,實在是我的福氣。”
秦蓁微微低頭笑了笑,倒是也不推拒什麽,當即就道:“那麽,就請大人好好審一審這位一直引導言論的文士,另外,這幾張紙條可否借我一用?”
這可是能讓真言堂定案的關鍵證據……
饒是官員覺得皇上並沒有要問罪秦蓁的意思,聽她這麽說,也不禁有些遲疑起來。
萬一證物出了什麽問題呢?要他如何交代?
“大人不必擔心,我隻是想起,此前為了證實那四言詩集是我所寫,世子曾特意找過京中一位造紙師傅,那師傅是紙商世家,應當能很容易就分辨出這紙是什麽材質,如今又有多少地方在流通,或許,便可查出這些情報的真正來源。”
看出他為難,秦蓁立刻解釋著,說完,又笑了笑提議:“或者,大人隻需要將你認為最不重要的一條給我就好,而我們一起去找那師傅,當場驗證,如何?”
“秦姑娘嚴重了,並非我不信任你,隻不過保護證物乃是辦案的準則……”那官員頓時有些麵熱,覺得自己剛剛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人家根本就沒想過要破壞證據,分明隻是在查案而已!
於是,解釋了一番後,當即點頭:“既然姑娘能找到這樣的人才,那我們不如這就出發,這些人,就先帶迴大理寺。”
“多謝大人信任。”
秦蓁又對著那官員拱手一拜,不過轉眼看見倉寒,又道:“不過大人,倉寒先生,想來也就不必去大理寺了吧?不如,讓他與我們一同走一道如何?”
“倉寒先生乃是天下名士之首,怎會淪為區區一介密探!”那官員想也不想就說道。
這可不是礙於秦蓁的麵子,而是單單憑著倉寒著兩個字,就足以令天下所有文士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