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既然是一直克製著,怎麽會突然又爆發?”
秦蓁忽然又想起這疑點來,問完,腦中忽然一亮,又追問道:“若是這兩日接觸了什麽東西,是不是會誘發這個毒性?”
張聞剛剛就想開口,卻被她急匆匆的打斷,這會兒不禁有些無奈,解釋道:“那壓製的法子,也隻能暫緩毒性爆發,這麽多年過去,總會有堆積到不得不爆發的時候,與姑娘猜測並無關係。”
“那……爆發了之後呢?”
秦蓁不禁有些發怵。
巫衣族的毒,那麽可怕麽?
無解之毒,隻能壓製在體內某處,多年之後一朝爆發那……人豈能安好?
“這……”
說到這兒,劉川卻不免歎了口氣,搖搖頭道:“既然這位娘娘與張聞認識,那我看,姑娘還是先找張聞來吧,我的醫術不及他,其實此前,都從未見過這冰蟾之毒,隻是因為此毒過於奧秘,通過醫書典籍了解了一些罷了,所以方才才許久都無法下定論,也更不如他了解這些年來這位娘娘的狀況。”
劉川是個十分有心氣的人,若非確實連嚐試的可能性都沒有,想來,他是不會拿出這樣的態度,說這樣的話的。
秦蓁見他如此,心下當即明了,正琢磨著找個什麽由頭去請張聞,卻忽然想起另一事來,問劉川道:“那若是中了這個毒,心頭血還能用麽?”
劉川搖搖頭,“心頭血亦是徑流人體全身,既然是帶毒的血,取出來即便救了想救之人,也隻是讓那人繼續承受毒性的折磨罷了,又是何苦。”
所以……張聞知道冰蟾之毒,也一定知道這番道理……
那麽不用明妃的心頭血,或許也與此有關!
“……罷了,這些事情,還是盡力就好,先生在此照看片刻,我出門去讓人找張聞。”
歎了口氣,秦蓁勉強平複下心緒對劉川吩咐。
見劉川應下後,這才出門去,差遣了一名宮女與齊長玉一道去請張聞過來。
若不是不放心將劉川一個人留在這兒,而此處又是後妃寢宮,齊長玉獨留也不妥當,她定然是要自己去請的。
既然明妃自己都咬牙撐著不肯叫太醫,那必然是不願意讓旁人知道自己的情況,說不定,也是在防著宮裏的其他人,那麽,她自然也就不能放心的交代下去,隻得勞煩齊長玉走這一趟。
好在齊長玉知她心意,聽完她的話後根本不多問一句,便直接隨著宮人一道離開。
於是,約莫小半個時辰後,張聞幾乎與泰公公前後腳到了明蘭宮。
不過等泰公公到的時候,秦蓁已經領著張聞進殿,於是泰公公便隻得與齊長玉一同等在院子裏。
“這秦姑娘當真是個妙人,竟然連張醫師都能說請就請。”泰公公看著殿門,忍不住歎了一句。
這,倒是難得有幾分試探的意思了。
不過也沒什麽惡意,隻是著實好奇,從昨日,甚至前日就開始好奇,那張聞怎麽肯聽秦蓁的?
眼下太醫院可是已經傳遍了張聞與秦蓁的事情,甚至還有人猜測秦蓁是否也與巫衣族人有關,否則,張聞一個在巫衣族裏也頗為讓人忌憚的人物,怎麽可能輕易聽一個小丫頭的話?
雖然秦蓁十幾年來從未離京,這說法也未免離奇。
但人們恰恰就是喜歡這些離奇的事情,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昨日夜裏連晉帝都知道了。
不然,也不會終於點頭,答應讓那巫衣族的女人見一見秦蓁。
“張醫師做事自然有他的緣由,並非是為蓁蓁所用。”齊長玉聽罷,淺淺開口應了一聲。
他知道泰公公沒有惡意,也知道,既然泰公公會開口,那就說明晉帝也對此事好奇。
所以,一向都事不關己的人,也終於舍得解釋了。
話雖然說得不夠明朗,但泰公公還是能聽得出來,這是說,張聞有所圖,而秦蓁恰好有。
於是當即也不深挖,隻要知道秦蓁與巫衣族其實並非如傳言那般就好,如此,晉帝也算吃了一顆定心丸。
怕就怕在,如今巫衣族人已經能深入後宮當中,若辦事總是出其不意,扭轉乾坤的秦蓁也與巫衣族往來甚密,又有齊長玉在前麵護著,那就難辦咯!
殿內,劉川一見張聞過來,立刻就起身行了一禮,神色十分殷切,然而,卻克製著,沒有喊出那多年未曾出口的舊稱,而是啞聲喚了一句:“張醫師。”
“嗯。”
張聞淡淡開口,並不多言。
走到床邊看著明妃眼下的情形,也隻是微微皺了皺眉。
“在下未曾處理過冰蟾之毒,所以不敢擅自動手。”劉川在一旁看著張聞的側影,忍不住開口解釋一句。
雖然之前秦蓁讓他看著明妃,但,他確實是什麽都沒做。
“好。”
張聞又淡淡應了一句。
隨後打開自己的藥箱,從中取出一種帶著淡淡紫色幽光的針來,往明妃身上各處穴位紮了下去。
饒是秦蓁在一旁看著,也知道那定然是他親自用什麽法子特質的針,說不定上麵就帶有可以抑製冰蟾之毒的藥。
但,隨著身上的針越來越多,明妃的神色卻越來越痛苦,殿中的冷意更是越來越濃。
再仔細一瞧,那針上竟然也結了冰!
“等寒冰之氣全都散發出來就好。”
紮下最後一針,張聞終於直起腰身來,拿出帕子擦了擦手。
他迴身時,秦蓁才看見他額上已經泛出了點點汗珠。
必定是集中精力累極所致,但,她還是忍不住迫切開口:“張醫師,那之後明妃怎麽辦?”
“敢問秦姑娘,為何這麽關心明妃?”
不想,張聞卻挑著眼尾,十分冷肅的盯著秦蓁反問。
“我……與明妃頗為投緣。”秦蓁愣了愣,隨意想了個由頭。
但張聞的神色卻更冷了幾分,“這京都亂象叢生,我不相信姑娘是因為投緣,今日我來,是因為本意想要救治明妃,也是因為,想與姑娘說一句,有些事情還是莫要沾惹太多,否則,恐怕累及自身,也於他人無益。”
秦蓁忽然又想起這疑點來,問完,腦中忽然一亮,又追問道:“若是這兩日接觸了什麽東西,是不是會誘發這個毒性?”
張聞剛剛就想開口,卻被她急匆匆的打斷,這會兒不禁有些無奈,解釋道:“那壓製的法子,也隻能暫緩毒性爆發,這麽多年過去,總會有堆積到不得不爆發的時候,與姑娘猜測並無關係。”
“那……爆發了之後呢?”
秦蓁不禁有些發怵。
巫衣族的毒,那麽可怕麽?
無解之毒,隻能壓製在體內某處,多年之後一朝爆發那……人豈能安好?
“這……”
說到這兒,劉川卻不免歎了口氣,搖搖頭道:“既然這位娘娘與張聞認識,那我看,姑娘還是先找張聞來吧,我的醫術不及他,其實此前,都從未見過這冰蟾之毒,隻是因為此毒過於奧秘,通過醫書典籍了解了一些罷了,所以方才才許久都無法下定論,也更不如他了解這些年來這位娘娘的狀況。”
劉川是個十分有心氣的人,若非確實連嚐試的可能性都沒有,想來,他是不會拿出這樣的態度,說這樣的話的。
秦蓁見他如此,心下當即明了,正琢磨著找個什麽由頭去請張聞,卻忽然想起另一事來,問劉川道:“那若是中了這個毒,心頭血還能用麽?”
劉川搖搖頭,“心頭血亦是徑流人體全身,既然是帶毒的血,取出來即便救了想救之人,也隻是讓那人繼續承受毒性的折磨罷了,又是何苦。”
所以……張聞知道冰蟾之毒,也一定知道這番道理……
那麽不用明妃的心頭血,或許也與此有關!
“……罷了,這些事情,還是盡力就好,先生在此照看片刻,我出門去讓人找張聞。”
歎了口氣,秦蓁勉強平複下心緒對劉川吩咐。
見劉川應下後,這才出門去,差遣了一名宮女與齊長玉一道去請張聞過來。
若不是不放心將劉川一個人留在這兒,而此處又是後妃寢宮,齊長玉獨留也不妥當,她定然是要自己去請的。
既然明妃自己都咬牙撐著不肯叫太醫,那必然是不願意讓旁人知道自己的情況,說不定,也是在防著宮裏的其他人,那麽,她自然也就不能放心的交代下去,隻得勞煩齊長玉走這一趟。
好在齊長玉知她心意,聽完她的話後根本不多問一句,便直接隨著宮人一道離開。
於是,約莫小半個時辰後,張聞幾乎與泰公公前後腳到了明蘭宮。
不過等泰公公到的時候,秦蓁已經領著張聞進殿,於是泰公公便隻得與齊長玉一同等在院子裏。
“這秦姑娘當真是個妙人,竟然連張醫師都能說請就請。”泰公公看著殿門,忍不住歎了一句。
這,倒是難得有幾分試探的意思了。
不過也沒什麽惡意,隻是著實好奇,從昨日,甚至前日就開始好奇,那張聞怎麽肯聽秦蓁的?
眼下太醫院可是已經傳遍了張聞與秦蓁的事情,甚至還有人猜測秦蓁是否也與巫衣族人有關,否則,張聞一個在巫衣族裏也頗為讓人忌憚的人物,怎麽可能輕易聽一個小丫頭的話?
雖然秦蓁十幾年來從未離京,這說法也未免離奇。
但人們恰恰就是喜歡這些離奇的事情,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昨日夜裏連晉帝都知道了。
不然,也不會終於點頭,答應讓那巫衣族的女人見一見秦蓁。
“張醫師做事自然有他的緣由,並非是為蓁蓁所用。”齊長玉聽罷,淺淺開口應了一聲。
他知道泰公公沒有惡意,也知道,既然泰公公會開口,那就說明晉帝也對此事好奇。
所以,一向都事不關己的人,也終於舍得解釋了。
話雖然說得不夠明朗,但泰公公還是能聽得出來,這是說,張聞有所圖,而秦蓁恰好有。
於是當即也不深挖,隻要知道秦蓁與巫衣族其實並非如傳言那般就好,如此,晉帝也算吃了一顆定心丸。
怕就怕在,如今巫衣族人已經能深入後宮當中,若辦事總是出其不意,扭轉乾坤的秦蓁也與巫衣族往來甚密,又有齊長玉在前麵護著,那就難辦咯!
殿內,劉川一見張聞過來,立刻就起身行了一禮,神色十分殷切,然而,卻克製著,沒有喊出那多年未曾出口的舊稱,而是啞聲喚了一句:“張醫師。”
“嗯。”
張聞淡淡開口,並不多言。
走到床邊看著明妃眼下的情形,也隻是微微皺了皺眉。
“在下未曾處理過冰蟾之毒,所以不敢擅自動手。”劉川在一旁看著張聞的側影,忍不住開口解釋一句。
雖然之前秦蓁讓他看著明妃,但,他確實是什麽都沒做。
“好。”
張聞又淡淡應了一句。
隨後打開自己的藥箱,從中取出一種帶著淡淡紫色幽光的針來,往明妃身上各處穴位紮了下去。
饒是秦蓁在一旁看著,也知道那定然是他親自用什麽法子特質的針,說不定上麵就帶有可以抑製冰蟾之毒的藥。
但,隨著身上的針越來越多,明妃的神色卻越來越痛苦,殿中的冷意更是越來越濃。
再仔細一瞧,那針上竟然也結了冰!
“等寒冰之氣全都散發出來就好。”
紮下最後一針,張聞終於直起腰身來,拿出帕子擦了擦手。
他迴身時,秦蓁才看見他額上已經泛出了點點汗珠。
必定是集中精力累極所致,但,她還是忍不住迫切開口:“張醫師,那之後明妃怎麽辦?”
“敢問秦姑娘,為何這麽關心明妃?”
不想,張聞卻挑著眼尾,十分冷肅的盯著秦蓁反問。
“我……與明妃頗為投緣。”秦蓁愣了愣,隨意想了個由頭。
但張聞的神色卻更冷了幾分,“這京都亂象叢生,我不相信姑娘是因為投緣,今日我來,是因為本意想要救治明妃,也是因為,想與姑娘說一句,有些事情還是莫要沾惹太多,否則,恐怕累及自身,也於他人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