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裏,禦書房。
晉帝正為了和後周議和的事情發愁,那後周新帝弑殺好戰,冷血無情,自從他登基後南疆就紛擾不斷,大大小小的戰役接憧而來,半年前,若非齊長玉得到天神預示提前帶兵趕去南疆,恐怕不但鎮南侯大軍死傷慘重,就連南疆也會失守!
好在齊長玉去了,不但大捷,還抓了幾個在後周頗有聲望的俘虜,更得了後周三座城池。
這對大晉自然是好事,可一向桀驁狠辣的後周新帝竟然提出議和!
看著送來的國書,晉帝和好幾位大臣商議也不敢定奪到底怎麽議和才好,那後周新帝可不是個按常理出牌的,沒準,這是打著議和的幌子圖謀別的事情!
恰是在這種時候,他一向寄予厚望的近臣光祿大夫王大人卻一心惦記著自己的女兒……
“王大人,聖上正惱著呢,你不如先迴去等消息?”有大臣從禦書房出來,見著已經在外麵跪了兩個時辰之久的王大人。
王大人是中年得女,盼了大半輩子才盼到王秋雅這麽一個女兒,如今已然憔悴得像個小老頭,這麽跪下去恐怕王秋雅還沒消息,他就得跟著王夫人一樣病倒。
然而他卻不肯聽勸,反而問:“聖上忙完了?”
大臣見了便知曉他還執拗著,想到剛剛皇上那陰沉的神色,大臣搖搖頭,正欲在勸,忽然見有內監匆匆往此處來,看衣袍似乎是太後身邊的人。
“皇上,王秋雅有線索了,太後說此事重大,需由大理寺定奪。”內監見了晉帝後稟報道。
“大理寺?不就是個失蹤麽,找到便是了,要大理寺做什麽?”
晉帝從案上抬起頭來,盯著內監滿臉狐疑。
內監不敢隱瞞,“聽大理寺派人稟報說是有人在月明湖邊發現了王秋雅的……屍身。”
“什麽?”
饒是晉帝也感到吃驚,難不成秦蓁真的為了泄憤殺了人?得了太後信印就敢這麽膽大妄為?
“如今秦姑娘正在太後宮中,太後的意思是,此事與太後多少有些關聯,正好王大人也在宮裏,不如就將大理寺卿和王大人都傳去福壽宮,太後做個旁聽,看看到底是怎麽迴事。”內監傳話道。
晉帝點點頭,自然不會違背母親的意思。
於是很快就有人去傳召大理寺卿,王大人也跟著內監去了福壽宮正殿。
“秦蓁!好你個惡婦……”
一見秦蓁正跪在太後跟前,王大人上去就想撕人,可一旁太後卻看了他一眼,於是便隻得按捺下來。
方才在路上,他已經從內監處得知了消息,此刻心裏正驚懼難安!
“太後,臣老來得女,隻有秋雅一個孩子,還望太後替臣做主哇太後!”
想到內監說找到了王秋雅的屍身,王大人心頭猛地又是一痛,撲通一下跪倒,衝太後磕著頭哭喊出聲。
太後眉頭微微一皺,抬手揉了揉額角。
“王大人,太後近日頭疼又犯了,您小聲些。”一旁嬤嬤看了太後的臉色立刻提醒。
於是王大人這才終於止住聲,老淚縱橫氣鼓鼓的盯著秦蓁,恨不得現在就將她碎屍萬段替自己女兒報仇!
奇怪的是,平日能說會道的秦蓁這會兒卻隻衝他笑了笑,連一句辯解求饒的意思都沒有!
福壽宮裏熏香嫋嫋,極為安神,一時間,整個大殿靜了下來,一絲聲音都沒有,莫名給人一種威壓之感,王大人的心也終於慢慢靜了下來。
過了小半個時辰,大理寺卿張大人終於匆匆趕到。
“啟稟太後,屍身已經查驗過,死者生前似乎受到極大的折磨,遍體鱗傷,就連容顏都迴去七八分,由王小姐的貼身婢女看過之後依稀確認是本人,仵作查驗是溺水而亡。”
屍身自是先送去大理寺的,大理寺卿知道太後有意過問此事,便派人先給太後報了信,趁此時間,就先做了查驗,連證物也一並先調查了,好來給太後迴話。
王大人一聽,差點暴跳如雷,卻顧忌著太後,隻能生生憋著。
“秦蓁,你有何話說?”太後終於開口,聲音聽不出喜怒。
秦蓁神色淡然,先對太後行了一禮,隨後看向大理寺卿張大人問:“敢問大人,可得知溺水時間?”
“據仵作推斷,應該在一個時辰之前。”張大人答。
“一個時辰之前?可我兩個時辰前就已經到了太後宮中,怎麽可能是我呢?”秦蓁麵露疑惑。
王大人一聽,也有些懵。
張大人恭恭敬敬道:“若非時辰有異,本官自然不會先派人稟明太後。”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但緊跟著張大人又說:“隻是在屍身手中發現了一隻香囊,經王小姐婢女確認,應是秦姑娘的侍女林嵐貼身之物。”
說罷,張大人從袖中取出一隻香囊,香囊一角繡了個“嵐”字,還真是林嵐的東西。
“太、太後!這麽說,是秦蓁指使自己的侍女殺了秋雅!那個侍女是會武功的,人盡皆知啊太後!”
王大人終於憋不住了。
“敢問張大人,是何人發現的屍體?”秦蓁卻問大理寺卿。
“一名……歌伶。”張大人答。
月明湖是京都城賞月的好地方,周圍確實有不少青樓,湖上也有許多伶人花魁的畫舫,隻是這樣的人自然不為太後所喜。
果然太後聽罷微微皺了皺眉,勉強道:“人何在?”
“未經太後準許,臣不敢私自帶人入宮,此刻正由大理寺衙役看守在宮門外等候,王小姐的婢女及秦姑娘的侍女林嵐都已傳喚過了。”
張大人能做到大理寺卿的位置辦事自然仔細妥當。
太後點點頭,“傳進來吧。”
若非是她授意秦蓁拿著自己信印去找王秋雅算賬,她才不會管這種小事呢。要是秦蓁真的殺了人,她雖可以施以懲戒,卻難免背上縱容之名。
內監匆匆往宮門傳話,眾人不敢耽擱,一盞茶時間不到就進了福壽宮的門。
一同進來的,還有齊長玉。
“太後,長玉聽聞大理寺卿在此審案,特意過來旁觀。”齊長玉道。
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入宮自然是不需要通傳的,雖然不太妥當,可事關秦蓁,太後也能理解,便隻點了點頭讓嬤嬤看座,隨後看了秦蓁一眼。
秦蓁會意,立刻問那歌伶道:“明月湖那麽大,你是在哪個地方發現的屍體?”
“在西南方向,今日恰好畫舫裏沒有客人,我們姐妹便自己遊玩,忽然瞧見岸邊似乎有人,便乘小舟過去瞧,結果就發現王小姐整張臉都埋在水裏,人已經沒了氣息。”歌伶雖跪著,見了太後有些懼意,垂著眉眼,說話卻邏輯清晰,氣息平穩。
“你怎麽就確定是王秋雅?”秦蓁又問。
晉帝正為了和後周議和的事情發愁,那後周新帝弑殺好戰,冷血無情,自從他登基後南疆就紛擾不斷,大大小小的戰役接憧而來,半年前,若非齊長玉得到天神預示提前帶兵趕去南疆,恐怕不但鎮南侯大軍死傷慘重,就連南疆也會失守!
好在齊長玉去了,不但大捷,還抓了幾個在後周頗有聲望的俘虜,更得了後周三座城池。
這對大晉自然是好事,可一向桀驁狠辣的後周新帝竟然提出議和!
看著送來的國書,晉帝和好幾位大臣商議也不敢定奪到底怎麽議和才好,那後周新帝可不是個按常理出牌的,沒準,這是打著議和的幌子圖謀別的事情!
恰是在這種時候,他一向寄予厚望的近臣光祿大夫王大人卻一心惦記著自己的女兒……
“王大人,聖上正惱著呢,你不如先迴去等消息?”有大臣從禦書房出來,見著已經在外麵跪了兩個時辰之久的王大人。
王大人是中年得女,盼了大半輩子才盼到王秋雅這麽一個女兒,如今已然憔悴得像個小老頭,這麽跪下去恐怕王秋雅還沒消息,他就得跟著王夫人一樣病倒。
然而他卻不肯聽勸,反而問:“聖上忙完了?”
大臣見了便知曉他還執拗著,想到剛剛皇上那陰沉的神色,大臣搖搖頭,正欲在勸,忽然見有內監匆匆往此處來,看衣袍似乎是太後身邊的人。
“皇上,王秋雅有線索了,太後說此事重大,需由大理寺定奪。”內監見了晉帝後稟報道。
“大理寺?不就是個失蹤麽,找到便是了,要大理寺做什麽?”
晉帝從案上抬起頭來,盯著內監滿臉狐疑。
內監不敢隱瞞,“聽大理寺派人稟報說是有人在月明湖邊發現了王秋雅的……屍身。”
“什麽?”
饒是晉帝也感到吃驚,難不成秦蓁真的為了泄憤殺了人?得了太後信印就敢這麽膽大妄為?
“如今秦姑娘正在太後宮中,太後的意思是,此事與太後多少有些關聯,正好王大人也在宮裏,不如就將大理寺卿和王大人都傳去福壽宮,太後做個旁聽,看看到底是怎麽迴事。”內監傳話道。
晉帝點點頭,自然不會違背母親的意思。
於是很快就有人去傳召大理寺卿,王大人也跟著內監去了福壽宮正殿。
“秦蓁!好你個惡婦……”
一見秦蓁正跪在太後跟前,王大人上去就想撕人,可一旁太後卻看了他一眼,於是便隻得按捺下來。
方才在路上,他已經從內監處得知了消息,此刻心裏正驚懼難安!
“太後,臣老來得女,隻有秋雅一個孩子,還望太後替臣做主哇太後!”
想到內監說找到了王秋雅的屍身,王大人心頭猛地又是一痛,撲通一下跪倒,衝太後磕著頭哭喊出聲。
太後眉頭微微一皺,抬手揉了揉額角。
“王大人,太後近日頭疼又犯了,您小聲些。”一旁嬤嬤看了太後的臉色立刻提醒。
於是王大人這才終於止住聲,老淚縱橫氣鼓鼓的盯著秦蓁,恨不得現在就將她碎屍萬段替自己女兒報仇!
奇怪的是,平日能說會道的秦蓁這會兒卻隻衝他笑了笑,連一句辯解求饒的意思都沒有!
福壽宮裏熏香嫋嫋,極為安神,一時間,整個大殿靜了下來,一絲聲音都沒有,莫名給人一種威壓之感,王大人的心也終於慢慢靜了下來。
過了小半個時辰,大理寺卿張大人終於匆匆趕到。
“啟稟太後,屍身已經查驗過,死者生前似乎受到極大的折磨,遍體鱗傷,就連容顏都迴去七八分,由王小姐的貼身婢女看過之後依稀確認是本人,仵作查驗是溺水而亡。”
屍身自是先送去大理寺的,大理寺卿知道太後有意過問此事,便派人先給太後報了信,趁此時間,就先做了查驗,連證物也一並先調查了,好來給太後迴話。
王大人一聽,差點暴跳如雷,卻顧忌著太後,隻能生生憋著。
“秦蓁,你有何話說?”太後終於開口,聲音聽不出喜怒。
秦蓁神色淡然,先對太後行了一禮,隨後看向大理寺卿張大人問:“敢問大人,可得知溺水時間?”
“據仵作推斷,應該在一個時辰之前。”張大人答。
“一個時辰之前?可我兩個時辰前就已經到了太後宮中,怎麽可能是我呢?”秦蓁麵露疑惑。
王大人一聽,也有些懵。
張大人恭恭敬敬道:“若非時辰有異,本官自然不會先派人稟明太後。”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但緊跟著張大人又說:“隻是在屍身手中發現了一隻香囊,經王小姐婢女確認,應是秦姑娘的侍女林嵐貼身之物。”
說罷,張大人從袖中取出一隻香囊,香囊一角繡了個“嵐”字,還真是林嵐的東西。
“太、太後!這麽說,是秦蓁指使自己的侍女殺了秋雅!那個侍女是會武功的,人盡皆知啊太後!”
王大人終於憋不住了。
“敢問張大人,是何人發現的屍體?”秦蓁卻問大理寺卿。
“一名……歌伶。”張大人答。
月明湖是京都城賞月的好地方,周圍確實有不少青樓,湖上也有許多伶人花魁的畫舫,隻是這樣的人自然不為太後所喜。
果然太後聽罷微微皺了皺眉,勉強道:“人何在?”
“未經太後準許,臣不敢私自帶人入宮,此刻正由大理寺衙役看守在宮門外等候,王小姐的婢女及秦姑娘的侍女林嵐都已傳喚過了。”
張大人能做到大理寺卿的位置辦事自然仔細妥當。
太後點點頭,“傳進來吧。”
若非是她授意秦蓁拿著自己信印去找王秋雅算賬,她才不會管這種小事呢。要是秦蓁真的殺了人,她雖可以施以懲戒,卻難免背上縱容之名。
內監匆匆往宮門傳話,眾人不敢耽擱,一盞茶時間不到就進了福壽宮的門。
一同進來的,還有齊長玉。
“太後,長玉聽聞大理寺卿在此審案,特意過來旁觀。”齊長玉道。
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入宮自然是不需要通傳的,雖然不太妥當,可事關秦蓁,太後也能理解,便隻點了點頭讓嬤嬤看座,隨後看了秦蓁一眼。
秦蓁會意,立刻問那歌伶道:“明月湖那麽大,你是在哪個地方發現的屍體?”
“在西南方向,今日恰好畫舫裏沒有客人,我們姐妹便自己遊玩,忽然瞧見岸邊似乎有人,便乘小舟過去瞧,結果就發現王小姐整張臉都埋在水裏,人已經沒了氣息。”歌伶雖跪著,見了太後有些懼意,垂著眉眼,說話卻邏輯清晰,氣息平穩。
“你怎麽就確定是王秋雅?”秦蓁又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