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國南都灃水驛角落一個農家小院。
說是小院其實一點也不小,六間夯土木石結構青瓦房,旁邊一個大大的牲口棚,前院用木籬笆圍了兩畝多地,後院也接近一畝,這要是在小破球的華國,已經足夠安下心來過日子了。
時近晚餐,工作了一下午的張工程師伸了一個懶腰,把眼睛從電腦屏幕上挪開,看了看天色,對街王大媽差不多該過來送飯了。
張工程師關掉電腦屏幕,收拾了一下試驗儀器,拿起一小塊試驗金屬切片起身來到了正廂房。
用電熱水壺燒水沏了一壺茶,張工程師坐在椅子上麵,把玩著金屬切片沉思起來。
能夠雙穿修仙界已經半年多,目前基本過了文字與語言關,依靠小破球的資源在這邊也算落住了腳。
但自己在華國那邊半輩子的積累差不多也消耗完了,依托山城這座數千萬人口的大城市開辦的幾個高檔蔬菜銷售點,想要不引人注目,每月流水二三十萬頂天了。
畢竟自己現在每次穿越所能攜帶的重量不過百來公斤,堂堂一個工程師,不能老是當蔬菜化肥搬運工啊。
但是穿越半年自己不過剛剛融入這邊凡俗界的生活,所接觸到的信息資源實在沒有太多能夠反哺小破球那邊的東西,關鍵是還不能太引起注意。
看著手裏把玩的金屬切片,這是驛站上過往商隊從州裏帶來的一塊晶精鐵。
據說是州裏的仙人煉器師所開辦的鐵匠工坊學徒從普通凡鐵中提煉的精華。
這是鎮長花了大價錢托商隊從州裏帶來,打算為鎮上的巡檢所幾位隊長打造一批槍頭。
因為張工在鎮長的心目中就是從南方國度過來的一位煉器師,雖然有沒有入品鎮長不知道,但是手藝在鎮長心目中比州裏鐵匠工坊學徒那是高明多了,這才能從鎮長手裏拿到巴掌這麽大一塊。
張工在鎮上開的幾家小店,販賣的便攜式太陽能照明燈具,深受過往商隊喜歡。
鎮長自己家裏就請張工安裝了一套,但不是便攜的。
鎮長就曾經反複揣摩過那套太陽能係統,雖然他對於修仙者的東西了解不多,但也能看出來這太陽能照明係統手藝上的精湛。
小院裏的張工,休息了一下之後,吃了王大媽送來的飯食,決定出門遛一下彎兒消消食。
說實話,吃的有點脹了,這邊的世界雖然靈氣充足,但凡俗界底層在哪裏都過不了精致生活。
張工現在吃的蔬菜還是從華國弄過來的化肥,教這邊的農民仔細耕種養護才弄出來了極好吃的蔬菜,順便也在世界兩邊都開了菜店飯館。
徽國這邊土地遼闊,人均占地麵積很廣,但是開發程度不高,靈氣充沛野外動植物生長迅速,底層的農業基本上還停留在刀耕火種上。
農夫們在鎮子周邊稍微燒荒平整一下土地,撒上種子就不管了。
主要是各種野生動物太多,沒有發展精細農業的基礎和需求,這個鎮上一多半的食品需求都是來自於野外采集獵獲。
蔬菜的品種也不太好,僅比野菜好那麽一丁點兒,遠不如小破球那邊數千年人們選育出來的品種口感舒適。
張工作為一個中國人,穿越過來後,改天換地改變環境,首先當然是種地,這是融入每一個中國人血脈中的基因。
主要還是張工自己的胃受不了了,野菜野味兒這些東西嘛,嚐嚐鮮還可以,但要是當頓那真不行。
前幾月,巡檢在鎮外獵了一頭未入品的妖兔,鎮長專門給張工留了一隻後腿,那兔子怕不是有百五六十斤,燉了兩天還是塞牙,根本就不能清湯,太騷,弄了好多調料,做成了紅燒才勉強能吃,那隻後腿一多半還被鎮長跑過來給吃掉了。
可憐堂堂一鎮之長,這輩子就從來沒吃過什麽精細的東西,吃個紅燒肉就樂瘋了。
灃水驛鎮是背靠著灃水河的一個水陸碼頭,灃水河不大,但日常行船吃水也能有一米多,碼頭上停靠的兩三百擔載量的船也是不少。
偶爾有幾艘官船停靠,算是大船也不超過五百擔的樣子。
這會兒正是飯點,院外的街道上,行人車馬已經漸漸稀少。
張工稍稍整理了一下身上的東西,穿上凱夫拉防彈內甲,檢查了一下腰上和懷裏的兩把九二式,出門往鎮上人流集中的茶館酒館走去。
作為一個出生於山城的老資格工程師,基於法律和規則,肯定不能在華國那邊隨身帶著92式,但既然可以隨時穿越這邊,當然得過過癮。
出得小院是一條便道,道路下麵就是灃水河灘了,因為不是豐水期,河灘足足有四五百米寬,長滿了雜草。
望著寬闊如長龍的兩條一眼望不到頭的河灘,張工歎了一口氣,這要是在華國,如此肥沃的河灘,早就種滿了農作物。
沿著道路張工安步當車緩緩的向著鎮中間碼頭鬧市區走去。
張工住的地方離鎮中間大約有十二三裏地,一排如同珠串一般的小院,沿著灃水河岸一直蔓延到鎮上,每個小院之間間隔百餘米,稀稀拉拉的分布著一些菜園和果園。
沒辦法,這個世界實在是太地廣人稀了,若是精耕細作,僅僅這些農戶的房前屋後土地,就需要投入三五個壯勞力。
灃水鎮離南都城約四百裏,大約有兩千來戶人家,已經是南都城東麵幾千裏地最繁華的城鎮了。
十幾裏地的路,若是往常的張工走起來還是有點累的,但穿越半年多,在這邊靈氣的滋養下,如今的張工已經屬於煉氣二層的修仙者,非凡俗可比。
走了一兩裏地熱了熱身,張工隨手掏出一張符紙,往丹田處一拍,轟的一聲,一團火光閃過。
這火卻也不是火,連衣服也沒有燒壞,火光之後冒出一團青煙,連灰燼都沒有留下。
使用了一張輕身符之後,張工覺得自己的體重至少輕了一半,沒怎麽用力的走,那速度就比地球上的競走運動員還要快一點。
這可不是錯覺,張工專門做過測試,站在秤上使用輕身符能夠讓體重削減四成到六成之間。
感覺到身體的變化,行走中的張工輕輕皺了皺眉,唉!好吧,咱牛頓祖師爺的棺材板兒,真的壓不住了。
按下了腦袋中冒起的計算一下這張輕身符能量損耗的念頭,好吧,熱力學和修仙它就不是一個體係。
再說了,相關參數和試驗設備都太簡陋,也研究不出個所以然來。
即便是安步當車慢慢走,在輕身符的作用下,也超過了一個商隊的黑牛車,估計速度在20公裏上下。
黑牛來自於張工的翻譯,徽國的語言文字張工高度懷疑與華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語言雖然不同,但發音和表述方式毫無疑問與漢藏語係相似,聽起來就像南方某地的方言,文字更是像甲骨文的演化,但是隻有象形和會意基本沒有形聲字。
比如這個牛字就與甲骨文一模一樣,簡筆畫的兩個牛角加一張牛臉,至於讀音,那就完全是一聲牛叫聲“哞”。
黑牛長得跟地球上的水牛差不太多,但是肩高兩米出頭,更加強壯,腿也更長,速度更快,拖曳一噸半以上的牛車在這半天然的道路上,速度能夠達到15~20公裏。
這邊開發程度不高,但是道路也有人養護,隻不過養護的辦法比較粗獷,就是有人驅趕著幾十頭黑牛來迴踩踏。
道路上真正讓張工驚訝的是橋梁,每一架橋梁都是一棵樹。
張工聽鎮上的包工頭說了,橋梁要先定好尺寸,然後向州裏的仙師門下求得種子,拿迴來種下之後幾個月橋梁就長成了。
在一些地形比較鬆軟的地方,甚至整個路麵都是一棵連著一棵的大樹。
說是小院其實一點也不小,六間夯土木石結構青瓦房,旁邊一個大大的牲口棚,前院用木籬笆圍了兩畝多地,後院也接近一畝,這要是在小破球的華國,已經足夠安下心來過日子了。
時近晚餐,工作了一下午的張工程師伸了一個懶腰,把眼睛從電腦屏幕上挪開,看了看天色,對街王大媽差不多該過來送飯了。
張工程師關掉電腦屏幕,收拾了一下試驗儀器,拿起一小塊試驗金屬切片起身來到了正廂房。
用電熱水壺燒水沏了一壺茶,張工程師坐在椅子上麵,把玩著金屬切片沉思起來。
能夠雙穿修仙界已經半年多,目前基本過了文字與語言關,依靠小破球的資源在這邊也算落住了腳。
但自己在華國那邊半輩子的積累差不多也消耗完了,依托山城這座數千萬人口的大城市開辦的幾個高檔蔬菜銷售點,想要不引人注目,每月流水二三十萬頂天了。
畢竟自己現在每次穿越所能攜帶的重量不過百來公斤,堂堂一個工程師,不能老是當蔬菜化肥搬運工啊。
但是穿越半年自己不過剛剛融入這邊凡俗界的生活,所接觸到的信息資源實在沒有太多能夠反哺小破球那邊的東西,關鍵是還不能太引起注意。
看著手裏把玩的金屬切片,這是驛站上過往商隊從州裏帶來的一塊晶精鐵。
據說是州裏的仙人煉器師所開辦的鐵匠工坊學徒從普通凡鐵中提煉的精華。
這是鎮長花了大價錢托商隊從州裏帶來,打算為鎮上的巡檢所幾位隊長打造一批槍頭。
因為張工在鎮長的心目中就是從南方國度過來的一位煉器師,雖然有沒有入品鎮長不知道,但是手藝在鎮長心目中比州裏鐵匠工坊學徒那是高明多了,這才能從鎮長手裏拿到巴掌這麽大一塊。
張工在鎮上開的幾家小店,販賣的便攜式太陽能照明燈具,深受過往商隊喜歡。
鎮長自己家裏就請張工安裝了一套,但不是便攜的。
鎮長就曾經反複揣摩過那套太陽能係統,雖然他對於修仙者的東西了解不多,但也能看出來這太陽能照明係統手藝上的精湛。
小院裏的張工,休息了一下之後,吃了王大媽送來的飯食,決定出門遛一下彎兒消消食。
說實話,吃的有點脹了,這邊的世界雖然靈氣充足,但凡俗界底層在哪裏都過不了精致生活。
張工現在吃的蔬菜還是從華國弄過來的化肥,教這邊的農民仔細耕種養護才弄出來了極好吃的蔬菜,順便也在世界兩邊都開了菜店飯館。
徽國這邊土地遼闊,人均占地麵積很廣,但是開發程度不高,靈氣充沛野外動植物生長迅速,底層的農業基本上還停留在刀耕火種上。
農夫們在鎮子周邊稍微燒荒平整一下土地,撒上種子就不管了。
主要是各種野生動物太多,沒有發展精細農業的基礎和需求,這個鎮上一多半的食品需求都是來自於野外采集獵獲。
蔬菜的品種也不太好,僅比野菜好那麽一丁點兒,遠不如小破球那邊數千年人們選育出來的品種口感舒適。
張工作為一個中國人,穿越過來後,改天換地改變環境,首先當然是種地,這是融入每一個中國人血脈中的基因。
主要還是張工自己的胃受不了了,野菜野味兒這些東西嘛,嚐嚐鮮還可以,但要是當頓那真不行。
前幾月,巡檢在鎮外獵了一頭未入品的妖兔,鎮長專門給張工留了一隻後腿,那兔子怕不是有百五六十斤,燉了兩天還是塞牙,根本就不能清湯,太騷,弄了好多調料,做成了紅燒才勉強能吃,那隻後腿一多半還被鎮長跑過來給吃掉了。
可憐堂堂一鎮之長,這輩子就從來沒吃過什麽精細的東西,吃個紅燒肉就樂瘋了。
灃水驛鎮是背靠著灃水河的一個水陸碼頭,灃水河不大,但日常行船吃水也能有一米多,碼頭上停靠的兩三百擔載量的船也是不少。
偶爾有幾艘官船停靠,算是大船也不超過五百擔的樣子。
這會兒正是飯點,院外的街道上,行人車馬已經漸漸稀少。
張工稍稍整理了一下身上的東西,穿上凱夫拉防彈內甲,檢查了一下腰上和懷裏的兩把九二式,出門往鎮上人流集中的茶館酒館走去。
作為一個出生於山城的老資格工程師,基於法律和規則,肯定不能在華國那邊隨身帶著92式,但既然可以隨時穿越這邊,當然得過過癮。
出得小院是一條便道,道路下麵就是灃水河灘了,因為不是豐水期,河灘足足有四五百米寬,長滿了雜草。
望著寬闊如長龍的兩條一眼望不到頭的河灘,張工歎了一口氣,這要是在華國,如此肥沃的河灘,早就種滿了農作物。
沿著道路張工安步當車緩緩的向著鎮中間碼頭鬧市區走去。
張工住的地方離鎮中間大約有十二三裏地,一排如同珠串一般的小院,沿著灃水河岸一直蔓延到鎮上,每個小院之間間隔百餘米,稀稀拉拉的分布著一些菜園和果園。
沒辦法,這個世界實在是太地廣人稀了,若是精耕細作,僅僅這些農戶的房前屋後土地,就需要投入三五個壯勞力。
灃水鎮離南都城約四百裏,大約有兩千來戶人家,已經是南都城東麵幾千裏地最繁華的城鎮了。
十幾裏地的路,若是往常的張工走起來還是有點累的,但穿越半年多,在這邊靈氣的滋養下,如今的張工已經屬於煉氣二層的修仙者,非凡俗可比。
走了一兩裏地熱了熱身,張工隨手掏出一張符紙,往丹田處一拍,轟的一聲,一團火光閃過。
這火卻也不是火,連衣服也沒有燒壞,火光之後冒出一團青煙,連灰燼都沒有留下。
使用了一張輕身符之後,張工覺得自己的體重至少輕了一半,沒怎麽用力的走,那速度就比地球上的競走運動員還要快一點。
這可不是錯覺,張工專門做過測試,站在秤上使用輕身符能夠讓體重削減四成到六成之間。
感覺到身體的變化,行走中的張工輕輕皺了皺眉,唉!好吧,咱牛頓祖師爺的棺材板兒,真的壓不住了。
按下了腦袋中冒起的計算一下這張輕身符能量損耗的念頭,好吧,熱力學和修仙它就不是一個體係。
再說了,相關參數和試驗設備都太簡陋,也研究不出個所以然來。
即便是安步當車慢慢走,在輕身符的作用下,也超過了一個商隊的黑牛車,估計速度在20公裏上下。
黑牛來自於張工的翻譯,徽國的語言文字張工高度懷疑與華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語言雖然不同,但發音和表述方式毫無疑問與漢藏語係相似,聽起來就像南方某地的方言,文字更是像甲骨文的演化,但是隻有象形和會意基本沒有形聲字。
比如這個牛字就與甲骨文一模一樣,簡筆畫的兩個牛角加一張牛臉,至於讀音,那就完全是一聲牛叫聲“哞”。
黑牛長得跟地球上的水牛差不太多,但是肩高兩米出頭,更加強壯,腿也更長,速度更快,拖曳一噸半以上的牛車在這半天然的道路上,速度能夠達到15~20公裏。
這邊開發程度不高,但是道路也有人養護,隻不過養護的辦法比較粗獷,就是有人驅趕著幾十頭黑牛來迴踩踏。
道路上真正讓張工驚訝的是橋梁,每一架橋梁都是一棵樹。
張工聽鎮上的包工頭說了,橋梁要先定好尺寸,然後向州裏的仙師門下求得種子,拿迴來種下之後幾個月橋梁就長成了。
在一些地形比較鬆軟的地方,甚至整個路麵都是一棵連著一棵的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