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髡發的黨項男子走了進來,從懷裏掏出幾個炊餅遞給三人道:“娃他娘,你和娃子先吃些炊餅,待為夫來將這屋頂修繕一番,不然咱家過不了這個冬日。”
婦人把炊餅分給兩個小娃娃,兩個娃子想是餓得狠了,一把抓住便大嚼起來。
夫婦倆走出屋外,婦人輕輕的嚼著炊餅,從雪地裏抓起一把幹淨的雪花放入口中,和著雪水咽下炊餅,滿臉愁苦的說道:“娃他爹,這樣下去不是個法子,我二人凍壞了還無所謂,兩個娃子還小,怎經得起如此嚴寒的天氣。家裏也沒糧食了,還得殺羊來吃,可羊也不多了,今歲殺了明歲哪來的羊種?”
黨項男子氣惱的錘了了一下地麵,雪花四濺,他恨恨說道:“都是那幫南朝蠻子不收我等的青鹽,如今這鹽賣都賣不出去,哪來的銀錢來換糧食。”看著眼前兩個瘦小的孩子,黨項男子的眼裏滿是心疼。
婦人卻不認可,反駁道:“娃他爹,這如何能怪宋人,若不是大王入寇搶糧,宋人是本是用糧食來換青鹽的,如今可好,牧羊之地也少了許多,又換不到糧食,今歲不知曉會凍死餓死多少人。”
男子發愁道:“唉!那又如何是好,殺了羊充饑,來年開春沒有羊種,若是不殺羊今歲便熬不過去。”
婦人沉吟了片刻,臉上神色堅毅,說道:“娃他爹,逃吧,逃到大宋那邊去,奴家的爹爹好歹也是宋人,他們會收留的。”
男子不由惱怒,斥道:“你這婦人,莫非某不願意逃麽,可邊境上的軍士哪會放我等過去,一頓弩箭下來,咱家還能活命麽?”
兩人互相對視著發愁,兩個幼小的孩童嘴裏啃著炊餅,迷茫的望向屋外的父母,不知他們為何愁容滿麵。
忽然西邊傳來一個聲音道:“韋移兄,韋移西撒在麽?”
男子轉過身一看,忙招唿道:“是埋篤尚兄弟,進屋說吧。”
一身是雪的埋篤尚隨著夫婦倆走進茅草屋,瞧了瞧屋頂的破洞,歎了口氣道:“老兄,這日子過不下去了,不走怕是活不了命,某家中兩個孩子冬日隻怕都熬不過去。”
韋移苦笑道:“能去哪裏,興州城麽,聽聞那處乞丐遍地皆是,還能去哪裏?”
埋篤尚小聲道:“某有個同族兄弟在橫山的寨子裏當巡檢使,如今歸德川凍住了,我等可騎馬從歸德川走,一直下到宋國環洲城,到了那處便有活路了。”
韋移看了看兩個瘦弱的孩子,一咬牙道:“老弟此話可是當真,某家裏這等模樣,即便過了今歲,也熬不過來年的春荒。”
埋篤尚苦笑道:“老兄,小弟有必要騙你麽,不是活不下去了,哪會想著逃去宋人那邊。”
韋移道:“那好,某家裏有一匹馬,用羊再換上一匹馬便夠了,你家裏的馬夠麽?”
埋篤尚不好意思的搔了搔後腦勺道:“某家中隻有一匹馬,羊也不夠,韋移兄可否借小弟幾隻羊再換一匹馬,到了宋國,小弟必然做工賺錢還給老兄。”
韋移拍著埋篤尚的肩膀道:“兄弟,如今我等兩家人是一條船,還說什麽還不還的,隻要能活命便是好事,這些羊留著此處也是無用,就送給兄弟了。”
兩人計議停當,備好馬匹幹娘,將剩下的四隻羊殺了,烤好帶著馬背上,穿上所有禦寒的衣物,四個大人每人背後綁縛著一個娃子,騎上了馬往南方奔去。
到了邊檢寨門口,埋篤尚的同族兄弟聞訊出來,接他們在寨子裏歇息了一晚。翌日一大早便故意吩咐巡邏的哨騎避開歸德川,然後騎上馬帶著六人狂奔至宋夏邊境的橫山河穀。
那巡檢使抱拳道:“四位一路好走,前方即是宋國境內,小弟不便遠送。埋篤兄,若那邊真的好,想法子送個口信過來,某也實在待不下去了,一點微薄的軍餉連渾家孩子都養不起,寨子裏的兄弟不少起了投宋之心。”
埋篤尚抱拳道:“兄弟放心,某一定帶口信給你,今日多謝了,保重。”
巡檢使揮了揮手道:“一路保重。”
雙方告別後,韋移和埋篤尚帶著渾家們沿歸德川直奔向南,走了約半個時辰,橫山的風口刮起一大片雪花擋住了他們的視線,待雪花落下,卻看到前方一隊身著白布棉衣頭戴鋼盔的宋軍手持鋼弩對準了他們一行。
四人急忙勒馬急停,四個孩子嚇得大哭起來,帶隊的宋軍都頭聽到有孩子的哭聲,揮了揮手,宋軍放下了鋼弩。
韋移和埋篤尚隻會些粗淺的漢語,下了馬之後麵麵相覷,韋移的渾家隻得上前,背上背著孩子就給宋軍跪下磕頭,哭喊道:“軍爺,我等是鹽州的普通百姓,在那邊實在過不下去了,求軍爺給條生路,放我等過去吧。”
那都頭憐憫的看了這幾人一眼道:“爾等真是讓某為難,我等放過了你們,那趙德明又來找茬,叫我等如何是好。”
婦人道:“軍爺,你看看這幾個孩子,若是軍爺不願意放我等過去,收下這幾個孩子可好?軍爺,奴家也是宋人,爹爹便是慶州城裏的,大宋不允蕃漢通婚,奴家才與丈夫跑去鹽州的。”說罷給都頭連連磕頭。
都頭也是個西北蕃人,看著孩子凍得通紅的小臉,他起了同情心,仔細想了想,這幾人說起來也是與宋人有些淵源,瞧著也可憐,便說道:“上馬吧,某送爾等一程,到了環洲,切不可說是某家放你們過去的。”
婦人大喜,給都頭磕了三個頭,幾人翻身上了馬,跟在宋軍後麵往環洲方向奔去,又走了半個時辰後,都頭勒停了戰馬,指著前方道:“沿著河穀一直走,便可到環洲城,若是碰到巡檢司,不妨說一路上未碰到巡邏的邊軍。爾等入境了便不會被趕出去,快走吧。”
幾人下馬給好心的蕃人都頭跪下磕頭,蕃人都頭搖手示意不必多禮,扭轉馬頭帶著邊軍往迴走了。
婦人把炊餅分給兩個小娃娃,兩個娃子想是餓得狠了,一把抓住便大嚼起來。
夫婦倆走出屋外,婦人輕輕的嚼著炊餅,從雪地裏抓起一把幹淨的雪花放入口中,和著雪水咽下炊餅,滿臉愁苦的說道:“娃他爹,這樣下去不是個法子,我二人凍壞了還無所謂,兩個娃子還小,怎經得起如此嚴寒的天氣。家裏也沒糧食了,還得殺羊來吃,可羊也不多了,今歲殺了明歲哪來的羊種?”
黨項男子氣惱的錘了了一下地麵,雪花四濺,他恨恨說道:“都是那幫南朝蠻子不收我等的青鹽,如今這鹽賣都賣不出去,哪來的銀錢來換糧食。”看著眼前兩個瘦小的孩子,黨項男子的眼裏滿是心疼。
婦人卻不認可,反駁道:“娃他爹,這如何能怪宋人,若不是大王入寇搶糧,宋人是本是用糧食來換青鹽的,如今可好,牧羊之地也少了許多,又換不到糧食,今歲不知曉會凍死餓死多少人。”
男子發愁道:“唉!那又如何是好,殺了羊充饑,來年開春沒有羊種,若是不殺羊今歲便熬不過去。”
婦人沉吟了片刻,臉上神色堅毅,說道:“娃他爹,逃吧,逃到大宋那邊去,奴家的爹爹好歹也是宋人,他們會收留的。”
男子不由惱怒,斥道:“你這婦人,莫非某不願意逃麽,可邊境上的軍士哪會放我等過去,一頓弩箭下來,咱家還能活命麽?”
兩人互相對視著發愁,兩個幼小的孩童嘴裏啃著炊餅,迷茫的望向屋外的父母,不知他們為何愁容滿麵。
忽然西邊傳來一個聲音道:“韋移兄,韋移西撒在麽?”
男子轉過身一看,忙招唿道:“是埋篤尚兄弟,進屋說吧。”
一身是雪的埋篤尚隨著夫婦倆走進茅草屋,瞧了瞧屋頂的破洞,歎了口氣道:“老兄,這日子過不下去了,不走怕是活不了命,某家中兩個孩子冬日隻怕都熬不過去。”
韋移苦笑道:“能去哪裏,興州城麽,聽聞那處乞丐遍地皆是,還能去哪裏?”
埋篤尚小聲道:“某有個同族兄弟在橫山的寨子裏當巡檢使,如今歸德川凍住了,我等可騎馬從歸德川走,一直下到宋國環洲城,到了那處便有活路了。”
韋移看了看兩個瘦弱的孩子,一咬牙道:“老弟此話可是當真,某家裏這等模樣,即便過了今歲,也熬不過來年的春荒。”
埋篤尚苦笑道:“老兄,小弟有必要騙你麽,不是活不下去了,哪會想著逃去宋人那邊。”
韋移道:“那好,某家裏有一匹馬,用羊再換上一匹馬便夠了,你家裏的馬夠麽?”
埋篤尚不好意思的搔了搔後腦勺道:“某家中隻有一匹馬,羊也不夠,韋移兄可否借小弟幾隻羊再換一匹馬,到了宋國,小弟必然做工賺錢還給老兄。”
韋移拍著埋篤尚的肩膀道:“兄弟,如今我等兩家人是一條船,還說什麽還不還的,隻要能活命便是好事,這些羊留著此處也是無用,就送給兄弟了。”
兩人計議停當,備好馬匹幹娘,將剩下的四隻羊殺了,烤好帶著馬背上,穿上所有禦寒的衣物,四個大人每人背後綁縛著一個娃子,騎上了馬往南方奔去。
到了邊檢寨門口,埋篤尚的同族兄弟聞訊出來,接他們在寨子裏歇息了一晚。翌日一大早便故意吩咐巡邏的哨騎避開歸德川,然後騎上馬帶著六人狂奔至宋夏邊境的橫山河穀。
那巡檢使抱拳道:“四位一路好走,前方即是宋國境內,小弟不便遠送。埋篤兄,若那邊真的好,想法子送個口信過來,某也實在待不下去了,一點微薄的軍餉連渾家孩子都養不起,寨子裏的兄弟不少起了投宋之心。”
埋篤尚抱拳道:“兄弟放心,某一定帶口信給你,今日多謝了,保重。”
巡檢使揮了揮手道:“一路保重。”
雙方告別後,韋移和埋篤尚帶著渾家們沿歸德川直奔向南,走了約半個時辰,橫山的風口刮起一大片雪花擋住了他們的視線,待雪花落下,卻看到前方一隊身著白布棉衣頭戴鋼盔的宋軍手持鋼弩對準了他們一行。
四人急忙勒馬急停,四個孩子嚇得大哭起來,帶隊的宋軍都頭聽到有孩子的哭聲,揮了揮手,宋軍放下了鋼弩。
韋移和埋篤尚隻會些粗淺的漢語,下了馬之後麵麵相覷,韋移的渾家隻得上前,背上背著孩子就給宋軍跪下磕頭,哭喊道:“軍爺,我等是鹽州的普通百姓,在那邊實在過不下去了,求軍爺給條生路,放我等過去吧。”
那都頭憐憫的看了這幾人一眼道:“爾等真是讓某為難,我等放過了你們,那趙德明又來找茬,叫我等如何是好。”
婦人道:“軍爺,你看看這幾個孩子,若是軍爺不願意放我等過去,收下這幾個孩子可好?軍爺,奴家也是宋人,爹爹便是慶州城裏的,大宋不允蕃漢通婚,奴家才與丈夫跑去鹽州的。”說罷給都頭連連磕頭。
都頭也是個西北蕃人,看著孩子凍得通紅的小臉,他起了同情心,仔細想了想,這幾人說起來也是與宋人有些淵源,瞧著也可憐,便說道:“上馬吧,某送爾等一程,到了環洲,切不可說是某家放你們過去的。”
婦人大喜,給都頭磕了三個頭,幾人翻身上了馬,跟在宋軍後麵往環洲方向奔去,又走了半個時辰後,都頭勒停了戰馬,指著前方道:“沿著河穀一直走,便可到環洲城,若是碰到巡檢司,不妨說一路上未碰到巡邏的邊軍。爾等入境了便不會被趕出去,快走吧。”
幾人下馬給好心的蕃人都頭跪下磕頭,蕃人都頭搖手示意不必多禮,扭轉馬頭帶著邊軍往迴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