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的新春,偌大的紫禁城內一丁點的喜氣都沒有。
崇禎帝十幾年的皇帝史中雖屢屢被敗仗惡訊打擊到,卻從沒有向此時這般絕望。
關內最後一支能戰的大軍也完蛋了,他還怎麽來對付李自成
後者席卷關中,橫掃西北,所到之處文武百官紛紛投降,告急文書雪片樣飛到他的桌頭。外人是體會不到他此刻悲涼又絕望的心情的。
九邊重鎮裏的河套、固原、甘肅三鎮已經盡數降於李自成,漢中也降了,流賊於關中之地更可以說是兵不血刃竟全其地。
“大明養士三百年,就無得一人乎”崇禎帝此刻心中最恨的都不是李自成,而是那些辜負皇恩的無恥文武,那一個個對李自成卑躬屈膝的卑鄙士紳。
萬幸關中還有一個榆林鎮是忠貞的。叫崇禎帝心中感受到了一絲久違的溫暖。
哪怕這溫暖中也夾雜著刺骨的冰寒他得到消息,李自成為了解決榆林問題,采取了先禮後兵的辦法。派出辯士舒君睿攜帶白銀五萬兩招降榆林諸將,同時命李過、劉芳亮率領大軍七萬隨後進發,以便勸降不成即用武力攻取。榆林總兵王定眼見大勢已去,借口往蒙古部落調兵,帶著幾十名親信逃跑了。虧得王定受命榆林總兵一職時還上書言,自己定盡心竭力以報浩『蕩』皇恩,其人實卑鄙無恥之極。
但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大明還是有忠良的。榆林道都任趕忙召集副將惠顯、參將劉廷傑等以及賦閑在家的將帥尤世威、尤世祿及王世欽、王世國、侯世祿、侯拱極、王學書與原延綏總兵李昌齡一起討論守城,大家公推世威當主帥,以圖據城抗拒。
兩軍激戰七晝夜,榆林城破,尤世威、王世欽、王世國、李昌齡等被俘,送押長安,不屈而死。
一道道惡訊飛來,很多地方的報急文書都還沒送到京師,地方官先就束手而降了李自成,如此的大環境下,崇禎帝能過好年才是怪事。
等到正月下旬時候,西北再傳來噩耗,大明在西北最後的據點西寧衛也完蛋了。
效忠於大明的土司祁廷諫、魯胤昌等,先後擊殺了降將魯文彬和製將軍賀錦。後者本是革左五營中的三號人物,僅次被殺的賀一龍和病逝荊州的馬守應老迴迴,在民軍內訌之中站在了李自成這邊,故而得封為製將軍。
賀錦在魯文彬陣亡後,一心複仇,旋即中了計策,被祁廷諫、魯胤昌坑死了。但西寧衛諸人到底實力薄弱,賀錦輕兵冒進遇伏而死,其部下將士實力依在,上下皆悲憤填膺,大軍殺入高原,輕鬆的那攻克西寧城,活捉了土司祁廷諫。
至此,整個西北地區的明軍據點已全部拔除,民軍渡河東征,奪取京師,後方已然穩定。
崇禎帝感受到了一股深深地危機。雖然他與李自成大軍之間還有表裏山河的晉西,還有大同、宣府兩鎮兵馬,但那都是守成有餘而攻不足。明軍一敗再敗,所有的機動力量都敗個幹幹淨淨了。李自成打來,便是暫時抵擋住了,也非長久之計。如是,他心中南下的想法也就更甚了。
當初崇禎帝為什麽要拒絕蔣德璟所請那一大原因就是他心中已經生出了南遷的念想。
不過他現在有些小後悔了,自己當初不該拒絕了蔣德璟的所請啊。
那鄭芝龍表現的還很是忠貞麽,縱然有些桀驁,可在眼下關鍵時刻,也可以忽略不計的麽。
他要真的到了,南遷的事兒也就沒阻礙了。
可木已成舟,說什麽都完了。
現在李自成大軍都已經殺進了晉西了,可朝廷在彼處卻根本無兵可守。周遇吉與晉西巡撫蔡懋德分別布置河防,並向京師求援,但京師亦已無兵可調,僅是象征『性』地派遣副將熊通率領二千士卒助戰。
黃河防線不堪一擊。
巡撫蔡茂德手下的標營大約隻有三千人。他原來駐在平陽,然晉西從河曲城開始就與關中相臨,隻隔著一道黃河,上下一千餘裏,到冬天全都結冰,隨時可以渡過,根本不是少數兵力可以防守的。蔡茂德奉崇禎帝嚴旨,不能不布置守河。可是他手中無兵無餉,毫無辦法。正準備戰死在平陽的時候,晉王卻催他趕快迴太原,全力保護省城。因為當時不僅是平陽以西黃河危急,而且在河曲附近,也在哄傳民軍渡河,也就是說,李自成的人馬不僅要從平陽進軍,還要從北邊走偏關過來,從北邊包圍太原。所以太原城中,從晉王宗室到達官富紳,都十分害怕,緊催巡撫蔡茂德迴去守城。蔡茂德知道,倘若太原失守,他就更不好向皇上謝罪了。所以當大順軍從韓城一帶有小部隊渡河的時候,他就帶著二千標兵匆匆返迴太原,而將守黃河的重任,交給了原來駐防在平陽一帶的副總兵陳尚智。後者很幹脆的就投降了。如此,太原以南再也沒有大明的軍隊了。
晉西各地百姓從李自成到長安以後,就哄傳著李自成如何仁義,人馬紀律如何嚴明,紛紛等待李自成大軍一到就要迎降。果然民軍渡河以後,軍紀確實很好,而且讀到了提營首總將軍劉宗敏的布告。所以從十六年的十二月起,就出現了到處迎降的形勢。平陽知府張一然投降了,受到了重用。平陽的大鄉紳申家嚴逃到山中,被家奴們捉到,獻給民軍。劉宗敏因他為富不仁,民憤很大,下令嚴加拷打,『逼』他將家中的金銀、財寶、糧食全都交出,然後處死。這件事使平陽府的百姓們人心大快。
可就算有了申家嚴的前車之鑒,晉西中南部各州縣依舊降者如『潮』。
崇禎帝隻能感慨“人心至此乎”
民軍的兵鋒已經『逼』到了太原,也不知道蔡茂德能堅持到幾時
“萬歲,翰林學士李明睿覲見。”
“快宣。”崇禎帝臉上的哀『色』一斂,表情多出了一抹鮮活來。
“臣翰林學士李明睿,拜見吾皇萬歲。”李明睿很清楚自己這次被宣見是為了什麽。
上迴也是在這裏,當時被崇禎帝私下裏召見的人裏還有戶部尚書、左都禦史李邦華,原九江軍府總督呂大器。
李明睿很直截了當的勸崇禎放棄燕京,盡快南遷。
“今流寇已經入晉,距離京畿近在咫尺,北都危在旦夕,想要社稷安穩,唯一可行之策那便是遷都金陵,隔江而守。”雖然曆史上南渡的小朝廷就沒有一個能重新打迴北方的。但這並不妨礙他說那一大堆的場麵話。
什麽休養生息,什麽積蓄力量,再重振朝運,匡扶江山,等等。
叫當時的崇禎帝聽了大喜,可崇禎也有他的顧慮,說道“汝意與朕相合,然外邊諸臣不從,如之奈何”大明朝廷中北方人的力量可是不弱的。
這朝廷一旦南遷,場麵話雖然能說的一堆一堆的,但事實是甚樣的,雖不心裏明白
南遷就代表著放棄北方。這對北地官僚的損傷就太大了。
大明朝日後就是能起死迴生,那也不知道要等多少年了。
李明睿說“天命微密,當內斷聖心,勿致噬臍之憂。”並請崇禎勿猶豫,盡快決斷。
但崇禎帝就下不了這個決心,因為他不想擔負棄祖宗宗廟的罪名,更是希望能有群臣上書勸他南下,然後自己再順水推舟,而不是自己乾綱獨斷的決定南遷,以至於史書上落得罵名。
“現下海路封堵,隻有陸路可行。陛下可取道山東,假祭孔之名,待聖駕一旦到了曲阜,便可快馬加鞭向南而去,再手詔淮上劉肇基部迎駕,十日內即可安穩。江南有魏國公、史本兵,皆朝廷忠良也。”
崇禎帝十幾年的皇帝史中雖屢屢被敗仗惡訊打擊到,卻從沒有向此時這般絕望。
關內最後一支能戰的大軍也完蛋了,他還怎麽來對付李自成
後者席卷關中,橫掃西北,所到之處文武百官紛紛投降,告急文書雪片樣飛到他的桌頭。外人是體會不到他此刻悲涼又絕望的心情的。
九邊重鎮裏的河套、固原、甘肅三鎮已經盡數降於李自成,漢中也降了,流賊於關中之地更可以說是兵不血刃竟全其地。
“大明養士三百年,就無得一人乎”崇禎帝此刻心中最恨的都不是李自成,而是那些辜負皇恩的無恥文武,那一個個對李自成卑躬屈膝的卑鄙士紳。
萬幸關中還有一個榆林鎮是忠貞的。叫崇禎帝心中感受到了一絲久違的溫暖。
哪怕這溫暖中也夾雜著刺骨的冰寒他得到消息,李自成為了解決榆林問題,采取了先禮後兵的辦法。派出辯士舒君睿攜帶白銀五萬兩招降榆林諸將,同時命李過、劉芳亮率領大軍七萬隨後進發,以便勸降不成即用武力攻取。榆林總兵王定眼見大勢已去,借口往蒙古部落調兵,帶著幾十名親信逃跑了。虧得王定受命榆林總兵一職時還上書言,自己定盡心竭力以報浩『蕩』皇恩,其人實卑鄙無恥之極。
但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大明還是有忠良的。榆林道都任趕忙召集副將惠顯、參將劉廷傑等以及賦閑在家的將帥尤世威、尤世祿及王世欽、王世國、侯世祿、侯拱極、王學書與原延綏總兵李昌齡一起討論守城,大家公推世威當主帥,以圖據城抗拒。
兩軍激戰七晝夜,榆林城破,尤世威、王世欽、王世國、李昌齡等被俘,送押長安,不屈而死。
一道道惡訊飛來,很多地方的報急文書都還沒送到京師,地方官先就束手而降了李自成,如此的大環境下,崇禎帝能過好年才是怪事。
等到正月下旬時候,西北再傳來噩耗,大明在西北最後的據點西寧衛也完蛋了。
效忠於大明的土司祁廷諫、魯胤昌等,先後擊殺了降將魯文彬和製將軍賀錦。後者本是革左五營中的三號人物,僅次被殺的賀一龍和病逝荊州的馬守應老迴迴,在民軍內訌之中站在了李自成這邊,故而得封為製將軍。
賀錦在魯文彬陣亡後,一心複仇,旋即中了計策,被祁廷諫、魯胤昌坑死了。但西寧衛諸人到底實力薄弱,賀錦輕兵冒進遇伏而死,其部下將士實力依在,上下皆悲憤填膺,大軍殺入高原,輕鬆的那攻克西寧城,活捉了土司祁廷諫。
至此,整個西北地區的明軍據點已全部拔除,民軍渡河東征,奪取京師,後方已然穩定。
崇禎帝感受到了一股深深地危機。雖然他與李自成大軍之間還有表裏山河的晉西,還有大同、宣府兩鎮兵馬,但那都是守成有餘而攻不足。明軍一敗再敗,所有的機動力量都敗個幹幹淨淨了。李自成打來,便是暫時抵擋住了,也非長久之計。如是,他心中南下的想法也就更甚了。
當初崇禎帝為什麽要拒絕蔣德璟所請那一大原因就是他心中已經生出了南遷的念想。
不過他現在有些小後悔了,自己當初不該拒絕了蔣德璟的所請啊。
那鄭芝龍表現的還很是忠貞麽,縱然有些桀驁,可在眼下關鍵時刻,也可以忽略不計的麽。
他要真的到了,南遷的事兒也就沒阻礙了。
可木已成舟,說什麽都完了。
現在李自成大軍都已經殺進了晉西了,可朝廷在彼處卻根本無兵可守。周遇吉與晉西巡撫蔡懋德分別布置河防,並向京師求援,但京師亦已無兵可調,僅是象征『性』地派遣副將熊通率領二千士卒助戰。
黃河防線不堪一擊。
巡撫蔡茂德手下的標營大約隻有三千人。他原來駐在平陽,然晉西從河曲城開始就與關中相臨,隻隔著一道黃河,上下一千餘裏,到冬天全都結冰,隨時可以渡過,根本不是少數兵力可以防守的。蔡茂德奉崇禎帝嚴旨,不能不布置守河。可是他手中無兵無餉,毫無辦法。正準備戰死在平陽的時候,晉王卻催他趕快迴太原,全力保護省城。因為當時不僅是平陽以西黃河危急,而且在河曲附近,也在哄傳民軍渡河,也就是說,李自成的人馬不僅要從平陽進軍,還要從北邊走偏關過來,從北邊包圍太原。所以太原城中,從晉王宗室到達官富紳,都十分害怕,緊催巡撫蔡茂德迴去守城。蔡茂德知道,倘若太原失守,他就更不好向皇上謝罪了。所以當大順軍從韓城一帶有小部隊渡河的時候,他就帶著二千標兵匆匆返迴太原,而將守黃河的重任,交給了原來駐防在平陽一帶的副總兵陳尚智。後者很幹脆的就投降了。如此,太原以南再也沒有大明的軍隊了。
晉西各地百姓從李自成到長安以後,就哄傳著李自成如何仁義,人馬紀律如何嚴明,紛紛等待李自成大軍一到就要迎降。果然民軍渡河以後,軍紀確實很好,而且讀到了提營首總將軍劉宗敏的布告。所以從十六年的十二月起,就出現了到處迎降的形勢。平陽知府張一然投降了,受到了重用。平陽的大鄉紳申家嚴逃到山中,被家奴們捉到,獻給民軍。劉宗敏因他為富不仁,民憤很大,下令嚴加拷打,『逼』他將家中的金銀、財寶、糧食全都交出,然後處死。這件事使平陽府的百姓們人心大快。
可就算有了申家嚴的前車之鑒,晉西中南部各州縣依舊降者如『潮』。
崇禎帝隻能感慨“人心至此乎”
民軍的兵鋒已經『逼』到了太原,也不知道蔡茂德能堅持到幾時
“萬歲,翰林學士李明睿覲見。”
“快宣。”崇禎帝臉上的哀『色』一斂,表情多出了一抹鮮活來。
“臣翰林學士李明睿,拜見吾皇萬歲。”李明睿很清楚自己這次被宣見是為了什麽。
上迴也是在這裏,當時被崇禎帝私下裏召見的人裏還有戶部尚書、左都禦史李邦華,原九江軍府總督呂大器。
李明睿很直截了當的勸崇禎放棄燕京,盡快南遷。
“今流寇已經入晉,距離京畿近在咫尺,北都危在旦夕,想要社稷安穩,唯一可行之策那便是遷都金陵,隔江而守。”雖然曆史上南渡的小朝廷就沒有一個能重新打迴北方的。但這並不妨礙他說那一大堆的場麵話。
什麽休養生息,什麽積蓄力量,再重振朝運,匡扶江山,等等。
叫當時的崇禎帝聽了大喜,可崇禎也有他的顧慮,說道“汝意與朕相合,然外邊諸臣不從,如之奈何”大明朝廷中北方人的力量可是不弱的。
這朝廷一旦南遷,場麵話雖然能說的一堆一堆的,但事實是甚樣的,雖不心裏明白
南遷就代表著放棄北方。這對北地官僚的損傷就太大了。
大明朝日後就是能起死迴生,那也不知道要等多少年了。
李明睿說“天命微密,當內斷聖心,勿致噬臍之憂。”並請崇禎勿猶豫,盡快決斷。
但崇禎帝就下不了這個決心,因為他不想擔負棄祖宗宗廟的罪名,更是希望能有群臣上書勸他南下,然後自己再順水推舟,而不是自己乾綱獨斷的決定南遷,以至於史書上落得罵名。
“現下海路封堵,隻有陸路可行。陛下可取道山東,假祭孔之名,待聖駕一旦到了曲阜,便可快馬加鞭向南而去,再手詔淮上劉肇基部迎駕,十日內即可安穩。江南有魏國公、史本兵,皆朝廷忠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