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年,五月十六。
這一天是夏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夏至,五月中。《韻會》曰: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
民間有“吃過夏至麵,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唐代詩人韋應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曾寫到“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說的就是夏至以後白晝開始逐漸變短。
也是從夏至這一天開始,天氣會一天比一天熱,雖然還沒有到一年當中最熱的日子,但離“入伏”也不遠了,隻要經過三個“庚日”之後就會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所以又有“夏至三庚數頭伏的說法”。
在夏至這一天,山東大部分地方都有吃麵條的習慣,謂之曰“冬至餃子夏至麵”。
早在晌午飯之前,縣衙裏的廚娘就開始準備給楊大知縣做上一碗麵條。
楊大知縣吃東西向來很講究,像做麵條的白麵得先過一遍籮篩,把麵裏比較粗的顆粒以及殘留的麩子皮全都篩出去,和麵也不能直接用水,而是要加上兩個雞蛋一塊兒和麵,放置兩刻鍾後用擀麵杖把和好的麵擀成薄薄的麵皮,把麵皮疊起來之後再用刀細細的切成麵條,然後才能下鍋煮。
其他時間無所謂,但是夏至這天的麵條可不能糊弄,撈出來之後必須得先過一遍涼水,然後盛到碗裏,麵上灑一層蒜末,稍微擱點兒鹽和醬油,用熱油潑一下再拌勻,香味兒瞬間就會彌漫開來。
一碗麵條下肚,夏至這一天的炎熱就散去了大半,接下來差不多就該午睡了,因為夏至這一天屬於“陽極而生陰”,睡午覺能夠以陽養陰,隻要能稍微眯一會兒,就能有很好的養陰效果。
然而就在楊大知縣準備迴到臥房裏睡午覺時,跛五卻再一次急急忙忙的跑來了後院,直接向著楊大知縣拱手拜道:“縣尊,朝廷來公文了!”
楊大知縣頓時大為不爽。
這破公文不早來不晚來,偏偏挑著本官要睡午覺的時候來?
不過無所謂,你們折騰本官,本官下次就專門挑過節的時候給老登寫公文。
楊大知縣一邊在心裏琢磨著該怎麽給通政司的諸位大佬們找點兒樂子,一邊隨著跛五去縣衙大堂裏簽收公文。
隻是剛剛到了大堂,楊大知縣就徹底繃不住了。
從穿越過來當了這個破知縣開始算起,到如今已經足足有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而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楊大知縣前前後後也收了足足有十幾次的公文。
之前每次收取的公文都是用專門的信封密封起來的,楊大知縣隻要在迴執單上簽個名再蓋個章,接收流程也就算是完成了。
可是,這次的公文不是用專門的信封密封起來的,而是拿小木頭匣子裝來的!
木頭匣子!
按照通政司小吏的說法就是,這個小木頭匣子裏足足裝了有十幾份公文,迴執單也足足有十幾份,需要楊大知縣在每一份迴執上麵單獨簽名並且加蓋上寧陽縣的大印。
楊大知縣無奈。
楊大知縣歎氣。
往十幾份迴執單上挨個簽名蓋章,送走了通政司的小吏之後,楊大知縣就帶著小木頭匣子鑽進了書房。
能讓通政司一次性發過來十幾封公文,說明朱重八那個老登肯定又搞出來一大堆的妖蛾子,而且李善長和劉伯溫等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們也沒能攔住那個老登。
果不其然,第一封公文就是令天下諸州縣重新厘定百姓手裏的土地,並且修訂戶口簿與田產冊子,要求在洪武二年的十月初一之前完成並將之送到京城戶部報備。
這個公文跟楊少峰楊大知縣基本上沒什麽關係,因為公文裏已經特意指出,是除寧陽縣以外的其他州縣需要統計,寧陽縣不需要,因為寧陽縣早在洪武元年就已經做過這些。
但是,公文裏也特意點明了,等到洪武四年的時候,寧陽縣就需要跟其他州縣一樣做好統計和報備。
簡單來說就是以後每三年就要重新厘定一次各個州縣的丁口數量和百姓的田產情況,並且要將之送往戶部報備。
而第二封公文則是要求各州縣重啟胡元時期留下來的社製,即每五十戶百姓為一社,選德高望重或耕種方麵比較突出的百姓做為社長,由社長們帶領並指導百姓耕種。
第三封公文則是要求天下諸州縣統計自己縣裏百姓所擁有的牲口數量,無論是牛馬還是騾子毛驢都要一一統計清楚,就連百姓家裏養的豬也要一一登記。
第四封公文跟前麵三個公文沒什麽關係,是要求各州縣檢查各自州縣的文廟,如果破敗不堪就要上報給工部,由工部派人檢查後決定如何修繕。
“……”
第十一封公文要求各個州縣統計各自治下的工坊數量與工坊的營生內容、用工數量等信息。
第十二封公文要求各個州縣統計各自治下的商鋪數量與經營內容等信息。
第十三封公文則是要求各個州縣與各自附近的州縣配合,丈量彼此間的距離,統計各自州縣內的道路橋梁的情況。
把通政司下發的十四道公文全部看完之後,楊大知縣整個人就像是被抽去了精氣神一樣癱坐在椅子上。
這十三封公文有一個算一個,裏麵的內容多多少少都帶著點兒寧陽縣的影子。
比如說戶口簿與田財冊。
比如統計百姓家裏的牲口數量。
再比如讓各個州縣檢查文廟是否需要修繕。
說白了就是朱重八朱皇帝打算先來個人口普查然後再來一個農業生產資料大摸底,之後還要知道各個州縣的工商業情況,要知道各個州且的交通條件。
楊大知縣已經可以想到朱重八那個老登接下來的動作——先蠲免賦稅,多了三年,少了一年,先給普通百姓減輕一部分壓力,這也算是他老朱家的祖傳技能了。
其次,那老登應該是瞧著朝堂上的官老爺們不太順眼,所以有廣建社學以培養讀書人的想法。
再次,就是老登很有可能已經做好了拿商稅開刀的心理準備。
楊少峰楊大知縣把這十三封公文再次整理封裝,隨後便微微歎息一聲。
老朱啊老朱……
這一天是夏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夏至,五月中。《韻會》曰: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
民間有“吃過夏至麵,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唐代詩人韋應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曾寫到“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說的就是夏至以後白晝開始逐漸變短。
也是從夏至這一天開始,天氣會一天比一天熱,雖然還沒有到一年當中最熱的日子,但離“入伏”也不遠了,隻要經過三個“庚日”之後就會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所以又有“夏至三庚數頭伏的說法”。
在夏至這一天,山東大部分地方都有吃麵條的習慣,謂之曰“冬至餃子夏至麵”。
早在晌午飯之前,縣衙裏的廚娘就開始準備給楊大知縣做上一碗麵條。
楊大知縣吃東西向來很講究,像做麵條的白麵得先過一遍籮篩,把麵裏比較粗的顆粒以及殘留的麩子皮全都篩出去,和麵也不能直接用水,而是要加上兩個雞蛋一塊兒和麵,放置兩刻鍾後用擀麵杖把和好的麵擀成薄薄的麵皮,把麵皮疊起來之後再用刀細細的切成麵條,然後才能下鍋煮。
其他時間無所謂,但是夏至這天的麵條可不能糊弄,撈出來之後必須得先過一遍涼水,然後盛到碗裏,麵上灑一層蒜末,稍微擱點兒鹽和醬油,用熱油潑一下再拌勻,香味兒瞬間就會彌漫開來。
一碗麵條下肚,夏至這一天的炎熱就散去了大半,接下來差不多就該午睡了,因為夏至這一天屬於“陽極而生陰”,睡午覺能夠以陽養陰,隻要能稍微眯一會兒,就能有很好的養陰效果。
然而就在楊大知縣準備迴到臥房裏睡午覺時,跛五卻再一次急急忙忙的跑來了後院,直接向著楊大知縣拱手拜道:“縣尊,朝廷來公文了!”
楊大知縣頓時大為不爽。
這破公文不早來不晚來,偏偏挑著本官要睡午覺的時候來?
不過無所謂,你們折騰本官,本官下次就專門挑過節的時候給老登寫公文。
楊大知縣一邊在心裏琢磨著該怎麽給通政司的諸位大佬們找點兒樂子,一邊隨著跛五去縣衙大堂裏簽收公文。
隻是剛剛到了大堂,楊大知縣就徹底繃不住了。
從穿越過來當了這個破知縣開始算起,到如今已經足足有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而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楊大知縣前前後後也收了足足有十幾次的公文。
之前每次收取的公文都是用專門的信封密封起來的,楊大知縣隻要在迴執單上簽個名再蓋個章,接收流程也就算是完成了。
可是,這次的公文不是用專門的信封密封起來的,而是拿小木頭匣子裝來的!
木頭匣子!
按照通政司小吏的說法就是,這個小木頭匣子裏足足裝了有十幾份公文,迴執單也足足有十幾份,需要楊大知縣在每一份迴執上麵單獨簽名並且加蓋上寧陽縣的大印。
楊大知縣無奈。
楊大知縣歎氣。
往十幾份迴執單上挨個簽名蓋章,送走了通政司的小吏之後,楊大知縣就帶著小木頭匣子鑽進了書房。
能讓通政司一次性發過來十幾封公文,說明朱重八那個老登肯定又搞出來一大堆的妖蛾子,而且李善長和劉伯溫等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們也沒能攔住那個老登。
果不其然,第一封公文就是令天下諸州縣重新厘定百姓手裏的土地,並且修訂戶口簿與田產冊子,要求在洪武二年的十月初一之前完成並將之送到京城戶部報備。
這個公文跟楊少峰楊大知縣基本上沒什麽關係,因為公文裏已經特意指出,是除寧陽縣以外的其他州縣需要統計,寧陽縣不需要,因為寧陽縣早在洪武元年就已經做過這些。
但是,公文裏也特意點明了,等到洪武四年的時候,寧陽縣就需要跟其他州縣一樣做好統計和報備。
簡單來說就是以後每三年就要重新厘定一次各個州縣的丁口數量和百姓的田產情況,並且要將之送往戶部報備。
而第二封公文則是要求各州縣重啟胡元時期留下來的社製,即每五十戶百姓為一社,選德高望重或耕種方麵比較突出的百姓做為社長,由社長們帶領並指導百姓耕種。
第三封公文則是要求天下諸州縣統計自己縣裏百姓所擁有的牲口數量,無論是牛馬還是騾子毛驢都要一一統計清楚,就連百姓家裏養的豬也要一一登記。
第四封公文跟前麵三個公文沒什麽關係,是要求各州縣檢查各自州縣的文廟,如果破敗不堪就要上報給工部,由工部派人檢查後決定如何修繕。
“……”
第十一封公文要求各個州縣統計各自治下的工坊數量與工坊的營生內容、用工數量等信息。
第十二封公文要求各個州縣統計各自治下的商鋪數量與經營內容等信息。
第十三封公文則是要求各個州縣與各自附近的州縣配合,丈量彼此間的距離,統計各自州縣內的道路橋梁的情況。
把通政司下發的十四道公文全部看完之後,楊大知縣整個人就像是被抽去了精氣神一樣癱坐在椅子上。
這十三封公文有一個算一個,裏麵的內容多多少少都帶著點兒寧陽縣的影子。
比如說戶口簿與田財冊。
比如統計百姓家裏的牲口數量。
再比如讓各個州縣檢查文廟是否需要修繕。
說白了就是朱重八朱皇帝打算先來個人口普查然後再來一個農業生產資料大摸底,之後還要知道各個州縣的工商業情況,要知道各個州且的交通條件。
楊大知縣已經可以想到朱重八那個老登接下來的動作——先蠲免賦稅,多了三年,少了一年,先給普通百姓減輕一部分壓力,這也算是他老朱家的祖傳技能了。
其次,那老登應該是瞧著朝堂上的官老爺們不太順眼,所以有廣建社學以培養讀書人的想法。
再次,就是老登很有可能已經做好了拿商稅開刀的心理準備。
楊少峰楊大知縣把這十三封公文再次整理封裝,隨後便微微歎息一聲。
老朱啊老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