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著名的墮落文人周迅曾經說過: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快。
還沒等楊少峰揚大支線把這四個讀書人變成合格的漢使,詹事府通事舍人王瓊就再一次來到了寧陽縣,帶過來的消息更是差點兒把楊大知縣給活活氣死。
朱重八朱皇帝打算派兵去征討倭國,而身為朱皇帝首席智囊的劉伯溫卻極力反對。
事情的具體經過是這樣兒的。
洪武二年剛剛開春的時候,朱重八朱皇帝想到楊大知縣說的金礦銀礦,又想到倭寇時不時就來襲擾大明海疆,然後朱皇帝就打算派兵去幹掉倭國。
但是吧,中原堂口自古以來又講究個師出有名,畢竟是當爹的人,就算心裏再怎麽想一巴掌抽死周圍那些不聽話的逆子,表麵上也得先教訓幾句,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所以,朱重八朱皇帝就派了楊載、吳文華等一行七人出使倭國,要求倭國的矮矬子們好生約束他們國內的浪人和武士。
但是萬萬沒想到啊,倭國這會兒正處於南北對峙時期,此時把持南朝國政的是懷良親王,在麵對大明使者要求他約束浪人和武士,不得再縱容海盜為禍大明海疆,以及要求倭國每年朝貢的要求時,這位懷良親王不知道抽了什麽瘋,不僅拒絕了使臣的要求,而且還殺掉了除楊載、吳文華以外的其餘五個使節,楊載和吳文華二人也被扣押。
漢使計劃的第一步成功走通,然後朱重八朱皇帝就開始進行第二步。
朱皇帝再次遣使遞交宣戰國書,表示既然你們這些小矮矬子們不知好歹,那也別怪咱朱皇帝派兵去砍你們,而懷良親王則是直接迴懟,表示:“臣聞三皇立極,五帝禪宗,惟中華之有主,豈夷狄而無君。陛下作中華之主,為萬乘之君,城池數千餘,封疆百萬裏,猶有不足之心,常起滅絕之意,相逢賀蘭山前,聊以博戲,臣何懼哉。”
這段話的意思是你姓朱的別太狂妄,你想弄死我們倭國,我懷良親王也不見得就怕了你,小心本親王把你抓到倭國來給本親王跳舞,不信你可以試試。
漢使計劃的第二步也成功走通,隻要朱皇帝給大明水師下一道征伐倭國的旨意,剩下的就是喜聞樂見的“焚其宗廟、毀其貢獻、絕其苗裔”,再然後當然就是大明多出來一個東瀛行中書省。
問題是當朱重八朱皇帝想要下旨去幹掉那些矮矬子,順便把大明的金礦銀礦都收迴來的時候,卻被劉伯溫給攔住了。
劉伯溫的理由有三個。
第一個理由是征討日本無益於大明的內政,因為大明眼下還有許多漢唐故土沒有收複,自身也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問題需要解決。
尤其是涉及某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知縣大老爺的事情,其中更是有許多都關係到大明的穩定和發展,征討日本勢必會分散自己的精力和資源,甚至可能引起內部的動蕩和反對,不利於大明的長治久安。
第二個理由是征討日本也無益於大明的外交,因為胡元還沒有徹底涼涼,安南和高麗還沒有正式成為大明的藩屬,還有西域和天竺、占城等地也沒有臣服,你朱重八都捏著鼻子認下胡元做正統了,要是再不把胡元的地盤拿到手裏,那你不白捏鼻子了?
而第三個理由,則是矮矬子們那裏土地貧瘠,民風彪悍,關鍵是矮矬子們對大明並沒有足夠的認同感,要麽就得派人過去費心費力的治理,要麽就得把矮矬子們清理幹淨。
所以問題繞啊繞的又迴到了原點——想派人治理吧,大明沒有足夠的官員可以派;想把矮矬子們清理幹淨吧,又會影響到大明的對外形象,說直白些就是不利於大明四處收狗。
然後劉伯溫就勸朱重八朱皇帝暫時先忍下這口氣,就算一定要清理矮矬子們,起碼也要等大明內部外部都穩定下來並且多收幾隻狗以後再說,絕不能因為區區一座金礦一座銀礦就直接派兵去幹矮矬子,而且金礦銀礦這玩意兒又不會跑,早一天拿迴來晚一天拿迴來其實沒什麽太大區別 。
……
王瓊端起茶水抿了一口,歎息一聲道:“情況就是這麽個情況,陛下想要派兵征伐倭國,而李相、青田先生以及朝堂上袞袞諸公卻認為應該暫時放過倭國,等徹底滅掉胡元、掃平西域以後再做打算。”
楊少峰嗬的笑了一聲,問道:“那朝堂上袞袞諸公有沒有說倭患的問題怎麽解決?”
王瓊微微一怔,隨即便皺眉道:“據說是想要禁海,畢竟倭寇生性殘忍,動輒劫掠殺戮,百姓一旦遇上倭寇,往往非死即傷,不如先禁了海疆,等以後朝廷騰出手來了再做打算。”
楊少峰點了點頭,又繼續問道:“這是李相和劉青田自己的意思麽?”
王瓊微微搖頭,答道:“不是李相和青田先生自己的意思,隻是朝堂上下一致認為不應該現在攻伐倭國,李相和青田先生才不得不依著眾意勸阻陛下。”
聽到這兒,楊少峰大概就明白是怎麽迴事了。
李善長和劉伯溫他們不一定是真心想要攔著朱皇帝,但是朝堂上的袞袞諸公卻都是誠心實意的想要推動禁海。
還是那句話,隻要一個王朝還沒有徹底進入到衰退期,商賈再怎麽牛逼也隻不過是朝廷養起來的肥羊,隨時都能抓起來殺掉。
商賈們想要保住自己的錢和地位,就必須得有一座靠山依附才行。
擱漢朝的時候,這種能夠庇護住商人的靠山叫做門閥,擱唐朝的時候叫做世家大族,擱大明朝,這種靠山變得分散起來,但是他們又統一被稱之為士紳,其中有朝堂上的“士”,有在民間的“紳”,然後還有大量的讀書人做為他們的喉舌。
朱重八朱皇帝想要編練水師然後出征倭國,已經在無形之中觸碰到了“士紳”們的核心利益。
海貿。
或者說海上走私也行。
還沒等楊少峰揚大支線把這四個讀書人變成合格的漢使,詹事府通事舍人王瓊就再一次來到了寧陽縣,帶過來的消息更是差點兒把楊大知縣給活活氣死。
朱重八朱皇帝打算派兵去征討倭國,而身為朱皇帝首席智囊的劉伯溫卻極力反對。
事情的具體經過是這樣兒的。
洪武二年剛剛開春的時候,朱重八朱皇帝想到楊大知縣說的金礦銀礦,又想到倭寇時不時就來襲擾大明海疆,然後朱皇帝就打算派兵去幹掉倭國。
但是吧,中原堂口自古以來又講究個師出有名,畢竟是當爹的人,就算心裏再怎麽想一巴掌抽死周圍那些不聽話的逆子,表麵上也得先教訓幾句,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所以,朱重八朱皇帝就派了楊載、吳文華等一行七人出使倭國,要求倭國的矮矬子們好生約束他們國內的浪人和武士。
但是萬萬沒想到啊,倭國這會兒正處於南北對峙時期,此時把持南朝國政的是懷良親王,在麵對大明使者要求他約束浪人和武士,不得再縱容海盜為禍大明海疆,以及要求倭國每年朝貢的要求時,這位懷良親王不知道抽了什麽瘋,不僅拒絕了使臣的要求,而且還殺掉了除楊載、吳文華以外的其餘五個使節,楊載和吳文華二人也被扣押。
漢使計劃的第一步成功走通,然後朱重八朱皇帝就開始進行第二步。
朱皇帝再次遣使遞交宣戰國書,表示既然你們這些小矮矬子們不知好歹,那也別怪咱朱皇帝派兵去砍你們,而懷良親王則是直接迴懟,表示:“臣聞三皇立極,五帝禪宗,惟中華之有主,豈夷狄而無君。陛下作中華之主,為萬乘之君,城池數千餘,封疆百萬裏,猶有不足之心,常起滅絕之意,相逢賀蘭山前,聊以博戲,臣何懼哉。”
這段話的意思是你姓朱的別太狂妄,你想弄死我們倭國,我懷良親王也不見得就怕了你,小心本親王把你抓到倭國來給本親王跳舞,不信你可以試試。
漢使計劃的第二步也成功走通,隻要朱皇帝給大明水師下一道征伐倭國的旨意,剩下的就是喜聞樂見的“焚其宗廟、毀其貢獻、絕其苗裔”,再然後當然就是大明多出來一個東瀛行中書省。
問題是當朱重八朱皇帝想要下旨去幹掉那些矮矬子,順便把大明的金礦銀礦都收迴來的時候,卻被劉伯溫給攔住了。
劉伯溫的理由有三個。
第一個理由是征討日本無益於大明的內政,因為大明眼下還有許多漢唐故土沒有收複,自身也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問題需要解決。
尤其是涉及某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知縣大老爺的事情,其中更是有許多都關係到大明的穩定和發展,征討日本勢必會分散自己的精力和資源,甚至可能引起內部的動蕩和反對,不利於大明的長治久安。
第二個理由是征討日本也無益於大明的外交,因為胡元還沒有徹底涼涼,安南和高麗還沒有正式成為大明的藩屬,還有西域和天竺、占城等地也沒有臣服,你朱重八都捏著鼻子認下胡元做正統了,要是再不把胡元的地盤拿到手裏,那你不白捏鼻子了?
而第三個理由,則是矮矬子們那裏土地貧瘠,民風彪悍,關鍵是矮矬子們對大明並沒有足夠的認同感,要麽就得派人過去費心費力的治理,要麽就得把矮矬子們清理幹淨。
所以問題繞啊繞的又迴到了原點——想派人治理吧,大明沒有足夠的官員可以派;想把矮矬子們清理幹淨吧,又會影響到大明的對外形象,說直白些就是不利於大明四處收狗。
然後劉伯溫就勸朱重八朱皇帝暫時先忍下這口氣,就算一定要清理矮矬子們,起碼也要等大明內部外部都穩定下來並且多收幾隻狗以後再說,絕不能因為區區一座金礦一座銀礦就直接派兵去幹矮矬子,而且金礦銀礦這玩意兒又不會跑,早一天拿迴來晚一天拿迴來其實沒什麽太大區別 。
……
王瓊端起茶水抿了一口,歎息一聲道:“情況就是這麽個情況,陛下想要派兵征伐倭國,而李相、青田先生以及朝堂上袞袞諸公卻認為應該暫時放過倭國,等徹底滅掉胡元、掃平西域以後再做打算。”
楊少峰嗬的笑了一聲,問道:“那朝堂上袞袞諸公有沒有說倭患的問題怎麽解決?”
王瓊微微一怔,隨即便皺眉道:“據說是想要禁海,畢竟倭寇生性殘忍,動輒劫掠殺戮,百姓一旦遇上倭寇,往往非死即傷,不如先禁了海疆,等以後朝廷騰出手來了再做打算。”
楊少峰點了點頭,又繼續問道:“這是李相和劉青田自己的意思麽?”
王瓊微微搖頭,答道:“不是李相和青田先生自己的意思,隻是朝堂上下一致認為不應該現在攻伐倭國,李相和青田先生才不得不依著眾意勸阻陛下。”
聽到這兒,楊少峰大概就明白是怎麽迴事了。
李善長和劉伯溫他們不一定是真心想要攔著朱皇帝,但是朝堂上的袞袞諸公卻都是誠心實意的想要推動禁海。
還是那句話,隻要一個王朝還沒有徹底進入到衰退期,商賈再怎麽牛逼也隻不過是朝廷養起來的肥羊,隨時都能抓起來殺掉。
商賈們想要保住自己的錢和地位,就必須得有一座靠山依附才行。
擱漢朝的時候,這種能夠庇護住商人的靠山叫做門閥,擱唐朝的時候叫做世家大族,擱大明朝,這種靠山變得分散起來,但是他們又統一被稱之為士紳,其中有朝堂上的“士”,有在民間的“紳”,然後還有大量的讀書人做為他們的喉舌。
朱重八朱皇帝想要編練水師然後出征倭國,已經在無形之中觸碰到了“士紳”們的核心利益。
海貿。
或者說海上走私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