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堂口有幾句老話,分別是“大過節的”,“還是個孩子”,“來都來了”。
現在王瓊對於楊大知縣而言就處於“來都來了”的狀態——你王瓊沒來寧陽縣之前,那老登沒說到底給不給寧陽縣搞個冶鐵工坊,現在你王瓊來寧陽縣了,那老登要是再不給個明確迴複,那你不白來了麽?
於是乎,本著不能讓王瓊白跑一趟的心思,楊大知縣直接就對王瓊說道:“王兄有所不知,寧陽縣的百姓,過的苦哇……”
王瓊微微一怔,不自覺的問道:“誰苦?”
他娘的,家家有牛馬,戶戶養雞鴨,去年收完高粱和黃豆以後家家戶戶都有餘糧,還有各種亂七八糟的工坊讓百姓賺錢,現在更是連學堂都有了,寧陽縣的娃子們竟然能進到學堂讀書,然後你說寧陽縣的百姓過得苦,這你讓其他州縣的百姓怎麽想?
正當王瓊暗自吐槽時,楊大知縣又繼續說道:“不瞞王兄,咱們寧陽縣表麵上看著是挺光鮮的,可是實際上呢?全靠著陛下和太子殿下賞賜的那些禽畜和農具在硬撐,要是哪家的犁頭啊,耙犁啊,鐵鍬、鋤頭一類的農具壞了,就是連個能修修補補的地方都沒有。”
不是,你家犁地的時候是專門用犁尖去撞石頭嗎?你家耙犁也專門耙石頭是吧?還有那鐵鍬、鋤頭之類的農具,都是專門往石頭上碰對吧?
要不然這些玩意兒剛用一年,甚至都沒有一年的時間,它就能壞?
你這是有多恨匠營裏的匠戶啊混蛋!
“所以呢,”楊大知縣滿臉真誠的說道:“楊某就想著,是不是能在寧陽縣弄一個冶鐵工坊出來?隻是本官並不認識什麽大匠,鋼鐵這些東西也向來是朝廷專營,所以還得請王兄幫幫忙,迴京之後多多在太子殿下麵前美言幾句?”
然而就在楊大知縣的話音落下後,王瓊卻滿臉無奈的笑了笑,說道:“其實楊兄不提這茬,下官待會兒也是要說的——眼下咱們大明所有的冶鐵工坊還有匠營都在忙,一時半會兒的根本抽調不出什麽人手,太子殿下讓下官轉告楊兄,就是朝廷同意在寧陽縣興辦冶鐵工坊,起碼也得等徐相和常平章搬師迴京之後。”
得,被王瓊這麽一說,楊少峰頓時也熄了興建冶鐵工坊的心思。
沒辦法,現在大明所有的冶鐵工坊和匠營都要為徐達和常遇春他們北征服務,要是在這個緊要關頭還因為冶鐵工坊的事兒去折騰老朱和小朱,也未免有些說不過去。
正當楊大知縣在心裏暗暗惋惜時,王瓊卻又接著說道:“對了,李相和戶部交上來的奏本,說咱們大明眼下並不適合發行以“文”為麵值的寶鈔,太子殿下讓下官問問楊兄的意見。”
楊少峰微微皺眉,反問道:“是不適合弄一文兩文的麵值,還是所有以文為單位的都不適合?五文?十文?二十文?”
王瓊一愣,同樣又反問了迴去:“五文?十文?二十文?”
楊少峰點了點頭,說道:“王兄倘若說不適合搞一文錢的寶鈔,那楊某絕對不跟你強,可是五文、十文、二十文乃至於五十文的,這樣兒的寶鈔又為什麽不能搞?”
從文廟迴到縣衙後院的堂屋,楊大知縣就讓人洗了茶具,然後強忍著肉痛拿出一餅小龍團,撬下一角後開始泡茶。
“王兄,請。”
王瓊傻傻的看了一眼楊少峰楊大知縣,接著又低頭看了看眼前的茶杯,問道:“這個……是小龍團?”
楊少峰嗯了一聲道:“王兄眼力真好,這確實是小龍團——咱們就以這小龍團為例子啊。”
“眾所周知,這半斤小龍團起碼要值二兩黃金,一餅就是二兩銀子,剛剛楊某撬下來的這一角,起碼也要值個二百文——敢問王兄,是用兩張一百文麵值的寶鈔買這一角省事兒,還是拎著兩百枚銅錢省事兒?”
王瓊毫不猶豫的答道:“自然是兩張一百文麵值的寶鈔更省事兒。”
楊少峰笑著說道:“對啊,兩張一百文麵值的寶鈔更事兒。再說了,也沒誰規定寶鈔就必須得是一樣大小吧?”
“比如說價值一兩銀子的寶鈔做成這麽大的,”楊少峰伸手比劃著,“價值一百文錢的比價值一兩銀子的寶鈔小一圈,價值五十文錢的再比一百文錢的寶鈔小一圈,這不更加方便了麽?”
“其實真正為難的,反倒是怎麽樣才能讓百姓接受寶鈔並且願意使用寶鈔,這個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起碼也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見到效果。”
其實搞洪武寶鈔所麵臨的第一個問題並不是百姓是否能認可洪武寶鈔,而是大明朝的官老爺們在經濟學這方麵的知識可能和寧陽縣的幾個木匠差不多,這些官老爺們估計壓根本就不知道寶鈔究竟應該怎麽發行,又該怎麽運營。
而第二個問題,則是寶鈔的防偽問題。
某位姓馬的先生曾經說過,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資本就會蠢蠢欲動;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資本就會冒險;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潤,資本就敢於冒絞首的危險;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資本就敢於踐踏人間一切法律。
仿造洪武寶鈔又何止是百分之三百的利潤?
而第三個問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朱重八朱皇帝到底能不能忍得住拿紙換錢的誘惑,又會不會被人給忽悠瘸了,隻發行寶鈔不接受寶鈔迴流,致使寶鈔的信譽一落千丈,連帶著大明朝廷的信譽也徹底臭了大街。
隻要能解決掉這三個問題,發行洪武寶鈔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因為缺錢的不僅僅隻是朱重八朱皇帝,就連民間也是一樣缺錢,百姓們在大多數時間都隻能采用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如果朱重八朱皇帝和大明朝廷能夠解決寶鈔的信譽問題,初期內先實行寶鈔和銅錢可以同時使用的雙軌製,能夠讓百姓自由兌換寶鈔和銅板,寶鈔的信譽自然就能一點一點的累積起來。
等到了百姓的認可程度高一點兒,鑄造通寶時的火耗問題就可以提上台麵,百姓為了能夠省錢,自然而然的就會把通寶當劣幣,轉而以洪武寶鈔作為良幣。
推行寶鈔的套路多的是,就看老朱會不會玩了。
現在王瓊對於楊大知縣而言就處於“來都來了”的狀態——你王瓊沒來寧陽縣之前,那老登沒說到底給不給寧陽縣搞個冶鐵工坊,現在你王瓊來寧陽縣了,那老登要是再不給個明確迴複,那你不白來了麽?
於是乎,本著不能讓王瓊白跑一趟的心思,楊大知縣直接就對王瓊說道:“王兄有所不知,寧陽縣的百姓,過的苦哇……”
王瓊微微一怔,不自覺的問道:“誰苦?”
他娘的,家家有牛馬,戶戶養雞鴨,去年收完高粱和黃豆以後家家戶戶都有餘糧,還有各種亂七八糟的工坊讓百姓賺錢,現在更是連學堂都有了,寧陽縣的娃子們竟然能進到學堂讀書,然後你說寧陽縣的百姓過得苦,這你讓其他州縣的百姓怎麽想?
正當王瓊暗自吐槽時,楊大知縣又繼續說道:“不瞞王兄,咱們寧陽縣表麵上看著是挺光鮮的,可是實際上呢?全靠著陛下和太子殿下賞賜的那些禽畜和農具在硬撐,要是哪家的犁頭啊,耙犁啊,鐵鍬、鋤頭一類的農具壞了,就是連個能修修補補的地方都沒有。”
不是,你家犁地的時候是專門用犁尖去撞石頭嗎?你家耙犁也專門耙石頭是吧?還有那鐵鍬、鋤頭之類的農具,都是專門往石頭上碰對吧?
要不然這些玩意兒剛用一年,甚至都沒有一年的時間,它就能壞?
你這是有多恨匠營裏的匠戶啊混蛋!
“所以呢,”楊大知縣滿臉真誠的說道:“楊某就想著,是不是能在寧陽縣弄一個冶鐵工坊出來?隻是本官並不認識什麽大匠,鋼鐵這些東西也向來是朝廷專營,所以還得請王兄幫幫忙,迴京之後多多在太子殿下麵前美言幾句?”
然而就在楊大知縣的話音落下後,王瓊卻滿臉無奈的笑了笑,說道:“其實楊兄不提這茬,下官待會兒也是要說的——眼下咱們大明所有的冶鐵工坊還有匠營都在忙,一時半會兒的根本抽調不出什麽人手,太子殿下讓下官轉告楊兄,就是朝廷同意在寧陽縣興辦冶鐵工坊,起碼也得等徐相和常平章搬師迴京之後。”
得,被王瓊這麽一說,楊少峰頓時也熄了興建冶鐵工坊的心思。
沒辦法,現在大明所有的冶鐵工坊和匠營都要為徐達和常遇春他們北征服務,要是在這個緊要關頭還因為冶鐵工坊的事兒去折騰老朱和小朱,也未免有些說不過去。
正當楊大知縣在心裏暗暗惋惜時,王瓊卻又接著說道:“對了,李相和戶部交上來的奏本,說咱們大明眼下並不適合發行以“文”為麵值的寶鈔,太子殿下讓下官問問楊兄的意見。”
楊少峰微微皺眉,反問道:“是不適合弄一文兩文的麵值,還是所有以文為單位的都不適合?五文?十文?二十文?”
王瓊一愣,同樣又反問了迴去:“五文?十文?二十文?”
楊少峰點了點頭,說道:“王兄倘若說不適合搞一文錢的寶鈔,那楊某絕對不跟你強,可是五文、十文、二十文乃至於五十文的,這樣兒的寶鈔又為什麽不能搞?”
從文廟迴到縣衙後院的堂屋,楊大知縣就讓人洗了茶具,然後強忍著肉痛拿出一餅小龍團,撬下一角後開始泡茶。
“王兄,請。”
王瓊傻傻的看了一眼楊少峰楊大知縣,接著又低頭看了看眼前的茶杯,問道:“這個……是小龍團?”
楊少峰嗯了一聲道:“王兄眼力真好,這確實是小龍團——咱們就以這小龍團為例子啊。”
“眾所周知,這半斤小龍團起碼要值二兩黃金,一餅就是二兩銀子,剛剛楊某撬下來的這一角,起碼也要值個二百文——敢問王兄,是用兩張一百文麵值的寶鈔買這一角省事兒,還是拎著兩百枚銅錢省事兒?”
王瓊毫不猶豫的答道:“自然是兩張一百文麵值的寶鈔更省事兒。”
楊少峰笑著說道:“對啊,兩張一百文麵值的寶鈔更事兒。再說了,也沒誰規定寶鈔就必須得是一樣大小吧?”
“比如說價值一兩銀子的寶鈔做成這麽大的,”楊少峰伸手比劃著,“價值一百文錢的比價值一兩銀子的寶鈔小一圈,價值五十文錢的再比一百文錢的寶鈔小一圈,這不更加方便了麽?”
“其實真正為難的,反倒是怎麽樣才能讓百姓接受寶鈔並且願意使用寶鈔,這個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起碼也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見到效果。”
其實搞洪武寶鈔所麵臨的第一個問題並不是百姓是否能認可洪武寶鈔,而是大明朝的官老爺們在經濟學這方麵的知識可能和寧陽縣的幾個木匠差不多,這些官老爺們估計壓根本就不知道寶鈔究竟應該怎麽發行,又該怎麽運營。
而第二個問題,則是寶鈔的防偽問題。
某位姓馬的先生曾經說過,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資本就會蠢蠢欲動;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資本就會冒險;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潤,資本就敢於冒絞首的危險;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資本就敢於踐踏人間一切法律。
仿造洪武寶鈔又何止是百分之三百的利潤?
而第三個問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朱重八朱皇帝到底能不能忍得住拿紙換錢的誘惑,又會不會被人給忽悠瘸了,隻發行寶鈔不接受寶鈔迴流,致使寶鈔的信譽一落千丈,連帶著大明朝廷的信譽也徹底臭了大街。
隻要能解決掉這三個問題,發行洪武寶鈔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因為缺錢的不僅僅隻是朱重八朱皇帝,就連民間也是一樣缺錢,百姓們在大多數時間都隻能采用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如果朱重八朱皇帝和大明朝廷能夠解決寶鈔的信譽問題,初期內先實行寶鈔和銅錢可以同時使用的雙軌製,能夠讓百姓自由兌換寶鈔和銅板,寶鈔的信譽自然就能一點一點的累積起來。
等到了百姓的認可程度高一點兒,鑄造通寶時的火耗問題就可以提上台麵,百姓為了能夠省錢,自然而然的就會把通寶當劣幣,轉而以洪武寶鈔作為良幣。
推行寶鈔的套路多的是,就看老朱會不會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