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讀書人?”
楊少峰楊大知縣傻傻的看著王瓊,滿臉懵逼的問道:“讀書人這個玩意兒還用對付?”
不是,那老登不會是閑的沒事兒幹了,故意派王瓊來寧陽縣給本官找樂子的吧?
因為楊大知縣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他朱重八朱皇帝明明就是開局一個碗的狠人,他能不知道這些讀書人的軟肋在哪兒?
麵對楊大知縣的疑問,王瓊卻是忍不住歎息一聲道:“那些讀書人口口聲聲的喊著要為胡元盡忠,寧死不肯出仕為官,陛下和太子殿下又能怎麽辦?既不能把他們全抓起來殺掉,也不可能把他們都發配來寧陽縣做苦力吧?”
也不是不行。
強行把這五個字憋迴去,楊大知縣便望著王瓊問道:“所以,陛下和太子殿下就是想逼那些讀書人出來做官?”
王瓊佯做不悅之色,哼了一聲道:“楊兄這話可不對,明明是陛下和太子殿下求賢若渴。”
楊大知縣嗬的笑了一聲,暗自琢磨一番後說道:“那王兄可知,這些讀書人為什麽不願意出來做官?或者說,對比起胡元來,咱們大明到哪差在哪兒了?”
王瓊微微一怔,搖頭道:“楊兄可把下官給難住了。在下官看來,咱大明當然也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可是咱大明再怎麽不好,那也比胡元偽朝要強上千倍,萬倍。”
楊大知縣先是點了點頭,隨後又搖了搖頭,說道:“對於王兄而言或許是這樣兒,對於天下百姓而言或許也是如此,但是對於那些讀書人而言,可就不是這麽一迴事兒嘍。”
“胡元那時候,這些讀書人都是儒戶,既不用繳納稅賦,也不用服勞役,他們甚至可以騎乘馬匹,可是說比之普通百姓要高出一大截,在麵對百姓的時候,他們心裏自然有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
王瓊點了點頭,楊少峰又繼續說道:“可是到了咱大明,陛下動不動就蠲免賦稅,老百姓隻要有牛馬的就可以隨意乘騎,這些讀書人原本的優越感就沒有了,他們心裏能痛快?”
“當然,如果僅僅隻是這種身份上的優越感,對於他們而言倒也還好,可是真正讓他們無法接受的是,陛下和朝廷寧肯蠲免賦稅也不肯把賦稅放出來讓他們撲買——不能撲買賦稅,這才是他們最無法接受的原因。”
王瓊傻傻的望著楊大知縣,“撲買賦稅?如果再讓他們撲買賦稅,那咱們大明豈不又是一個胡元?這個……”
楊少峰嗬的冷笑一聲道:“他管你是大明還是胡元?王兄你信不信,若是胡元韃子反撲,且一旦讓韃子有反撲成功的苗頭,這些讀書人便會賣力的向韃子搖尾巴?”
王瓊微微一怔,隨後又歎息一聲道:“那依楊兄之見呢?”
楊少峰笑了笑,起身說道:“王瓊不妨陪我去縣學裏走一走?”
王瓊不解其意,卻還是老老實實的站起身來,隨著楊少峰一起出了縣衙,然後往縣衙東邊的文廟走去。
等到了文廟的明倫堂附近,耳邊已經可以聽到明倫堂裏傳來的讀書聲,楊少峰才笑著說道:“縣學裏的學生,都是寧陽縣八社十六閭百姓家裏的孩子。”
王瓊點了點頭,“楊兄一直不忘教化,實在是難得。”
楊少峰笑了笑,又繼續說道:“那麽王兄大概不知道,等陛下蠲免賦稅徭役的三年之期過去,本官還會繼續給這些讀書的孩子家裏免除徭役?如果這些孩子當中有能考上縣學的,本官再繼續免,若是以後能考上府學,本官還會給他們家免,一直到這孩子離開學校為止。”
王瓊再次點頭。“楊兄這個法子,倒是真真正正的為百姓考慮,以後也能讓更多的孩子來學堂裏讀書。”
楊少峰道:“如果一個孩子考中了縣學,連續考了兩次功名都沒有考中府學,那依王兄之見,是該繼續給他們免除徭役,還是要征他們的徭役?”
王瓊道:“供養一個讀書人頗為不易,不止是花費大量的錢財,田間地頭也會少一個耕作的勞力,自然要優免才是。”
楊少峰卻嗬的笑了一聲道:“那敢問王兄,要是寧陽縣五百多戶人家的孩子全來讀書了,以後這寧陽縣還有徭役可以征發麽?所以啊,免除他們在讀書時的徭役是應該的,因為要替百姓考慮,可是等他們不在學堂了,迴家了,這徭役不能再免了,因為要替朝廷考慮。”
“換言之,這些胡元時期的讀書人既然不願意出仕為官,那他們還算什麽讀書人?既然連讀書人都不是了,那免不免賦稅徭役的又跟他們有什麽關係?”
“就因為他們識得幾個字,所以他們就比普通的百姓高一等?”
“那踏馬不是扯淡嗎,現在我寧陽縣兩千多個百姓,你隨便拉一個出來都能識得三五百個字,他們算不算讀書人?以後朝廷還要不要在寧陽縣收賦稅、征徭役了?”
朱重八朱皇帝一開始是真重視讀書人,無論是廣辦社學,還是統一校服,又或者給學生發癛膳銀,這些都足以證明老朱對於讀書人的重視,也應該算是老朱的文治之一。
可惜的是,老朱把這個鼓勵百姓進學的政策給玩砸了,後期大明培養出來的秀才太多,甚至出現了“我雇秀才打汝”的笑話——就因為秀才擁有見官不跪等一係列的特權,而官職這個玩意兒又向來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每次科舉招收的名額有限,當官的機會也有限,所以大明後期的秀才們幹脆拉幫結夥做起了文棍。
“此後青衿日恣,動以秦坑脅上官,至鄉紳則畏之如倀子,間有豪民擁姝麗遊宴,必邀一二庠士置上座以防意外”。
“一唿則數十成群,強府縣以理處法外不可從之事。稍拂其意,則攘臂奮袂,哄然而起,提調官莫可誰何。於是‘藍袍大王’之號興,而賢者卻為不肖者所累矣”。
當然,這些亂七八糟的破事兒都是明朝後期才出現的,但是換個角度看,大明剛剛立國的時候,是不是也可以說是元朝的後期或者說是末期?
難道說元朝末期的讀書人就能比大明後期的讀書人強到哪兒去?
楊少峰冷笑一聲道:“不做官,就是民,是民就得繳納賦稅,服勞役,其實這事兒就這麽簡單。”
楊少峰楊大知縣傻傻的看著王瓊,滿臉懵逼的問道:“讀書人這個玩意兒還用對付?”
不是,那老登不會是閑的沒事兒幹了,故意派王瓊來寧陽縣給本官找樂子的吧?
因為楊大知縣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他朱重八朱皇帝明明就是開局一個碗的狠人,他能不知道這些讀書人的軟肋在哪兒?
麵對楊大知縣的疑問,王瓊卻是忍不住歎息一聲道:“那些讀書人口口聲聲的喊著要為胡元盡忠,寧死不肯出仕為官,陛下和太子殿下又能怎麽辦?既不能把他們全抓起來殺掉,也不可能把他們都發配來寧陽縣做苦力吧?”
也不是不行。
強行把這五個字憋迴去,楊大知縣便望著王瓊問道:“所以,陛下和太子殿下就是想逼那些讀書人出來做官?”
王瓊佯做不悅之色,哼了一聲道:“楊兄這話可不對,明明是陛下和太子殿下求賢若渴。”
楊大知縣嗬的笑了一聲,暗自琢磨一番後說道:“那王兄可知,這些讀書人為什麽不願意出來做官?或者說,對比起胡元來,咱們大明到哪差在哪兒了?”
王瓊微微一怔,搖頭道:“楊兄可把下官給難住了。在下官看來,咱大明當然也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可是咱大明再怎麽不好,那也比胡元偽朝要強上千倍,萬倍。”
楊大知縣先是點了點頭,隨後又搖了搖頭,說道:“對於王兄而言或許是這樣兒,對於天下百姓而言或許也是如此,但是對於那些讀書人而言,可就不是這麽一迴事兒嘍。”
“胡元那時候,這些讀書人都是儒戶,既不用繳納稅賦,也不用服勞役,他們甚至可以騎乘馬匹,可是說比之普通百姓要高出一大截,在麵對百姓的時候,他們心裏自然有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
王瓊點了點頭,楊少峰又繼續說道:“可是到了咱大明,陛下動不動就蠲免賦稅,老百姓隻要有牛馬的就可以隨意乘騎,這些讀書人原本的優越感就沒有了,他們心裏能痛快?”
“當然,如果僅僅隻是這種身份上的優越感,對於他們而言倒也還好,可是真正讓他們無法接受的是,陛下和朝廷寧肯蠲免賦稅也不肯把賦稅放出來讓他們撲買——不能撲買賦稅,這才是他們最無法接受的原因。”
王瓊傻傻的望著楊大知縣,“撲買賦稅?如果再讓他們撲買賦稅,那咱們大明豈不又是一個胡元?這個……”
楊少峰嗬的冷笑一聲道:“他管你是大明還是胡元?王兄你信不信,若是胡元韃子反撲,且一旦讓韃子有反撲成功的苗頭,這些讀書人便會賣力的向韃子搖尾巴?”
王瓊微微一怔,隨後又歎息一聲道:“那依楊兄之見呢?”
楊少峰笑了笑,起身說道:“王瓊不妨陪我去縣學裏走一走?”
王瓊不解其意,卻還是老老實實的站起身來,隨著楊少峰一起出了縣衙,然後往縣衙東邊的文廟走去。
等到了文廟的明倫堂附近,耳邊已經可以聽到明倫堂裏傳來的讀書聲,楊少峰才笑著說道:“縣學裏的學生,都是寧陽縣八社十六閭百姓家裏的孩子。”
王瓊點了點頭,“楊兄一直不忘教化,實在是難得。”
楊少峰笑了笑,又繼續說道:“那麽王兄大概不知道,等陛下蠲免賦稅徭役的三年之期過去,本官還會繼續給這些讀書的孩子家裏免除徭役?如果這些孩子當中有能考上縣學的,本官再繼續免,若是以後能考上府學,本官還會給他們家免,一直到這孩子離開學校為止。”
王瓊再次點頭。“楊兄這個法子,倒是真真正正的為百姓考慮,以後也能讓更多的孩子來學堂裏讀書。”
楊少峰道:“如果一個孩子考中了縣學,連續考了兩次功名都沒有考中府學,那依王兄之見,是該繼續給他們免除徭役,還是要征他們的徭役?”
王瓊道:“供養一個讀書人頗為不易,不止是花費大量的錢財,田間地頭也會少一個耕作的勞力,自然要優免才是。”
楊少峰卻嗬的笑了一聲道:“那敢問王兄,要是寧陽縣五百多戶人家的孩子全來讀書了,以後這寧陽縣還有徭役可以征發麽?所以啊,免除他們在讀書時的徭役是應該的,因為要替百姓考慮,可是等他們不在學堂了,迴家了,這徭役不能再免了,因為要替朝廷考慮。”
“換言之,這些胡元時期的讀書人既然不願意出仕為官,那他們還算什麽讀書人?既然連讀書人都不是了,那免不免賦稅徭役的又跟他們有什麽關係?”
“就因為他們識得幾個字,所以他們就比普通的百姓高一等?”
“那踏馬不是扯淡嗎,現在我寧陽縣兩千多個百姓,你隨便拉一個出來都能識得三五百個字,他們算不算讀書人?以後朝廷還要不要在寧陽縣收賦稅、征徭役了?”
朱重八朱皇帝一開始是真重視讀書人,無論是廣辦社學,還是統一校服,又或者給學生發癛膳銀,這些都足以證明老朱對於讀書人的重視,也應該算是老朱的文治之一。
可惜的是,老朱把這個鼓勵百姓進學的政策給玩砸了,後期大明培養出來的秀才太多,甚至出現了“我雇秀才打汝”的笑話——就因為秀才擁有見官不跪等一係列的特權,而官職這個玩意兒又向來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每次科舉招收的名額有限,當官的機會也有限,所以大明後期的秀才們幹脆拉幫結夥做起了文棍。
“此後青衿日恣,動以秦坑脅上官,至鄉紳則畏之如倀子,間有豪民擁姝麗遊宴,必邀一二庠士置上座以防意外”。
“一唿則數十成群,強府縣以理處法外不可從之事。稍拂其意,則攘臂奮袂,哄然而起,提調官莫可誰何。於是‘藍袍大王’之號興,而賢者卻為不肖者所累矣”。
當然,這些亂七八糟的破事兒都是明朝後期才出現的,但是換個角度看,大明剛剛立國的時候,是不是也可以說是元朝的後期或者說是末期?
難道說元朝末期的讀書人就能比大明後期的讀書人強到哪兒去?
楊少峰冷笑一聲道:“不做官,就是民,是民就得繳納賦稅,服勞役,其實這事兒就這麽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