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堂口的老百姓向來講究一個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隻要這些鄉紳們當初對待鄉裏的百姓稍微好一點兒,寧陽縣的百姓也不至於一點兒都不念他們的好,更不至於在分完他們的土地之後還要騎著馬去揍他們。


    倘若早知道有今天這麽一遭,這些人會不會後悔?


    楊大知縣微微歎息一聲:“瞧瞧這些人吧,哪一個不是十裏八鄉都有名聲的鄉紳,哪一個家裏沒有個幾百畝甚至更多的土地。”


    “可是他們改蒙古名字,跟蒙古人和色目人稱兄道弟,他們寧肯讓糧食發黴都不願意分給鄉裏的窮苦百姓哪怕一粒。”


    “他們費盡心機,用盡手段,從老百姓的手裏把土地奪走,如今呢?地也沒了,糧食也沒了,除了他們帶著的金銀細軟還有什麽?”


    跛五卻嘿嘿笑了一聲:“瞧縣尊這話說的,他們身上還有小的用鞭子抽出來的鞭痕,還有被人用棍棒打出來的暗傷,咋能說是什麽都沒有呢?”


    楊大知縣扭頭瞥了跛五一眼,隨後又望著山洞裏的糧食說道:“讓人把糧食都運迴縣衙的庫房存起來吧,這些糧食暫時先不分給百姓了,等到秋後之後再說。”


    略微琢磨一番,楊大知縣又補充了一句:“從這些糧食裏麵挑一些好的種子出來,再把去年和前麵的麥子都磨成麵粉,按照七文錢一斤的價格賣給包子鋪。”


    跛五當即便應了下來,然後組織著衙役們用牛車往縣衙運糧。


    等把那些鄉紳們交待出來的,藏了糧食的山洞都搬空之後,跛五又挑了個有風的日子,找來幾個青壯在縣衙前揚場。


    所謂揚場,就是青壯站在上風口,用木鍬鏟起麥粒,朝下風頭用力拋出一個弧度,次一等的麥粒就會早早的在空中落下,飽滿沉重的麥粒則是會飛的遠一些。


    幸運或者說不幸的是,這些鄉紳們存儲起來的都是脫完殼之後的麥粒,而且篩得十分幹淨,裏麵並沒有什麽雜質,揚場時就不用考慮太多,隻要挑選出好的種糧就行。


    伴隨著青壯們一鍁接一鍁的把麥粒撒向空中,稍微差些的麥粒慢慢的就聚攏成堆,秒遠處那些飽滿沉重的麥粒也被有經驗的老農用掃帚歸攏成一個個小丘。


    沒辦法,在沒有科學選種、育種的年代,利用風力進行揚場,挑選出顆粒飽滿沉重的種子,已經是農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篩選種糧的辦法。


    這是一種類似於“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的思想,在老百姓的觀念裏,用上一代飽滿沉重的麥粒做種糧,下一代種出來的麥子也會顆粒飽滿,一家人或許就能多一口吃食,尤其是到了災年的時候,一家人或者就能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


    種糧,有時候就是全家人的命。


    也正是因為這種思想,所以才有了“餓死爹娘,不吃種糧”的說法。


    等到揚完了場,篩選完了麥種,楊大知縣又讓人把之前王瓊送來的麥種拿出來一些,跟揚場篩選出來的麥種進行對比。


    最後的對比結果不出楊大知縣所料——揚場篩選出來的麥種,要比王瓊送來的麥種更加飽滿沉重,甚至連揚場時次一等的麥粒,都沒比王瓊送的麥種差多少!


    楊大知縣恨恨的呸了一聲:“狗入的,心都他娘的黑透了!”


    跛五也是一副心有戚戚焉的模樣,望著兗州府的方向罵道:“存了這麽多好糧食,還有那麽多的金銀,這些狗入的真是喪盡了良心!”


    隻是罵完之後,跛五忽然又嘿嘿笑了一聲,說道:“也多虧這些狗入的把糧食啥的都藏起來,要不然就憑韃子那德性,多半會把這些東西都搶走。”


    “現在這些糧食還有麵粉、油鹽、香料,還有他們沒來得及帶走的金銀什麽的都歸了縣衙,縣尊就可以用這些東西做更多的事,這些狗入的也會心疼的滴血!”


    這話倒是一點兒沒錯。


    有了這些鄉紳留下來的麵粉,楊少峰楊大知縣就能讓寧陽縣的婦人們炒製出更多的炒麵,然後賣給徐達和常遇春。


    有了這些鄉紳留下來的鹽,楊大知縣就能把醃製鹹菜和鹹鴨蛋、鹹雞蛋的事情提上日程,然後賣給徐達和常遇春。


    如果說得再直白一些,那就是楊少峰楊大知縣完全可以利用這些鄉紳們的物資,給寧陽縣的縣衙多賺些錢財。


    等寧陽縣縣庫裏的錢財多起來之後,楊大知縣就可以開始研究修路、更挖多的人工湖、修建大型水庫、建造紙工坊和社學等一係列的計劃。


    暗自盤算一番後,楊大知縣把手裏的糧種放迴去,又對跛五吩咐道:“把糧種都替換了吧,用剛剛揚出來的新種子,替換王舍人送來的那些。”


    ……


    楊大知縣忽然出名了。


    從幾天前開始,從兗州府通往京城的路上就忽然刮起了一陣歪風。


    有人說寧陽縣的楊少峰楊大知縣表麵上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實際上卻是個黑心爛肺的貪官酷吏,像什麽強奪百姓田地、強搶民女、屈打成招之類的事情就沒有他楊大知縣不敢幹的。


    證據?


    那十幾個一步一步走著去應天府告禦狀的鄉紳,瞧瞧他們衣裳被人鞭打得破破爛爛,身上一道道皮開肉綻的傷口,就連婦人和小孩兒身上也是一道道的血檁子,這不就是活生生的人證?


    還有童謠“寧陽縣,楊狗官,刮地三尺稱青天,平民百姓難安眠”的順口溜,難道也是百姓無故編出來抹黑他楊狗官的?


    要是不對他嚴加懲治,這老百姓以後還有活路麽?


    隻是走著走著,這股風就調轉了風向,從刮往徐州方向改為了刮往汴梁方向。


    原因很簡單,朱重八朱皇帝眼下並不在應天府,而是正在前往河南開封府的路上。


    朱皇帝這次來開封府,除了要聽取徐達和常遇春等前線將領的軍事情況匯報,同時也是打算看看河南百姓的真實生活情況。


    而劉洪昌和耿老爺等人在得知朱皇帝前往開封府的消息之後自然也就不會再去應天府,直接就改道開封,打算趕在朱皇帝到達開封府之前攔駕喊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洪武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煌貴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煌貴胄並收藏奮鬥在洪武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