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重八朱皇帝耐心教導小朱同學怎麽用人時,楊少峰楊大知縣卻在寧陽縣擺爛。
反正旱也旱了,蝗蟲也起來了,自己能做的也都已經做了,大明湖裏蓄了水,第二個人工湖還在挖,百姓該捕蝗的捕蝗,該除草的除草,小寡婦們天天忙著蒸包子燒雞蛋湯,那些傷殘士卒們也承擔起了衙役的職責,自己這個知縣大老爺可不就閑下來了?
然後,楊少峰楊大知縣就讓人帶了桌子和躺椅,直接跑到了城東的人工湖那裏開擺。
正所謂開擺一念起,刹那天地寬。
當楊少峰擺正了心態之後,頓時就覺得身旁倒水扇扇子的小丫頭長得挺清秀,覺得地裏的那些莊稼苗長得真招人稀罕,就連那些鴨子搖搖晃晃捉蝗蟲的樣子都十分好看。
尤其是那些半大孩子拿紗網捉蝗蟲的模樣,更是讓楊少峰楊大知縣想起了自己下河摸魚、下地捉蜻蜓和螞蚱的童年時光。
可惜的是,楊少峰楊大知縣剛剛迴憶到初中階段,跛五就匆匆趕來,而且一見到楊少峰就愁眉苦臉的說道:“縣尊,包子鋪那裏沒鹽了。”
楊少峰不以為意的擺了擺手,說道:“無妨,本官那裏還有常平章給的一斤多鹽呢,你先拿去用。”
說完之後,楊少峰就再次眯上了眼睛,打算繼續迴憶初中時期的美好時光。
不就是一點兒鹽嘛,先拿去用著,迴頭攢上一波蝗蟲賣給徐達和常黑炭,有錢了再買唄。
對了,當時給本官寫情書的那個班花叫啥來著?
可惜本官當時太傻,那封情書都沒好好保存下來。
不過也不能全怪本官,主要是她寫的也太大膽太露骨了,本官當時那麽純潔……
正自胡思亂想時,卻聽得跛五低聲說道:“縣尊,不止是包子鋪那裏沒鹽了,是咱們整個寧陽縣城的百姓家裏都快沒鹽了!”
被跛五這麽一說,什麽初中時的班花校花,什麽情書,全都在一瞬間化做星光散去,楊少峰激靈一下從躺椅上翻身起來,望著跛五問道:“什麽玩意兒?都快沒鹽了?”
他娘的,要是隻有包子鋪缺鹽,楊少峰楊大知縣那裏還有之前常遇春強抓壯丁時給的一斤多精鹽,完全分點兒出來給包子鋪先用著。
可要是整個寧陽縣縣城的百姓家裏都缺鹽,那就不是一點兒鹽兩點兒鹽的問題了——寧陽縣本身不產鹽,想買鹽就得去兗州府!甚至還有可能在兗州府甚至益都都買不到鹽,隻能去江南采買。
皺著眉頭來迴踱了幾步,楊少峰楊大知縣最終還是無奈的長歎一聲道:“這樣兒吧,本官先把太子殿下給的那一百兩銀子拿給你,再給你寫一條道公文,你帶人兗州買鹽,若是兗州沒有的話就直奔益都看看。”
“等把鹽買迴來了,每斤加價一文錢賣給百姓,本官的一百兩銀子還給本官,剩下的就當做兄弟們辛苦一趟的跑腿錢。”
隻是轉念一想,楊少峰又改變了主意:“本官現在能動用的銀子全加起來大概有二百兩左右,再加上太子殿下賞賜的二十匹綢緞,你全部帶去,全部買成鹽。”
跛五傻傻的看著楊少峰:“縣尊,這鹽……可不是光有錢就能買來的,須得用八鬥未脫粒的麥子才能換迴來三斤鹽,每戶限三斤。”
楊少峰微微一怔,隨即暗罵自個兒愚蠢。
他娘的,忘了大明朝的情況跟後世不一樣了。
後世買鹽容易的很,隨便跑到哪個超市小賣鋪之類的地方就能買到,但是大明時期不一樣,鹽是被朝廷嚴格管控官營的,買鹽的唯一途徑就是拿鹽糧去換,而且還有一定的限額,不是想換多少就能換多少。
更要命的是,大明時期的鹽並不是精鹽,甚至連後世的粗鹽都多有不如,說不定裏麵還摻有沙子和各種雜質,要是按照後世的標準過濾一遍,可能三斤鹽都過濾不出一斤精鹽。
按照跛五所說的八鬥未脫粒的麥子才能換三斤鹽,大概就相當於一百斤麥子換三斤粗鹽,過濾之後就相當於一百斤麥子換一斤精鹽。
楊少峰咂了咂嘴,暗罵老朱真是窮瘋了,居然敢定這麽高的鹽價,也不怕老百姓再給他來個莫道石人一隻眼。
瞧著楊少峰臉上的神色反複變幻不定,跛五低聲問道:“縣尊?縣尊?”
楊少峰迴過神來,琢磨一番後微微搖頭,說道:“咱們寧陽縣哪兒還有糧食可以換鹽?寧陽縣城內城外五百餘戶人家,收上來的麥子一共不足萬斤,朝廷賑濟糧運到之前,這些麥子就是咱們寧陽縣上上下下兩千餘口百姓的命。”
事情忽然變得麻煩起來。
拿錢買不到鹽,這事兒還不能找徐達和常遇春幫忙,畢竟鹽是管控官營的物資,倒賣鹽是殺頭的大罪,哪怕徐達還有一個右丞相的身份也不行。
至於說私鹽……寧陽縣隨便誰都能想辦法去買私鹽,唯獨楊少峰楊大知縣是絕對絕對不能有這個想法,畢竟楊大知縣現在不過是個七品芝麻官,完全沒有自汙的必要,犯不上主動往禦史手裏遞把柄。
而且私鹽這個東西也不是說買就能買得到,估計也沒有哪個私鹽販子會跑到大旱的寧陽縣來販鹽。
暗自盤算一番,楊少峰幹脆帶著跛五迴了縣衙,然後一頭紮進了書房裏,開始給兗州府和山東布政使司寫公文。
主旨就一個,寧陽縣大旱,百姓缺少糧食,沒有多餘的糧食可以換鹽,但是百姓又不能缺鹽,現在本官已經走投無路了,麻煩上麵的大佬們給想辦法。
然後,楊少峰楊大知縣又給朱重八朱皇帝寫了一份奏本,每一頁裏都寫著寧陽縣百姓如何愛戴朱重八朱皇帝,如何感念大明常務副皇帝朱標的恩德,但是要仔細看,卻能從字縫裏看出來,整份奏本都寫著“缺鹽”兩個字。
寫好之後,楊少峰便將公文和奏本交給了跛五:“勞煩跛五哥,這兩份公文,一份送到兗州府,另一份送到益都行省。這一份奏本,讓人快馬送往京城通政司。”
待跛五匆匆離去,楊少峰又坐迴了椅子上,開始閉著眼睛盤算。
鹽的問題肯定能解決,自己解決不了還有兗州知府衙門,再往上還有山東行省,京城還有朱重八朱皇帝——在穩定大於一切的洪武元年,朱重八朱皇帝和大明朝廷就算是讓江南缺鹽都不會讓山東、河南這種剛剛收複的地區缺鹽,自己哭窮要鹽的奏本遞上去之後,多半能要來一大批鹽。
然後,楊少峰楊大知縣就琢磨著該怎樣利用這批鹽做點兒文章,最好是能利用鹽來生錢。
反正旱也旱了,蝗蟲也起來了,自己能做的也都已經做了,大明湖裏蓄了水,第二個人工湖還在挖,百姓該捕蝗的捕蝗,該除草的除草,小寡婦們天天忙著蒸包子燒雞蛋湯,那些傷殘士卒們也承擔起了衙役的職責,自己這個知縣大老爺可不就閑下來了?
然後,楊少峰楊大知縣就讓人帶了桌子和躺椅,直接跑到了城東的人工湖那裏開擺。
正所謂開擺一念起,刹那天地寬。
當楊少峰擺正了心態之後,頓時就覺得身旁倒水扇扇子的小丫頭長得挺清秀,覺得地裏的那些莊稼苗長得真招人稀罕,就連那些鴨子搖搖晃晃捉蝗蟲的樣子都十分好看。
尤其是那些半大孩子拿紗網捉蝗蟲的模樣,更是讓楊少峰楊大知縣想起了自己下河摸魚、下地捉蜻蜓和螞蚱的童年時光。
可惜的是,楊少峰楊大知縣剛剛迴憶到初中階段,跛五就匆匆趕來,而且一見到楊少峰就愁眉苦臉的說道:“縣尊,包子鋪那裏沒鹽了。”
楊少峰不以為意的擺了擺手,說道:“無妨,本官那裏還有常平章給的一斤多鹽呢,你先拿去用。”
說完之後,楊少峰就再次眯上了眼睛,打算繼續迴憶初中時期的美好時光。
不就是一點兒鹽嘛,先拿去用著,迴頭攢上一波蝗蟲賣給徐達和常黑炭,有錢了再買唄。
對了,當時給本官寫情書的那個班花叫啥來著?
可惜本官當時太傻,那封情書都沒好好保存下來。
不過也不能全怪本官,主要是她寫的也太大膽太露骨了,本官當時那麽純潔……
正自胡思亂想時,卻聽得跛五低聲說道:“縣尊,不止是包子鋪那裏沒鹽了,是咱們整個寧陽縣城的百姓家裏都快沒鹽了!”
被跛五這麽一說,什麽初中時的班花校花,什麽情書,全都在一瞬間化做星光散去,楊少峰激靈一下從躺椅上翻身起來,望著跛五問道:“什麽玩意兒?都快沒鹽了?”
他娘的,要是隻有包子鋪缺鹽,楊少峰楊大知縣那裏還有之前常遇春強抓壯丁時給的一斤多精鹽,完全分點兒出來給包子鋪先用著。
可要是整個寧陽縣縣城的百姓家裏都缺鹽,那就不是一點兒鹽兩點兒鹽的問題了——寧陽縣本身不產鹽,想買鹽就得去兗州府!甚至還有可能在兗州府甚至益都都買不到鹽,隻能去江南采買。
皺著眉頭來迴踱了幾步,楊少峰楊大知縣最終還是無奈的長歎一聲道:“這樣兒吧,本官先把太子殿下給的那一百兩銀子拿給你,再給你寫一條道公文,你帶人兗州買鹽,若是兗州沒有的話就直奔益都看看。”
“等把鹽買迴來了,每斤加價一文錢賣給百姓,本官的一百兩銀子還給本官,剩下的就當做兄弟們辛苦一趟的跑腿錢。”
隻是轉念一想,楊少峰又改變了主意:“本官現在能動用的銀子全加起來大概有二百兩左右,再加上太子殿下賞賜的二十匹綢緞,你全部帶去,全部買成鹽。”
跛五傻傻的看著楊少峰:“縣尊,這鹽……可不是光有錢就能買來的,須得用八鬥未脫粒的麥子才能換迴來三斤鹽,每戶限三斤。”
楊少峰微微一怔,隨即暗罵自個兒愚蠢。
他娘的,忘了大明朝的情況跟後世不一樣了。
後世買鹽容易的很,隨便跑到哪個超市小賣鋪之類的地方就能買到,但是大明時期不一樣,鹽是被朝廷嚴格管控官營的,買鹽的唯一途徑就是拿鹽糧去換,而且還有一定的限額,不是想換多少就能換多少。
更要命的是,大明時期的鹽並不是精鹽,甚至連後世的粗鹽都多有不如,說不定裏麵還摻有沙子和各種雜質,要是按照後世的標準過濾一遍,可能三斤鹽都過濾不出一斤精鹽。
按照跛五所說的八鬥未脫粒的麥子才能換三斤鹽,大概就相當於一百斤麥子換三斤粗鹽,過濾之後就相當於一百斤麥子換一斤精鹽。
楊少峰咂了咂嘴,暗罵老朱真是窮瘋了,居然敢定這麽高的鹽價,也不怕老百姓再給他來個莫道石人一隻眼。
瞧著楊少峰臉上的神色反複變幻不定,跛五低聲問道:“縣尊?縣尊?”
楊少峰迴過神來,琢磨一番後微微搖頭,說道:“咱們寧陽縣哪兒還有糧食可以換鹽?寧陽縣城內城外五百餘戶人家,收上來的麥子一共不足萬斤,朝廷賑濟糧運到之前,這些麥子就是咱們寧陽縣上上下下兩千餘口百姓的命。”
事情忽然變得麻煩起來。
拿錢買不到鹽,這事兒還不能找徐達和常遇春幫忙,畢竟鹽是管控官營的物資,倒賣鹽是殺頭的大罪,哪怕徐達還有一個右丞相的身份也不行。
至於說私鹽……寧陽縣隨便誰都能想辦法去買私鹽,唯獨楊少峰楊大知縣是絕對絕對不能有這個想法,畢竟楊大知縣現在不過是個七品芝麻官,完全沒有自汙的必要,犯不上主動往禦史手裏遞把柄。
而且私鹽這個東西也不是說買就能買得到,估計也沒有哪個私鹽販子會跑到大旱的寧陽縣來販鹽。
暗自盤算一番,楊少峰幹脆帶著跛五迴了縣衙,然後一頭紮進了書房裏,開始給兗州府和山東布政使司寫公文。
主旨就一個,寧陽縣大旱,百姓缺少糧食,沒有多餘的糧食可以換鹽,但是百姓又不能缺鹽,現在本官已經走投無路了,麻煩上麵的大佬們給想辦法。
然後,楊少峰楊大知縣又給朱重八朱皇帝寫了一份奏本,每一頁裏都寫著寧陽縣百姓如何愛戴朱重八朱皇帝,如何感念大明常務副皇帝朱標的恩德,但是要仔細看,卻能從字縫裏看出來,整份奏本都寫著“缺鹽”兩個字。
寫好之後,楊少峰便將公文和奏本交給了跛五:“勞煩跛五哥,這兩份公文,一份送到兗州府,另一份送到益都行省。這一份奏本,讓人快馬送往京城通政司。”
待跛五匆匆離去,楊少峰又坐迴了椅子上,開始閉著眼睛盤算。
鹽的問題肯定能解決,自己解決不了還有兗州知府衙門,再往上還有山東行省,京城還有朱重八朱皇帝——在穩定大於一切的洪武元年,朱重八朱皇帝和大明朝廷就算是讓江南缺鹽都不會讓山東、河南這種剛剛收複的地區缺鹽,自己哭窮要鹽的奏本遞上去之後,多半能要來一大批鹽。
然後,楊少峰楊大知縣就琢磨著該怎樣利用這批鹽做點兒文章,最好是能利用鹽來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