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惶恐,絕不敢辜負陛下。”
得到崇禎皇帝的首肯,讓張世澤內心長長舒了一口氣。
今天這番話,是張世澤在試探或者說是在灌輸一種概念。
沒有辦法呐,他得替手下的將士考慮。
否則,怎麽讓手下人拚命?
所以,和崇禎皇帝搞好關係,趕緊利用大明的人力物力資源,縱橫天下留名青史,何等壯哉!
讓大明的旗幟在世界任何角落飄揚,讓漢人的足跡踏遍五大洲四大洋,讓漢人成為世界的主人,這是何等酸爽之事?
什麽白人至上,去他媽的!
一群野蠻人,現在正在進化中,有他們什麽事?
隻有漢人,才是這個世界最高貴的人!
漢人至上,才是他追究的真正目標。
“朕與愛卿互不辜負!”
崇禎皇帝伸出大手,與張世澤擊掌為誓。
君臣雙方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隻是……太子朱慈烺年幼,不知深淺出聲問道:“秦督難道就沒有不臣之心?”
崇禎皇帝臉色一黑,就待訓斥朱慈烺。
“事無不可對人言,微臣還真想迴太子話。”
張世澤急忙勸阻,看著崇禎皇帝和太子誠懇的說道:“世人皆熱衷於權利,以為皇位好做,可以為所欲為,微臣卻以為不然!
微臣是知道的,陛下每日批閱奏折往往要到半夜,還有諸多煩惱的事情,要和大臣無休無止的爭鬥。
即使這些都不說,單是幾十年呆在十幾平方公裏的皇宮中,不能經常出宮。恕微臣直言,這無異於是在坐高級牢房而已!
更可況,微臣想做陛下的位置,必須殺掉多少漢人?百萬、千萬……
成祖是太祖的兒子,因得位不正殺得人頭滾滾,那微臣呢?”
這番話雖然犯忌過多,但確實是張世澤的肺腑之言,他還真對皇位沒有興趣。
若不是恰逢亂世,身上有漢人的責任,他還真想做一個紈絝子弟或者富家翁。
想吃啥就吃啥,想去哪就去哪,何等逍遙自在?
聽完張世澤的話,崇禎皇帝微笑著說道;“壯哉,這是何等有趣,何等快意!
能隨心所欲,肆意而為,唿嘯四海,劫掠天下。區區名分又算得了什麽,愛卿占了大便宜,朕也想呐。”
終至此刻,雙方可謂講得一清二楚。
聽見崇禎開玩笑,張世澤也不禁豪情大發道:“陛下聖明,微臣佩服得五體投地,唯謹遵聖意爾。
不過,陛下可知江南、兩廣、福建三地,每年從事海上貿易之家,多達數萬乎?
自東南出海,從我大明屬國,直至西洋管轄諸國,定居經商之民已達數十萬之多乎?
還有歐羅巴僅憑彈丸之地,利用海船就賺得盆滿缽滿。
微臣看著這些,眼紅啊!
微臣要在有生之年,上為天子國家,下為黎民百姓,開一道通達四海、殖民域外的道路,讓漢人走出去。
最起碼當個四海大盜,劫掠大洋,奉承天子,反哺朝廷,還是能做到的。
還有,微臣要把大明的道路建得四通八達,有利民生。”
“愛卿慢慢來,不要著急,須知過猶不及!”崇禎皇帝剛開始還聽得滿高興的,可一聽要修路,眉頭一皺,勸慰道:
“始皇帝築長城、修馳道、興靈渠、拓疆土。漢武帝驅匈奴、征西域、築雄城、封狼居胥。隋煬帝征高麗,修運河。都洛陽、巡張掖。
此三帝哪一個不是千古明君,那一項舉措不是利國利民,唯惜欲建功於一代,而耗盡民力,以致留殘暴於史冊,留罵名於千古。凡事當量力而為,隻要方向正確,從容施政即可,須知慢隻是是小過。快則是大罪也!”
張世澤瞥了一眼崇禎皇帝,嘻嘻笑道:“陛下英明,比微臣強百倍。
隻是臣性子疏懶。但求為天子國家略盡綿力,為萬世太平稍有增補,隻喜劍走偏鋒,不願走常規路。
陛下忘記了,始皇帝、漢武帝、隋煬帝耗盡的是自己國家的民力,微臣卻是要耗盡他國的民力。”
崇禎皇帝受到教育和思想和張世澤不同,他不由搖頭歎道:“又是喊打,又是喊殺,不僅劫掠四海,盤剝藩國,還要搶占蠻荒,搜羅天下。
愛卿如此蠻橫殘暴,此非上國之儀,不合道德之邦啊。”
張世澤嘿然一笑,反問道:“皇上,道德是個什麽東西?”
崇禎皇帝解釋道:“道,仁也,德,行也,以仁心而行善舉,以異於禽獸也!乃教化萬民,萬世不易之法也!”
張世澤搖頭說道:“道德既非天生,亦非神授,始於自私,即是人創,何談仁善,何談正確?”
崇禎皇帝一臉好奇,問道:“愛卿又有什麽高見不成?”
秦浩明點點頭,笑道:“尊老愛幼,道德也!為何?乃為維護衰老將死之人,乃為愛護新生稚嫩之子。
娶妻生子,道德也!為何?乃為維護血脈傳承,乃為穩定國家宗族秩序也。
不偷不盜,不搶不奪,道德也!為何?乃為維護私人所得,乃為人人安心勞作也。
勤奮自強,修身自律,道德也!為何?乃為鼓勵生產不使物資不匱,乃為和睦相處團結互助也。
仁愛天下,犧牲奉獻,道德也!為何?乃為我華夏族群劈堅斬棘,共度難關,繁衍不息也。”
崇禎點頭同意,然後迷惑問道:“愛卿既然理解透徹,也對道德尊禮膜拜,因何還要嗤之以鼻?”
張世澤笑解釋道:“陛下須知,道德無所謂正確,無所謂崇高,乃是人之需要也。
老者無所依,人人皆會老,所以當尊老。幼者無所靠,人人皆新生,所以當愛幼。
需要變成規則,規則變成法度,法度升為規範,此所謂道德之源。”
見三人點頭同意,張世澤方才大笑道:“我華夏之道德,乃為維護我華夏百姓之需要,自當身體力行,敬之尊之,不可動搖。
可那海外之民,西洋諸國,可是我華夏之民麽,微臣和他們又何須談什麽道德?”
望著被自己忽悠蒙圈的三人,張世澤最終傲然道:“對蠻夷之不仁,才是對我華夏百姓之最高的道德!”
得到崇禎皇帝的首肯,讓張世澤內心長長舒了一口氣。
今天這番話,是張世澤在試探或者說是在灌輸一種概念。
沒有辦法呐,他得替手下的將士考慮。
否則,怎麽讓手下人拚命?
所以,和崇禎皇帝搞好關係,趕緊利用大明的人力物力資源,縱橫天下留名青史,何等壯哉!
讓大明的旗幟在世界任何角落飄揚,讓漢人的足跡踏遍五大洲四大洋,讓漢人成為世界的主人,這是何等酸爽之事?
什麽白人至上,去他媽的!
一群野蠻人,現在正在進化中,有他們什麽事?
隻有漢人,才是這個世界最高貴的人!
漢人至上,才是他追究的真正目標。
“朕與愛卿互不辜負!”
崇禎皇帝伸出大手,與張世澤擊掌為誓。
君臣雙方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隻是……太子朱慈烺年幼,不知深淺出聲問道:“秦督難道就沒有不臣之心?”
崇禎皇帝臉色一黑,就待訓斥朱慈烺。
“事無不可對人言,微臣還真想迴太子話。”
張世澤急忙勸阻,看著崇禎皇帝和太子誠懇的說道:“世人皆熱衷於權利,以為皇位好做,可以為所欲為,微臣卻以為不然!
微臣是知道的,陛下每日批閱奏折往往要到半夜,還有諸多煩惱的事情,要和大臣無休無止的爭鬥。
即使這些都不說,單是幾十年呆在十幾平方公裏的皇宮中,不能經常出宮。恕微臣直言,這無異於是在坐高級牢房而已!
更可況,微臣想做陛下的位置,必須殺掉多少漢人?百萬、千萬……
成祖是太祖的兒子,因得位不正殺得人頭滾滾,那微臣呢?”
這番話雖然犯忌過多,但確實是張世澤的肺腑之言,他還真對皇位沒有興趣。
若不是恰逢亂世,身上有漢人的責任,他還真想做一個紈絝子弟或者富家翁。
想吃啥就吃啥,想去哪就去哪,何等逍遙自在?
聽完張世澤的話,崇禎皇帝微笑著說道;“壯哉,這是何等有趣,何等快意!
能隨心所欲,肆意而為,唿嘯四海,劫掠天下。區區名分又算得了什麽,愛卿占了大便宜,朕也想呐。”
終至此刻,雙方可謂講得一清二楚。
聽見崇禎開玩笑,張世澤也不禁豪情大發道:“陛下聖明,微臣佩服得五體投地,唯謹遵聖意爾。
不過,陛下可知江南、兩廣、福建三地,每年從事海上貿易之家,多達數萬乎?
自東南出海,從我大明屬國,直至西洋管轄諸國,定居經商之民已達數十萬之多乎?
還有歐羅巴僅憑彈丸之地,利用海船就賺得盆滿缽滿。
微臣看著這些,眼紅啊!
微臣要在有生之年,上為天子國家,下為黎民百姓,開一道通達四海、殖民域外的道路,讓漢人走出去。
最起碼當個四海大盜,劫掠大洋,奉承天子,反哺朝廷,還是能做到的。
還有,微臣要把大明的道路建得四通八達,有利民生。”
“愛卿慢慢來,不要著急,須知過猶不及!”崇禎皇帝剛開始還聽得滿高興的,可一聽要修路,眉頭一皺,勸慰道:
“始皇帝築長城、修馳道、興靈渠、拓疆土。漢武帝驅匈奴、征西域、築雄城、封狼居胥。隋煬帝征高麗,修運河。都洛陽、巡張掖。
此三帝哪一個不是千古明君,那一項舉措不是利國利民,唯惜欲建功於一代,而耗盡民力,以致留殘暴於史冊,留罵名於千古。凡事當量力而為,隻要方向正確,從容施政即可,須知慢隻是是小過。快則是大罪也!”
張世澤瞥了一眼崇禎皇帝,嘻嘻笑道:“陛下英明,比微臣強百倍。
隻是臣性子疏懶。但求為天子國家略盡綿力,為萬世太平稍有增補,隻喜劍走偏鋒,不願走常規路。
陛下忘記了,始皇帝、漢武帝、隋煬帝耗盡的是自己國家的民力,微臣卻是要耗盡他國的民力。”
崇禎皇帝受到教育和思想和張世澤不同,他不由搖頭歎道:“又是喊打,又是喊殺,不僅劫掠四海,盤剝藩國,還要搶占蠻荒,搜羅天下。
愛卿如此蠻橫殘暴,此非上國之儀,不合道德之邦啊。”
張世澤嘿然一笑,反問道:“皇上,道德是個什麽東西?”
崇禎皇帝解釋道:“道,仁也,德,行也,以仁心而行善舉,以異於禽獸也!乃教化萬民,萬世不易之法也!”
張世澤搖頭說道:“道德既非天生,亦非神授,始於自私,即是人創,何談仁善,何談正確?”
崇禎皇帝一臉好奇,問道:“愛卿又有什麽高見不成?”
秦浩明點點頭,笑道:“尊老愛幼,道德也!為何?乃為維護衰老將死之人,乃為愛護新生稚嫩之子。
娶妻生子,道德也!為何?乃為維護血脈傳承,乃為穩定國家宗族秩序也。
不偷不盜,不搶不奪,道德也!為何?乃為維護私人所得,乃為人人安心勞作也。
勤奮自強,修身自律,道德也!為何?乃為鼓勵生產不使物資不匱,乃為和睦相處團結互助也。
仁愛天下,犧牲奉獻,道德也!為何?乃為我華夏族群劈堅斬棘,共度難關,繁衍不息也。”
崇禎點頭同意,然後迷惑問道:“愛卿既然理解透徹,也對道德尊禮膜拜,因何還要嗤之以鼻?”
張世澤笑解釋道:“陛下須知,道德無所謂正確,無所謂崇高,乃是人之需要也。
老者無所依,人人皆會老,所以當尊老。幼者無所靠,人人皆新生,所以當愛幼。
需要變成規則,規則變成法度,法度升為規範,此所謂道德之源。”
見三人點頭同意,張世澤方才大笑道:“我華夏之道德,乃為維護我華夏百姓之需要,自當身體力行,敬之尊之,不可動搖。
可那海外之民,西洋諸國,可是我華夏之民麽,微臣和他們又何須談什麽道德?”
望著被自己忽悠蒙圈的三人,張世澤最終傲然道:“對蠻夷之不仁,才是對我華夏百姓之最高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