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澤長歎一聲蕭索說道:“燕獨據遼東,趙雄霸燕雲,韓魏擁腹地,楚有長江險,齊有山海利,孰無地利乎?
秦有英主賢臣,六國豈無明君良相?何以六國居安厭戰,唯獨秦以武勇開拓為榮?
陛下請聯係實際想想,當初建奴在黑山白水間,可有任何地利之說?
可現在如何?
東有朝鮮為腹心,西有漠南蒙古阻隔其他韃子部落,南取大明遼東全境為國土,北則是他們的祖先之地,可謂態勢已成。
這樣比較,陛下可覺得建奴跟當初的秦國可有相似之處?”
崇禎皇帝低垂龍首,長歎一聲,搖頭不已。
是啊,建奴生於苦寒之地,一飲一食皆要靠掠奪大明才能富足。否則,他們隻是一個部落首領,談何立國?
這也是當初稱他們為奴的原因,可現在呢?
注視著崇禎皇帝略顯悲傷的臉神,張世澤不依不饒繼續說道:“吾輩讀史,為漢武而壯懷激烈,為唐宗而拍案叫絕。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醉酒而歌,慨當以慷,恨不得拔劍四顧,再複祖先榮耀於今。
敢問陛下,如今若您降旨揮師再征西域,光複漢唐舊地,不知天下萬民,又有幾人雀躍以從?”
崇禎皇帝苦笑連連,坦然言道:“不能,不說百姓不知兵鋒之利,便是大明衛所邊軍,要他們征戰苦寒之地,估計也不會應承。”
張世澤點點頭,看來崇禎皇帝頗有自知之明。這就是大明長達兩百多年來,重文輕武的窘境。
太祖成祖年間,手指所向,便是兵鋒所指,大軍立馬可以開拔。
現如今,能防守就不錯了。
張世澤再對崇禎皇帝拱手問道:“陛下,皆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那微臣請問陛下心中,西域海外可真是王土,萬裏之人可真是王民?”
崇禎皇帝搖頭苦笑,嘴裏猶自口硬,“說說而已,自然不是。蠻荒之地,化外之民,豈能與我大明相提並論?”
張世澤起身長歎道:“陛下,這就是微臣所說的,自秦之後,我華夏再無野心。
今之天下,傳自炎黃,成於大秦,曆代之下,雖有增補,卻無開疆。
西至哈密西寧,北至九邊大漠,東至萬裏海濤,南至兩廣福建,斯地斯人,固於天子,牢於萬民,四海之外,皆是蠻荒。”
崇禎皇帝兩眼炯炯,雙拳緊握,認真說道:“請愛卿說重點!”
“想天地何其廣大?物產何等豐富?百姓何下億萬?”張世澤心裏一喜,臉上卻是露出愁苦之色說道:
“可縱觀華夏曆朝曆代,帝王以至尊而守成一統,王孫以血脈而吸骨食髓。
公侯以祖功而分享壟斷,世族以豪強而兼並土地,豪門以商賈而錙銖盈利,文人以科舉而弄權謀私。
重重威壓皆是對內,何曾有絲毫野心而染指域外?
唯百姓日受盤剝,而民生困苦久矣。
一朝初立尚不見其害,十代以內,則富者愈富、貧者更窮,以致民力枯竭,遂揭竿四起,又是新朝!”
崇禎皇帝恍然大悟,目光深邃盯著張世澤說道:“民少地多,則見其興。民多地少,則見其衰,民力枯竭,則見其亡。
此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十代之內,二三百年,則改朝換代。愛卿繞了一個大圈子,原來落筆在此啊。
張世澤淺笑,臉上露出一絲捉摸不透的神情,“聖人曰,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後世數百年,或有聖人。或有奇術,可打破此循環之道,然此時卻無能為力。
陛下,自太祖高皇帝至今,我大明已有二百餘載矣。”
王承恩和張世澤關係不錯,可聽到他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論,也不由臉色一變,對他高聲怒斥:
“大膽,竟敢映射皇明,詛咒皇爺!”
崇禎皇帝擺手製止王承恩,盯著張世澤肅然道:“想來這就是你奏折所說,要大力發展海軍,遠赴萬裏,經營大海的目的?”
張世澤點頭笑道:“陛下聖明!
崇禎皇帝鄭重起來,上前拉著張世澤問道:“愛卿要怎麽做?想怎麽做?”
秦張世澤緊緊握了一下崇禎皇帝的手。然後從軍帳中取出地圖,慢慢展開,竟是一副粗略的世界地圖。
崇禎皇帝、太子朱慈烺、王承恩連忙湊上前來,一齊看著這副地圖,不由一個個深深吸氣,渾身直抖。
張世澤指著地圖一一介紹,“皇上、太子,王公公,此乃我大明是也!
其南為安南、真臘、暹羅等藩屬之國,其西為天竺和天方諸國,其北越過草原大漠,即是俄羅斯。
俄羅斯之西,即是西洋諸國,我大明皆稱之為弗朗機是也。”
崇禎皇帝指著後世的非洲、美洲、大洋洲問道:“這又是哪裏,幅員如此遼闊,竟比我大明還廣?”
張世澤笑道:“成祖年間,聽說鄭和曾去過此處,臣也對其知之不明,故暫稱為非洲吧。
此處乃是西洋諸國屬地,聽說盛產黃金糧食,就暫稱為美洲如何?至於這裏,乃是大洋彼岸,就叫做大洋洲吧。”
看著神思遠馳萬裏的三人,張世澤再次笑著說了一句,“這些大多都是無主之地。”
“無主之地?”
崇禎皇帝低聲重複一句,唿吸驀然變重,眼中精光閃閃。
“不管有主無主之地,微臣替大明取之!”張世澤氣勢陡然高漲,傲然說道。
開什麽玩笑,取無主之地,那顯示本事嗎?
說什麽也趁著這個機會,替後代營造一個真正和平的安全環境。
“陛下適才問微臣之策,臣以為當分為三步。
其一打造戰船訓練水師,控製東洋至倭國海路,劫掠四海坐地分贓。
其二廣造戰艦炮船,壟斷南海至西洋航線。
其三同時威逼藩屬耕植食糧,反哺大明以暫解危機。”
崇禎皇帝拍案而起,雙目炯炯問道:“這就是愛卿曾言,不要朝廷一絲一毫,便可養百萬雄師?”
他的心裏,似乎被張世澤刺激得難以自抑。
秦有英主賢臣,六國豈無明君良相?何以六國居安厭戰,唯獨秦以武勇開拓為榮?
陛下請聯係實際想想,當初建奴在黑山白水間,可有任何地利之說?
可現在如何?
東有朝鮮為腹心,西有漠南蒙古阻隔其他韃子部落,南取大明遼東全境為國土,北則是他們的祖先之地,可謂態勢已成。
這樣比較,陛下可覺得建奴跟當初的秦國可有相似之處?”
崇禎皇帝低垂龍首,長歎一聲,搖頭不已。
是啊,建奴生於苦寒之地,一飲一食皆要靠掠奪大明才能富足。否則,他們隻是一個部落首領,談何立國?
這也是當初稱他們為奴的原因,可現在呢?
注視著崇禎皇帝略顯悲傷的臉神,張世澤不依不饒繼續說道:“吾輩讀史,為漢武而壯懷激烈,為唐宗而拍案叫絕。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醉酒而歌,慨當以慷,恨不得拔劍四顧,再複祖先榮耀於今。
敢問陛下,如今若您降旨揮師再征西域,光複漢唐舊地,不知天下萬民,又有幾人雀躍以從?”
崇禎皇帝苦笑連連,坦然言道:“不能,不說百姓不知兵鋒之利,便是大明衛所邊軍,要他們征戰苦寒之地,估計也不會應承。”
張世澤點點頭,看來崇禎皇帝頗有自知之明。這就是大明長達兩百多年來,重文輕武的窘境。
太祖成祖年間,手指所向,便是兵鋒所指,大軍立馬可以開拔。
現如今,能防守就不錯了。
張世澤再對崇禎皇帝拱手問道:“陛下,皆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那微臣請問陛下心中,西域海外可真是王土,萬裏之人可真是王民?”
崇禎皇帝搖頭苦笑,嘴裏猶自口硬,“說說而已,自然不是。蠻荒之地,化外之民,豈能與我大明相提並論?”
張世澤起身長歎道:“陛下,這就是微臣所說的,自秦之後,我華夏再無野心。
今之天下,傳自炎黃,成於大秦,曆代之下,雖有增補,卻無開疆。
西至哈密西寧,北至九邊大漠,東至萬裏海濤,南至兩廣福建,斯地斯人,固於天子,牢於萬民,四海之外,皆是蠻荒。”
崇禎皇帝兩眼炯炯,雙拳緊握,認真說道:“請愛卿說重點!”
“想天地何其廣大?物產何等豐富?百姓何下億萬?”張世澤心裏一喜,臉上卻是露出愁苦之色說道:
“可縱觀華夏曆朝曆代,帝王以至尊而守成一統,王孫以血脈而吸骨食髓。
公侯以祖功而分享壟斷,世族以豪強而兼並土地,豪門以商賈而錙銖盈利,文人以科舉而弄權謀私。
重重威壓皆是對內,何曾有絲毫野心而染指域外?
唯百姓日受盤剝,而民生困苦久矣。
一朝初立尚不見其害,十代以內,則富者愈富、貧者更窮,以致民力枯竭,遂揭竿四起,又是新朝!”
崇禎皇帝恍然大悟,目光深邃盯著張世澤說道:“民少地多,則見其興。民多地少,則見其衰,民力枯竭,則見其亡。
此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十代之內,二三百年,則改朝換代。愛卿繞了一個大圈子,原來落筆在此啊。
張世澤淺笑,臉上露出一絲捉摸不透的神情,“聖人曰,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後世數百年,或有聖人。或有奇術,可打破此循環之道,然此時卻無能為力。
陛下,自太祖高皇帝至今,我大明已有二百餘載矣。”
王承恩和張世澤關係不錯,可聽到他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論,也不由臉色一變,對他高聲怒斥:
“大膽,竟敢映射皇明,詛咒皇爺!”
崇禎皇帝擺手製止王承恩,盯著張世澤肅然道:“想來這就是你奏折所說,要大力發展海軍,遠赴萬裏,經營大海的目的?”
張世澤點頭笑道:“陛下聖明!
崇禎皇帝鄭重起來,上前拉著張世澤問道:“愛卿要怎麽做?想怎麽做?”
秦張世澤緊緊握了一下崇禎皇帝的手。然後從軍帳中取出地圖,慢慢展開,竟是一副粗略的世界地圖。
崇禎皇帝、太子朱慈烺、王承恩連忙湊上前來,一齊看著這副地圖,不由一個個深深吸氣,渾身直抖。
張世澤指著地圖一一介紹,“皇上、太子,王公公,此乃我大明是也!
其南為安南、真臘、暹羅等藩屬之國,其西為天竺和天方諸國,其北越過草原大漠,即是俄羅斯。
俄羅斯之西,即是西洋諸國,我大明皆稱之為弗朗機是也。”
崇禎皇帝指著後世的非洲、美洲、大洋洲問道:“這又是哪裏,幅員如此遼闊,竟比我大明還廣?”
張世澤笑道:“成祖年間,聽說鄭和曾去過此處,臣也對其知之不明,故暫稱為非洲吧。
此處乃是西洋諸國屬地,聽說盛產黃金糧食,就暫稱為美洲如何?至於這裏,乃是大洋彼岸,就叫做大洋洲吧。”
看著神思遠馳萬裏的三人,張世澤再次笑著說了一句,“這些大多都是無主之地。”
“無主之地?”
崇禎皇帝低聲重複一句,唿吸驀然變重,眼中精光閃閃。
“不管有主無主之地,微臣替大明取之!”張世澤氣勢陡然高漲,傲然說道。
開什麽玩笑,取無主之地,那顯示本事嗎?
說什麽也趁著這個機會,替後代營造一個真正和平的安全環境。
“陛下適才問微臣之策,臣以為當分為三步。
其一打造戰船訓練水師,控製東洋至倭國海路,劫掠四海坐地分贓。
其二廣造戰艦炮船,壟斷南海至西洋航線。
其三同時威逼藩屬耕植食糧,反哺大明以暫解危機。”
崇禎皇帝拍案而起,雙目炯炯問道:“這就是愛卿曾言,不要朝廷一絲一毫,便可養百萬雄師?”
他的心裏,似乎被張世澤刺激得難以自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