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可讓錦衣衛查清證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盯緊一些大老虎,時不時來一次,軍費自然無慮。
而且,此舉也能順應民心,得到百姓的擁護,一舉數得。”
這時候,隨便拉出一個官員,絕對不會出錯,問題是有沒有必要和意義而已!
同時,反腐也是剪除政敵調整官員的最好手段。
崇禎皇帝的眼神漸漸亮起來,自己總是從全局考慮,希翼一口氣解決所有問題,殊不知反而不如張世澤從實際出發來得奏效。
老實說,朝臣所作所為,已經令他失望透頂。可他還不是照樣對他們無可奈何,畢竟事情要他們去做。
即使貴為天子又如何?
所以,過去他時而強硬時而軟弱,不停地調換對待群臣的政策。
如今,張世澤的建議讓他心裏有了明悟,零敲碎打,也可以改變朝堂格局,取得不俗的效果。
“拿掉兵部侍郎侯恂和戶部尚書張四知,陛下又可以重新布局,調整朝堂官員人選,可喜可賀!”
乾清宮裏,在張世澤的參與下,一口氣除掉兩名垃圾的他心裏很是得意,朝崇禎皇帝賀喜。
“說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聽完張世澤的話,作為帝王之尊,崇禎皇帝突然長歎一聲,疲憊的靠在椅後,無盡心酸。
朝中種種弊端,他不說洞若觀火,但基本的大抵知悉。
每次官員的選拔之爭,哪一次不是鬧得轟轟烈烈,最後以妥協平衡收場。
作為他來講,能力倒是求次,重要的是要能貫徹他的旨意,可偏偏總是不能如願。
“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如今國家內外交患,陛下要用的是和您上下一心之人,而不是一味的妥協,和文臣糾纏不清。
更何況,朝廷上的大臣早已經不算大明臣子,和陛下早已離心離德。”
陽光照耀著崇禎皇帝鬢角間絲絲白發,晃得張世澤的心裏很難受。
說實話,講這兩句話的時候,他的心裏也相當矛盾。
崇禎皇帝沒有能力和魄力處理朝堂大臣的關係,這點他是知道的。
作為臣子,無故幹涉帝王用人,也是犯了大忌諱的事情。
但想到崇禎皇帝的所作所為,卻又忍不住想指點一二。
即位的崇禎皇帝,才僅僅是一位十七歲的少年。在執政的十七年風雨中,為了延續大明的國祚,始終兢兢業業。
節儉自不必說,沒有花費一分民脂民膏。
主要還是勤政,白天上朝,晚上加班,每天要工作七八個時辰以上,那可是後世十四至十六小時啊!
可是……隻是勤奮並沒有用啊!
大明朝堂到處是充斥著劉宇亮、周廷儒、薛國觀之流的朝臣,縱使崇禎皇帝再勤政,也改變不了滅亡的局麵。
不要說他,即使是自己知道曆史大勢,假使坐上皇位,如果不能清除這些人渣,怕也是難以改變結局。
因為,除了能力之外,崇禎皇帝已經盡力了。
但他很堅定,即使到了後期,知道自己的結局,卻依然盡心盡力、任勞任怨,直到最後,也沒有放棄。
十七年間,曾六次下罪己詔。
終於,在黑夜的籠罩下,崇禎於神武門出,向煤山走去,離開了讓他難以割舍的紫禁城。
那時的煤山,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蔥鬱與秀麗,成為他最後的歸宿。陪他走到最後的,隻有一直忠心耿耿的司禮太監王承恩。
他的離去,無聲無息。
僅留下那棵“罪槐”,幾百年來默默地訴說著他的剛毅,他的無畏,他的不妥協。
“張愛卿此言何意?如何說朝中大臣和朕離心離德?切勿侍寵生驕,胡言亂語?”
張世澤的話太刺耳,崇禎皇帝黑著臉,不豫的問道。
估計整個大明,也就是張世澤敢講這種話。也就是基於這段時間的了解,崇禎皇帝才沒有大怒。
“陛下,臣從不誑語。要證明此事也非常簡單,國家有難,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就是試驗他們是否忠誠的最好方案。”
張世澤的眼神坦然對上崇禎皇帝,沉聲迴答。
崇禎皇帝微閉著眼睛,細心的思考著。
他是一個高傲的人,極為愛麵子,一時間,難以抉擇。
“若是臣所料不差,即使貴為天子,怕是陛下向大明的文武勳貴要求區區五十萬兩捐助,難於上青天。”話已經說到如此程度,張世澤明決心讓崇禎皇帝認清現實,了解朝堂官員的醜惡嘴臉。
畢竟曆史已經證明,在最後的日子裏,崇禎這個極愛麵子的皇帝,曾為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後的努力。
放下帝王之尊,去哀求大臣和勳貴們捐款,給防守北京城的士兵發軍餉。
結果皇親國戚一毛不拔,滿朝文武裝瘋賣傻。
崇禎皇帝發出捐款號召後,有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來到戶部,熱淚長流,捐出了自己畢生積攢的四百兩銀子。
崇禎皇帝得知後,馬上給他賞了一個錦衣千戶之職。
相比這個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那些文武百官、皇親國戚就非常不堪了。
內閣首輔魏藻德,捐了五百兩。太監首富王之心,捐了一萬兩……
可崇禎皇帝的意思是以三萬為上等,但沒有一筆達到此數,最高一筆隻二萬。大多數不過幾百幾十而已,純屬敷衍。
更多的權貴在哭窮、耍賴、逃避,一時間什麽奇葩事都出來。
有的把自家鍋碗瓢盆拿到大街上練攤,有的在豪宅門上貼出此房急售……這一切都是在告訴崇禎皇帝,咱真的沒錢,看你怎麽著?
在這次崇禎皇帝哀求權貴們捐款救國的運動中,總計募捐二十萬兩。
勸京城權貴們捐款的同時,崇禎還同時讓每一個大臣從自己故鄉舉出一位有能力捐款的富商。
但隻有南直隸和浙江各舉一人,餘省皆未及舉也。
崇禎皇帝明明知道這幫人貪汙受賄,有的是錢,也曾屢屢以國家民族大義來曉喻他們。但權貴們就是不願意放血。
他雖貴為天子,卻一點轍都沒有。
經過此事,令他徹底絕望。
這是發生在三月十日,距離京城陷落,崇禎皇帝自殺隻有八天。
而且,此舉也能順應民心,得到百姓的擁護,一舉數得。”
這時候,隨便拉出一個官員,絕對不會出錯,問題是有沒有必要和意義而已!
同時,反腐也是剪除政敵調整官員的最好手段。
崇禎皇帝的眼神漸漸亮起來,自己總是從全局考慮,希翼一口氣解決所有問題,殊不知反而不如張世澤從實際出發來得奏效。
老實說,朝臣所作所為,已經令他失望透頂。可他還不是照樣對他們無可奈何,畢竟事情要他們去做。
即使貴為天子又如何?
所以,過去他時而強硬時而軟弱,不停地調換對待群臣的政策。
如今,張世澤的建議讓他心裏有了明悟,零敲碎打,也可以改變朝堂格局,取得不俗的效果。
“拿掉兵部侍郎侯恂和戶部尚書張四知,陛下又可以重新布局,調整朝堂官員人選,可喜可賀!”
乾清宮裏,在張世澤的參與下,一口氣除掉兩名垃圾的他心裏很是得意,朝崇禎皇帝賀喜。
“說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聽完張世澤的話,作為帝王之尊,崇禎皇帝突然長歎一聲,疲憊的靠在椅後,無盡心酸。
朝中種種弊端,他不說洞若觀火,但基本的大抵知悉。
每次官員的選拔之爭,哪一次不是鬧得轟轟烈烈,最後以妥協平衡收場。
作為他來講,能力倒是求次,重要的是要能貫徹他的旨意,可偏偏總是不能如願。
“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如今國家內外交患,陛下要用的是和您上下一心之人,而不是一味的妥協,和文臣糾纏不清。
更何況,朝廷上的大臣早已經不算大明臣子,和陛下早已離心離德。”
陽光照耀著崇禎皇帝鬢角間絲絲白發,晃得張世澤的心裏很難受。
說實話,講這兩句話的時候,他的心裏也相當矛盾。
崇禎皇帝沒有能力和魄力處理朝堂大臣的關係,這點他是知道的。
作為臣子,無故幹涉帝王用人,也是犯了大忌諱的事情。
但想到崇禎皇帝的所作所為,卻又忍不住想指點一二。
即位的崇禎皇帝,才僅僅是一位十七歲的少年。在執政的十七年風雨中,為了延續大明的國祚,始終兢兢業業。
節儉自不必說,沒有花費一分民脂民膏。
主要還是勤政,白天上朝,晚上加班,每天要工作七八個時辰以上,那可是後世十四至十六小時啊!
可是……隻是勤奮並沒有用啊!
大明朝堂到處是充斥著劉宇亮、周廷儒、薛國觀之流的朝臣,縱使崇禎皇帝再勤政,也改變不了滅亡的局麵。
不要說他,即使是自己知道曆史大勢,假使坐上皇位,如果不能清除這些人渣,怕也是難以改變結局。
因為,除了能力之外,崇禎皇帝已經盡力了。
但他很堅定,即使到了後期,知道自己的結局,卻依然盡心盡力、任勞任怨,直到最後,也沒有放棄。
十七年間,曾六次下罪己詔。
終於,在黑夜的籠罩下,崇禎於神武門出,向煤山走去,離開了讓他難以割舍的紫禁城。
那時的煤山,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蔥鬱與秀麗,成為他最後的歸宿。陪他走到最後的,隻有一直忠心耿耿的司禮太監王承恩。
他的離去,無聲無息。
僅留下那棵“罪槐”,幾百年來默默地訴說著他的剛毅,他的無畏,他的不妥協。
“張愛卿此言何意?如何說朝中大臣和朕離心離德?切勿侍寵生驕,胡言亂語?”
張世澤的話太刺耳,崇禎皇帝黑著臉,不豫的問道。
估計整個大明,也就是張世澤敢講這種話。也就是基於這段時間的了解,崇禎皇帝才沒有大怒。
“陛下,臣從不誑語。要證明此事也非常簡單,國家有難,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就是試驗他們是否忠誠的最好方案。”
張世澤的眼神坦然對上崇禎皇帝,沉聲迴答。
崇禎皇帝微閉著眼睛,細心的思考著。
他是一個高傲的人,極為愛麵子,一時間,難以抉擇。
“若是臣所料不差,即使貴為天子,怕是陛下向大明的文武勳貴要求區區五十萬兩捐助,難於上青天。”話已經說到如此程度,張世澤明決心讓崇禎皇帝認清現實,了解朝堂官員的醜惡嘴臉。
畢竟曆史已經證明,在最後的日子裏,崇禎這個極愛麵子的皇帝,曾為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後的努力。
放下帝王之尊,去哀求大臣和勳貴們捐款,給防守北京城的士兵發軍餉。
結果皇親國戚一毛不拔,滿朝文武裝瘋賣傻。
崇禎皇帝發出捐款號召後,有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來到戶部,熱淚長流,捐出了自己畢生積攢的四百兩銀子。
崇禎皇帝得知後,馬上給他賞了一個錦衣千戶之職。
相比這個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那些文武百官、皇親國戚就非常不堪了。
內閣首輔魏藻德,捐了五百兩。太監首富王之心,捐了一萬兩……
可崇禎皇帝的意思是以三萬為上等,但沒有一筆達到此數,最高一筆隻二萬。大多數不過幾百幾十而已,純屬敷衍。
更多的權貴在哭窮、耍賴、逃避,一時間什麽奇葩事都出來。
有的把自家鍋碗瓢盆拿到大街上練攤,有的在豪宅門上貼出此房急售……這一切都是在告訴崇禎皇帝,咱真的沒錢,看你怎麽著?
在這次崇禎皇帝哀求權貴們捐款救國的運動中,總計募捐二十萬兩。
勸京城權貴們捐款的同時,崇禎還同時讓每一個大臣從自己故鄉舉出一位有能力捐款的富商。
但隻有南直隸和浙江各舉一人,餘省皆未及舉也。
崇禎皇帝明明知道這幫人貪汙受賄,有的是錢,也曾屢屢以國家民族大義來曉喻他們。但權貴們就是不願意放血。
他雖貴為天子,卻一點轍都沒有。
經過此事,令他徹底絕望。
這是發生在三月十日,距離京城陷落,崇禎皇帝自殺隻有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