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地方就不說了,天高皇帝遠的,鞭長莫及。


    就是京畿周邊,扣除皇室的皇莊,還有勳貴世家們的莊園,普通百姓能有多少土地可以種植紅薯?


    可現在,小公爺張世澤把紅薯開發出來,這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商機。


    溫體仁估計,皇親勳貴知曉此事後,根本不需動員,他們恨不得把治下的土地全部都拿來種紅薯,用於牟利。


    “陛下,溫大人所言極是。


    臣以為,不僅要將推廣種植紅薯作為我朝的基本國策,還應將官員的年考和紅薯的種植掛鉤。


    推廣不力的,評為劣等,因推廣不力而導致災民食不果腹,聚集造反的,朝廷將嚴懲不怠。


    此事,應由內閣層層督促,一直到州縣具體執行,層層負責。沒有落實的,年考就不過關,務必讓大家認真完成任務,不可懈怠。


    至於種子和技術的事,可皆由戶部司農司負責發放。


    如此,才能讓紅薯在大明形成鋪天蓋地之勢,緩解朝廷一直以來缺糧的危機。”


    很快,王應熊就對溫體仁的建議,提出了具體的補充方案。


    崇禎皇帝聽得頻頻點頭,就待出口讚同王應熊的意見。


    大明的君臣,實在是被缺糧之苦搞怕了。


    隻是,他尚為開口,張世澤卻搶先說道:“陛下,王學士為國解憂,為民請命的高風亮節,確實讓臣佩服,乃是我輩學習之楷模。


    不過,臣以為,將種植紅薯提升至國策的高度,並且和官員年考掛鉤,是不是有點過了?”


    張世澤微帶苦笑,亮明了自己的觀點。


    此言一出,崇禎皇帝和內閣大臣都愣住了,誰也想不到是張世澤反對?


    雖然他說得很婉轉,可意思是明確的,他不讚成!


    張世澤見狀,急忙解釋道:“陛下,內閣用“民以食為天”作為本朝的國策,解決天下百姓吃飯為要,這並無不妥。


    但是,大明兩京十三省情況各不相同,不宜用一刀切的方式,推行紅薯種植。


    就說江南地區,原本就是稅賦重地,能開的土地基本已經開殆盡,再以種植紅薯作為官員考核的依據,不僅對江南的官員不公,也不切實際。


    如果強行推行此策,未免會對我朝的稅賦重地造成影響,進而影響到我朝的稅賦。


    更何況,糧食不應該僅僅就是紅薯一種。


    隻是可以考慮,在江南魚米之鄉,一些不適宜種植紅薯的州縣,可以用稻米來折紅薯。


    譬如,考核時,一石稻米可以抵五石紅薯,五石紅薯折一石稻米。


    如此,就不會對江南稅賦重地造成更多的影響,也不影響國策,實乃皆大歡喜。”


    張世澤這話一出,倒是立刻得到在場所有人的讚同。


    大明曆來有折色的傳統,不光是紅薯能折色稻米,麥子、粟米這些都能改折稻米,有些地方實甚至還能以特產折色。


    比如水銀,木材這些東西折色成稻米,隻是這折色的程度不一樣而已。


    此舉,避免了單一化的同時,也促進了多元化。


    畢竟,大明的國土太遼闊了。


    不僅南北不同,便是各省的情況,也是大不相同。


    一刀切的方式,在大明不合時宜。


    “陛下,是臣操切孟浪了。


    小公爺較為公允,既增產了糧食,也避免了對江南稅賦重地的不公,此策大善,吾不及也。”


    王應熊終究是內閣大臣,心胸還算寬廣,坦言自己之前的話過猶不及。


    當然,也跟張世澤日益高漲的話語權有關。


    “不錯!”


    崇禎皇帝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目光落在張世澤穩健又年輕的臉龐上,滿臉俱是滿意。


    難得此子年紀輕輕,所言所行卻縝密異常,真是朝廷之福,朕的左膀右臂呐。


    “諸卿,紅薯高產,抗旱,這就不用多說了。


    諸卿也都知道,如今天災連綿,朝廷應該將增加老百姓的吃食作為首要任務,隻有天下老百姓都吃飽了肚子,才能安居樂業。


    否則,這天下就不太平,就是朕失德,是朝廷失職,眾位卿家以為呢?”


    “陛下聖明,臣等遵旨!”眾人應聲答道。


    “然而,誠如張愛卿所言,大明各省情況大不相同,不宜采用一刀切的方式。


    故而,朕以為,不如派一名欽差大臣,總領天下推廣種植紅薯的事宜,諸卿以為如何?”


    “大善!”


    眾人又是俯身答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搶救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驕傳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驕傳奇並收藏搶救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