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陛下處處倚重他們,事有未決,總是和他們商議。
可現在呢?
自從張世澤入仕來,憑著區區一個英國公世子身份,居然讓陛下如此器重,這讓身為國公的他們,情何以堪呐!
也不知道這小子,究竟給陛下灌了什麽迷糊湯?
“皇爺,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覲見?”
朱純臣和徐允禎正在碎碎念的時候,隨堂太監王承恩進來稟報。
“宣!”
很快,等候在殿外的駱養性在王承恩帶領下,朝崇禎皇帝稟告道:
“陛下,領前軍都督府事兼提督京營副總督襄城伯李國禎下獄之後,並未用刑,即交代所有事情。
他稱英國公、成國公、定國公等公侯世家,占田占役虛領糧餉禍害京營勝他者比比皆是,京營之責罪不在他,望陛下明察雲雲。”
駱養性匯報完畢,並呈上了李國幀的供狀。
崇禎皇帝接過匆匆瀏覽,裏麵李國幀承認了襄城伯府虛報冒領餉祿和占役的情形,以及占用京師衛所屯田耕地。
隻是,他同時又牽扯到了京城三公以及好多個侯伯府。
這其中,說得最多的該算成國公朱純臣,供狀裏明確說明成國公府及家人在京畿之地圈占衛所屯田有數萬頃之多。
畢竟,他是朱純臣的副手。
崇禎皇帝陰著臉一言不發,把供狀遞給京城三公。
殿內靜謐一片,京城三公臉上精彩極了。
襄城伯李國禎平時看一副英武不凡頗明事理的模樣,怎麽一入錦衣衛大牢就變得這麽糊塗了呢?
這世上好多事情能做不能說,大家其實都心知肚明。
若是沉默不言,不到處攀咬,其他的勳貴世家考慮到唇亡齒寒兔死狐悲的情況,或許還能找陛下說說情相救。
現在倒好,白紙黑字,證據確鑿,像瘋狗一樣到處咬人,拉別人下水,等於是把京師勳貴圈中能得罪的都給得罪了,哪還有人救你?
尤其是朱純臣,看到供狀,整個人冷汗津津,李國幀這孫子太不厚道,列舉得太詳細了。
不過,好在他們已經決議大出血,把吃進去的吐出來,若不然……
想到這裏,朱純臣把目光望向當時逼迫他納捐的張世澤,心裏隱晦莫名,不知喜怒。
還是這小子看得清楚透徹,破財消災,化解了這場危機。
“卿等議議,該如何處理李國幀以及他供狀內說的問題?”
崇禎皇帝目無表情的問道。
“陛下,攘外必先安內。
如今李國禎既然攀咬其他勳貴武將,那不妨把問題趁機鬧大,為朝廷徹底整頓京營提供機會。”
張世澤美滋滋的建議道。
有了李國幀的供狀,京城的勳貴世家整治起來無疑事半功倍。
“陛下,臣以為牽一發而動全身,在處置李國幀一事需慎重從事。陛下若治其罪,則要一體治罪,否則他萬難心服。”
定國公徐允禎反對事情鬧大,憂心忡忡的說道。
“陛下,臣讚同小公爺攘外必先安內的說法。
剛好利用李國幀殺雞駭猴,警戒京城其他勳貴。”
一向和徐允禎一條心的朱純臣,此時卻出聲支持張世澤。
背叛是令人憤怒的,尤其是身邊之人。
李國幀作為他的副手,長期以來得到他的信任,哪知居然狠狠地捅了他一刀,哪能便宜放過李國幀?
“不錯,成國公此乃老成持國之言。”
張世澤誇讚了一句,然後指著供狀說道:“陛下,襄城伯供述勳貴世家不僅禍害京營,而且還侵占民田。
臣可以肯定,他說的隻是冰山一角,個中情形定然觸目驚心。
具臣了解,京畿之地府縣與衛所相互交織,衛所屯田被占、軍戶流失,早已軍備廢弛、形同虛設了。
如果朝廷能重拳整治兼並良田最為嚴重的勳貴世家,清理抄沒田莊耕地,然後重新分配,則善莫大焉!”
張世澤知道,大明的土地問題,也是大明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別的地方就不說了,單是京畿之地,大量的良田被勳貴文臣侵占,還有崇禎皇帝的皇莊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你讓普通的老百姓還怎麽活啊?
如果能趁這個機會,抄沒出一大批土地,招募流民耕種,進行重新分配,想來可以緩解大明朝廷的壓力。
“愛卿所言有理,隻是京畿之地政情民情之複雜,史所罕見。
若是清理抄沒勳貴世家的田莊耕地,則淪為佃農的軍戶,又如何解決呢?”
崇禎皇帝蹙著雙眉,猶豫的問張世澤。
淪為軍戶的佃農也是他治下的百姓,這些人也要吃飯,也要生存,不可大意呐!
“這好辦!”
張世澤見崇禎皇帝原則上同意他的建議,隻是細節上有顧慮,精神頭立馬起來了。
對大明的土地問題,他一直有一些想法。
因此,興致勃勃地說了一句,他迎著崇禎皇帝疑惑的目光繼續說道:
“陛下,既然京畿周邊的衛所軍屯既然早已形同虛設,不若幹脆全部裁汰。然後在衛所設州縣,變軍戶為民籍,同時改衛所世職為州縣流官。
如此,朝廷既能增加賦稅,而原本在籍軍戶又能耕者有其田,這樣一來,豈不是官民兩便、兩全其美?”
張世澤說完,崇禎皇帝雙眼漸漸亮起來。
可現在呢?
自從張世澤入仕來,憑著區區一個英國公世子身份,居然讓陛下如此器重,這讓身為國公的他們,情何以堪呐!
也不知道這小子,究竟給陛下灌了什麽迷糊湯?
“皇爺,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覲見?”
朱純臣和徐允禎正在碎碎念的時候,隨堂太監王承恩進來稟報。
“宣!”
很快,等候在殿外的駱養性在王承恩帶領下,朝崇禎皇帝稟告道:
“陛下,領前軍都督府事兼提督京營副總督襄城伯李國禎下獄之後,並未用刑,即交代所有事情。
他稱英國公、成國公、定國公等公侯世家,占田占役虛領糧餉禍害京營勝他者比比皆是,京營之責罪不在他,望陛下明察雲雲。”
駱養性匯報完畢,並呈上了李國幀的供狀。
崇禎皇帝接過匆匆瀏覽,裏麵李國幀承認了襄城伯府虛報冒領餉祿和占役的情形,以及占用京師衛所屯田耕地。
隻是,他同時又牽扯到了京城三公以及好多個侯伯府。
這其中,說得最多的該算成國公朱純臣,供狀裏明確說明成國公府及家人在京畿之地圈占衛所屯田有數萬頃之多。
畢竟,他是朱純臣的副手。
崇禎皇帝陰著臉一言不發,把供狀遞給京城三公。
殿內靜謐一片,京城三公臉上精彩極了。
襄城伯李國禎平時看一副英武不凡頗明事理的模樣,怎麽一入錦衣衛大牢就變得這麽糊塗了呢?
這世上好多事情能做不能說,大家其實都心知肚明。
若是沉默不言,不到處攀咬,其他的勳貴世家考慮到唇亡齒寒兔死狐悲的情況,或許還能找陛下說說情相救。
現在倒好,白紙黑字,證據確鑿,像瘋狗一樣到處咬人,拉別人下水,等於是把京師勳貴圈中能得罪的都給得罪了,哪還有人救你?
尤其是朱純臣,看到供狀,整個人冷汗津津,李國幀這孫子太不厚道,列舉得太詳細了。
不過,好在他們已經決議大出血,把吃進去的吐出來,若不然……
想到這裏,朱純臣把目光望向當時逼迫他納捐的張世澤,心裏隱晦莫名,不知喜怒。
還是這小子看得清楚透徹,破財消災,化解了這場危機。
“卿等議議,該如何處理李國幀以及他供狀內說的問題?”
崇禎皇帝目無表情的問道。
“陛下,攘外必先安內。
如今李國禎既然攀咬其他勳貴武將,那不妨把問題趁機鬧大,為朝廷徹底整頓京營提供機會。”
張世澤美滋滋的建議道。
有了李國幀的供狀,京城的勳貴世家整治起來無疑事半功倍。
“陛下,臣以為牽一發而動全身,在處置李國幀一事需慎重從事。陛下若治其罪,則要一體治罪,否則他萬難心服。”
定國公徐允禎反對事情鬧大,憂心忡忡的說道。
“陛下,臣讚同小公爺攘外必先安內的說法。
剛好利用李國幀殺雞駭猴,警戒京城其他勳貴。”
一向和徐允禎一條心的朱純臣,此時卻出聲支持張世澤。
背叛是令人憤怒的,尤其是身邊之人。
李國幀作為他的副手,長期以來得到他的信任,哪知居然狠狠地捅了他一刀,哪能便宜放過李國幀?
“不錯,成國公此乃老成持國之言。”
張世澤誇讚了一句,然後指著供狀說道:“陛下,襄城伯供述勳貴世家不僅禍害京營,而且還侵占民田。
臣可以肯定,他說的隻是冰山一角,個中情形定然觸目驚心。
具臣了解,京畿之地府縣與衛所相互交織,衛所屯田被占、軍戶流失,早已軍備廢弛、形同虛設了。
如果朝廷能重拳整治兼並良田最為嚴重的勳貴世家,清理抄沒田莊耕地,然後重新分配,則善莫大焉!”
張世澤知道,大明的土地問題,也是大明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別的地方就不說了,單是京畿之地,大量的良田被勳貴文臣侵占,還有崇禎皇帝的皇莊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你讓普通的老百姓還怎麽活啊?
如果能趁這個機會,抄沒出一大批土地,招募流民耕種,進行重新分配,想來可以緩解大明朝廷的壓力。
“愛卿所言有理,隻是京畿之地政情民情之複雜,史所罕見。
若是清理抄沒勳貴世家的田莊耕地,則淪為佃農的軍戶,又如何解決呢?”
崇禎皇帝蹙著雙眉,猶豫的問張世澤。
淪為軍戶的佃農也是他治下的百姓,這些人也要吃飯,也要生存,不可大意呐!
“這好辦!”
張世澤見崇禎皇帝原則上同意他的建議,隻是細節上有顧慮,精神頭立馬起來了。
對大明的土地問題,他一直有一些想法。
因此,興致勃勃地說了一句,他迎著崇禎皇帝疑惑的目光繼續說道:
“陛下,既然京畿周邊的衛所軍屯既然早已形同虛設,不若幹脆全部裁汰。然後在衛所設州縣,變軍戶為民籍,同時改衛所世職為州縣流官。
如此,朝廷既能增加賦稅,而原本在籍軍戶又能耕者有其田,這樣一來,豈不是官民兩便、兩全其美?”
張世澤說完,崇禎皇帝雙眼漸漸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