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城,乾清宮,東暖閣,這裏是崇禎皇帝辦公和接見朝臣的地方。


    此刻,房內光線黯淡,空氣中充滿壓抑的味道。


    勞模崇禎皇帝在聽取老王的報道後,對著輿圖結合最近戰報分析,發現英國公世子張世澤的擔心,不無道理。


    隻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朝廷已經沒有多餘的軍隊派往中都鳳陽,這是崇禎皇帝麵臨的實際問題。


    天色越來越暗,可房內燈火皆無。


    崇禎皇帝孤坐龍椅中,目光空洞地盯著禦案上如山的奏折,腦海裏思緒翻滾,百般陳雜。


    朕的大明到底怎麽了,為何如此多災多難?


    尤其是在今年,朝局陡然惡化。


    崇禎七年四月,山西、陝西自去年六月起一直無雨,以至赤地千裏,民大饑,人相食。


    民饑而興亂,西北諸郡皆反。


    六月初,五省總督陳奇瑜把流寇主力圍堵車廂峽,裏麵有各路叛軍首領。


    本來這是全殲流寇、解決叛亂的最好機會。


    奈何部下收受賄賂,鼓動陳奇瑜納降,大錯就此鑄成!


    七月初,叛軍從車箱峽脫圍者計三萬六千餘人,複而反叛。


    老實說,原本這也沒什麽,繼續圍剿就可以了。


    所以,朝廷緝拿陳奇瑜下獄,讓洪承疇代五省總督職務,相信剛剛遭受重創的叛賊,絕難以抵擋朝廷官兵的攻勢。


    叛軍被剿滅,也隻是時間上的問題。


    可該死的建虜,不知發什麽瘋,居然在七月八日兵分四路突然攻掠宣大地區。


    出其不意,背腹受敵,一時間,沿邊城堡大多失守。


    同時,建虜攻克靈邱,把總陳彥武、馬如豸,典史張標,教諭路登甫……戰死。


    知縣蔣秉采自縊死,全家合門殉之,京師震動。


    不得已,朝廷隻能把洪承疇的大軍一分為二,讓軍中最能打的曹文詔和總督張宗衡在懷仁堅守抗虜。


    而由於兵力不足,洪承疇的軍隊無法對叛軍包圍殲滅,以至於讓他們流竄入豫,發展到二十幾萬人,形成燎原大火,為禍中原。


    如今更是危及鳳陽皇陵,自己卻束手無策。


    想起這些,淚水模糊了雙眼,崇禎皇帝很傷心。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明明預測到結果,卻有心無力,哪怕是帝王之尊。


    酉時三刻,宮內的燈火逐漸亮起來。


    但也隻是有人住的宮殿才能看到微弱的燭光,許多地方還是漆黑一片。


    沒辦法,自打國事不利以來,內庫頻頻告急,崇禎皇帝一再裁汰宮中用度,搞到後麵,連燈火錢也開始打起注意,實行燈火管製。


    說起來,崇禎皇帝不僅是勞模,而且還是天底下最窮的皇帝,沒有之一。


    勞模加窮鬼,苦逼皇帝呐!


    宮中小黃門在規定時間內點燃乾清宮的兩根細燭,老王揮手讓人退下,走到禦案前俯身輕聲說道:“皇爺,該進膳了。”


    耳邊並未響起應答,老王心裏微歎,今晚皇爺估計又是徹夜不眠。


    皇爺不易呐!


    “大伴,宣兵部尚書張鳳翼緊急進宮。”


    不知過了多久,老王才聽到崇禎皇帝幽幽的聲音。


    這就是他的性格了,未到最後時刻,不見棺材不掉淚。


    當然,也可以說是永不放棄!


    “喏,老奴遵旨!”


    老王俯身恭謹答道。


    “大伴,明日賜宴武英殿,宴請英國公父子。”


    幽幽燭光中,崇禎皇帝皺眉緊盯牆上的輿圖,再次開口吩咐。


    “喏。”


    同人不同命,相比於宮內崇禎皇帝的窘境,英國公府早早就華燈初上,門口高掛的大紅燈籠,說明了府邸的風光無限。


    而在張世澤居住的閣樓內,六根拳頭粗的蠟燭熊熊燃起,照亮了整個大堂,以至於連室內溫度都增加了不少。


    足見奢靡。


    大堂中,張世澤父子二人隔著炭火分案而食,談話內容也逐漸深入。


    “父親,三年丁憂期滿,您老人家該執掌京營入主中軍都督府了吧?”


    嘴裏啃著金黃焦脆的羊排,喝著小酒,心滿意足的張世澤問出他最關心的話題,也是他最好奇的地方。


    因為,曆史上張之極並沒有執掌京營,而是由成國公朱純臣擔任。


    這不合理!


    要知道大明與國同休的五個頂級國公,黔國公世代鎮守雲南,魏國公鎮守南京,而英國公、成國公、定國公世居京城。


    在京城三公中,又以英國公為尊,世代執掌京營入主中軍都督府。


    至於成國公和定國公,則分別掌握前、後軍都督府,輔助英國公。


    也就是說,這些勢力都是劃分好的,兩百年來皆是如此。


    除非英國公一係出現變故。


    例如崇禎五年,張世澤的爺爺張惟賢去世,因為丁憂的緣故,才讓成國公朱純臣暫代。


    否則,不容隨意變動。


    因為,隨意變動容易引起人心不服。


    人心不服會出現什麽問題,很難說!


    反正,大明的曆代君王都沒有讓他們不服過。


    每個國公府,身後站著的都是一群人,一群有權有勢的人。


    “你怎麽問這個?”


    正當張世澤支起耳朵準備聽理由的時候,張之極卻眯著眼睛,不疾不徐淡然問道。


    “……”


    張世澤頓感無語,兒子關心老子的事業前途,這有問題嗎?


    您事業不順,沒有掌握槍杆子,我拿什麽搶救大明?


    看到張世澤目瞪口呆的模樣,張之極突然嗬嗬笑起來,目光盡是慈愛,半餉才開口說道:“你今日若不提此事,為父也想和你商議。”


    說到這裏,聲音有些落寞,張之極捏著酒杯沉吟片刻,仿佛在思考什麽,把張世澤急得不行。


    你老說話就不能一口氣說利索了,吞吞吐吐斷斷續續算什麽?


    老辣?沉穩?父子間好像不用這樣吧?


    “先祖張玉、張輔起於靖難之役,因赫赫軍功,進封英國公,歲祿三千石,給予世襲誥券,自此開啟了英國公一係。


    其後曆代先人掌京營和中軍都督府,並加太子太傅或太子太師。


    至你大父張惟賢萬曆二十六年襲爵起,經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帝,一直領導中軍都督府,把持京營並執掌宮中禁衛,鞏固京都。


    泰昌、天啟、崇禎三帝皆是你大父率眾勳貴親自抬轎將他們送上皇位。


    尤其是當今天子,縱使魏閹等拚命阻擾,卻也無可奈何。


    可以說,你大父一生功在社稷,歲在千秋!”


    燭光熊熊,張之極滿臉無限仰慕地說起英國公府祖上的功勞,與有榮焉。


    可是說完這些之後,話音又斷了,卻舉起了酒杯小呡一口唏噓不已,簡直讓張世澤抓狂。


    父子之間,學那腐儒九曲十八彎,繞來繞去,有意思嗎?


    誰不知道英國公府的榮耀,連劉瑾,魏忠賢權勢滔天的時候,也絲毫不敢動英國公府一根毫毛。


    可這都是陳年往事,跟咱們父子有什麽關係?


    望著猶自想繼續緬懷家族曆史的便宜老爹,張世澤終於忍不住了。


    “父親,你老人家能不能爽快點,到底要跟兒子商議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搶救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驕傳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驕傳奇並收藏搶救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