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了武泰和自己有同樣經曆,李戰對武泰印象大好。
“我哪裏會真的知道,不過東虜境內一樣受了災,他們進了大明腹地,不搶個夠本,怎會善罷甘休!”
武泰聽他說得有理,看不出這李戰小小年紀,就又這種見識,平時真是小瞧他了。
二人簡單商議了一下接下來該怎麽處理,都有家人在東虜手裏,一致認定,隻有先迴清軍大營複命。
“以老弟的身手和智謀,不該是現在這個樣子,接下來你有什麽打算。”
李戰的打算當然是培育自己的勢力,在這亂世中逆流而上,博他一博。
隻不過現在的時機還不太成熟,武泰到底信不信得過,也還兩說,所以他心裏留了一手,沒有對他將心裏的想法說出來。
武泰見他欲言又止,知他擔心什麽,也不介意,倒是將自己的過去,對他合盤托出。
原來,武泰本是遼東人,而且曾經在大名鼎鼎的袁都督帳下效過力,對袁崇煥的“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很是敬服,當時就加入明軍,他在戰場上作戰勇猛,敢真刀真槍的跟後金軍幹,憑借戰功,做到了千戶。
崇禎二年,皇太極率領後金軍圍了京城,他們力戰拒敵,結果袁崇煥被殺,他跟著祖大壽返迴遼東,大淩河之戰時,祖大壽糧盡援絕,詐降了東虜,後來,祖大壽隻身逃迴錦州,跟著詐降的武泰等人,連並家人一起被抓,千方百計也沒有逃脫,隻得委身於東虜。
李戰聽說武泰曾經在袁崇煥手下做過千戶,還跟祖大壽一起和東虜幹過仗,想聽聽他的想法。
於是鄭重的對武泰說道:“武大哥,你心裏是怎麽想的。”
武泰道:“你我也算共過患難,不用這麽客氣,叫俺老武好了,俺現在心裏最迫切的想法,就是救出家人,然後找一處世外桃源,隱居起來。”
他像是觸動了內心,打開話匣子,繼續說道:“大明朝廷已經爛透了,想那袁都督一心為國為民,昏聵無能的崇禎卻中了東虜的反間計,挨了個千刀萬剮,從那以後,大明九邊將士,哪個不是徹底被寒了心。你看這次獨石堡之戰,就是明顯例子,沒人願意替朝廷再效死力。”
李戰觀他神情,沒有一絲作假,看來這些話確實是他肺腑之言,不過,武泰有些心灰意懶,萌生了退意。
他來這個時代不久,對大明朝廷的了解,肯定沒有武泰這個當代人透徹,但他現在身臨其境,又結合後世有限的曆史知識,也能明白明末天下亂得一塌糊塗,武泰要找個地方隱居的想法估計是要泡湯了。
“老武,如今世道大亂,你這歸隱的想法,怕是很難實現了,你在朝廷待過,當然感受最深,既然明廷靠不住,遲早要完蛋,但你我身為漢家兒郎,就寧願這麽眼睜睜看著東虜躲在後麵摘桃,竊居了天下。”
武泰一驚道:“不會吧!東虜這幾年氣勢飛漲,是成了些氣候,但他們充其量隻有幾萬兵馬,當當打劫的強盜還算合格,不過要說他們能取得天下,老弟這話不免有些危言聳聽了。”
李戰苦笑,即便武泰這種做過大明千戶的當代人,也免不了有種天朝上國者資自居,小瞧了東虜,認為東虜隻是一隅之蠻夷。
怎麽也不會想到小小的東虜,會有機會占據天下,這就是先知者的苦惱,你沒辦法讓他們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看法。
李戰和他邊行邊談,仔細給他做了分析,後世對明末曆史的研究很多,上到專家學者,下到普通網民,甚至為了袁崇煥該不該死的問題都能爭論很久,所以網上流傳著不少明末的曆史知識。
他這人沒臉沒皮,拿來就用,反正武泰身在東虜,與明廷越走越遠,能將他這種有充足戰爭經驗的千戶爭取到手,李戰前後都不會吃虧。
明朝滅亡,說法很多,有說亡於萬曆,有說亡於天啟,也有說亡於崇禎,在這一點的爭論上,至今未歇,甚至還有人拋出氣數一說。
李戰以前是當兵的,這一世的驅殼又是半個二傻子,都沒多少學曆和見識,說是大老粗一個,都不為過。
但這並不妨礙他在明朝滅亡,這一點的看法,他以為以上這些說法都沒有錯,大明的滅亡,萬曆,天啟和崇禎幾任皇帝都逃不脫幹係。
萬曆三大征,耗空了國力,幾十年不上朝,給了黨爭滋生的沃土,薩爾滸之戰的慘敗,更是眼睜睜看著東虜坐大。
天啟本身就是個木匠,朝政大權被九千歲魏忠賢,串通天啟的奶娘客氏把持,天啟皇帝被架了個空,老人妖整日想的是爭權奪利,坑人陷害,手下的一幫爪牙,義子幹孫,如崔呈秀和田爾耕等五虎五彪,哪一個是省油的燈。
可勁的折騰著大明有限的國力,其他如東林黨,浙黨也不是什麽好鳥,哪個不是不遺餘力的攪和其中,文臣武將,在這種環境中,人人都在時時刻刻擔心自身安危,哪有心思去管小小的努爾哈赤。
撫順、鐵嶺和沈陽失陷後,遼東戰局明廷一直都處於被動防禦狀態,熊廷弼和王化貞又丟了廣寧,明都京城和東虜鐵騎之間隻有大淩河、錦州、鬆山和山海關一帶防線。
正當遼東局勢未穩時,國內又爆發了大規模的流寇作亂,這下整個大明的天下,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崇禎上台時,接手的就是這麽個爛攤子,內有流寇興風作浪,外有東虜虎視眈眈,更糟糕的是,崇禎在位期間,也許是老天要亡了明朝,災害連連,民不聊生。
後世對崇禎的爭議也很大,一方麵說他披肝瀝膽,勵精圖治,之所以沒能力挽狂瀾,是受了朝中東林黨等文官集團的掣肘,另一方麵卻說崇禎為人生性猜疑,剛愎自用,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所以,武泰欲要尋找世外桃源的想法被李戰否定,如此局麵,身在其中,何處是桃源?能苟活下去,就算不錯了,不過武泰能多自己說出這些肺腑之言,看來此人是絕對可信了。
“我哪裏會真的知道,不過東虜境內一樣受了災,他們進了大明腹地,不搶個夠本,怎會善罷甘休!”
武泰聽他說得有理,看不出這李戰小小年紀,就又這種見識,平時真是小瞧他了。
二人簡單商議了一下接下來該怎麽處理,都有家人在東虜手裏,一致認定,隻有先迴清軍大營複命。
“以老弟的身手和智謀,不該是現在這個樣子,接下來你有什麽打算。”
李戰的打算當然是培育自己的勢力,在這亂世中逆流而上,博他一博。
隻不過現在的時機還不太成熟,武泰到底信不信得過,也還兩說,所以他心裏留了一手,沒有對他將心裏的想法說出來。
武泰見他欲言又止,知他擔心什麽,也不介意,倒是將自己的過去,對他合盤托出。
原來,武泰本是遼東人,而且曾經在大名鼎鼎的袁都督帳下效過力,對袁崇煥的“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很是敬服,當時就加入明軍,他在戰場上作戰勇猛,敢真刀真槍的跟後金軍幹,憑借戰功,做到了千戶。
崇禎二年,皇太極率領後金軍圍了京城,他們力戰拒敵,結果袁崇煥被殺,他跟著祖大壽返迴遼東,大淩河之戰時,祖大壽糧盡援絕,詐降了東虜,後來,祖大壽隻身逃迴錦州,跟著詐降的武泰等人,連並家人一起被抓,千方百計也沒有逃脫,隻得委身於東虜。
李戰聽說武泰曾經在袁崇煥手下做過千戶,還跟祖大壽一起和東虜幹過仗,想聽聽他的想法。
於是鄭重的對武泰說道:“武大哥,你心裏是怎麽想的。”
武泰道:“你我也算共過患難,不用這麽客氣,叫俺老武好了,俺現在心裏最迫切的想法,就是救出家人,然後找一處世外桃源,隱居起來。”
他像是觸動了內心,打開話匣子,繼續說道:“大明朝廷已經爛透了,想那袁都督一心為國為民,昏聵無能的崇禎卻中了東虜的反間計,挨了個千刀萬剮,從那以後,大明九邊將士,哪個不是徹底被寒了心。你看這次獨石堡之戰,就是明顯例子,沒人願意替朝廷再效死力。”
李戰觀他神情,沒有一絲作假,看來這些話確實是他肺腑之言,不過,武泰有些心灰意懶,萌生了退意。
他來這個時代不久,對大明朝廷的了解,肯定沒有武泰這個當代人透徹,但他現在身臨其境,又結合後世有限的曆史知識,也能明白明末天下亂得一塌糊塗,武泰要找個地方隱居的想法估計是要泡湯了。
“老武,如今世道大亂,你這歸隱的想法,怕是很難實現了,你在朝廷待過,當然感受最深,既然明廷靠不住,遲早要完蛋,但你我身為漢家兒郎,就寧願這麽眼睜睜看著東虜躲在後麵摘桃,竊居了天下。”
武泰一驚道:“不會吧!東虜這幾年氣勢飛漲,是成了些氣候,但他們充其量隻有幾萬兵馬,當當打劫的強盜還算合格,不過要說他們能取得天下,老弟這話不免有些危言聳聽了。”
李戰苦笑,即便武泰這種做過大明千戶的當代人,也免不了有種天朝上國者資自居,小瞧了東虜,認為東虜隻是一隅之蠻夷。
怎麽也不會想到小小的東虜,會有機會占據天下,這就是先知者的苦惱,你沒辦法讓他們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看法。
李戰和他邊行邊談,仔細給他做了分析,後世對明末曆史的研究很多,上到專家學者,下到普通網民,甚至為了袁崇煥該不該死的問題都能爭論很久,所以網上流傳著不少明末的曆史知識。
他這人沒臉沒皮,拿來就用,反正武泰身在東虜,與明廷越走越遠,能將他這種有充足戰爭經驗的千戶爭取到手,李戰前後都不會吃虧。
明朝滅亡,說法很多,有說亡於萬曆,有說亡於天啟,也有說亡於崇禎,在這一點的爭論上,至今未歇,甚至還有人拋出氣數一說。
李戰以前是當兵的,這一世的驅殼又是半個二傻子,都沒多少學曆和見識,說是大老粗一個,都不為過。
但這並不妨礙他在明朝滅亡,這一點的看法,他以為以上這些說法都沒有錯,大明的滅亡,萬曆,天啟和崇禎幾任皇帝都逃不脫幹係。
萬曆三大征,耗空了國力,幾十年不上朝,給了黨爭滋生的沃土,薩爾滸之戰的慘敗,更是眼睜睜看著東虜坐大。
天啟本身就是個木匠,朝政大權被九千歲魏忠賢,串通天啟的奶娘客氏把持,天啟皇帝被架了個空,老人妖整日想的是爭權奪利,坑人陷害,手下的一幫爪牙,義子幹孫,如崔呈秀和田爾耕等五虎五彪,哪一個是省油的燈。
可勁的折騰著大明有限的國力,其他如東林黨,浙黨也不是什麽好鳥,哪個不是不遺餘力的攪和其中,文臣武將,在這種環境中,人人都在時時刻刻擔心自身安危,哪有心思去管小小的努爾哈赤。
撫順、鐵嶺和沈陽失陷後,遼東戰局明廷一直都處於被動防禦狀態,熊廷弼和王化貞又丟了廣寧,明都京城和東虜鐵騎之間隻有大淩河、錦州、鬆山和山海關一帶防線。
正當遼東局勢未穩時,國內又爆發了大規模的流寇作亂,這下整個大明的天下,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崇禎上台時,接手的就是這麽個爛攤子,內有流寇興風作浪,外有東虜虎視眈眈,更糟糕的是,崇禎在位期間,也許是老天要亡了明朝,災害連連,民不聊生。
後世對崇禎的爭議也很大,一方麵說他披肝瀝膽,勵精圖治,之所以沒能力挽狂瀾,是受了朝中東林黨等文官集團的掣肘,另一方麵卻說崇禎為人生性猜疑,剛愎自用,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所以,武泰欲要尋找世外桃源的想法被李戰否定,如此局麵,身在其中,何處是桃源?能苟活下去,就算不錯了,不過武泰能多自己說出這些肺腑之言,看來此人是絕對可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