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慎與李彪,蔣少遊,於忠三人等人在廣莫門外遙拜蕭賾之後,便上了馬車,一直等南朝隨行朝士都上馬排位起程之後,才依次上了北馳道。
北馳道上,蕭賾的樓輦在禦道中,身兼侍中,常侍者及禦前武臣乘馬持刀劍護衛兩側,大司馬蕭嶷和領軍將軍沈文季各分左右帶隊前行。
這條北馳道建於劉宋時期,共分為左中右三部分,中馳道隻有在皇帝出巡出遊的時候才會啟用,拓跋慎的馬車便跟在左側。因為車馬局促眾多,再加上皇帝在場,為了保持隊列所以速度並不快,直到兩刻過後才繞過雞籠山到達玄武湖的長堤,這條長堤是從孫吳以來兩百餘年不間斷加築而成,此時已頗具規模。此時的玄武湖要比異世南京的玄武湖更寬大更深,其所積聚的水量極為龐大,在侯景之『亂』中玄武湖曾被開掘以灌台城,以至於禦前流波。
剛剛轉道上了長堤,就從湖麵上吹來陣陣涼風,拓跋慎側身向玄武湖麵上看去。月『色』下的玄武湖給人的感覺分外不同,雖然因為方位的問題看不到水中的月影,但是湖麵的寬闊幽遠依然讓人心情舒暢。湖中的蘆葦『蕩』中還時不時傳來一陣陣鶴鳴,水鳥驚叫和擊水聲,而遠處湖麵上十幾艘舟艦和湖中綠洲上也傳來閃爍的燈光,給淩晨寂靜的玄武湖帶來了不一樣的氣氛。
“李秘丞曾見過南朝舟師閱武,南朝的舟艦便是如此規模嗎?”拓跋慎指責湖麵遠處的舟艦問道
李彪盯著湖麵上的舟艦看了看,搖搖頭說道:“下官前次所見南朝舟師,其舟艦大小有五類,大者長百餘步,其上樓船連牆,可飛馳走馬,一舟可乘軍士二千餘。小者隻能乘數人。大舟沉重難行而勝在人眾,小舟則利在迅捷,即可乘之襲敵,也可以之火攻。這湖中舟艦,論其體不及樓船且勝於小舟遠甚。據說建康內外船艦之眾,大小計數幾可達十萬數。元嘉年時,聖朝官軍臨江,劉義隆於姑孰至於蔡州,陳舟列營六百餘裏。太和二年,沈攸之據荊州,起兵之日,自號大小舟艦三萬。雖不知真假數目,亦足可見南朝舟師之勝,聖朝遠不能及。此湖畢竟不是江水之比,即便多陳舟楫又能有幾何,且湖水怎能比江中激流。便是盡閱湖中舟師,所得亦不為多。”
拓跋慎隨手扯下一片垂到車邊的柳樹葉,說道:“以李公觀之,本朝若欲大興舟師,難處有哪些?能得解否?”
“本朝世祖皇帝之日,便始大治舟師,隻是當日疆宇不達齊魯,所治舟師困於河水不得至江南,運糧之用甚於水戰。且北人不善舟楫乃為天限,實難於水上與江南爭衡。江南舟師,多招臨水之民,又以荊揚淮域水流密布,人人精熟水『性』,稍加曆練便可勝於聖朝。自青齊歸國,本朝於齊地所治新軍尚不得取南朝青冀二地,鬱洲(在連雲港,南北朝時期,連雲港市以東很多地方還在海平麵以下)之敵不破,青冀二州不取,本朝舟師隻能巡迴海岸,河水(黃河)之中。下官以為,若能盡取南朝淮北殘土(南朝設置於淮北的青州冀州和北兗州),以鬱洲為基,募淮岸之民嚴加訓練,或可與南朝爭鋒。”
拓跋慎聽完,默然點頭。
李彪說的正是本朝的難處所在。黃河與長江不同,黃河每逢冬季就會出現結冰斷流之事,而每逢春夏之際,上流青海,四川等地冰雪融化,下流就會出現洪波,嚴重時甚至會因為水勢太大而決堤或改道。這些惡劣情況決定了在黃河之中練不出水軍,更不用說能與南朝對抗的水軍了。而長江水勢可以說大致均衡,至少足以保障水軍的訓練與運行,這是地理上的區別,不是人力能夠彌補的。河北練出的那點水軍隻能拿來運糧食,連南朝的鬱洲防區都沒法突破,就更別提跑到江南來了。如果能拿到鬱洲,招募淮水附近熟悉水『性』的百姓參軍,在鬱洲興建舟師,假以時日,想必也能練出一支可以跟南朝抗衡的水軍。
於忠見拓跋慎沉默不語,又見李彪盛讚南朝聲勢,開口說道:“殿下不必多慮。島夷舟師雖盛,難道能行之路上?本朝鐵騎百萬,投鞭足以斷流,此等藏身江河與魚鱉為類之輩不來便罷,若是棄舟登陸,盡可破之。”
拓跋慎聽罷,心下哭笑不得。這於忠也是少讀書的武人,武力上且不必說,隻這個“投鞭斷流”的典故大約就是道聽途說,不明就裏才說出來的。
不過念在於忠這是好意寬慰他,拓跋慎也沒有糾纏這個典故。看著玄武湖麵上的舟艦說道:“於卿稱南朝島夷,南朝也罵我等為索虜。我等在此做客,就不要責罵主人了。南人聽了恐起紛爭,與我等也無益處。”
說起索虜,島夷之稱,也各有其典故。索虜自不必說,指的是國族的辮發舊習。島夷之稱也有其來路,“島夷”二字,本出於《尚書·禹貢》中的“島夷卉服”一語,文意上就是居於海島上的夷人。而具體說到指南朝為島夷這個蔑稱,還與眼前的玄武湖帶上那麽點關係。
建康地理上東有長江,南有(秦)淮水,東有清溪,北有玄武湖,因之有四麵環水之利,東晉建立以後,城市建設也因為這個原因並沒有建築城牆,而是以竹木樹立木牆,籬牆,每有警事南朝朝廷便隔斷浮橋,臨水立柵固守。當此之時,建康城就好比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本朝於是就引用了“島夷卉服”之中的“島夷”二字來譏諷南朝。
。。。。。。
離了玄武湖畔又走了小半個時辰,大隊人馬總算到了宣武場約三裏外,原本在武帳岡和宣武場中布置防務等事的護軍將軍·安陸王蕭子敬也提前帶著人馬前來接駕,又在路上磨磨蹭蹭了好一陣子,總算在天『色』黎明時分到了宣武場防區外。
北馳道上,蕭賾的樓輦在禦道中,身兼侍中,常侍者及禦前武臣乘馬持刀劍護衛兩側,大司馬蕭嶷和領軍將軍沈文季各分左右帶隊前行。
這條北馳道建於劉宋時期,共分為左中右三部分,中馳道隻有在皇帝出巡出遊的時候才會啟用,拓跋慎的馬車便跟在左側。因為車馬局促眾多,再加上皇帝在場,為了保持隊列所以速度並不快,直到兩刻過後才繞過雞籠山到達玄武湖的長堤,這條長堤是從孫吳以來兩百餘年不間斷加築而成,此時已頗具規模。此時的玄武湖要比異世南京的玄武湖更寬大更深,其所積聚的水量極為龐大,在侯景之『亂』中玄武湖曾被開掘以灌台城,以至於禦前流波。
剛剛轉道上了長堤,就從湖麵上吹來陣陣涼風,拓跋慎側身向玄武湖麵上看去。月『色』下的玄武湖給人的感覺分外不同,雖然因為方位的問題看不到水中的月影,但是湖麵的寬闊幽遠依然讓人心情舒暢。湖中的蘆葦『蕩』中還時不時傳來一陣陣鶴鳴,水鳥驚叫和擊水聲,而遠處湖麵上十幾艘舟艦和湖中綠洲上也傳來閃爍的燈光,給淩晨寂靜的玄武湖帶來了不一樣的氣氛。
“李秘丞曾見過南朝舟師閱武,南朝的舟艦便是如此規模嗎?”拓跋慎指責湖麵遠處的舟艦問道
李彪盯著湖麵上的舟艦看了看,搖搖頭說道:“下官前次所見南朝舟師,其舟艦大小有五類,大者長百餘步,其上樓船連牆,可飛馳走馬,一舟可乘軍士二千餘。小者隻能乘數人。大舟沉重難行而勝在人眾,小舟則利在迅捷,即可乘之襲敵,也可以之火攻。這湖中舟艦,論其體不及樓船且勝於小舟遠甚。據說建康內外船艦之眾,大小計數幾可達十萬數。元嘉年時,聖朝官軍臨江,劉義隆於姑孰至於蔡州,陳舟列營六百餘裏。太和二年,沈攸之據荊州,起兵之日,自號大小舟艦三萬。雖不知真假數目,亦足可見南朝舟師之勝,聖朝遠不能及。此湖畢竟不是江水之比,即便多陳舟楫又能有幾何,且湖水怎能比江中激流。便是盡閱湖中舟師,所得亦不為多。”
拓跋慎隨手扯下一片垂到車邊的柳樹葉,說道:“以李公觀之,本朝若欲大興舟師,難處有哪些?能得解否?”
“本朝世祖皇帝之日,便始大治舟師,隻是當日疆宇不達齊魯,所治舟師困於河水不得至江南,運糧之用甚於水戰。且北人不善舟楫乃為天限,實難於水上與江南爭衡。江南舟師,多招臨水之民,又以荊揚淮域水流密布,人人精熟水『性』,稍加曆練便可勝於聖朝。自青齊歸國,本朝於齊地所治新軍尚不得取南朝青冀二地,鬱洲(在連雲港,南北朝時期,連雲港市以東很多地方還在海平麵以下)之敵不破,青冀二州不取,本朝舟師隻能巡迴海岸,河水(黃河)之中。下官以為,若能盡取南朝淮北殘土(南朝設置於淮北的青州冀州和北兗州),以鬱洲為基,募淮岸之民嚴加訓練,或可與南朝爭鋒。”
拓跋慎聽完,默然點頭。
李彪說的正是本朝的難處所在。黃河與長江不同,黃河每逢冬季就會出現結冰斷流之事,而每逢春夏之際,上流青海,四川等地冰雪融化,下流就會出現洪波,嚴重時甚至會因為水勢太大而決堤或改道。這些惡劣情況決定了在黃河之中練不出水軍,更不用說能與南朝對抗的水軍了。而長江水勢可以說大致均衡,至少足以保障水軍的訓練與運行,這是地理上的區別,不是人力能夠彌補的。河北練出的那點水軍隻能拿來運糧食,連南朝的鬱洲防區都沒法突破,就更別提跑到江南來了。如果能拿到鬱洲,招募淮水附近熟悉水『性』的百姓參軍,在鬱洲興建舟師,假以時日,想必也能練出一支可以跟南朝抗衡的水軍。
於忠見拓跋慎沉默不語,又見李彪盛讚南朝聲勢,開口說道:“殿下不必多慮。島夷舟師雖盛,難道能行之路上?本朝鐵騎百萬,投鞭足以斷流,此等藏身江河與魚鱉為類之輩不來便罷,若是棄舟登陸,盡可破之。”
拓跋慎聽罷,心下哭笑不得。這於忠也是少讀書的武人,武力上且不必說,隻這個“投鞭斷流”的典故大約就是道聽途說,不明就裏才說出來的。
不過念在於忠這是好意寬慰他,拓跋慎也沒有糾纏這個典故。看著玄武湖麵上的舟艦說道:“於卿稱南朝島夷,南朝也罵我等為索虜。我等在此做客,就不要責罵主人了。南人聽了恐起紛爭,與我等也無益處。”
說起索虜,島夷之稱,也各有其典故。索虜自不必說,指的是國族的辮發舊習。島夷之稱也有其來路,“島夷”二字,本出於《尚書·禹貢》中的“島夷卉服”一語,文意上就是居於海島上的夷人。而具體說到指南朝為島夷這個蔑稱,還與眼前的玄武湖帶上那麽點關係。
建康地理上東有長江,南有(秦)淮水,東有清溪,北有玄武湖,因之有四麵環水之利,東晉建立以後,城市建設也因為這個原因並沒有建築城牆,而是以竹木樹立木牆,籬牆,每有警事南朝朝廷便隔斷浮橋,臨水立柵固守。當此之時,建康城就好比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本朝於是就引用了“島夷卉服”之中的“島夷”二字來譏諷南朝。
。。。。。。
離了玄武湖畔又走了小半個時辰,大隊人馬總算到了宣武場約三裏外,原本在武帳岡和宣武場中布置防務等事的護軍將軍·安陸王蕭子敬也提前帶著人馬前來接駕,又在路上磨磨蹭蹭了好一陣子,總算在天『色』黎明時分到了宣武場防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