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技術老陳
父母愛情:江衛民的躺平生活 作者:特殊的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凱歌坐直身子,認真說道:“青島電影事業部那裏要拍攝三部電影,但是他們那裏缺人手。
想讓你幫忙打聽一下你們電影廠有沒有子女接班的退休經驗人員。
他們現在著急組建團隊,就想著從有經驗的前輩裏找找合適的人。”
“同時拍攝三部電影,”陳懷皚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他們電影廠這麽有錢嗎?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三部電影同時啟動,各方麵開銷都很大。”
“怎麽說呢!”陳凱歌臉上露出一絲感慨,“不是一般的有錢,青島出版社連環畫遠銷國外,
每年掙著大把的外匯,錢多的花不完!所以在電影拍攝投入上,他們還真不缺資金。”
陳懷皚來了興致,追問道:“他們拍攝的電影是什麽題材的?”
“校園愛情故事,還有就是室內拍攝的科幻故事!”
陳凱歌聳聳肩,“拍攝都沒什麽難度,也沒什麽深度,應該是為了推廣連環畫。”
“這樣啊!”陳懷皚摩挲著下巴,思考片刻說道,“這樣的題材好像挺受歡迎的,《廬山戀》這部愛情電影就是成功的案例。
不過,咱們當導演的,不能隻滿足於拍這種電影。
還是要拍攝有深度有思想的,能夠在國際上拿獎的作品,
這樣才能真正在電影界站穩腳跟,推動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爸,我知道了,”陳凱歌無奈地笑了笑,“你這話都說了一輩子了!
咱們先不說這個,你們電影廠到底有沒有我剛才說的已經退休的人才!”
陳懷皚靠在沙發上,眼睛微閉,認真思索了一會兒,緩緩說道:
“還真有,我印象裏有幾個退休的老同事,子女接了班,他們經驗豐富。
這樣吧!我明天去了問問他們的地址,到時候迴來了再跟你說!”
“那爸,你別忘了!”陳凱歌連忙叮囑道,“這事兒對我同學挺重要的,他們等著組建團隊開工呢。”
“你還挺上心!”陳懷皚看著兒子,眼中滿是慈愛。
“當然上心了,”陳凱歌來了精神,“其中兩部電影就在北京拍攝,也同意讓我參與拍攝呢!這可是難得的實踐機會,提前體驗一下也挺好。”
“行,”陳懷皚點點頭,“那我明天就把地址給你打聽出來,爭取幫你同學把這事兒辦好。”
在北影廠,老陳一直是個兢兢業業的員工。上山下鄉那段動蕩歲月裏,家裏的生計全靠他一人苦苦支撐。
老陳的大兒子到了下鄉的年紀時,這一抉擇如同一塊巨石,沉甸甸地壓在老陳的心頭。
那時,老陳的工作是家裏唯一穩定的經濟來源,每月60多塊的工資,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是維持一家人生活的關鍵。
家中還有年幼的小兒子和小閨女,心中滿是無奈與不舍。
要是讓大兒子替崗,全家的經濟瞬間就會陷入困境,畢竟兒子替崗後工資也就20多塊錢,根本無法滿足一家人的日常開銷。
經過無數個日夜的痛苦掙紮,老陳最終還是狠下心,安排大兒子下鄉了。
那一刻,他看著大兒子失望又委屈的眼神,心中五味雜陳,可生活的重擔讓他別無選擇。
知青返鄉後,大兒子滿心都是怨氣。
這些年在鄉下吃的苦、受的累,都化作了對父親當初決定的不滿。
老陳看著兒子,心中滿是愧疚,他知道,這些年虧欠兒子太多。
在親情與現實的雙重壓力下,老陳最終還是將自己的工作讓給了大兒子。
失去工作的老陳,一下子沒了生活的方向。
他不再年輕,身體也大不如前,想要找份臨時工維持生計,卻四處碰壁。
那些日子,他每天早早出門,穿梭在大街小巷,看到招工啟事就上前詢問,可得到的大多是拒絕的答複。
他曾經是家庭的頂梁柱,如今卻感覺自己成了累贅。
好在這些年,老陳省吃儉用存了點錢,但這點積蓄在麵對兩個兒子的未來時,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兩個兒子都到了談婚論娶的年紀,結婚需要一大筆錢,這讓老陳心急如焚。
而小兒子雖然沒下鄉,可在廠裏也隻是幹點雜活,收入微薄,難以幫襯家裏。
老陳自己則連雜活都找不到,隻能整日待在家中,看著日益窘迫的家境,愁得頭發都白了一大半。
每到夜深人靜,老陳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滿心都是對未來的擔憂,卻又不知該如何是好 。
陳懷皚找到老陳時,老陳正坐在院子裏,滿臉愁容地為兒子們的婚事發愁。
陳懷皚說明來意,提到青島電影事業部的拍攝項目,雖說以後可能要去青島工作,但待遇不錯,還能預支部分報酬。
老陳聽到這話,心裏猛地一動。為了兩個孩子能順利結婚生子,他沒有絲毫猶豫,當下就答應了。
畢竟,這份工作帶來的收入,對他窘迫的家庭來說,是一場及時雨。
陳懷皚看著如今麵容憔悴、滿是滄桑的老陳,不禁一臉唏噓。
想當年,老陳在電影廠可是技術骨幹,在道具製作、場景布置等方麵才華出眾。
如今要看著這樣一位優秀的技術人員離開,陳懷皚心裏滿是惋惜。
可他也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難處,對此,他實在無能為力,隻能在心裏默默祝福老陳未來一切順利 。
張藝謀、吳子牛和黃建新拿拿到地址三人按照約定,準時來到老陳家拜訪。
當他們踏入小院時,就看到老陳早已等候在那裏,
他身著一件洗得有些發白的襯衫,頭發梳理得整整齊齊,眼神中透露出期待與一絲緊張。
“陳工,您好!”張藝謀率先開口,臉上帶著真誠的笑容,快步走上前去與老陳握手,
“我們是青島電影事業部的導演,我們來的目的想必您已經知道了。”
老陳緊緊握住張藝謀的手,眼中滿是好奇,打量著眼前這三位年輕的導演,感慨道:
“知道了!但是沒想到三位導演這麽年輕!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啊。”
吳子牛笑著接過話茬:“陳工,主要是青島電影事業部的領導對我們專業能力比較信任,
當然,我們也深知自己經驗尚淺,所以這次拍攝,還特別需要像您這樣老一輩的專業人員把關!
您在電影行業摸爬滾打這麽多年,積累的寶貴經驗,對我們來說就是無價之寶。”
老陳連忙擺擺手,謙遜地說道:“把關說不上,相互學習吧!
電影行業發展日新月異,我這老頭子也得跟上時代的步伐,多向你們年輕人學習新的理念和技術。”
“陳工,您太謙虛了!”
黃建新由衷地讚歎道,“在我們心裏,您可是行業內的前輩,能得到您的指導,是我們的榮幸。”
幾番寒暄過後,老陳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問道:“三位導演,我也不藏著掖著了,我就想問問,我這工資怎麽定的?
實不相瞞,家裏兩個孩子等著結婚,經濟上確實有些緊張,所以我比較關心這個。”
想讓你幫忙打聽一下你們電影廠有沒有子女接班的退休經驗人員。
他們現在著急組建團隊,就想著從有經驗的前輩裏找找合適的人。”
“同時拍攝三部電影,”陳懷皚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他們電影廠這麽有錢嗎?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三部電影同時啟動,各方麵開銷都很大。”
“怎麽說呢!”陳凱歌臉上露出一絲感慨,“不是一般的有錢,青島出版社連環畫遠銷國外,
每年掙著大把的外匯,錢多的花不完!所以在電影拍攝投入上,他們還真不缺資金。”
陳懷皚來了興致,追問道:“他們拍攝的電影是什麽題材的?”
“校園愛情故事,還有就是室內拍攝的科幻故事!”
陳凱歌聳聳肩,“拍攝都沒什麽難度,也沒什麽深度,應該是為了推廣連環畫。”
“這樣啊!”陳懷皚摩挲著下巴,思考片刻說道,“這樣的題材好像挺受歡迎的,《廬山戀》這部愛情電影就是成功的案例。
不過,咱們當導演的,不能隻滿足於拍這種電影。
還是要拍攝有深度有思想的,能夠在國際上拿獎的作品,
這樣才能真正在電影界站穩腳跟,推動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爸,我知道了,”陳凱歌無奈地笑了笑,“你這話都說了一輩子了!
咱們先不說這個,你們電影廠到底有沒有我剛才說的已經退休的人才!”
陳懷皚靠在沙發上,眼睛微閉,認真思索了一會兒,緩緩說道:
“還真有,我印象裏有幾個退休的老同事,子女接了班,他們經驗豐富。
這樣吧!我明天去了問問他們的地址,到時候迴來了再跟你說!”
“那爸,你別忘了!”陳凱歌連忙叮囑道,“這事兒對我同學挺重要的,他們等著組建團隊開工呢。”
“你還挺上心!”陳懷皚看著兒子,眼中滿是慈愛。
“當然上心了,”陳凱歌來了精神,“其中兩部電影就在北京拍攝,也同意讓我參與拍攝呢!這可是難得的實踐機會,提前體驗一下也挺好。”
“行,”陳懷皚點點頭,“那我明天就把地址給你打聽出來,爭取幫你同學把這事兒辦好。”
在北影廠,老陳一直是個兢兢業業的員工。上山下鄉那段動蕩歲月裏,家裏的生計全靠他一人苦苦支撐。
老陳的大兒子到了下鄉的年紀時,這一抉擇如同一塊巨石,沉甸甸地壓在老陳的心頭。
那時,老陳的工作是家裏唯一穩定的經濟來源,每月60多塊的工資,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是維持一家人生活的關鍵。
家中還有年幼的小兒子和小閨女,心中滿是無奈與不舍。
要是讓大兒子替崗,全家的經濟瞬間就會陷入困境,畢竟兒子替崗後工資也就20多塊錢,根本無法滿足一家人的日常開銷。
經過無數個日夜的痛苦掙紮,老陳最終還是狠下心,安排大兒子下鄉了。
那一刻,他看著大兒子失望又委屈的眼神,心中五味雜陳,可生活的重擔讓他別無選擇。
知青返鄉後,大兒子滿心都是怨氣。
這些年在鄉下吃的苦、受的累,都化作了對父親當初決定的不滿。
老陳看著兒子,心中滿是愧疚,他知道,這些年虧欠兒子太多。
在親情與現實的雙重壓力下,老陳最終還是將自己的工作讓給了大兒子。
失去工作的老陳,一下子沒了生活的方向。
他不再年輕,身體也大不如前,想要找份臨時工維持生計,卻四處碰壁。
那些日子,他每天早早出門,穿梭在大街小巷,看到招工啟事就上前詢問,可得到的大多是拒絕的答複。
他曾經是家庭的頂梁柱,如今卻感覺自己成了累贅。
好在這些年,老陳省吃儉用存了點錢,但這點積蓄在麵對兩個兒子的未來時,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兩個兒子都到了談婚論娶的年紀,結婚需要一大筆錢,這讓老陳心急如焚。
而小兒子雖然沒下鄉,可在廠裏也隻是幹點雜活,收入微薄,難以幫襯家裏。
老陳自己則連雜活都找不到,隻能整日待在家中,看著日益窘迫的家境,愁得頭發都白了一大半。
每到夜深人靜,老陳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滿心都是對未來的擔憂,卻又不知該如何是好 。
陳懷皚找到老陳時,老陳正坐在院子裏,滿臉愁容地為兒子們的婚事發愁。
陳懷皚說明來意,提到青島電影事業部的拍攝項目,雖說以後可能要去青島工作,但待遇不錯,還能預支部分報酬。
老陳聽到這話,心裏猛地一動。為了兩個孩子能順利結婚生子,他沒有絲毫猶豫,當下就答應了。
畢竟,這份工作帶來的收入,對他窘迫的家庭來說,是一場及時雨。
陳懷皚看著如今麵容憔悴、滿是滄桑的老陳,不禁一臉唏噓。
想當年,老陳在電影廠可是技術骨幹,在道具製作、場景布置等方麵才華出眾。
如今要看著這樣一位優秀的技術人員離開,陳懷皚心裏滿是惋惜。
可他也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難處,對此,他實在無能為力,隻能在心裏默默祝福老陳未來一切順利 。
張藝謀、吳子牛和黃建新拿拿到地址三人按照約定,準時來到老陳家拜訪。
當他們踏入小院時,就看到老陳早已等候在那裏,
他身著一件洗得有些發白的襯衫,頭發梳理得整整齊齊,眼神中透露出期待與一絲緊張。
“陳工,您好!”張藝謀率先開口,臉上帶著真誠的笑容,快步走上前去與老陳握手,
“我們是青島電影事業部的導演,我們來的目的想必您已經知道了。”
老陳緊緊握住張藝謀的手,眼中滿是好奇,打量著眼前這三位年輕的導演,感慨道:
“知道了!但是沒想到三位導演這麽年輕!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啊。”
吳子牛笑著接過話茬:“陳工,主要是青島電影事業部的領導對我們專業能力比較信任,
當然,我們也深知自己經驗尚淺,所以這次拍攝,還特別需要像您這樣老一輩的專業人員把關!
您在電影行業摸爬滾打這麽多年,積累的寶貴經驗,對我們來說就是無價之寶。”
老陳連忙擺擺手,謙遜地說道:“把關說不上,相互學習吧!
電影行業發展日新月異,我這老頭子也得跟上時代的步伐,多向你們年輕人學習新的理念和技術。”
“陳工,您太謙虛了!”
黃建新由衷地讚歎道,“在我們心裏,您可是行業內的前輩,能得到您的指導,是我們的榮幸。”
幾番寒暄過後,老陳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問道:“三位導演,我也不藏著掖著了,我就想問問,我這工資怎麽定的?
實不相瞞,家裏兩個孩子等著結婚,經濟上確實有些緊張,所以我比較關心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