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府的宮禁是非常嚴格的,要見燕王要經過多道宮門的搜身檢查,並且還得記錄名字、官職,還得描繪相貌。
道衍和尚平素住在潭拓寺,每月總有幾日會到燕王府,因此他進去還是很容易的,隻需例行公事地記錄一下就行。
哪怕此刻是傍晚,他要進燕王府也是很容易的,因為燕王時常召這和尚來王府“談經論佛”,王府的侍衛對這位黑衣和尚尊敬得很。
朱棣早已聽到了消息,他在書堂大門外等候著道衍,禮遇非常。
朱棣的書堂很大,說是書堂,其實是座大型宮殿,朱棣摒退了宮人與侍衛,與道衍慢悠悠地行走在道路中間。
朱棣寬袍緩帶,負手在前,很是悠閑地走在前邊,道衍和尚有意識地落後半步,跟隨在後。
隻聽朱棣悠悠說道:“道衍師,九月我便得去邊境巡查了,北平的事情,要請你多費心了。”
道衍恭敬迴道:“是。”
“北平現在並不平安呐,咱燕王府算是一股勢力,周興與其背後的人算是一股勢力,平安和他身後的人算是一股,三足鼎立,又互相滲透,便是我想做點什麽,也是寸步難行。”
道衍先單掌宣一聲佛號:“阿彌陀佛!”接著才說道:“周興身後的人,無非是晉王和安慶公主,手雖長,也隻為了茶馬那點兒事,不足為慮。殿下所慮的,應該是平安罷。”
朱棣撫掌道:“還是道衍師知我心意。這平安,是父皇的養子,也倒也沒什麽。不過他卻是太子的人,與藍玉同襠共褲,別看他隻是開平衛的都指揮使,能耐卻比周興要大得多。”
道衍淡淡一笑:“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何況現在北平有三虎對峙。何不讓其兩虎相爭,殿下好坐收漁翁之利?”
朱棣一直都在想著怎麽壓倒其它兩股勢力,卻沒有想到還可以挑起另外兩股勢力的紛爭,不由得茅塞頓開,喜道:“這可是個好主意。不過,現在平安似乎與周興聯手之意,要拆開這二人……”
“這二人聯手,無非是為了張輔。”道衍惜言如金。
朱棣點頭:“確實。道衍師,有一件事情我異常納悶,周興貴為北平行都指揮使,何故要與區區一個百戶為難?此其一;其二,平安與周興一直也不對付,又是何故糾纏到了一處?”
道衍一雙三角眼幾乎整個闔上,默想了一會才幽幽說道:“想必還有第四方勢力攪局。”
朱棣驚道:“你是說……錦衣衛?”
道衍沉重地點了點頭:“貧僧也隻是猜測,但錦衣衛在北平一向活躍,此時卻有偃旗息鼓的架式,聖上固然裁撤詔獄,但據貧僧猜測,應該隻是由明轉暗。周興出手對付張輔,也許是逼不得已。”
堂堂一個二品大員親自出手對付一個六品百戶,就像是提著一座大山去打蚊子,實在有失體統。
隻有一個解釋,周興是逼不得已。
這一點道衍想得到,朱棣當然也能想到。
朱棣皺眉道:“這樣能解釋得通了。那平安出手對付梁銘,又是為何?”
“梁銘是殿下的人,平安早已心知肚明,所缺的隻是還沒有徹底與殿下撕破臉。張輔這事是引子,平安或者已經無法忍耐。”
朱棣一雙手不自覺地捏緊,麵上露出陰狠的表情:“他不過是父王的養子而已,表現得卻活像一條忠犬!”
道衍麵上波瀾不驚:“二十年的儲君,地位依舊穩固。朝中眾臣大都忠於他,藍玉更是他的死黨,可惜……”
想必是道衍以前就和朱棣說過什麽,朱棣仰頭看向廊頂雕刻的精美花紋,不知想些什麽,過了一會才說:“大哥的身體一向病弱,本不是合適的太子人選,隻是父皇固執地不肯相信相士之言。若是多年的心血一朝落空,還不知道會多麽傷心失望……唉!”
”藍玉越地發驕橫,縱容義子橫行鄉裏,魚肉百姓,這些,想必陛下都是知道的。“
朱棣幽幽道:”有大哥在,他就是安全的。“
兩人默然良久,隻是信步前行,不再說話。
這樣的情景朱棣習以為常,走出兩條抄手遊廊之後才說道:“這葉伯巨,嘿嘿,真是一介腐儒,竟上書父皇,說什麽分封太侈、用刑太繁、求治太急,給錦衣衛直接逮到京師瘐死大獄,也是活該。”
道衍宣了一聲佛號:“阿彌陀佛!依貧僧看,這葉伯巨可謂是目光如炬,隻是有些不合時宜。”
朱棣笑道:”衍師也覺得藩鎮分封太侈?“
道衍枯瘦的麵上露出一絲笑意:”不論是誰得登大寶,第一要務都是裁撤藩鎮,殿下當趁早預備。“
朱棣突然說道:“人說運格可以改變,積福可以增壽,大哥一向仁愛,這些年他救下的人也不知道有多少,真能增壽也未可知。”
道衍和尚垂首宣了一聲佛號:“阿彌陀佛!太子殿下隻是來人間曆練,時辰到了自然要迴去繳旨的。”
朱棣其實不信他這些神神道道的東西,不過,也可以聽成是道衍和尚委婉地堅持了自己的看法,便不再爭論,轉而說道:“父皇幼時迭經慘變,因此格外重視家人,對咱們兄弟也確實是愛護,咱自到了北平,他老人家的記事也不知道接到了多少,對於我那幾位兄弟,他老人家也真是操碎了心!”
這位出身寒微的皇帝,對於自己的家世也從不忌諱提起,甚至還親自修撰了《皇明祖訓》,將小時候的事情都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此朱棣也好,道衍也好,對於老皇帝訓斥秦王、晉王、齊王、魯王諸王的事都知之甚詳。
皇帝也很喜歡寫信,每個兒子都會寫,大事小事都會提起,寫給某子的信,甚至抄送給別的皇子。在他的心中,整個大明是他的家天下,既是家,也是天下。
道衍默然,很顯然這個問題不適宜討論,轉過話題:“殿下,晉王的事是時候揭蓋子了。”
“再等一等吧,父皇老了,我是不忍再在他老人家的心頭再插一把刀啊。”
“殿下,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你……”
道衍和尚平素住在潭拓寺,每月總有幾日會到燕王府,因此他進去還是很容易的,隻需例行公事地記錄一下就行。
哪怕此刻是傍晚,他要進燕王府也是很容易的,因為燕王時常召這和尚來王府“談經論佛”,王府的侍衛對這位黑衣和尚尊敬得很。
朱棣早已聽到了消息,他在書堂大門外等候著道衍,禮遇非常。
朱棣的書堂很大,說是書堂,其實是座大型宮殿,朱棣摒退了宮人與侍衛,與道衍慢悠悠地行走在道路中間。
朱棣寬袍緩帶,負手在前,很是悠閑地走在前邊,道衍和尚有意識地落後半步,跟隨在後。
隻聽朱棣悠悠說道:“道衍師,九月我便得去邊境巡查了,北平的事情,要請你多費心了。”
道衍恭敬迴道:“是。”
“北平現在並不平安呐,咱燕王府算是一股勢力,周興與其背後的人算是一股勢力,平安和他身後的人算是一股,三足鼎立,又互相滲透,便是我想做點什麽,也是寸步難行。”
道衍先單掌宣一聲佛號:“阿彌陀佛!”接著才說道:“周興身後的人,無非是晉王和安慶公主,手雖長,也隻為了茶馬那點兒事,不足為慮。殿下所慮的,應該是平安罷。”
朱棣撫掌道:“還是道衍師知我心意。這平安,是父皇的養子,也倒也沒什麽。不過他卻是太子的人,與藍玉同襠共褲,別看他隻是開平衛的都指揮使,能耐卻比周興要大得多。”
道衍淡淡一笑:“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何況現在北平有三虎對峙。何不讓其兩虎相爭,殿下好坐收漁翁之利?”
朱棣一直都在想著怎麽壓倒其它兩股勢力,卻沒有想到還可以挑起另外兩股勢力的紛爭,不由得茅塞頓開,喜道:“這可是個好主意。不過,現在平安似乎與周興聯手之意,要拆開這二人……”
“這二人聯手,無非是為了張輔。”道衍惜言如金。
朱棣點頭:“確實。道衍師,有一件事情我異常納悶,周興貴為北平行都指揮使,何故要與區區一個百戶為難?此其一;其二,平安與周興一直也不對付,又是何故糾纏到了一處?”
道衍一雙三角眼幾乎整個闔上,默想了一會才幽幽說道:“想必還有第四方勢力攪局。”
朱棣驚道:“你是說……錦衣衛?”
道衍沉重地點了點頭:“貧僧也隻是猜測,但錦衣衛在北平一向活躍,此時卻有偃旗息鼓的架式,聖上固然裁撤詔獄,但據貧僧猜測,應該隻是由明轉暗。周興出手對付張輔,也許是逼不得已。”
堂堂一個二品大員親自出手對付一個六品百戶,就像是提著一座大山去打蚊子,實在有失體統。
隻有一個解釋,周興是逼不得已。
這一點道衍想得到,朱棣當然也能想到。
朱棣皺眉道:“這樣能解釋得通了。那平安出手對付梁銘,又是為何?”
“梁銘是殿下的人,平安早已心知肚明,所缺的隻是還沒有徹底與殿下撕破臉。張輔這事是引子,平安或者已經無法忍耐。”
朱棣一雙手不自覺地捏緊,麵上露出陰狠的表情:“他不過是父王的養子而已,表現得卻活像一條忠犬!”
道衍麵上波瀾不驚:“二十年的儲君,地位依舊穩固。朝中眾臣大都忠於他,藍玉更是他的死黨,可惜……”
想必是道衍以前就和朱棣說過什麽,朱棣仰頭看向廊頂雕刻的精美花紋,不知想些什麽,過了一會才說:“大哥的身體一向病弱,本不是合適的太子人選,隻是父皇固執地不肯相信相士之言。若是多年的心血一朝落空,還不知道會多麽傷心失望……唉!”
”藍玉越地發驕橫,縱容義子橫行鄉裏,魚肉百姓,這些,想必陛下都是知道的。“
朱棣幽幽道:”有大哥在,他就是安全的。“
兩人默然良久,隻是信步前行,不再說話。
這樣的情景朱棣習以為常,走出兩條抄手遊廊之後才說道:“這葉伯巨,嘿嘿,真是一介腐儒,竟上書父皇,說什麽分封太侈、用刑太繁、求治太急,給錦衣衛直接逮到京師瘐死大獄,也是活該。”
道衍宣了一聲佛號:“阿彌陀佛!依貧僧看,這葉伯巨可謂是目光如炬,隻是有些不合時宜。”
朱棣笑道:”衍師也覺得藩鎮分封太侈?“
道衍枯瘦的麵上露出一絲笑意:”不論是誰得登大寶,第一要務都是裁撤藩鎮,殿下當趁早預備。“
朱棣突然說道:“人說運格可以改變,積福可以增壽,大哥一向仁愛,這些年他救下的人也不知道有多少,真能增壽也未可知。”
道衍和尚垂首宣了一聲佛號:“阿彌陀佛!太子殿下隻是來人間曆練,時辰到了自然要迴去繳旨的。”
朱棣其實不信他這些神神道道的東西,不過,也可以聽成是道衍和尚委婉地堅持了自己的看法,便不再爭論,轉而說道:“父皇幼時迭經慘變,因此格外重視家人,對咱們兄弟也確實是愛護,咱自到了北平,他老人家的記事也不知道接到了多少,對於我那幾位兄弟,他老人家也真是操碎了心!”
這位出身寒微的皇帝,對於自己的家世也從不忌諱提起,甚至還親自修撰了《皇明祖訓》,將小時候的事情都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此朱棣也好,道衍也好,對於老皇帝訓斥秦王、晉王、齊王、魯王諸王的事都知之甚詳。
皇帝也很喜歡寫信,每個兒子都會寫,大事小事都會提起,寫給某子的信,甚至抄送給別的皇子。在他的心中,整個大明是他的家天下,既是家,也是天下。
道衍默然,很顯然這個問題不適宜討論,轉過話題:“殿下,晉王的事是時候揭蓋子了。”
“再等一等吧,父皇老了,我是不忍再在他老人家的心頭再插一把刀啊。”
“殿下,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