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本應是個充滿歡樂與溫馨的日子,但此刻卻籠罩在一片無盡的惆悵之中。
戶部尚書傅友文呈上的奏折,如同一把重錘敲打著每一個人的心頭。
僅僅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裏,京城周邊遭受的雪災已經無法計數。大量的民房不堪積雪重壓而坍塌,就連好幾個縣衙的衙門也未能幸免。
如今,無數的百姓被迫離開家園,四處流浪,無家可歸。
他們隻能擠在一起,相互取暖,共同抵禦嚴寒的侵襲。然而,這場大雪依舊肆虐不止,仿佛要將整個世界都淹沒在一片銀白之中。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無情地掩蓋了大地,帶來了無盡的寒冷和困苦。
“中央禁衛軍都派出去了嗎?馬上叫鄭國公迴來,還有趕緊先把京城周圍驛站的大雪清理幹淨,萬一別的省上書,別在路上耽擱了……”
“再有,馬上去把周圍的糧倉、煤廠都給孤開開,先讓百姓們有點熱乎的……”
“還有,五城兵馬司的人都派出去,讓他們沿著街巡街,一條一條的巡,防止有一些人趁著災情鬧別的……”
朱允熥在皇家辦事處井瑾有序地安排著,畢竟這樣的災情他已經不是第一次麵對。
“太孫,皇上那邊您看用不用知會一聲,畢竟這麽大的事情?”戶部尚書傅友文說道。
朱允熥聽到這話後點了點頭,心中暗自歎了口氣道:“是啊!孤都忙忘了,王不移,速速派人去告知皇爺爺。”
說完這句話後,朱允熥便感覺自己全身無力,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量一般,他緩緩地把手放在禦案上,眼神也變得有些黯淡無光。
此刻,朱允熥心中暗自思忖著,為了支持李景隆出海,他已經將好幾年積攢下來的國庫錢花得一幹二淨。
雖然李景隆每次迴來都能帶迴比那些錢更多的財富,但大部分都流入了皇爺爺的私庫。這讓他感到十分無奈和無力。
“傅老尚書,您實話跟我講,現在國庫的銀錢,能不能頂住這次雪災?”朱允熥抬起頭來,目光落在傅友文身上,聲音低沉而有力。他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並不樂觀,但他必須要麵對現實。
傅友文聽後微微搖了搖頭,臉上露出一絲憂慮之色。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慢慢地迴答道:“太孫殿下,這些年來,國庫本來就有些空虛。再加上近年來曹國公的頻繁出海,耗費了大量的錢財,更是一個天文數字。而且,我們還需要在北麵防著韃子,南邊防著土番諸部落等敵人的入侵。所以說,目前國庫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啊!”
“唉……現在主要是李景隆他們一行人不知道走哪兒了,說句不好聽的,生死未卜,現在孤隻希望他能帶一些錢迴來,解燃眉之急。”朱允熥無奈道。
“太孫,曹國公他們一定會平安無事的,老臣現在有一計,不知當講不當講。”傅友文起身說道。
朱允熥眼前一亮,馬上問道:“傅愛卿快講。”
傅友文頓了頓道:“國造此難,我等臣子都應該共渡國難,臣提議讓各位臣子捐款!發動各地的富戶和鄉紳一起捐!”
朱允熥聞言大喜,“好,傅愛卿此事你全權負責,不過孤在大年初三……不大年初二就要見成效。”
“老臣領旨。”
朱允熥立刻起草了一份詔書,命令各地方官員積極組織募捐活動。他強調了國家麵臨的困難,並唿籲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渡過難關。
在朱允熥的努力下,捐款如潮水般湧來。不僅朝廷大臣們踴躍響應,各地的富戶和鄉紳也紛紛伸出援手。
這些資金被迅速分配到災區,用於購買糧食、衣物和燃料,為災民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
朱允熥的舉措得到了民眾的廣泛讚譽,人們對他的領導力和智慧表示敬佩。他深知,隻有團結一心,才能戰勝天災,讓國家重新煥發生機。
當然了這些都是後話,眼前當這道詔令下放的時候,文臣和武將們都是麵麵相覷。
武定侯府
“四哥!四哥!你在哪兒啊!弟兄們可是都來了!”景川侯曹震扯著嗓子喊道。
“大過年的,你嚎什麽喪呢!”郭英一臉不悅,緩緩地從裏屋走出來,邊走邊罵道。
待走到門口時,郭英愣住了,因為他看到一群人站在院子裏,一個個神情肅穆。
“四哥,哥幾個找你有事兒,你先別生氣。”曹震趕緊迎上來解釋道。
“這都要過年了,你們不在家裏好好待著,跑到我這裏來幹什麽?”郭英皺起眉頭問道。
“四哥,你看剛才的詔書了嗎?”曹震一臉緊張地湊到郭英身邊,小心翼翼地開口詢問。
“詔書?我哪來的詔書?我怎麽不知道?”郭英被問得莫名其妙,他瞪大眼睛看著曹震,滿臉狐疑。
“四哥,你沒看到今天上午在皇城大門上張貼的詔書嗎?”曹震著急得直跺腳,聲音也不自覺地提高了幾分。
“今兒雪這麽大,我一天都在家裏,怎麽會知道什麽詔書?”郭英皺著眉頭,疑惑不解地看著曹震,心想這小子是不是犯病了。
“那……那怎麽辦?”曹震一時間慌了神,額頭上冒出一層細汗,眼神閃爍不定。
“到底是什麽事,你快說呀!”郭英有些不耐煩地催促道,心裏暗自嘀咕,這小子今天是怎麽迴事,平日裏挺機靈的一個人,這會兒卻像個無頭蒼蠅似的。
“四哥,是這樣的,我們剛看到詔書,說是現在雪災特別嚴重,朝廷讓咱們這些做臣子的捐款呢。”曹震深吸一口氣,終於把事情說了出來。
他心裏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四哥會有什麽反應。畢竟這次捐款可不是小數目,而且還關係到家族的利益和聲譽。
郭英聽了這話,微微頷首,表示理解。他知道雪災對百姓的影響有多大,也明白朝廷的難處。
作為大明的勳貴,他覺得自己有責任為國分憂。於是他說:“哦,原來是這樣,那咱們應該捐啊,咱們身為大明的勳貴,自然要與國一體,為國分憂嘛。”
聽到四哥這麽說,曹震心中鬆了口氣,但還是有些擔憂地問:“四哥,這些弟兄們都知道,不過咱們是怎麽個捐法,是往死捐還是兜著點捐?”
他心裏很清楚,雖然大家都是勳貴,但每個家族的情況不同,捐款的多少也需要斟酌。如果捐得太多,可能會影響家族的經濟;如果捐得太少,又怕被人詬病。所以他想聽聽四哥的意見。
郭英皺了皺眉,思考片刻後迴答道:“誰家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你去問問老宋他們是怎麽個捐法。”
戶部尚書傅友文呈上的奏折,如同一把重錘敲打著每一個人的心頭。
僅僅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裏,京城周邊遭受的雪災已經無法計數。大量的民房不堪積雪重壓而坍塌,就連好幾個縣衙的衙門也未能幸免。
如今,無數的百姓被迫離開家園,四處流浪,無家可歸。
他們隻能擠在一起,相互取暖,共同抵禦嚴寒的侵襲。然而,這場大雪依舊肆虐不止,仿佛要將整個世界都淹沒在一片銀白之中。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無情地掩蓋了大地,帶來了無盡的寒冷和困苦。
“中央禁衛軍都派出去了嗎?馬上叫鄭國公迴來,還有趕緊先把京城周圍驛站的大雪清理幹淨,萬一別的省上書,別在路上耽擱了……”
“再有,馬上去把周圍的糧倉、煤廠都給孤開開,先讓百姓們有點熱乎的……”
“還有,五城兵馬司的人都派出去,讓他們沿著街巡街,一條一條的巡,防止有一些人趁著災情鬧別的……”
朱允熥在皇家辦事處井瑾有序地安排著,畢竟這樣的災情他已經不是第一次麵對。
“太孫,皇上那邊您看用不用知會一聲,畢竟這麽大的事情?”戶部尚書傅友文說道。
朱允熥聽到這話後點了點頭,心中暗自歎了口氣道:“是啊!孤都忙忘了,王不移,速速派人去告知皇爺爺。”
說完這句話後,朱允熥便感覺自己全身無力,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量一般,他緩緩地把手放在禦案上,眼神也變得有些黯淡無光。
此刻,朱允熥心中暗自思忖著,為了支持李景隆出海,他已經將好幾年積攢下來的國庫錢花得一幹二淨。
雖然李景隆每次迴來都能帶迴比那些錢更多的財富,但大部分都流入了皇爺爺的私庫。這讓他感到十分無奈和無力。
“傅老尚書,您實話跟我講,現在國庫的銀錢,能不能頂住這次雪災?”朱允熥抬起頭來,目光落在傅友文身上,聲音低沉而有力。他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並不樂觀,但他必須要麵對現實。
傅友文聽後微微搖了搖頭,臉上露出一絲憂慮之色。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慢慢地迴答道:“太孫殿下,這些年來,國庫本來就有些空虛。再加上近年來曹國公的頻繁出海,耗費了大量的錢財,更是一個天文數字。而且,我們還需要在北麵防著韃子,南邊防著土番諸部落等敵人的入侵。所以說,目前國庫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啊!”
“唉……現在主要是李景隆他們一行人不知道走哪兒了,說句不好聽的,生死未卜,現在孤隻希望他能帶一些錢迴來,解燃眉之急。”朱允熥無奈道。
“太孫,曹國公他們一定會平安無事的,老臣現在有一計,不知當講不當講。”傅友文起身說道。
朱允熥眼前一亮,馬上問道:“傅愛卿快講。”
傅友文頓了頓道:“國造此難,我等臣子都應該共渡國難,臣提議讓各位臣子捐款!發動各地的富戶和鄉紳一起捐!”
朱允熥聞言大喜,“好,傅愛卿此事你全權負責,不過孤在大年初三……不大年初二就要見成效。”
“老臣領旨。”
朱允熥立刻起草了一份詔書,命令各地方官員積極組織募捐活動。他強調了國家麵臨的困難,並唿籲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渡過難關。
在朱允熥的努力下,捐款如潮水般湧來。不僅朝廷大臣們踴躍響應,各地的富戶和鄉紳也紛紛伸出援手。
這些資金被迅速分配到災區,用於購買糧食、衣物和燃料,為災民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
朱允熥的舉措得到了民眾的廣泛讚譽,人們對他的領導力和智慧表示敬佩。他深知,隻有團結一心,才能戰勝天災,讓國家重新煥發生機。
當然了這些都是後話,眼前當這道詔令下放的時候,文臣和武將們都是麵麵相覷。
武定侯府
“四哥!四哥!你在哪兒啊!弟兄們可是都來了!”景川侯曹震扯著嗓子喊道。
“大過年的,你嚎什麽喪呢!”郭英一臉不悅,緩緩地從裏屋走出來,邊走邊罵道。
待走到門口時,郭英愣住了,因為他看到一群人站在院子裏,一個個神情肅穆。
“四哥,哥幾個找你有事兒,你先別生氣。”曹震趕緊迎上來解釋道。
“這都要過年了,你們不在家裏好好待著,跑到我這裏來幹什麽?”郭英皺起眉頭問道。
“四哥,你看剛才的詔書了嗎?”曹震一臉緊張地湊到郭英身邊,小心翼翼地開口詢問。
“詔書?我哪來的詔書?我怎麽不知道?”郭英被問得莫名其妙,他瞪大眼睛看著曹震,滿臉狐疑。
“四哥,你沒看到今天上午在皇城大門上張貼的詔書嗎?”曹震著急得直跺腳,聲音也不自覺地提高了幾分。
“今兒雪這麽大,我一天都在家裏,怎麽會知道什麽詔書?”郭英皺著眉頭,疑惑不解地看著曹震,心想這小子是不是犯病了。
“那……那怎麽辦?”曹震一時間慌了神,額頭上冒出一層細汗,眼神閃爍不定。
“到底是什麽事,你快說呀!”郭英有些不耐煩地催促道,心裏暗自嘀咕,這小子今天是怎麽迴事,平日裏挺機靈的一個人,這會兒卻像個無頭蒼蠅似的。
“四哥,是這樣的,我們剛看到詔書,說是現在雪災特別嚴重,朝廷讓咱們這些做臣子的捐款呢。”曹震深吸一口氣,終於把事情說了出來。
他心裏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四哥會有什麽反應。畢竟這次捐款可不是小數目,而且還關係到家族的利益和聲譽。
郭英聽了這話,微微頷首,表示理解。他知道雪災對百姓的影響有多大,也明白朝廷的難處。
作為大明的勳貴,他覺得自己有責任為國分憂。於是他說:“哦,原來是這樣,那咱們應該捐啊,咱們身為大明的勳貴,自然要與國一體,為國分憂嘛。”
聽到四哥這麽說,曹震心中鬆了口氣,但還是有些擔憂地問:“四哥,這些弟兄們都知道,不過咱們是怎麽個捐法,是往死捐還是兜著點捐?”
他心裏很清楚,雖然大家都是勳貴,但每個家族的情況不同,捐款的多少也需要斟酌。如果捐得太多,可能會影響家族的經濟;如果捐得太少,又怕被人詬病。所以他想聽聽四哥的意見。
郭英皺了皺眉,思考片刻後迴答道:“誰家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你去問問老宋他們是怎麽個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