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公常升聞言,心中一緊,連忙跟李景隆說道:“曹國公,這樣不好吧。畢竟他們也是有功名的學子,我們這麽做會不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李景隆嘴角微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迴道:“鄭國公放心,既然太孫殿下都已經跟他們硬剛了,咱們也不能示弱啊。不然,怎麽能顯示出咱們的威風呢?”


    常升聽後,微微點頭,表示同意。


    他明白,李景隆說的有道理,現在不是退縮的時候,必須要展現出強硬的姿態。於是,他笑著說道:“好,那就按曹國公說的辦。我一會兒就去找梅殷和平安,給那幫孫子上上火候。”


    與此同時,在殿門下,國子監裏方孝孺、齊泰、黃子澄三人的門生故吏們仍然跪在地上,他們的臉上充滿了憤怒和不屈。他們嘴裏依舊不依不饒的,大聲唿喊著要求太孫朱允熥代表皇上釋放他們的老師。


    而站在一旁的平安,則是死死地盯著眼前的眾人,眼中閃過一絲冷冽。


    他的右手緊緊握著刀柄,手指不斷地在刀柄上的紅寶石上,來迴摩擦,仿佛隨時準備拔刀出鞘。


    不到半個時辰,就有一兩名學子站起來要走,平安趕緊示意人過去按著。


    “怎麽了,難不成我們連出恭的資格的沒有嗎?”其中一名學子喊道。


    平安走上前來冰冷地說道:“太孫殿下沒有交代你們這些事情,都給本將迴去跪著!”


    這時,梅殷帶著一群侍衛趕來。他環視了一圈跪地的眾人,冷笑一聲:“你們這幫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竟敢在這裏鬧事,真是活得不耐煩了!”


    國子祭酒方孝孺的一名門生怒視著梅殷,高聲喊道:“梅大人,我們隻是請求太孫殿下放人,並無其他過分舉動,你怎能如此對待我們?”


    梅殷瞪了他一眼,厲聲道:“放肆!你們聚眾鬧事,擾亂宮廷秩序,本就該受罰。再敢胡言亂語,休怪本官不客氣!”


    說話間,又有幾名學子想要起身離開。平安見狀,大手一揮,示意手下將他們攔下。


    “你們不能限製我們的自由!我們要見太孫殿下!”一名學子掙紮著喊道。


    平安冷笑道:“想見太孫殿下?等你們什麽時候懂得尊重朝廷律法,再談此事吧!”說完,他轉身對身後的侍衛下令:“看緊他們,不許任何人離開!”


    李景隆和常升見梅殷來了,趕緊下樓走到梅殷身邊。


    李景隆和常升輕施一禮,李景隆先開口問道:“梅駙馬,您終於出來了,太孫那邊有什麽章程?”


    常升也在一旁著急的問道:“是啊老梅,我現在都著急死了,萬一這幫沒腦子的做了出格的事情咋辦?”


    聞言,平安則是默默地走開了,他不想卷進來這些所謂的鬥爭之中。


    梅殷連忙迴道:“太孫殿下說了,他已經派何廣義和王德徹查此事了,這件事太孫殿下說了,這不是簡簡單單的問題,而是蓄謀已久的逼宮!”


    李景隆和常升頓時臉色很難看,李景隆想了想說道:“難不成是因為……”說著說著李景隆手伸出來兩根手指。


    梅殷點點頭,常升頓時火冒三丈,“老子這就把淮庶人的那狗崽子抓過來!”


    李景隆瞬間想起了什麽,他心裏清楚地知道,在曆史上,這三個人可是建文帝朱允炆最忠誠的支持者和死黨。而就在前幾天,朱允炆突然離世,朝廷裏的大多數人對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已經猜測得八九不離十。


    \"看樣子,就因為這三個人,恐怕會有很多無辜的人受到牽連,他們在朝中的勢力錯綜複雜,而且還有不少官員都是出自方孝孺的門下。唉,這些人真是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自尋煩惱。\"李景隆看著眼前的學生們,忍不住感歎道。


    梅殷聽了這話,微微點頭表示讚同,他先勸住了想要離開的常升,然後接著說:\"太孫殿下已經下令,要從嚴處理此事,錦衣衛那邊已經全體出動,全力搜查相關證據。\"


    李景隆微微一笑,並沒有再多說什麽。其實,他原本也打算派自己的暗衛去調查,但考慮到這並不屬於暗衛的職責範圍,最終還是決定不插手這件事情。


    三人交流之際,藍春走了過來,李景隆和常升同時拉著他,將他一把拉過來。


    “春哥,你可算是迴來了,皇爺那邊是什麽意思?”常升著急的問道。


    藍春低聲說道:“陛下得知消息後極為震怒,責令太孫殿下嚴查。眼下當務之急,是要穩住局勢,莫要再生變故。”


    李景隆和常升對視一眼,心中暗自慶幸。幸好他們及時采取行動,沒有讓事態擴大。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此時,一名侍衛匆匆跑來,在梅殷耳邊低語幾句。梅殷臉色一變,立刻轉身離去。


    李景隆和常升趕忙詢問發生了何事,侍衛焦急地說道:“有人在宮中散布謠言,說太孫殿下謀殺淮西郡王,軟禁方孝孺等人,是為了鏟除異己,意圖篡位。”


    李景隆和常升聽後大驚失色,這分明是有人故意煽風點火,企圖製造混亂。他們意識到,形勢變得越來越嚴峻,必須盡快想辦法平息這場風波。


    李景隆越發覺得事情的背後沒有這麽簡單,這不可能是三個已經進了大獄的人能爆發的能量,這背後一定有更大的人物。


    此時東宮內,戶部尚書傅友文隻覺得手腳發冷,顫顫巍巍的說道:“太孫,若是不妥善處置,遲則生變。耽誤了政事還是小事,一旦這些人挑唆別的官員和朝堂離心離德……”


    正好燕世子王大臣朱高熾從外麵走進來,低聲說道:“太孫,剛才還是幾個國子監的學生,現在外麵國子監的、翰林院的、六部的、科道的……人是越來越多了,後來的可是官員,不過品級不高。”


    朱允熥冷哼一聲,“一個個的,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這時候就都跳出來了,他們越是這樣,孤越不會放掉他們三個,這三個人隻會紙上談兵,貪墨誤國!”


    “皇爺爺說得還是有道理啊,這些文官可比那些勳貴們難鬥多了。”說完朱允熥笑著看了一眼吏部尚書淩漢。


    淩漢心裏罵道:“老子的學生又沒一個在外麵,你個小鬼頭看老夫做甚!”


    朱允熥一揮手,王不移趕緊上前來,“王不移,去外麵把來了的學生、官員都記一份名字來遞給淩尚書。”


    “淩尚書,你拿到名單後,名單上的這些人,今後朝廷永不錄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穿越成李景隆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斯坦尼康拉夫勞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斯坦尼康拉夫勞倫並收藏我穿越成李景隆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