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事情不明白?”
“我知道當初為了製造原子彈需要保密,也需要巨大的付出,可戈壁灘上的條件那麽惡劣,從零開始建一個基地需要付出的犧牲也太大了,就不能找一個相對封閉,物資條件稍微好一點的地方進行嗎?非要跑到這茫茫戈壁灘上來?”
在我看來,製造原子彈無非就是要進行保密,全國那麽大的地方,想要找到一個可以保密的地方應該並不難,隻要造出來就行了。
這樣到戈壁灘深處來建,所有材料的運輸,大家的生活環境,都是巨大的壓力,畢竟這裏的條件實在是太惡劣了,就算建起了基地,這裏的氣候惡劣程度,也會給大家造成很大的麻煩。
夏天的中午熱到雞蛋能在地麵上直接燙熟,冬天冷到滴水成冰,在這樣的惡劣條件下工作,不止是戰士們十分辛苦,麵臨著犧牲,那些專家們也一樣十分辛苦。
這還都隻是最基礎的困難,還有飲水困難,這裏是戈壁灘,根本沒有水源,能找到的內陸湖,也是鹽度極高的水,喝起來又苦又澀,對人體的傷害很大,可大家還不得不喝這些水。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很多的不便,不過那都需要生活在戈壁灘深處才能理解明白,我隻是在這邊旅遊這幾天,都能感覺到這些問題了,就更不要提長時間生活在其中了。
黑無常大人幽幽歎息了一聲:“季藏,你把問題想的太簡單了。這些困難你能看到,難道決策者不知道嗎?他們當然知道戈壁灘深處是什麽樣的惡劣環境,哪怕還沒開始建設的時候,他們就已經知道了要付出多麽大的努力和犧牲。”
“那……為什麽要選在這裏?”
“季藏,你不懂那個年代有多麽的危險,核大戰的陰雲從未散去。如今華夏人覺得世界和平,不用擔心明天就有原子彈在腦袋上爆炸,那是因為我們有東風這樣的鎮國神器,有在全世界指哪打哪的本事,敵人才不會輕舉妄動。你知道當初的新中國是什麽情況嗎?”
“那段曆史我也看過,美蘇曾經都威脅過我們,要進行外科手術式的精準和打擊,後來老美公布的資料裏,每個城市用多少發核彈,都有詳細的分配。”我嘴上迴答著,心裏在此刻也有了答案。
我這是又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不過我一直生活在如今的和平年代,從小到大就沒有那種危機感,又怎麽能夠理解那個年代國家所麵臨的危機?
“看來,你也想明白了。那個年代,世界其實除了華夏這片大陸,其餘的地方已經被美蘇所瓜分,處於緊張的對抗之中。抗美援朝的戰場上,蘇聯都不敢直麵老美的鋒芒,一直不敢出兵,是偉人在思考之後,力排眾議決定打這場立國之戰。”
“老美當時是世界最大的工業國,工業能力無人能敵,戰爭能力也相當強大,可以說是誌得意滿,除了蘇聯之外,根本不把其他國家放在眼裏。結果,它在朝鮮戰場上吃了個大虧,在全世界跟前丟了麵子。”
“所以,它一直想要對我們進行核打擊,隻是礙於還有蘇聯這個軍事強國在,它不敢輕舉妄動。可誰也不能保證,它哪一天發了瘋,對著我們丟上一兩顆原子彈。”
“那個年代,我們幾乎沒有任何的防空能力,老美的遠程偵察機可以長驅直入進入我們的國土進行偵查,它的遠程轟炸機隨時都可以帶著核彈進入我們的領空,威脅我們的國土安全。”
“我們那個時候是個農業國,農業國是什麽概念,有很多地方唯一能夠生產的鋼鐵器械就是農具,而絕大部分工業都集中在東北,這也是當初為什麽要抗美援朝的原因,因為如果東北丟了,我們就徹底沒有了翻盤的可能。”
聽到這裏,我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氣:這些內容我以前也知道,隻是流於表麵,隻是知道這些情況存在,卻沒有感同身受過。
如今聽黑無常大人這麽講過之後,雖然我依舊無法感受那種危機,卻也明白了當時的境況是如何的惡劣。
“所以,當時的決策者最需要考慮的就是保密和安全,因為再怎麽艱苦的環境,都是可以想辦法克服的,可萬一被敵人發現我們在進行核試驗,對方的轟炸機直接進來,投下一顆核彈的話,那會是什麽樣的後果?”
“沒有核彈,我們就永遠在核訛詐的陰影籠罩之下,國家就沒有真正的獨立自主可言,而在研究成功之前,保密是整個項目的頭等大事。放在其他的地方,隻要有人煙,就有泄密的危險。”
“華夏人的生存能力你也是知道的,隻要一個地方能夠活下去,就一定有人煙。沒有人煙的地方,也隻有這茫茫戈壁灘,正因為這裏條件惡劣到人類無法正常生存,才會選擇在這裏進行研究。”
“原來是這樣。可這些戰士和專家們的犧牲也太大了。”我忍不住感慨道。
“犧牲的確很大。可這也是沒辦法的,後發的國家想要追上老牌帝國,就必須付出更大的代價,這是必然規律。其實,在戈壁灘上進行原子彈的研究,還有另外一層考慮。”
“什麽考慮?”
“那個年代,隻有美蘇兩家有原子彈,蘇聯的資料還是從美國那邊獲取的,我們得到了蘇聯的部分援助,可後麵又中蘇交惡,蘇聯把專家撤了迴去,誰也不能保證研究就一定能夠成功。”
“把基地設在茫茫戈壁灘的中央,真的遇到什麽意外,也不會對國家和環境造成什麽影響。在成功研究出來之後,在戈壁灘上進行試爆,同樣也不會對適宜生存的地區造成影響。”
“所有的一切考量,都是要以最小的代價,保證絕大部分人的幸福生活。隻是,接到命令前來這裏的戰士們和那些願意為國家付出一切,隱姓埋名的專家們,付出了太多太多,也犧牲了太多。”
……
“我知道當初為了製造原子彈需要保密,也需要巨大的付出,可戈壁灘上的條件那麽惡劣,從零開始建一個基地需要付出的犧牲也太大了,就不能找一個相對封閉,物資條件稍微好一點的地方進行嗎?非要跑到這茫茫戈壁灘上來?”
在我看來,製造原子彈無非就是要進行保密,全國那麽大的地方,想要找到一個可以保密的地方應該並不難,隻要造出來就行了。
這樣到戈壁灘深處來建,所有材料的運輸,大家的生活環境,都是巨大的壓力,畢竟這裏的條件實在是太惡劣了,就算建起了基地,這裏的氣候惡劣程度,也會給大家造成很大的麻煩。
夏天的中午熱到雞蛋能在地麵上直接燙熟,冬天冷到滴水成冰,在這樣的惡劣條件下工作,不止是戰士們十分辛苦,麵臨著犧牲,那些專家們也一樣十分辛苦。
這還都隻是最基礎的困難,還有飲水困難,這裏是戈壁灘,根本沒有水源,能找到的內陸湖,也是鹽度極高的水,喝起來又苦又澀,對人體的傷害很大,可大家還不得不喝這些水。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很多的不便,不過那都需要生活在戈壁灘深處才能理解明白,我隻是在這邊旅遊這幾天,都能感覺到這些問題了,就更不要提長時間生活在其中了。
黑無常大人幽幽歎息了一聲:“季藏,你把問題想的太簡單了。這些困難你能看到,難道決策者不知道嗎?他們當然知道戈壁灘深處是什麽樣的惡劣環境,哪怕還沒開始建設的時候,他們就已經知道了要付出多麽大的努力和犧牲。”
“那……為什麽要選在這裏?”
“季藏,你不懂那個年代有多麽的危險,核大戰的陰雲從未散去。如今華夏人覺得世界和平,不用擔心明天就有原子彈在腦袋上爆炸,那是因為我們有東風這樣的鎮國神器,有在全世界指哪打哪的本事,敵人才不會輕舉妄動。你知道當初的新中國是什麽情況嗎?”
“那段曆史我也看過,美蘇曾經都威脅過我們,要進行外科手術式的精準和打擊,後來老美公布的資料裏,每個城市用多少發核彈,都有詳細的分配。”我嘴上迴答著,心裏在此刻也有了答案。
我這是又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不過我一直生活在如今的和平年代,從小到大就沒有那種危機感,又怎麽能夠理解那個年代國家所麵臨的危機?
“看來,你也想明白了。那個年代,世界其實除了華夏這片大陸,其餘的地方已經被美蘇所瓜分,處於緊張的對抗之中。抗美援朝的戰場上,蘇聯都不敢直麵老美的鋒芒,一直不敢出兵,是偉人在思考之後,力排眾議決定打這場立國之戰。”
“老美當時是世界最大的工業國,工業能力無人能敵,戰爭能力也相當強大,可以說是誌得意滿,除了蘇聯之外,根本不把其他國家放在眼裏。結果,它在朝鮮戰場上吃了個大虧,在全世界跟前丟了麵子。”
“所以,它一直想要對我們進行核打擊,隻是礙於還有蘇聯這個軍事強國在,它不敢輕舉妄動。可誰也不能保證,它哪一天發了瘋,對著我們丟上一兩顆原子彈。”
“那個年代,我們幾乎沒有任何的防空能力,老美的遠程偵察機可以長驅直入進入我們的國土進行偵查,它的遠程轟炸機隨時都可以帶著核彈進入我們的領空,威脅我們的國土安全。”
“我們那個時候是個農業國,農業國是什麽概念,有很多地方唯一能夠生產的鋼鐵器械就是農具,而絕大部分工業都集中在東北,這也是當初為什麽要抗美援朝的原因,因為如果東北丟了,我們就徹底沒有了翻盤的可能。”
聽到這裏,我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氣:這些內容我以前也知道,隻是流於表麵,隻是知道這些情況存在,卻沒有感同身受過。
如今聽黑無常大人這麽講過之後,雖然我依舊無法感受那種危機,卻也明白了當時的境況是如何的惡劣。
“所以,當時的決策者最需要考慮的就是保密和安全,因為再怎麽艱苦的環境,都是可以想辦法克服的,可萬一被敵人發現我們在進行核試驗,對方的轟炸機直接進來,投下一顆核彈的話,那會是什麽樣的後果?”
“沒有核彈,我們就永遠在核訛詐的陰影籠罩之下,國家就沒有真正的獨立自主可言,而在研究成功之前,保密是整個項目的頭等大事。放在其他的地方,隻要有人煙,就有泄密的危險。”
“華夏人的生存能力你也是知道的,隻要一個地方能夠活下去,就一定有人煙。沒有人煙的地方,也隻有這茫茫戈壁灘,正因為這裏條件惡劣到人類無法正常生存,才會選擇在這裏進行研究。”
“原來是這樣。可這些戰士和專家們的犧牲也太大了。”我忍不住感慨道。
“犧牲的確很大。可這也是沒辦法的,後發的國家想要追上老牌帝國,就必須付出更大的代價,這是必然規律。其實,在戈壁灘上進行原子彈的研究,還有另外一層考慮。”
“什麽考慮?”
“那個年代,隻有美蘇兩家有原子彈,蘇聯的資料還是從美國那邊獲取的,我們得到了蘇聯的部分援助,可後麵又中蘇交惡,蘇聯把專家撤了迴去,誰也不能保證研究就一定能夠成功。”
“把基地設在茫茫戈壁灘的中央,真的遇到什麽意外,也不會對國家和環境造成什麽影響。在成功研究出來之後,在戈壁灘上進行試爆,同樣也不會對適宜生存的地區造成影響。”
“所有的一切考量,都是要以最小的代價,保證絕大部分人的幸福生活。隻是,接到命令前來這裏的戰士們和那些願意為國家付出一切,隱姓埋名的專家們,付出了太多太多,也犧牲了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