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3 月12日,日本“華中派遣軍”命令第116師團派出村井支隊和石原支隊,從湖北乘船出發,對鄱陽湖東岸進行搜索,保障主力部隊左翼和水陸交通的安全。
一直至15日,未遇到華國軍隊的抵抗,於是結束搜索行動,在各個重要節點配備了相應兵力,3月17日,日軍搶先發起進攻。
3月18日,村井支隊乘坐軍艦從星子出發,在永修東北吳城附近登陸,向華國守軍展開進攻。
九江永修是南昌的北大門,距離南昌的昌北機場70公裏左右,三麵環水。
永修縣城的東側是鄱陽湖,西側是蚌湖,北麵是修河與贛江的交會處。
修河從塗家埠流向吳城,距吳城4公裏左右,贛江從南昌流向吳城。
吳城東北是修河與贛江的交會點,小小的吳城南通南昌,北達長江,東至鄱陽以東,西到塗家埠以西,四通八達,也是攻占南昌必爭的重要的戰役支撐要點。
早有預謀的日軍在修河北岸、虯津、武寧、箬溪,鄱陽湖東岸,完成了渡過修河的進攻準備工作。
準備從奉新、安義,從南昌側後,迂迴包抄,在贛江左岸殲滅第9戰區的野戰軍團。故此,吳城保衛戰成為守護南昌的重要一戰,堅守吳城的重任落到了宋肯堂率領的第32軍身上。
1938年秋,國軍第32軍3個師在麒鱗峰、覆血山、王家鋪、德安、方家嶺等地區與日軍血戰,傷亡慘重,戰役結束後撤到南昌附近休整補充。
此時防守修河的部隊有第79軍、第70軍和第49軍,統一歸羅卓英指揮。第79軍防守吳城、五穀嶺至塗家埠一線,第70軍防守張公渡以西地區,第49軍防守張公渡至五穀嶺一帶。
鑒於日軍即將進攻南昌,羅卓英命令第79軍、第70軍、第49軍依次向西移動,縮小防禦正麵,以加強修河的防務,讓第32軍接替吳城、狗子嶺至塗家埠一帶的防務。
1939年3月13日,羅卓英和第32軍軍長宋肯堂等人親自來吳城視察防禦準備工作。
羅卓英一行人在吳城各處查看了一番,見張公渡、虯津地區是矮山地,又是突出部,此處有利於日軍進攻。
羅卓英道:“長官部判斷日軍主攻方向可能是張公渡、虯津,然後向安義、奉新、生米街縱深迂迴包抄。”
“鄱陽湖國軍水上戰力薄弱,且是第9戰區和第3戰區戰區的結合部,其中間隙很大。”
“日軍很可能同時以陸戰隊攻占吳城,然後再攻擊南昌,形成兩翼包抄,第32軍應該派遣強有力的部隊堅守吳城。”
宋肯堂當場指定第141師第721團於13日晚20時以前到達吳城接防。隨後羅卓英、宋肯堂兩人又前往塗家埠一帶視察。
爾後他們決定:“第142師接替狗子嶺至南津村之間的防務,第141師接替鄧家村至吳城之間的防務,第139師接替塗家埠、鄧家村至鐵路公路西側南津村之間的防務。”
羅卓英指示:“各師在防禦陣地前方的竹壟咀、班山湖、雷公橋、咀上淦、橫龍咀、派出警戒部隊。”
宋肯堂判斷日軍的主攻方向有兩個,一是吳城,二是鐵路公路大橋兩側即塗家埠西端一帶。
同時考慮到狗子嶺到吳城之間的防禦正麵過寬,且河流溝渠縱橫難以及時支援,決定各師各一部沿修河配置,並各抽調一個加強團,分別部署在橫港蔡家、南山農場、赤岸山,作為第32軍總預備隊,預備用在永修塗家埠、吳城地區。
第32軍各師師長接到任務後,立即命令部隊開向防禦陣地,當日晚上22時,第721團到達吳城。
3月14日拂曉,第721團團長張尊光率領營連幹部觀察地形、部署陣地兵力,與此同時,其他各團也先後到達防禦陣地,開始構築工事。
隨後兩日,日軍飛機頻繁地對永修的塗家埠和吳城進行偵察、掃射和轟炸,吳城以北的水麵上也出現許多四處偵察的小汽船。
3月17日,第32軍派第142師炮兵營第1連趕來吳城配屬第721團作戰。張尊光會同龐馥庭在吳城南側選定了三處陣地,對日軍艦艇進行炮擊,攔截日軍登陸。
已完成整補的日軍第101師團開始攻擊第32軍第139師的前沿陣地,都被擊退,夜裏前沿陣地的守軍撤迴了主陣地。
3月18日,日軍第101師團兵分兩路,向第32軍陣地發起進攻,日軍飛機也輪番向吳城、塗家埠掃射和投彈。
上午9時,日軍村井支隊在吳城展開陣勢,一字排開15艘登陸艇同時衝鋒,國軍炮兵立即開炮截擊。
國軍第一線兵員在敵炮擊前沿陣地時,為了減少傷亡,都躲在掩體之內,在日本鬼子衝到三四百米時進入射擊位置,六挺機槍開始瘋狂怒吼。
衝在前麵的鬼子被割麥子般掃倒,日軍邊衝鋒邊猛烈射擊,國軍工事被日軍炮火破壞嚴重,但32軍士兵奮勇抗擊,頂住了日軍多次猛烈的進攻。
雙方激戰至中午,日軍的進攻毫無進展,下午開始逐漸後撤。入夜,國軍官兵徹夜加強工事,準備迎接次日的戰鬥。
同日,塗家埠橋頭陣地也遭到日軍第101師團試探性攻擊,都被國軍擊退。
19日早晨,日軍的進攻異常兇猛,9點,望湖亭掩體被日軍炮火摧毀,日軍見有機可趁,便集中火力猛攻這個缺口。
11點左右,日軍5艘登陸艇在炮兵及兩側輕重機槍的掩護下,強行搶灘登陸,第721團第2營第5連奮勇反擊。
中午時分,雙方你來我往,戰鬥陷於膠著狀態,張尊光從預備隊抽調了一個連,歸第2營營長指揮,嚴令第2營不惜一切代價,必須在下午4點鍾前收複被日軍占領的陣地。
隨後,炮兵連猛烈轟擊日軍後方,切斷日軍的增援路徑,陣地前沿的國軍瘋狂射擊,吸引當麵日軍注意力,減輕第5連的正麵壓力。
激戰至下午3點時,日軍隻占領了一小塊灘頭陣地,如果堅到了夜間,華國軍隊一反擊,這部分日軍就有被全殲的危險。
日本鬼子很狡猾,搶在天黑前展開再次強攻,3架日軍飛機飛臨助戰,白天在陣地上被轟炸掃射,國軍的傷亡很大,日軍的炮兵也開始轟擊,日軍水麵所有船隻一律出動強攻。
國軍機槍不停地怒吼,槍管打得通紅,冷卻水用完了就用尿冷卻,戰鬥空前激烈,激戰一個小時後,日本鬼子終於頂不住了,在大炮的掩護下,倉皇乘船逃跑。
天一亮,炮聲就讓靜悄悄的黎明瞬間變得熱鬧狂躁,日軍繼續沿著昨天的攻擊路線開始進攻。
他們對著第5連和第4連左右開弓猛衝猛打,企圖讓華國軍隊左右不能相顧。
酣戰至11時,日軍強行楔入了第5連陣地,立足未穩時,第5連少尉排長王福成帶著部屬強力反擊。
王福成是山東人,是位實在的彪形大漢,大炮一響,他的勁頭就上來了。
他動作飄忽突然,一對三也不在乎,手榴彈投出後,就拚刺刀,在格鬥時常常和敵人兇狠貼身肉搏。
在混戰中,他抓著一個日本少佐軍醫廝打起來,兩個鬼子衝上來想要把那個軍醫救走。
這時跟著王排長衝上來的士兵又是扔手榴彈,又是揮舞大刀,硬是把鬼子從正麵打得潰逃。
20日,日軍發起了全線猛攻,下午3點,第1營第3連防守陣地被日軍突破,並開始向縱深發展。
在緊急關頭,張尊光急調預備隊的一個連加強第1營的防禦力量,首先穩住陣腳。
此時陣地上呈現出犬牙交錯的局麵,一部分在陣地戰,一部分轉入了巷戰,但通訊聯絡暢通,指揮沒有障礙。
炮兵連連長李厚德被炸起來的泥土掩埋,幸好正是爆炸漏鬥孔的安全範圍,命大沒傷到。
當晚,張尊光與各部指揮人員討論戰法,副團長提出了幾條具體措施:
1、壓縮日軍的占領區,一間房子一間房子地清剿。
2、在能見度許可時,輕重機槍要封鎖射擊。
3、手榴彈的投擲,應注意時效,巷戰手榴彈是威力強大的武器。
4、預備隊的主要作戰任務是全力保持我方陣地的完整,阻止日軍分割包圍。
5、加強巷戰工事,每一間房,每一堵牆,都要讓日軍流盡鮮血。
6、炮兵連備足彈藥,準備淩晨時分對日軍展開火力急襲。
午夜,宋肯堂得知第721團這邊戰鬥已白熱化,擔心張尊光勢單力薄,難以支撐,打電話給張尊光說:“我指派王團去吳城,支援你們。 ”
張尊光卻拒絕說道:“軍長,吳城鎮區不大,我現還有兵力近千人,進入巷戰後,日本鬼子的炮火及空軍勢必會受到限製,雙方戰力差不多。我們投入太多的兵力的話,也無法展開。”
宋肯堂道:“那你們陣地怎麽辦? ”
張尊光迴答道:“我團陣地雖一部分被突破,但我有信心奪迴來,眼下將士們士氣高昂,誓與日軍周旋到底,不用支援!”
宋肯堂就不再說支援了,隻是告訴張尊光說:“狗子嶺、塗家埠當麵的日本鬼子今日也企圖強渡修河,被142師和139師堅決阻擊,激戰一天,現在仍是隔著修河對峙,沒有丟失一寸陣地。”
張尊光立刻表態:“我們一定奪迴陣地!”
21日,日軍繼續對狗子嶺、塗家埠、吳城展開猛烈進攻,但遭到華國軍隊各部的堅決阻擊。
但日軍卻從張公渡、虯津、青山、艾城等地強渡過了修河,正向南麵高地攻擊,第142師左翼受到嚴重威脅。
宋肯堂命令軍預備隊兩個團在第142師左側後下村梁家、黃婆井一線構築防禦陣地,掩護軍左翼,保證修河正麵防守不受日軍的威脅。
吳城正麵的日軍天一破曉,36艘登陸艇就開始全麵突擊進攻。
上午8時,日軍炮火轟擊第721團指揮所,並有一個小隊突然出現團指揮所左側,張尊光命令:“特務排出擊,團指揮所向預備指揮所轉移。”
城內街道房屋內,敵我短兵相接,犬牙交錯,白刃格鬥,互相膠著,誰也奈何不了誰,這時宋肯堂派來的一個營援兵到達。
原來昨晚張尊光拒絕了宋肯堂派援兵後,宋肯堂還是不放心,命令第723團前往吳城支援作戰。
拂曉時分,723團到達了丁家山,王團長與張尊光通電話,告訴他自己已經到了丁家山。
張尊光隻好接受了,隨後,兩人商定將第723團第2營配屬給張尊光指揮,反攻已攻入吳城日軍,其餘部隊在丁家山待機並掩護第721團左右側後。
上午10時,在最危急的時刻,第723團宋福庭營長率領全營來到了第721團指揮所報到。
張尊光立即決定以劉營接替團預備隊宋營的任務,並將劉營的第6連配屬給宋營,說:“由宋營長統一指揮反攻吳城內的日軍。”
經過數小時的激烈反攻,黃昏前,日軍終於頂不住了,倉皇乘坐艦艇逃離吳城。
張尊光立即以宋營擔任主要正麵防禦力量,重新調整部署,連夜構築加強野戰工事,準備痛擊明日來犯的日軍。
22日上午8時,日軍又對吳城、永修的塗家埠、修河南岸防禦陣地開始了猛烈的攻擊,但大部鬼子被阻攔在陣地前,小部分鬼子突入了陣地內,但無論鬼子怎樣瘋狂,都無法再繼續突破。
吳城正麵的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支援下,以40艘艦艇滿載海軍陸戰隊傾巢出動,與吳城守軍展開激戰,主攻方向是望湖亭東西一線的宋營防禦陣地。
由於敵機、大炮反複轟炸,防禦工事大部分被摧毀,炮兵連也受到強大炮火的壓製,不得不機動地變換陣地。
當鬼子跳下艦艇登陸時,炮兵開始對他們進行炮擊,前沿陣地的步兵也拚命開火阻擊。
激戰4個小時後,日軍還是成功登陸了,國軍官兵與鬼子展開白刃格鬥。
日軍雖然傷亡嚴重,但仍從幾個地方突進了守軍陣地內的居民點,宋營官兵拚命阻截反擊,雙方進行逐屋爭奪的拉鋸戰。
戰線犬牙交錯,情況非常混亂複雜,日軍的進攻勢頭已被阻止,城內的激戰持續到黃昏。入夜後,國軍各部加強工事,補充彈藥,準備夜襲奪迴陣地。
與此同一天,第142師、第139師正麵的日軍也發起了猛烈的進攻,被華國軍隊擊退,未能渡越修河。
當日夜間,宋肯堂突然接到第19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的命令:“第32軍已完成阻擊敵人的任務,著即撤出現陣地,向南昌轉移。”
宋肯堂立即命令各師各團,立即撤離陣地,向南昌轉移。
第32軍撤至南昌後,奉命繼續向撫州轉移,之後調往贛西宜春、分宜地區整補。
修河作戰結束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傳令嘉獎作戰有功部隊。電文如下:
“第32軍軍長宋肯堂、第141師師長唐永良,塗家埠、吳城之役,均能英勇擊敵,完成任務,著即傳令嘉獎。”
“該師團長張尊光守備吳城作戰得力,記功一次,授華胄榮譽獎章一枚。犒賞全體官兵一千元。”
“該軍第142師師長傅立平守備塗家埠、狗子嶺陣地,作戰努力,達成拒敵南犯任務,記功一次。”
曆史位麵時空:第32軍吳城激戰是南昌會戰唯一的亮點,南昌會戰華國合計損傷餘人,死亡餘人,日軍合計損傷餘人,死亡2200餘人。
曆史位麵時空南昌會戰最後的敵我戰死比為1:19,但在現在這個時空,溫暖絕不允許發生如此巨大的敵我戰死比,華國軍人可以為保家衛國流血犧牲,但必須讓侵略的日寇付出相應的代價!
一直至15日,未遇到華國軍隊的抵抗,於是結束搜索行動,在各個重要節點配備了相應兵力,3月17日,日軍搶先發起進攻。
3月18日,村井支隊乘坐軍艦從星子出發,在永修東北吳城附近登陸,向華國守軍展開進攻。
九江永修是南昌的北大門,距離南昌的昌北機場70公裏左右,三麵環水。
永修縣城的東側是鄱陽湖,西側是蚌湖,北麵是修河與贛江的交會處。
修河從塗家埠流向吳城,距吳城4公裏左右,贛江從南昌流向吳城。
吳城東北是修河與贛江的交會點,小小的吳城南通南昌,北達長江,東至鄱陽以東,西到塗家埠以西,四通八達,也是攻占南昌必爭的重要的戰役支撐要點。
早有預謀的日軍在修河北岸、虯津、武寧、箬溪,鄱陽湖東岸,完成了渡過修河的進攻準備工作。
準備從奉新、安義,從南昌側後,迂迴包抄,在贛江左岸殲滅第9戰區的野戰軍團。故此,吳城保衛戰成為守護南昌的重要一戰,堅守吳城的重任落到了宋肯堂率領的第32軍身上。
1938年秋,國軍第32軍3個師在麒鱗峰、覆血山、王家鋪、德安、方家嶺等地區與日軍血戰,傷亡慘重,戰役結束後撤到南昌附近休整補充。
此時防守修河的部隊有第79軍、第70軍和第49軍,統一歸羅卓英指揮。第79軍防守吳城、五穀嶺至塗家埠一線,第70軍防守張公渡以西地區,第49軍防守張公渡至五穀嶺一帶。
鑒於日軍即將進攻南昌,羅卓英命令第79軍、第70軍、第49軍依次向西移動,縮小防禦正麵,以加強修河的防務,讓第32軍接替吳城、狗子嶺至塗家埠一帶的防務。
1939年3月13日,羅卓英和第32軍軍長宋肯堂等人親自來吳城視察防禦準備工作。
羅卓英一行人在吳城各處查看了一番,見張公渡、虯津地區是矮山地,又是突出部,此處有利於日軍進攻。
羅卓英道:“長官部判斷日軍主攻方向可能是張公渡、虯津,然後向安義、奉新、生米街縱深迂迴包抄。”
“鄱陽湖國軍水上戰力薄弱,且是第9戰區和第3戰區戰區的結合部,其中間隙很大。”
“日軍很可能同時以陸戰隊攻占吳城,然後再攻擊南昌,形成兩翼包抄,第32軍應該派遣強有力的部隊堅守吳城。”
宋肯堂當場指定第141師第721團於13日晚20時以前到達吳城接防。隨後羅卓英、宋肯堂兩人又前往塗家埠一帶視察。
爾後他們決定:“第142師接替狗子嶺至南津村之間的防務,第141師接替鄧家村至吳城之間的防務,第139師接替塗家埠、鄧家村至鐵路公路西側南津村之間的防務。”
羅卓英指示:“各師在防禦陣地前方的竹壟咀、班山湖、雷公橋、咀上淦、橫龍咀、派出警戒部隊。”
宋肯堂判斷日軍的主攻方向有兩個,一是吳城,二是鐵路公路大橋兩側即塗家埠西端一帶。
同時考慮到狗子嶺到吳城之間的防禦正麵過寬,且河流溝渠縱橫難以及時支援,決定各師各一部沿修河配置,並各抽調一個加強團,分別部署在橫港蔡家、南山農場、赤岸山,作為第32軍總預備隊,預備用在永修塗家埠、吳城地區。
第32軍各師師長接到任務後,立即命令部隊開向防禦陣地,當日晚上22時,第721團到達吳城。
3月14日拂曉,第721團團長張尊光率領營連幹部觀察地形、部署陣地兵力,與此同時,其他各團也先後到達防禦陣地,開始構築工事。
隨後兩日,日軍飛機頻繁地對永修的塗家埠和吳城進行偵察、掃射和轟炸,吳城以北的水麵上也出現許多四處偵察的小汽船。
3月17日,第32軍派第142師炮兵營第1連趕來吳城配屬第721團作戰。張尊光會同龐馥庭在吳城南側選定了三處陣地,對日軍艦艇進行炮擊,攔截日軍登陸。
已完成整補的日軍第101師團開始攻擊第32軍第139師的前沿陣地,都被擊退,夜裏前沿陣地的守軍撤迴了主陣地。
3月18日,日軍第101師團兵分兩路,向第32軍陣地發起進攻,日軍飛機也輪番向吳城、塗家埠掃射和投彈。
上午9時,日軍村井支隊在吳城展開陣勢,一字排開15艘登陸艇同時衝鋒,國軍炮兵立即開炮截擊。
國軍第一線兵員在敵炮擊前沿陣地時,為了減少傷亡,都躲在掩體之內,在日本鬼子衝到三四百米時進入射擊位置,六挺機槍開始瘋狂怒吼。
衝在前麵的鬼子被割麥子般掃倒,日軍邊衝鋒邊猛烈射擊,國軍工事被日軍炮火破壞嚴重,但32軍士兵奮勇抗擊,頂住了日軍多次猛烈的進攻。
雙方激戰至中午,日軍的進攻毫無進展,下午開始逐漸後撤。入夜,國軍官兵徹夜加強工事,準備迎接次日的戰鬥。
同日,塗家埠橋頭陣地也遭到日軍第101師團試探性攻擊,都被國軍擊退。
19日早晨,日軍的進攻異常兇猛,9點,望湖亭掩體被日軍炮火摧毀,日軍見有機可趁,便集中火力猛攻這個缺口。
11點左右,日軍5艘登陸艇在炮兵及兩側輕重機槍的掩護下,強行搶灘登陸,第721團第2營第5連奮勇反擊。
中午時分,雙方你來我往,戰鬥陷於膠著狀態,張尊光從預備隊抽調了一個連,歸第2營營長指揮,嚴令第2營不惜一切代價,必須在下午4點鍾前收複被日軍占領的陣地。
隨後,炮兵連猛烈轟擊日軍後方,切斷日軍的增援路徑,陣地前沿的國軍瘋狂射擊,吸引當麵日軍注意力,減輕第5連的正麵壓力。
激戰至下午3點時,日軍隻占領了一小塊灘頭陣地,如果堅到了夜間,華國軍隊一反擊,這部分日軍就有被全殲的危險。
日本鬼子很狡猾,搶在天黑前展開再次強攻,3架日軍飛機飛臨助戰,白天在陣地上被轟炸掃射,國軍的傷亡很大,日軍的炮兵也開始轟擊,日軍水麵所有船隻一律出動強攻。
國軍機槍不停地怒吼,槍管打得通紅,冷卻水用完了就用尿冷卻,戰鬥空前激烈,激戰一個小時後,日本鬼子終於頂不住了,在大炮的掩護下,倉皇乘船逃跑。
天一亮,炮聲就讓靜悄悄的黎明瞬間變得熱鬧狂躁,日軍繼續沿著昨天的攻擊路線開始進攻。
他們對著第5連和第4連左右開弓猛衝猛打,企圖讓華國軍隊左右不能相顧。
酣戰至11時,日軍強行楔入了第5連陣地,立足未穩時,第5連少尉排長王福成帶著部屬強力反擊。
王福成是山東人,是位實在的彪形大漢,大炮一響,他的勁頭就上來了。
他動作飄忽突然,一對三也不在乎,手榴彈投出後,就拚刺刀,在格鬥時常常和敵人兇狠貼身肉搏。
在混戰中,他抓著一個日本少佐軍醫廝打起來,兩個鬼子衝上來想要把那個軍醫救走。
這時跟著王排長衝上來的士兵又是扔手榴彈,又是揮舞大刀,硬是把鬼子從正麵打得潰逃。
20日,日軍發起了全線猛攻,下午3點,第1營第3連防守陣地被日軍突破,並開始向縱深發展。
在緊急關頭,張尊光急調預備隊的一個連加強第1營的防禦力量,首先穩住陣腳。
此時陣地上呈現出犬牙交錯的局麵,一部分在陣地戰,一部分轉入了巷戰,但通訊聯絡暢通,指揮沒有障礙。
炮兵連連長李厚德被炸起來的泥土掩埋,幸好正是爆炸漏鬥孔的安全範圍,命大沒傷到。
當晚,張尊光與各部指揮人員討論戰法,副團長提出了幾條具體措施:
1、壓縮日軍的占領區,一間房子一間房子地清剿。
2、在能見度許可時,輕重機槍要封鎖射擊。
3、手榴彈的投擲,應注意時效,巷戰手榴彈是威力強大的武器。
4、預備隊的主要作戰任務是全力保持我方陣地的完整,阻止日軍分割包圍。
5、加強巷戰工事,每一間房,每一堵牆,都要讓日軍流盡鮮血。
6、炮兵連備足彈藥,準備淩晨時分對日軍展開火力急襲。
午夜,宋肯堂得知第721團這邊戰鬥已白熱化,擔心張尊光勢單力薄,難以支撐,打電話給張尊光說:“我指派王團去吳城,支援你們。 ”
張尊光卻拒絕說道:“軍長,吳城鎮區不大,我現還有兵力近千人,進入巷戰後,日本鬼子的炮火及空軍勢必會受到限製,雙方戰力差不多。我們投入太多的兵力的話,也無法展開。”
宋肯堂道:“那你們陣地怎麽辦? ”
張尊光迴答道:“我團陣地雖一部分被突破,但我有信心奪迴來,眼下將士們士氣高昂,誓與日軍周旋到底,不用支援!”
宋肯堂就不再說支援了,隻是告訴張尊光說:“狗子嶺、塗家埠當麵的日本鬼子今日也企圖強渡修河,被142師和139師堅決阻擊,激戰一天,現在仍是隔著修河對峙,沒有丟失一寸陣地。”
張尊光立刻表態:“我們一定奪迴陣地!”
21日,日軍繼續對狗子嶺、塗家埠、吳城展開猛烈進攻,但遭到華國軍隊各部的堅決阻擊。
但日軍卻從張公渡、虯津、青山、艾城等地強渡過了修河,正向南麵高地攻擊,第142師左翼受到嚴重威脅。
宋肯堂命令軍預備隊兩個團在第142師左側後下村梁家、黃婆井一線構築防禦陣地,掩護軍左翼,保證修河正麵防守不受日軍的威脅。
吳城正麵的日軍天一破曉,36艘登陸艇就開始全麵突擊進攻。
上午8時,日軍炮火轟擊第721團指揮所,並有一個小隊突然出現團指揮所左側,張尊光命令:“特務排出擊,團指揮所向預備指揮所轉移。”
城內街道房屋內,敵我短兵相接,犬牙交錯,白刃格鬥,互相膠著,誰也奈何不了誰,這時宋肯堂派來的一個營援兵到達。
原來昨晚張尊光拒絕了宋肯堂派援兵後,宋肯堂還是不放心,命令第723團前往吳城支援作戰。
拂曉時分,723團到達了丁家山,王團長與張尊光通電話,告訴他自己已經到了丁家山。
張尊光隻好接受了,隨後,兩人商定將第723團第2營配屬給張尊光指揮,反攻已攻入吳城日軍,其餘部隊在丁家山待機並掩護第721團左右側後。
上午10時,在最危急的時刻,第723團宋福庭營長率領全營來到了第721團指揮所報到。
張尊光立即決定以劉營接替團預備隊宋營的任務,並將劉營的第6連配屬給宋營,說:“由宋營長統一指揮反攻吳城內的日軍。”
經過數小時的激烈反攻,黃昏前,日軍終於頂不住了,倉皇乘坐艦艇逃離吳城。
張尊光立即以宋營擔任主要正麵防禦力量,重新調整部署,連夜構築加強野戰工事,準備痛擊明日來犯的日軍。
22日上午8時,日軍又對吳城、永修的塗家埠、修河南岸防禦陣地開始了猛烈的攻擊,但大部鬼子被阻攔在陣地前,小部分鬼子突入了陣地內,但無論鬼子怎樣瘋狂,都無法再繼續突破。
吳城正麵的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支援下,以40艘艦艇滿載海軍陸戰隊傾巢出動,與吳城守軍展開激戰,主攻方向是望湖亭東西一線的宋營防禦陣地。
由於敵機、大炮反複轟炸,防禦工事大部分被摧毀,炮兵連也受到強大炮火的壓製,不得不機動地變換陣地。
當鬼子跳下艦艇登陸時,炮兵開始對他們進行炮擊,前沿陣地的步兵也拚命開火阻擊。
激戰4個小時後,日軍還是成功登陸了,國軍官兵與鬼子展開白刃格鬥。
日軍雖然傷亡嚴重,但仍從幾個地方突進了守軍陣地內的居民點,宋營官兵拚命阻截反擊,雙方進行逐屋爭奪的拉鋸戰。
戰線犬牙交錯,情況非常混亂複雜,日軍的進攻勢頭已被阻止,城內的激戰持續到黃昏。入夜後,國軍各部加強工事,補充彈藥,準備夜襲奪迴陣地。
與此同一天,第142師、第139師正麵的日軍也發起了猛烈的進攻,被華國軍隊擊退,未能渡越修河。
當日夜間,宋肯堂突然接到第19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的命令:“第32軍已完成阻擊敵人的任務,著即撤出現陣地,向南昌轉移。”
宋肯堂立即命令各師各團,立即撤離陣地,向南昌轉移。
第32軍撤至南昌後,奉命繼續向撫州轉移,之後調往贛西宜春、分宜地區整補。
修河作戰結束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傳令嘉獎作戰有功部隊。電文如下:
“第32軍軍長宋肯堂、第141師師長唐永良,塗家埠、吳城之役,均能英勇擊敵,完成任務,著即傳令嘉獎。”
“該師團長張尊光守備吳城作戰得力,記功一次,授華胄榮譽獎章一枚。犒賞全體官兵一千元。”
“該軍第142師師長傅立平守備塗家埠、狗子嶺陣地,作戰努力,達成拒敵南犯任務,記功一次。”
曆史位麵時空:第32軍吳城激戰是南昌會戰唯一的亮點,南昌會戰華國合計損傷餘人,死亡餘人,日軍合計損傷餘人,死亡2200餘人。
曆史位麵時空南昌會戰最後的敵我戰死比為1:19,但在現在這個時空,溫暖絕不允許發生如此巨大的敵我戰死比,華國軍人可以為保家衛國流血犧牲,但必須讓侵略的日寇付出相應的代價!